被消失的洋紫荊 - 馮睎乾

原文:https://hk.appledaily.com/columnist/20201210/Z7WLJBSW3ZC3PLSAFYKTNDREOQ/

出生於港英時代的我,由細到大,都把香港市花叫作「洋紫荊」。今天,居然見到一幫自稱香港人的「精英」,成立一個「紫荊黨」,實在啼笑皆非。親,香港市花的名字,請跟我唸一次:洋,紫,荊。一個字也不能少。

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洋紫荊不等於紫荊,正如西多士不等於多士,菠蘿包不等於菠蘿,你不能馬馬虎虎砍掉一個字,就把兩者混為一談。

「洋紫荊」這個名字,兩岸三地各指不同植物,的確很易混淆:台灣的洋紫荊,香港叫紅花羊蹄甲;大陸的洋紫荊,香港叫宮粉羊蹄甲;香港的洋紫荊,台灣叫艷紫荊,大陸叫紅花羊蹄甲。洋紫荊是香港市花,紫荊是清華大學校花,兩者根本不同種,怎能偷龍轉鳳?

洋紫荊與香港,確實命運交纏。1880年左右,洋紫荊首次在薄扶林野外被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發現,然後被插技移植到伯大尼修道院。沒有洋人移植,洋紫荊就不能遍地開花;若香港未曾經歷英人統治,也不可能開出法治的花果。香港本色是華洋雜處,東西匯流,重點在一個「雜」字;洋紫荊這品種,亦由紅花羊蹄甲與宮粉羊蹄甲雜交而成。

紫荊花沒有以上的歷史或象徵性,當然不能代表香港。荒謬的是,《基本法》第十條提及香港市花,不知有心抑或無意,居然硬生生砍掉「洋」字,只剩下「紫荊花」,罔顧兩者屬不同品種,命運也毫無交集的事實。難道以為「洋」字代表外國勢力,留不得?見微知著,從這個不顯眼的細節,就知道《基本法》玩什麼把戲:市花名稱無端移除「洋」字,跟普選制度忽然加上「框架」,本質上是一樣的操作。

紫荊黨創黨人李山提議,應增加在大陸讀書的港生名額,有助「對他們進行中華文化歷史教育」。哈,懂得中華文化的人,才不會胡亂用「紫」字作黨名,難道沒讀過《論語》?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香港昔日的成功,是集合中西文化之長。今天大陸做得到嗎?

但願日後的香港人,仍然會記住「洋紫荊」三字。一個字也不能少。
2
分享 2020-12-12

0 个评论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