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音乐除了What Child is This?以外有哪些是用别的音乐做曲调的?
楼上对天主教弥撒的解释已经比较详尽了,我来补充一下顺便回答你的问题吧。
从西方音乐被记载以来,基督教就一直在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
中世纪教会对Gregorian Chant进行二次创作,衍生出Organum,Clausula,Motet等体裁,也包括楼上说到的弥撒。
新教的马丁路德所写的赞美诗,一部分旋律本身就来自德国民间。之后又有作曲家在其基础上进行二(三)次创作编排,衍生出众赞歌Chorale。
俄国东正教引进的拜占庭音乐自成一派。
楼主你说的这种填词歌曲在福音新教里比较常见。除了填词歌,也有融合了流行,摇滚,灵魂乐元素的原创歌曲。具体数目据我所知无法考量,因为远到19世纪,近到现在,都有新的填词歌出现。
我找到一个比较小的汇总,你感受一下。。。
https://www.backyardchickens.com/threads/songs-that-have-been-changed-to-christian-lyrics.738308/
从西方音乐被记载以来,基督教就一直在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
中世纪教会对Gregorian Chant进行二次创作,衍生出Organum,Clausula,Motet等体裁,也包括楼上说到的弥撒。
新教的马丁路德所写的赞美诗,一部分旋律本身就来自德国民间。之后又有作曲家在其基础上进行二(三)次创作编排,衍生出众赞歌Chorale。
俄国东正教引进的拜占庭音乐自成一派。
楼主你说的这种填词歌曲在福音新教里比较常见。除了填词歌,也有融合了流行,摇滚,灵魂乐元素的原创歌曲。具体数目据我所知无法考量,因为远到19世纪,近到现在,都有新的填词歌出现。
我找到一个比较小的汇总,你感受一下。。。
https://www.backyardchickens.com/threads/songs-that-have-been-changed-to-christian-lyrics.738308/
難得有對音樂感興趣的蔥友,我就花點時間介紹如何入門基督(天主)教的音樂。
(以下統稱基督教)
不要太期待我能短短幾行且有系統的科普完基督教音樂,這和百字內介紹中國四大名著一樣是無稽之談。
下面我會盡量用接地氣的方式科普彌撒,如有偏差歡迎指正。
(以下開始)
想要了解基督教音樂,就得先了解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對西方歷史有非常大的影響。
而基督教之於西方文化,就如同基督教音樂之於西方音樂。
可以這麼說 : 沒有基督教,就沒有西方音樂。
基督教認為音樂是溝通天父的語言,也是宇宙奧秘的鑰匙。
所以基督教非常重視音樂,神職人員從小就必須學習音樂。
(韋瓦第就是這麼一個神父音樂家,又因其紅髮的特徵被稱為“紅髮神父”。)
西洋音樂史,分成:中世紀及以前、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交疊)、古典、浪漫、國民(與印象交疊)、近代(新古典、表現等)
而古典以前,音樂是專為上帝服務的。
而最好的樂器,便是上帝賜予人的嗓音。
所以古代的基督教音樂,鮮少有器樂伴奏。
他們認為那是”俗樂”,在教堂演奏是不尊敬上帝的。
所以,教堂標配如下:一架大鍵琴、一個神父、一群唱詩班(合唱團,為什麼叫唱詩一會兒解釋)。
那好,既然有了合唱團,那合唱團該唱什麼?
答案是經文,讚美上帝的經文。
在彌撒(宗教儀式)中,唱彌撒(同名)。
彌撒的量詞是“一組”,換曲不換詞。
彌撒分成了垂憐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羔羊贊(Agnus dei)。
這邊拿垂憐經(kyrie)來介紹。
垂憐經(kyrie)的歌詞如下: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Christe eleison(求主垂憐)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很瞎,但就是這樣,不斷重複歌詞直到曲子結束。
合唱團只要背這幾句,再配合譜上的音高唱歌就好。
(題外話,五線譜也是神父發明的,所以說沒有基督教就沒有音樂不是亂說。)
每個禮拜需要一次彌撒,神父也需要每個禮拜寫一首新彌撒。
是的,別以為神父無所事事,他要做的遠比你想的多。
彌撒曲的數量過多,能用海量來形容。
你現在聽到的,都是整理過的特別出名的彌撒,或著後面音樂家仿製的(我說的帕勒斯替那就是其一)
附上一首帕勒斯替那彌撒的連結:https://youtu.be/BRfF7W4El60
感受一下宗教的氛圍與彌撒的魅力吧。
(以下統稱基督教)
不要太期待我能短短幾行且有系統的科普完基督教音樂,這和百字內介紹中國四大名著一樣是無稽之談。
下面我會盡量用接地氣的方式科普彌撒,如有偏差歡迎指正。
(以下開始)
想要了解基督教音樂,就得先了解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對西方歷史有非常大的影響。
而基督教之於西方文化,就如同基督教音樂之於西方音樂。
可以這麼說 : 沒有基督教,就沒有西方音樂。
基督教認為音樂是溝通天父的語言,也是宇宙奧秘的鑰匙。
所以基督教非常重視音樂,神職人員從小就必須學習音樂。
(韋瓦第就是這麼一個神父音樂家,又因其紅髮的特徵被稱為“紅髮神父”。)
西洋音樂史,分成:中世紀及以前、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交疊)、古典、浪漫、國民(與印象交疊)、近代(新古典、表現等)
而古典以前,音樂是專為上帝服務的。
而最好的樂器,便是上帝賜予人的嗓音。
所以古代的基督教音樂,鮮少有器樂伴奏。
他們認為那是”俗樂”,在教堂演奏是不尊敬上帝的。
所以,教堂標配如下:一架大鍵琴、一個神父、一群唱詩班(合唱團,為什麼叫唱詩一會兒解釋)。
那好,既然有了合唱團,那合唱團該唱什麼?
答案是經文,讚美上帝的經文。
在彌撒(宗教儀式)中,唱彌撒(同名)。
彌撒的量詞是“一組”,換曲不換詞。
彌撒分成了垂憐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羔羊贊(Agnus dei)。
這邊拿垂憐經(kyrie)來介紹。
垂憐經(kyrie)的歌詞如下: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Christe eleison(求主垂憐)
Kyrie eleison(求主垂憐).
很瞎,但就是這樣,不斷重複歌詞直到曲子結束。
合唱團只要背這幾句,再配合譜上的音高唱歌就好。
(題外話,五線譜也是神父發明的,所以說沒有基督教就沒有音樂不是亂說。)
每個禮拜需要一次彌撒,神父也需要每個禮拜寫一首新彌撒。
是的,別以為神父無所事事,他要做的遠比你想的多。
彌撒曲的數量過多,能用海量來形容。
你現在聽到的,都是整理過的特別出名的彌撒,或著後面音樂家仿製的(我說的帕勒斯替那就是其一)
附上一首帕勒斯替那彌撒的連結:https://youtu.be/BRfF7W4El60
感受一下宗教的氛圍與彌撒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