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之死:反【娘炮】霸凌的风气,是源自共党极权,还是普通人以及传统偏见?在墙国谈性别认同难在何处?
刚读到BBC的《周鹏之死:一个被斥为“娘炮”的霸凌受害者引发的讨论》(全文附后),想听听大家对由性别认同引发的霸凌的见解
一晃在品葱上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对这里常见的争议话题和意识形态之争稍稍有了一些了解。再次提出有关【娘炮】的话题,我非常期望能避免重复已经讨论过的性别刻板定位,或者【进步】VS【保守】的性别观念之类的老问题,相关的讨论链接我也会放在贴子的末尾
我主要想和大家请教的三个方面的想法:
1,当今墙内民意如何?
关于【霸凌】和【遏制】:当中共抛出一个类似反娘炮的【倡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
换句话说,如果说反【娘炮】霸凌很热烈,是共产党准确摸到了很多人的兴奋点(民意)?还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管提倡什么都不缺冲锋队?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
关于墙国内的性别认同:稍微了解一点历史不难知道墙国古代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男旦之美也由来已久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期,共产党一方面鼓吹文化自信,一方面反娘炮,这个弯是怎么绕过去的?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比如说,有一个主张传统性别认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也是一个好老师,而这时他的班上出现了一个主张自己是女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男生。这是他应该怎么做防止这个孩子遭受不公待遇?
我提出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不期待任何回答能面面俱到,但是我还是期待这次讨论能比简单的【我如何看待娘炮】类的回答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如果能这样,我会受益匪浅,也将不胜感激~(^◇^)//
下面我转载两篇东东,以资讨论
------------------------------
转载一
BBC:周鹏之死:一个被斥为“娘炮”的霸凌受害者引发的讨论 文/叶慧仪(Waiyee Yip),BBC记者
2021年12月15日上午9点52分

图像来源,Weibo
周鹏的死在中国引起一场关于性别成见的讨论。
中国一名年轻男子说自己曾经因为“看起来像女孩子”而被霸凌,他的死亡在中国国内引起一场关于性别标准的讨论。有专家担心,在中国政府继续鼓吹批评所谓“娘炮”形象的环境下,改变将会很难发生。
“男孩子就应该调皮捣蛋,打架斗殴顺便出口成脏才能叫男孩子。太安静的人就是女的,要被叫娘炮。”
那是26岁的周鹏在网上一篇似乎是遗书的文章中写下的话,几天后,他的尸体在中国浙江省东部被发现。
文中也提到,他小时候是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移居大城市工作。
但是,在中国真正引发很多人共鸣的是,他对自己被霸凌经历的描述。
“我正常穿着,我行为举止也没有去模仿女生,”笔名“鹿道森”的摄影师周鹏在文中这样写道。
“只是因为小的时候看起来像女孩子,我在学校里就要被霸凌,语言暴力。被排挤,被欺负,让下跪,被威胁……从小就起各种外号,假妹、假姑娘……”
警方未有透露关于他死亡的细节,只表示已经排除他杀。而对于在微博上转发这篇5000字文章的数十万社交媒体用户来说,这似乎是一场自杀悲剧。
除了关于精神健康和霸凌问题的热烈讨论之外,这篇帖文还对一个中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行为举止应该如何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他长得精致,而且看得出来是个性格温柔的人。这些都是优点,但是却因为不符合传统的男性特质而被霸凌,”微博上一条评论写道。
“多少男孩都因为长得柔弱,声音柔软就被取笑了?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定义什么才是对的——他们什么也没做错。”
另一条评论则表示,这件事令他想起了一些“可耻”的记忆,他和班上的同学也曾经因为觉得一个男生“娘炮”就在整个上学时期不停地取笑他。
“回想起来,我觉得很羞耻。我们当时只是开玩笑,但是可能真的造成了伤害,”这条帖文说。
在中国,关于霸凌的数据很少见,但是2019年《儿童与青少年服务评论》(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在对超过3000名少年发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超过35%的参加者都被定义为传统的霸凌受害者,31%表示他们曾受到过网络霸凌。
该论文还表示,身为男性、在寄宿学校就读、学习表现不佳以及与父母关系差等等,都是造成被霸凌的主要因素。
“遏制‘娘炮’”
“女性化”的男性不被接受的既定观念并非中国文化独有,但是中国政府却公开地支持这种立场,甚至积极地鼓励它。
今年较早前,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学校改革其体育课制度的设计,这样做的原因是在此之前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发表的一份文件,其标题毫不掩饰地体现其目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教育部的文件提出,要招募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人担任体育教师,帮助培养学生们的“阳刚之气”。
今年较早前,中国推行教育改革试图让男性青少年更有“阳刚之气”。
教育部的文件是回应几个月前斯泽夫的提案,他对中国男性青少年有“女性化”趋势表示担忧,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9月,中国的广播监管机构下令禁止“女性化”的男艺人上电视和串流平台——甚至在文件中使用了确切的侮辱性字眼。
中国广电总局在通知中称,广播机构必须“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数字文化专家王帅帅博士向BBC表示,当他看到官方的传播当中使用到这样的字眼时,他感到“震惊”。
“现在,年轻人将会觉得使用这些性别诋毁字眼来攻击他人是可以的,”他说,“因为如果政府都容许这种措辞,还有谁能说在学校里用这些字眼是错的?”
“战狼”
专家向BBC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强势的国际外交模式下,中国强调男性阳刚之气的论调并非巧合。
“当你制造出一种‘我们在对抗世界’,与世界各国角力,强势地摆出‘自给自足’的姿态和政策时,这与柔软的都会美型男是不相符的,”诺丁汉大学亚洲研究院的中国项目负责人乔纳森·苏利文博士(Dr Jonathan Sullivan)说。
专家指,中国对男性气质的强调与习近平强硬的外交姿态相契合。
从前领导人邓小平韬光养晦的策略中转移开的中国,在近年采取了观察者形容为“战狼外交”的路线。
这个名字来自一个票房大片系列。片中的中国精英部队对抗美国领头的雇佣兵,而以此为名的政策显著特征是中国外交官员采用对抗性甚至是辱骂性质的措辞。
这一特征在7月习近平的一场讲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警告说,中国绝不允许外来势力的“欺负”和“压迫”。
苏利文表示:“习近平要求显示强大的国家姿态,与将对阳刚之气的强调推到前台,两者是相连的。”
与此同时,政府对电视上“女性化”男子的打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对明星和大科技公司的打击——两者都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观察者们表示,这又是与习近平树立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形象有所联系,在这一形象中,似乎没有位置给不受欢迎的外国影响力。
“近年很多中国最大牌的男明星都挑战过传统对男性气概的定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韩流音乐的影响,”王帅帅说。
“他们可能带耳环或者化妆,而年轻粉丝们就喜欢他们这样。但是中国社会总体上仍然非常保守,而政府想要保持这一点。”
年轻男明星,比如偶像组合“TFBoys”和歌手鹿晗等,都是以面带稚气、五官精致著称,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粉丝,这些粉丝渴望以极端的方式显示对他们的喜爱。鹿晗等明星艺人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王帅帅补充说,由于很多这些“女性化”的流量明星在视频串流平台上出现,而这些平台又由大科技公司而不是国家电视台拥有,他们就变成了“明显的目标”。
他说:“在这个事例中,性别又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持续打压大科技公司的另一个方面,政府将这些公司视为影响其密切监视国民的威胁因素,”
虽然这些明星或许要暂时重塑自己的形象,但王帅帅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普通民众的安全。
“基于性别的暴力、骚扰和霸凌很可能会上升,因为政府基本上是容许这样做了,”他说,“这实在是悲哀。”
(完)
转载二
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2018-09-06 20:26:06 来源:新华网(墙外存档)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完)
------------------------------
转载完了回到我最开始的问题:
1,墙内民意如何?当中共抛出一个【倡议】去遏止娘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是民意使然还是对权力谄媚?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如果能分享一些可靠的史料,我会不胜感激)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再次感谢!
相关链接
为什么娘炮当道?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1125
如何看待中共批评“娘炮文化”明目张胆搞歧视,要学生培养“阳光之气”“男子气概”?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6014
如何看待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5975
“娘炮”风小逸被封号带来的启示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35300
一晃在品葱上度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对这里常见的争议话题和意识形态之争稍稍有了一些了解。再次提出有关【娘炮】的话题,我非常期望能避免重复已经讨论过的性别刻板定位,或者【进步】VS【保守】的性别观念之类的老问题,相关的讨论链接我也会放在贴子的末尾
我主要想和大家请教的三个方面的想法:
1,当今墙内民意如何?
关于【霸凌】和【遏制】:当中共抛出一个类似反娘炮的【倡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
换句话说,如果说反【娘炮】霸凌很热烈,是共产党准确摸到了很多人的兴奋点(民意)?还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管提倡什么都不缺冲锋队?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
关于墙国内的性别认同:稍微了解一点历史不难知道墙国古代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男旦之美也由来已久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期,共产党一方面鼓吹文化自信,一方面反娘炮,这个弯是怎么绕过去的?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比如说,有一个主张传统性别认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也是一个好老师,而这时他的班上出现了一个主张自己是女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男生。这是他应该怎么做防止这个孩子遭受不公待遇?
我提出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不期待任何回答能面面俱到,但是我还是期待这次讨论能比简单的【我如何看待娘炮】类的回答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如果能这样,我会受益匪浅,也将不胜感激~(^◇^)//
下面我转载两篇东东,以资讨论
------------------------------
转载一
BBC:周鹏之死:一个被斥为“娘炮”的霸凌受害者引发的讨论 文/叶慧仪(Waiyee Yip),BBC记者
2021年12月15日上午9点52分

图像来源,Weibo
周鹏的死在中国引起一场关于性别成见的讨论。
中国一名年轻男子说自己曾经因为“看起来像女孩子”而被霸凌,他的死亡在中国国内引起一场关于性别标准的讨论。有专家担心,在中国政府继续鼓吹批评所谓“娘炮”形象的环境下,改变将会很难发生。
“男孩子就应该调皮捣蛋,打架斗殴顺便出口成脏才能叫男孩子。太安静的人就是女的,要被叫娘炮。”
那是26岁的周鹏在网上一篇似乎是遗书的文章中写下的话,几天后,他的尸体在中国浙江省东部被发现。
文中也提到,他小时候是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移居大城市工作。
但是,在中国真正引发很多人共鸣的是,他对自己被霸凌经历的描述。
“我正常穿着,我行为举止也没有去模仿女生,”笔名“鹿道森”的摄影师周鹏在文中这样写道。
“只是因为小的时候看起来像女孩子,我在学校里就要被霸凌,语言暴力。被排挤,被欺负,让下跪,被威胁……从小就起各种外号,假妹、假姑娘……”
警方未有透露关于他死亡的细节,只表示已经排除他杀。而对于在微博上转发这篇5000字文章的数十万社交媒体用户来说,这似乎是一场自杀悲剧。
除了关于精神健康和霸凌问题的热烈讨论之外,这篇帖文还对一个中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行为举止应该如何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他长得精致,而且看得出来是个性格温柔的人。这些都是优点,但是却因为不符合传统的男性特质而被霸凌,”微博上一条评论写道。
“多少男孩都因为长得柔弱,声音柔软就被取笑了?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定义什么才是对的——他们什么也没做错。”
另一条评论则表示,这件事令他想起了一些“可耻”的记忆,他和班上的同学也曾经因为觉得一个男生“娘炮”就在整个上学时期不停地取笑他。
“回想起来,我觉得很羞耻。我们当时只是开玩笑,但是可能真的造成了伤害,”这条帖文说。
在中国,关于霸凌的数据很少见,但是2019年《儿童与青少年服务评论》(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在对超过3000名少年发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超过35%的参加者都被定义为传统的霸凌受害者,31%表示他们曾受到过网络霸凌。
该论文还表示,身为男性、在寄宿学校就读、学习表现不佳以及与父母关系差等等,都是造成被霸凌的主要因素。
“遏制‘娘炮’”
“女性化”的男性不被接受的既定观念并非中国文化独有,但是中国政府却公开地支持这种立场,甚至积极地鼓励它。
今年较早前,中国教育部要求各学校改革其体育课制度的设计,这样做的原因是在此之前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发表的一份文件,其标题毫不掩饰地体现其目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教育部的文件提出,要招募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人担任体育教师,帮助培养学生们的“阳刚之气”。
今年较早前,中国推行教育改革试图让男性青少年更有“阳刚之气”。
教育部的文件是回应几个月前斯泽夫的提案,他对中国男性青少年有“女性化”趋势表示担忧,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9月,中国的广播监管机构下令禁止“女性化”的男艺人上电视和串流平台——甚至在文件中使用了确切的侮辱性字眼。
中国广电总局在通知中称,广播机构必须“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数字文化专家王帅帅博士向BBC表示,当他看到官方的传播当中使用到这样的字眼时,他感到“震惊”。
“现在,年轻人将会觉得使用这些性别诋毁字眼来攻击他人是可以的,”他说,“因为如果政府都容许这种措辞,还有谁能说在学校里用这些字眼是错的?”
“战狼”
专家向BBC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强势的国际外交模式下,中国强调男性阳刚之气的论调并非巧合。
“当你制造出一种‘我们在对抗世界’,与世界各国角力,强势地摆出‘自给自足’的姿态和政策时,这与柔软的都会美型男是不相符的,”诺丁汉大学亚洲研究院的中国项目负责人乔纳森·苏利文博士(Dr Jonathan Sullivan)说。
专家指,中国对男性气质的强调与习近平强硬的外交姿态相契合。
从前领导人邓小平韬光养晦的策略中转移开的中国,在近年采取了观察者形容为“战狼外交”的路线。
这个名字来自一个票房大片系列。片中的中国精英部队对抗美国领头的雇佣兵,而以此为名的政策显著特征是中国外交官员采用对抗性甚至是辱骂性质的措辞。
这一特征在7月习近平的一场讲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警告说,中国绝不允许外来势力的“欺负”和“压迫”。
苏利文表示:“习近平要求显示强大的国家姿态,与将对阳刚之气的强调推到前台,两者是相连的。”
与此同时,政府对电视上“女性化”男子的打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对明星和大科技公司的打击——两者都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具有很大影响力。
观察者们表示,这又是与习近平树立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形象有所联系,在这一形象中,似乎没有位置给不受欢迎的外国影响力。
“近年很多中国最大牌的男明星都挑战过传统对男性气概的定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韩流音乐的影响,”王帅帅说。
“他们可能带耳环或者化妆,而年轻粉丝们就喜欢他们这样。但是中国社会总体上仍然非常保守,而政府想要保持这一点。”
年轻男明星,比如偶像组合“TFBoys”和歌手鹿晗等,都是以面带稚气、五官精致著称,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粉丝,这些粉丝渴望以极端的方式显示对他们的喜爱。鹿晗等明星艺人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王帅帅补充说,由于很多这些“女性化”的流量明星在视频串流平台上出现,而这些平台又由大科技公司而不是国家电视台拥有,他们就变成了“明显的目标”。
他说:“在这个事例中,性别又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持续打压大科技公司的另一个方面,政府将这些公司视为影响其密切监视国民的威胁因素,”
虽然这些明星或许要暂时重塑自己的形象,但王帅帅表示,他最担心的是普通民众的安全。
“基于性别的暴力、骚扰和霸凌很可能会上升,因为政府基本上是容许这样做了,”他说,“这实在是悲哀。”
(完)
转载二
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2018-09-06 20:26:06 来源:新华网(墙外存档)
清代名士龚自珍曾借助“病梅”的隐喻,对病态审美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表达忧思。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中,类似“病梅”一般的审美趣味依然很有市场。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渲染“娘炮风”的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是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重轻,一些人演技很烂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完)
------------------------------
转载完了回到我最开始的问题:
1,墙内民意如何?当中共抛出一个【倡议】去遏止娘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是民意使然还是对权力谄媚?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如果能分享一些可靠的史料,我会不胜感激)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再次感谢!
相关链接
为什么娘炮当道?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1125
如何看待中共批评“娘炮文化”明目张胆搞歧视,要学生培养“阳光之气”“男子气概”?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6014
如何看待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35975
“娘炮”风小逸被封号带来的启示 - 新·品葱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35300
谢邀。
一. 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经常会有官方主导,百姓发散,官方装弹,百姓放枪的情况出现,无论是反日还是反韩,无论是往大使馆扔卫生巾还是U型锁暴民,其实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与之相比,对娘炮的批判只是小巫见大巫。
楼主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议题,那就是暂且放下我们对中共的固有印象,单纯剖析这一社会现象,那么到底是是先有了【基础民意和社会思想共识】中共就势去触发它,放大它?还是【始作俑者即为中共,凭空引领社会思潮】
我认为二者都有,且以后者为主。单以娘炮这个社会现象而言,我个人认为娘炮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这个礼仪的含义可以很广泛,我们人类本身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讲,在自我认知层面就会判定女性的表征代表普适性的美学,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Phallic stage性蕾期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厄勒克拉情结,在人类艺术创作中,女性的躯体、动作、行为、表征通常代表着有序,纯美和协调;男性的则代表张力、混沌和激荡。更有证据表明无论男女,对女体喜好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男体,这里不仅是在讨论性欲或性向,而是更高一层次的“思辨美”和“创造美”。所以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人文概念的深入,社会整体在性别区分,性别认知上,一定会趋向于偏向“女性的中性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经济发达后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美学和审美晋级的体现。
大家可以想象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农村老娘们撸胳膊挽袖子挑担杀猪,叼着个烟卷说“曹尼玛一斤十三,你咋给我十一块八?” 第二个是一个娘炮小经理,站在范尔曼柜台前向你介绍这款产品如何修复皮肤蓄水槽。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极端情况,我个人也没有去抬高和推介这种娘炮审美,单纯的只是说,这种偏女性的中性化现象,其实是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的副产物。
所以说目前的中国,也包括西方,娘炮文明是有他产生的原则性和科学性的,相对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LGBT权益过度,自由左派借机混淆定义等,那么传统社会面临这种发展趋势必然给予相当程度的反弹,正反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潮基础,换言之,中共反娘炮不是无源之水,它触发的是一定根本的民意。
但是在具体执行和落实方面,中共显然是政治挂帅,这就不仅是取巧,而是利用民意了,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现象,存在必然有其合理依据,它的发展路径、规模、广度、深度甚至直至消亡,要依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有需求才有供给,这么多的娘炮电影,娘炮明星,迎合的只不过这个市场的口味和需求而已,中共强行把娘炮和儒弱挂钩,甚至贴上外来思想侵蚀的标签,这是不对的,其发起打击娘炮运动的本质,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结构,而其手法更是偏颇,单一的用舆论引导+封杀反面言论,营造出一种“全社会都反娘炮” 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法,根本没有从社会层面剖析和解决范娘炮问题,反而是在压抑,泯灭基本的市场需求、人性和真实存在,所以我个人倾向于中共这种动作,是【始于利用民意,归于忽悠大众】的政治动作,其核心还是统一思想,稳定传统社会结构和安全的一种手法。
二.任何【传统文化】都反娘炮,或者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反模糊的性边际问题,基督教文明尤为突出。这是由于生产决定的,历史上的人类需要稳固的分工,需要稳固的组织生产架构,而其架构最基本粒子即为家庭。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莫名其妙但约定俗成的问题”。比如婚姻,谁tm规定的两个人的爱情需要政府民政部门的一纸文书来确认? 谁tm规定的同性不可以爱和结合?谁tm规定的我爹妈为了那几秒钟的一哆嗦,纯粹偶然的有了我,我就要拜服于基因一系列的巧合,只因为我下体多块肉或者少块肉,就要一辈子扮演社会意义中的“既定角色”?谁规定一夫一妻的“均衡”和“固有”是和谐的?
然而话说回来,你真的认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毫无意义吗? 也不尽然,毕竟千百年来,这些约定俗成给予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保障,最下限的秩序,让我们可以放下屠刀,不用天天担心绿帽子问题,安全从事交易生产。
正因如此,性模糊和性边际一旦受到冲击,对社会整盘冲击力和影响力是异常巨大的,它冲击的是这个社会最根本,最原始的基石。那么传统社会就必然要对此作出解释和反击,无论中共还是美国共和党,都有这个动作,也都有这个必要。
区别就在于你这种反击,或者随后执行层面的这种矫正,到底是符合人文发展的,还是反人类的? 到底是法律框架之内的还是之外的? 楼主问“怎么绕过来这个弯的” 我的回答是:美国共和党或许在绕这个弯,而中共见到这个弯道以后,直接取来了锹和锤子,二话不说把赛道给砸了,然后颇为自喜的说“你看,没有弯啊” 然后逼着人在它砸过的路面上,踩着嶙峋的碎石渣,蹒跚着笔直行进,这就很缺德了。
三. 不认同和霸凌,表面上很好区分,很多人认为,不以强力作用于他人,不用自己的固有思维把别人框框起来就算不上霸凌,这种理解既缺乏简练可行的实际性,也缺乏对复杂人群社会的基本理解。
一个班里15个孩子,1个是性别认知边际我们叫他小A,那么小B不和他玩,不和他交流,但是也不武断,不评价。这时候小C站出来了,说小A是怪咖大家都烦他,直接证据是小A异装怪服,间接证据是小B都不和他玩。 那么请问这里谁是霸凌者?小B在社会层面有没有责任?
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作用是交互的,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这种关系网和衍生出来的人际境遇。美国现在就是现在这种“道德囚笼”之中,不矫枉不足以过正,民主党一定要搞到凭口述性别选择厕所,一定要搞到不表明身份和ID也可以用父母医保做变形手术; 那共和党怎么办? 只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遵循新教原教义去解释性别边际问题,你说共和党对LGBT就不好吗? 真不见得,美国本土48州中,有33个州启始的LGBT权益团体是共和党人发起的。就是在上述15个人班级中“不认同即是霸凌”的思维怪圈中,双方走向了歇斯底里。
中国社会也是如此,本身能接受这种性别边际的人就很少,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就费劲,你政府还乱插一脚,瞎几把指引,凭借最高领导人或者文化/文宣那么几个老鸡巴登的喜好,就决定一个13亿人族群的认识问题,这是很荒谬的一件事。
目前而言,至少在我看来,对于性别边际的不霸凌还真要做到最起码“原则支持,但是不鼓励实践”。 没办法,就如同上文说的,不支持则为霸凌,你总不能把人逼死吧,天大地大能有人命大了?再一个又把话说回来,性别边际向传统规则作出挑战,本身这是亚文化的一个讯号,也是人文情怀向固化思想挑战,更是个人权益向权威公共秩序提出诉求,无论如何还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尤其是在仓廪实而知礼仪的今天🥣
一. 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经常会有官方主导,百姓发散,官方装弹,百姓放枪的情况出现,无论是反日还是反韩,无论是往大使馆扔卫生巾还是U型锁暴民,其实都是这一模式的产物,与之相比,对娘炮的批判只是小巫见大巫。
楼主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议题,那就是暂且放下我们对中共的固有印象,单纯剖析这一社会现象,那么到底是是先有了【基础民意和社会思想共识】中共就势去触发它,放大它?还是【始作俑者即为中共,凭空引领社会思潮】
我认为二者都有,且以后者为主。单以娘炮这个社会现象而言,我个人认为娘炮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这个礼仪的含义可以很广泛,我们人类本身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讲,在自我认知层面就会判定女性的表征代表普适性的美学,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Phallic stage性蕾期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厄勒克拉情结,在人类艺术创作中,女性的躯体、动作、行为、表征通常代表着有序,纯美和协调;男性的则代表张力、混沌和激荡。更有证据表明无论男女,对女体喜好的程度要远远大于男体,这里不仅是在讨论性欲或性向,而是更高一层次的“思辨美”和“创造美”。所以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人文概念的深入,社会整体在性别区分,性别认知上,一定会趋向于偏向“女性的中性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是经济发达后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美学和审美晋级的体现。
大家可以想象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农村老娘们撸胳膊挽袖子挑担杀猪,叼着个烟卷说“曹尼玛一斤十三,你咋给我十一块八?” 第二个是一个娘炮小经理,站在范尔曼柜台前向你介绍这款产品如何修复皮肤蓄水槽。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极端情况,我个人也没有去抬高和推介这种娘炮审美,单纯的只是说,这种偏女性的中性化现象,其实是社会经济和人文发展的副产物。
所以说目前的中国,也包括西方,娘炮文明是有他产生的原则性和科学性的,相对也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比如LGBT权益过度,自由左派借机混淆定义等,那么传统社会面临这种发展趋势必然给予相当程度的反弹,正反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思潮基础,换言之,中共反娘炮不是无源之水,它触发的是一定根本的民意。
但是在具体执行和落实方面,中共显然是政治挂帅,这就不仅是取巧,而是利用民意了,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现象,存在必然有其合理依据,它的发展路径、规模、广度、深度甚至直至消亡,要依据社会和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有需求才有供给,这么多的娘炮电影,娘炮明星,迎合的只不过这个市场的口味和需求而已,中共强行把娘炮和儒弱挂钩,甚至贴上外来思想侵蚀的标签,这是不对的,其发起打击娘炮运动的本质,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结构,而其手法更是偏颇,单一的用舆论引导+封杀反面言论,营造出一种“全社会都反娘炮” 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法,根本没有从社会层面剖析和解决范娘炮问题,反而是在压抑,泯灭基本的市场需求、人性和真实存在,所以我个人倾向于中共这种动作,是【始于利用民意,归于忽悠大众】的政治动作,其核心还是统一思想,稳定传统社会结构和安全的一种手法。
二.任何【传统文化】都反娘炮,或者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反模糊的性边际问题,基督教文明尤为突出。这是由于生产决定的,历史上的人类需要稳固的分工,需要稳固的组织生产架构,而其架构最基本粒子即为家庭。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莫名其妙但约定俗成的问题”。比如婚姻,谁tm规定的两个人的爱情需要政府民政部门的一纸文书来确认? 谁tm规定的同性不可以爱和结合?谁tm规定的我爹妈为了那几秒钟的一哆嗦,纯粹偶然的有了我,我就要拜服于基因一系列的巧合,只因为我下体多块肉或者少块肉,就要一辈子扮演社会意义中的“既定角色”?谁规定一夫一妻的“均衡”和“固有”是和谐的?
然而话说回来,你真的认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毫无意义吗? 也不尽然,毕竟千百年来,这些约定俗成给予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保障,最下限的秩序,让我们可以放下屠刀,不用天天担心绿帽子问题,安全从事交易生产。
正因如此,性模糊和性边际一旦受到冲击,对社会整盘冲击力和影响力是异常巨大的,它冲击的是这个社会最根本,最原始的基石。那么传统社会就必然要对此作出解释和反击,无论中共还是美国共和党,都有这个动作,也都有这个必要。
区别就在于你这种反击,或者随后执行层面的这种矫正,到底是符合人文发展的,还是反人类的? 到底是法律框架之内的还是之外的? 楼主问“怎么绕过来这个弯的” 我的回答是:美国共和党或许在绕这个弯,而中共见到这个弯道以后,直接取来了锹和锤子,二话不说把赛道给砸了,然后颇为自喜的说“你看,没有弯啊” 然后逼着人在它砸过的路面上,踩着嶙峋的碎石渣,蹒跚着笔直行进,这就很缺德了。
三. 不认同和霸凌,表面上很好区分,很多人认为,不以强力作用于他人,不用自己的固有思维把别人框框起来就算不上霸凌,这种理解既缺乏简练可行的实际性,也缺乏对复杂人群社会的基本理解。
一个班里15个孩子,1个是性别认知边际我们叫他小A,那么小B不和他玩,不和他交流,但是也不武断,不评价。这时候小C站出来了,说小A是怪咖大家都烦他,直接证据是小A异装怪服,间接证据是小B都不和他玩。 那么请问这里谁是霸凌者?小B在社会层面有没有责任?
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作用是交互的,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这种关系网和衍生出来的人际境遇。美国现在就是现在这种“道德囚笼”之中,不矫枉不足以过正,民主党一定要搞到凭口述性别选择厕所,一定要搞到不表明身份和ID也可以用父母医保做变形手术; 那共和党怎么办? 只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遵循新教原教义去解释性别边际问题,你说共和党对LGBT就不好吗? 真不见得,美国本土48州中,有33个州启始的LGBT权益团体是共和党人发起的。就是在上述15个人班级中“不认同即是霸凌”的思维怪圈中,双方走向了歇斯底里。
中国社会也是如此,本身能接受这种性别边际的人就很少,亚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就费劲,你政府还乱插一脚,瞎几把指引,凭借最高领导人或者文化/文宣那么几个老鸡巴登的喜好,就决定一个13亿人族群的认识问题,这是很荒谬的一件事。
目前而言,至少在我看来,对于性别边际的不霸凌还真要做到最起码“原则支持,但是不鼓励实践”。 没办法,就如同上文说的,不支持则为霸凌,你总不能把人逼死吧,天大地大能有人命大了?再一个又把话说回来,性别边际向传统规则作出挑战,本身这是亚文化的一个讯号,也是人文情怀向固化思想挑战,更是个人权益向权威公共秩序提出诉求,无论如何还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尤其是在仓廪实而知礼仪的今天🥣
1,当今墙内民意如何?
关于【霸凌】和【遏制】:当中共抛出一个类似反娘炮的【倡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
换句话说,如果说反【娘炮】霸凌很热烈,是共产党准确摸到了很多人的兴奋点(民意)?还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管提倡什么都不缺冲锋队?
本身非牆內人,無法回答牆內民意這個問題
不過以台灣為例子吧
三十年前左右台灣也有類似的狀況
討厭"娘泡"
但娘泡到底怎麼定義?
什麼叫做男子氣概?
這點我留到後面的"傳統"來聊
我聊聊我的生長
我兒時的狀況是
從小比同儕高壯許多
但性格偏軟不好爭鬥
情感上偏感型
聲音則是偏女性
對於一般傳統男性興趣的"車酒女人"話題興趣不大
喜愛小孩小動物,看書聽音樂
到高中大學身體長成階段
身高18X、體重破百公斤
可以像電影般單手提起一個七十公斤男人
基本上不會受到什麼欺侮
一樣是會受到言語霸凌的
"有沒有人說過你的人跟聲音不搭啊?"
"我的體格跟聲音都是我媽生的,感覺不配套去問我媽"
"有沒有人說過你的聲音很娘?"
"我覺得唱歌能從男女歌手的歌都能唱滿方便的,我先點首張惠妹阿~"
"長這個樣子興趣是看書很奇怪啊,一點都不文青"
"所以長的高壯點就不能看書了?"
"這個粗壯一個人整天在那傷風悲秋,流浪貓狗可憐,受虐兒可憐很奇怪啊"
"我是個人有同理心怎麼了嗎?我覺得天生長的壯是為了守護,而非掠奪"
總之,體格讓我避免被肢體霸凌
但從小生活周遭,
認識或不認識的都會想要"矯正"我
想要我成為他們概念中
"長這個頭就是要豪邁威武,不做軍人運動員也該是流氓黑道,怎麼會看書聽音樂玩貓像個娘泡呢?"
"長這個頭就該大氣,不該計較些枝微末節,不該在那多愁善感"
"長這個頭配個女孩子一樣的聲音根本有病"
總而言之,很多人有個一個男人,尤其是身高體壯男人應該如何如何的刻板觀點
然後看到有這個外表條件的就要把他矯正成這個印象
而這位周鵬也是,照他所敘,他的性格與舉止根本不女性化
就是因為長相偏人們認為的女性化,所以他就是娘泡
這與其說是性別刻板歧視
我倒覺得這叫做外型刻板歧視
一個人的內心好像得跟隨他們的皮囊般
一眼望去以外貌分門別類"這人聰明" "這人莽撞" "這人奸詐" "這人娘泡"
如果被評價的人心理不是他們想的這樣的外貌類別刻板形象
那就是個該被修正的"錯誤"
一種混和社會硬性價值塑造與群體霸凌惡趣味的狀況
顯然不在意對個人的尊重
毫無邏輯,莫名其妙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
关于墙国内的性别认同:稍微了解一点历史不难知道墙国古代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男旦之美也由来已久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期,共产党一方面鼓吹文化自信,一方面反娘炮,这个弯是怎么绕过去的?
問題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什麼?
"娘泡"定義是什麼?
不管是審美價值還是社會道德判斷
都是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角度跟標準
江洲司馬淚沾襟倒底是真情至性真男人還是娘泡?
男兒有淚不輕彈到底是剛毅真男人還是連情感都不敢流露的娘泡?
按男性賀爾蒙過剩的東漢標準
沒留一把大鬍子的男人不是太監就是天閹
照那標準,現在從習近平以下沒幾個大鬍子的,
都是娘泡
共慘黨的文化自信就別說了,共慘黨懂個屁文化
用"中國傳統文化"來定義"陽剛男子"其實就是個幌子
終究傳統不重要,文化不重要
而是群體霸凌才重要
群體跟從黨國定義的價值
群體霸凌後加害者有一體感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比如说,有一个主张传统性别认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也是一个好老师,而这时他的班上出现了一个主张自己是女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男生。这是他应该怎么做防止这个孩子遭受不公待遇?
我提出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不期待任何回答能面面俱到,但是我还是期待这次讨论能比简单的【我如何看待娘炮】类的回答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要我回答這句話的話
我會說,主張自由民主人權的人,理論上不該有一個反對性別認同系統的狀況
一個人的性傾向是天生的傾向與個人的自由
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也是天生的傾向與個人的自由
基本上大致都是天生傾向,不認同又如何?
不認同一個同性戀,他也不會變成對異性產生性衝動
有人跟我不同我就尊重他這個人的自我選擇
又不是我的伴侶,
我吃撐了在意別人的性別性向排列組合
我也不要別人在意我的
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除非對對方有感情上的興趣
不要去管這種他人私領域的東西
那與己無關
為了這種事搞霸凌的腦子都有病,得治
一個人就算真的情感豐富性格懦弱(我其實不認為這叫什麼娘泡)
去霸凌他會讓他變得缺乏同理性格殘忍還是勇猛無畏?
不,霸凌就只是單純的施虐而已
比如说,有一个主张传统性别认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也是一个好老师,而这时他的班上出现了一个主张自己是女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男生。这是他应该怎么做防止这个孩子遭受不公待遇?
我剛好是個傳統性別認同的人
我不是老師,但以前有許多設計師好友,其中有許多認為自己心理為女性的男性朋友
其實相處上就是一般朋友
互相尊重,我尊重他們的認同,他們也尊重我們的不同
頂多相處上有些對話比較有趣點
比如曾經在我乾姐店裡跟她請的同性戀男設計師有這樣的對話
例1
我:"我要去買飲料,你們有沒有想喝什麼?"
男:"可是我今天沒帶錢?"
我:"飲料而已,請你啊"
男:"你人真好,看來我只能用肉體報答了~~"
我:"喔~姐~~你這裡有沒有烤箱?我烤個肉吃"
男:"靠北啦XD"
例2
我:"我跟你說,以前我有個視為大哥看待的朋友"
男:"後來呢?死啦?"
我:"沒阿~這位大哥去美國念書,回來後要我叫她姐姐"
男:"原來你姐本來是你哥嗎?挖~~我都下不了這決心動手術的說"
男(跑到我乾姐面前捏她胸部)
:"xxx妳好有勇氣喔~不過既然都是變性手術順便做的,幹嘛不做大一點"
姐:"幹!老娘生下來就是女人!你他媽才是做的"
大致上是這樣,
只要沒把對方對做自己的性對象或可能性對象
性別認同問題對於一般朋友相處沒影響吧?
跟一般朋友有什麼差嗎?
個體皆有差異
我反對以集體意識群體暴力
對他人私領域做任何的壓迫甚至霸凌
一樣米養百種人,個人是多種多樣的
與其強求相同
不如尊重差異
該怎麼相處就怎麼相處
人與人間互相尊重就好
不重視”個人的尊嚴”,哪來自由
我的看法
阿,在品蔥泡了這麼久,第一次被邀請,讓我看看你的問題是什麼。
1. 同樣不處於牆內,但我認為牆內吹起的「娘炮」(姑且先稱為娘炮吧)的風潮,其實就是一種審美的流行而已。流行會持續好一陣子,退潮,然後再次流行。就好比這幾年流行的碎花洋裝,我每次買都被我媽嫌棄,說是她那個時代穿的,老土。
審美也是如此,但有鑑於牆國不管學什麼總是學一半,花美男、注重儀態外表這一套傳到牆國變成了奇怪的、必須被批評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
這套審美其實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流行了,包含當時的偶像劇、小說等等都開始出現許多外表漂亮的男性角色。這風潮其實吹得挺久的,搭配蒸蒸日上的韓流吹遍了整個亞洲(當然也有來自日本的動力)。所以說,即便牆國極力打壓韓星在牆內發展,受歡迎的審美還是持續在輸入阿。
以韓國為例,我個人雖然不追韓星,但也從朋友們分享的內容中可以得到幾個資訊:
(1)韓國人與其說是娘炮,不如說是在意外表,願意好好打理自己的面容(化妝、保養等),也注重穿搭
(2)除了臉以外,韓國人似乎較有健身的習慣,保持良好的體態也是很重要的
舉完例子,反觀回牆國,就什麼都懂了。雖然只學半套,但至少臉還是好看的。
好回到你的問題,就民意來說,如果以女性且是追星族的角色,這樣的打壓無疑讓她們的偶像出鏡率降低;但對於其他人來說.....無論是水軍還是鍵盤俠,牆內永遠不缺這樣的人啊。
雖然我認為打這個議題十分智障www就是一個想打明星結果打歪的概念,但仍然會對接下來的發展感到憂心,這簡直就是政府明目張膽地助長歧視,且鼓勵歧視的行為。
他們就是大喇喇地表示:「我們就是性別刻板印象,而且只接受性別刻板印象。」
以前我看到牆國女德學校還能當笑話來看,但連官方都這樣表態了....看來離女人裹小腳回家帶孩子的日子也不遠了。
2.傳統文化反娘炮嗎?
好問題,我還真的沒有特別搜尋過這方面的資料,但要認真說反娘炮...我認為是沒有的。畢竟若要論陰陽五行或是儒家等...他更多是一種定義或是規則,例如陰陽認為男性是陽,他可能擴大到中醫的陽(火氣旺),但你說難道肌肉多陽氣就比較旺嗎,也未必;而儒家更接近的是社會秩序的規範,像是階級等,似乎也沒那麼相關。
當然啦,古人可能會用像女生去嘲諷對方,但我認為那更接近於性別刻板印象的嘲諷。
最後...牆國怎麼彎過去?不用擔心,無論如何都是牆國贏,贏麻了:)
3. 這正好是我最近在想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段在講種族歧視的脫口秀。
「喔,對,他是個黑人。我沒有歧視,我只是覺得『有點』奇怪。」
對,我就是覺得有點怪,甚至懷疑現在提出這些主義的人是不是太「過度解讀」性別的涵義了。一個人,他當然可以自我定義自己是男的還女的,而且這是他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因此,我尊重這個人的選擇,也認為因此歧視對方是錯誤的。
另外,我也不認同現在有些人提出的「認同無法改變」的理論。(像是性傾向等)
在我看來,這種認同其實就是個光譜,他當然會根據人生經歷而改變或不變。在大方向上,我認為我可能會告訴別人,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決定好、想好就OK。
但,沒錯,我又開始覺得奇怪了。就像你舉的這個例子,前陣子品蔥也有討論過美國的案例、PTT也有討論類似的問題。我尊重他的選擇,欸但可以尊重一下別人的意見嗎。
例如台灣前陣子通過一個案子。生理男心理女,打官司通過可以不做手術變更性別。我記得這件案子當初會出爭議似乎是該學生認為自己是女性,因此想住女生宿舍且不願意單獨住。
但對於普通女性而言,他就是男性阿???(指生理上)
我尊重他對自己的認同,並且尊重他認為自己是女性所做出的行為,也認為我們不應該因為他的認同而歧視他...不過呢,他也得提出一個互相尊重的方式吧。
嘖,回的不太好,不過這大概就是我的觀點吧,之後想到再補充。
1. 同樣不處於牆內,但我認為牆內吹起的「娘炮」(姑且先稱為娘炮吧)的風潮,其實就是一種審美的流行而已。流行會持續好一陣子,退潮,然後再次流行。就好比這幾年流行的碎花洋裝,我每次買都被我媽嫌棄,說是她那個時代穿的,老土。
審美也是如此,但有鑑於牆國不管學什麼總是學一半,花美男、注重儀態外表這一套傳到牆國變成了奇怪的、必須被批評的東西也是很正常的。
這套審美其實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流行了,包含當時的偶像劇、小說等等都開始出現許多外表漂亮的男性角色。這風潮其實吹得挺久的,搭配蒸蒸日上的韓流吹遍了整個亞洲(當然也有來自日本的動力)。所以說,即便牆國極力打壓韓星在牆內發展,受歡迎的審美還是持續在輸入阿。
以韓國為例,我個人雖然不追韓星,但也從朋友們分享的內容中可以得到幾個資訊:
(1)韓國人與其說是娘炮,不如說是在意外表,願意好好打理自己的面容(化妝、保養等),也注重穿搭
(2)除了臉以外,韓國人似乎較有健身的習慣,保持良好的體態也是很重要的
舉完例子,反觀回牆國,就什麼都懂了。雖然只學半套,但至少臉還是好看的。
好回到你的問題,就民意來說,如果以女性且是追星族的角色,這樣的打壓無疑讓她們的偶像出鏡率降低;但對於其他人來說.....無論是水軍還是鍵盤俠,牆內永遠不缺這樣的人啊。
雖然我認為打這個議題十分智障www就是一個想打明星結果打歪的概念,但仍然會對接下來的發展感到憂心,這簡直就是政府明目張膽地助長歧視,且鼓勵歧視的行為。
他們就是大喇喇地表示:「我們就是性別刻板印象,而且只接受性別刻板印象。」
以前我看到牆國女德學校還能當笑話來看,但連官方都這樣表態了....看來離女人裹小腳回家帶孩子的日子也不遠了。
2.傳統文化反娘炮嗎?
好問題,我還真的沒有特別搜尋過這方面的資料,但要認真說反娘炮...我認為是沒有的。畢竟若要論陰陽五行或是儒家等...他更多是一種定義或是規則,例如陰陽認為男性是陽,他可能擴大到中醫的陽(火氣旺),但你說難道肌肉多陽氣就比較旺嗎,也未必;而儒家更接近的是社會秩序的規範,像是階級等,似乎也沒那麼相關。
當然啦,古人可能會用像女生去嘲諷對方,但我認為那更接近於性別刻板印象的嘲諷。
最後...牆國怎麼彎過去?不用擔心,無論如何都是牆國贏,贏麻了:)
3. 這正好是我最近在想的問題,讓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段在講種族歧視的脫口秀。
「喔,對,他是個黑人。我沒有歧視,我只是覺得『有點』奇怪。」
對,我就是覺得有點怪,甚至懷疑現在提出這些主義的人是不是太「過度解讀」性別的涵義了。一個人,他當然可以自我定義自己是男的還女的,而且這是他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因此,我尊重這個人的選擇,也認為因此歧視對方是錯誤的。
另外,我也不認同現在有些人提出的「認同無法改變」的理論。(像是性傾向等)
在我看來,這種認同其實就是個光譜,他當然會根據人生經歷而改變或不變。在大方向上,我認為我可能會告訴別人,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決定好、想好就OK。
但,沒錯,我又開始覺得奇怪了。就像你舉的這個例子,前陣子品蔥也有討論過美國的案例、PTT也有討論類似的問題。我尊重他的選擇,欸但可以尊重一下別人的意見嗎。
例如台灣前陣子通過一個案子。生理男心理女,打官司通過可以不做手術變更性別。我記得這件案子當初會出爭議似乎是該學生認為自己是女性,因此想住女生宿舍且不願意單獨住。
但對於普通女性而言,他就是男性阿???(指生理上)
我尊重他對自己的認同,並且尊重他認為自己是女性所做出的行為,也認為我們不應該因為他的認同而歧視他...不過呢,他也得提出一個互相尊重的方式吧。
嘖,回的不太好,不過這大概就是我的觀點吧,之後想到再補充。
我觉得啊,既然社会文明了,没必要男性需要像是野人一样随时需要一把将敌人弄死,

当个文明人不好么,

然后有些野蛮人和独裁者就看不惯么?还是觉得要打压文化领域了?
那我在抱怨一下,纳粹的审美跟中共比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拿来做宣传的Jürgen Ohlsen还是很对得起人的,

那么难看的穿不穿衣服看了都觉得别扭,还有脸拿出来么?(算了算了,中国大陆裸体的艺术形式一向就不怎么样,中共折腾几下更不行,真是白瞎了人类基因)
那我再举个例子,中共现在对娘炮大肆开火是政治,要是能用得上娘炮,用得可是勤快了,时佩璞男扮女装勾引在北京的法国外交官,把法国人骗成了智障。 尤其是还假装怀孕,法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生了个小孩,还随便从新疆抱来了一个糊弄糊弄,很有趣啊?!真是搞起手段不知廉耻,哪里还有什么奢侈的正义呢?(这一些可以补充中国传统文化娘炮的细节,中国娘炮举世无双,可能也只有俄国跳芭蕾的妖精能跟比较了)
电影蝴蝶君剧照,尊龙也是厉害啊..........

当个文明人不好么,

然后有些野蛮人和独裁者就看不惯么?还是觉得要打压文化领域了?
那我在抱怨一下,纳粹的审美跟中共比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拿来做宣传的Jürgen Ohlsen还是很对得起人的,

那么难看的穿不穿衣服看了都觉得别扭,还有脸拿出来么?(算了算了,中国大陆裸体的艺术形式一向就不怎么样,中共折腾几下更不行,真是白瞎了人类基因)
那我再举个例子,中共现在对娘炮大肆开火是政治,要是能用得上娘炮,用得可是勤快了,时佩璞男扮女装勾引在北京的法国外交官,把法国人骗成了智障。 尤其是还假装怀孕,法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生了个小孩,还随便从新疆抱来了一个糊弄糊弄,很有趣啊?!真是搞起手段不知廉耻,哪里还有什么奢侈的正义呢?(这一些可以补充中国传统文化娘炮的细节,中国娘炮举世无双,可能也只有俄国跳芭蕾的妖精能跟比较了)
电影蝴蝶君剧照,尊龙也是厉害啊..........

___我想对第一个问题说一些看法。中国社会受中共控制严密,中国人早已养成了谎言、跟风的习惯。所以想要知道中国真实的民意是很难的,欧美国家的大机构都很难做到,更别说不掌握任何机密资料、大数据信息的普通人。我仅仅从网络舆情来分析。中国网民跟随中共的论调起舞,中共近几年打击“娘炮”艺人,人们也就跟着辱骂“娘炮”。在我生活中接触的人来看,基本都持“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态度。可是,仅仅4-10年之前,韩流审美还是中国的主流审美,中国女性网民中也流行着清秀苗条、留长发的中性化美男。
由此可见舆情转变之快,这也反映出中共操纵舆论的能力极强。有一天中共发动对外战争,也一定会开动舆论机器,他们可以让绝大部分中国人为战争而狂热,让绝大部分年轻人争相奔赴前线。一想到这样的情形,我就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无力。
在开放、文明的西方社会,男性在打扮和性格上表现出中性化甚至是女性化,都不是什么问题。欧美既有美型的男艺人,也有魁梧的硬汉型男艺人,你喜欢你的明星,我支持我的明星,彼此根本没有冲突。不会有中共所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男生都成了娘炮,谁来保家卫国”之类荒唐、无耻的论调。
最后,我呼吁无论品葱的有志之士们在社会、信仰、统独等问题上有多大的分歧,都应该暂时搁置这些分歧,优先考虑合力推翻中共的事宜,等到有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作为基础,再坐下来和平的解决分歧。
由此可见舆情转变之快,这也反映出中共操纵舆论的能力极强。有一天中共发动对外战争,也一定会开动舆论机器,他们可以让绝大部分中国人为战争而狂热,让绝大部分年轻人争相奔赴前线。一想到这样的情形,我就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无力。
在开放、文明的西方社会,男性在打扮和性格上表现出中性化甚至是女性化,都不是什么问题。欧美既有美型的男艺人,也有魁梧的硬汉型男艺人,你喜欢你的明星,我支持我的明星,彼此根本没有冲突。不会有中共所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男生都成了娘炮,谁来保家卫国”之类荒唐、无耻的论调。
最后,我呼吁无论品葱的有志之士们在社会、信仰、统独等问题上有多大的分歧,都应该暂时搁置这些分歧,优先考虑合力推翻中共的事宜,等到有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作为基础,再坐下来和平的解决分歧。
好久沒被邀請(應該說至少一年沒回文)
1.不是中國人,不知道
有可能是中共官方炒作,又或者是大環境導致,有時候環境惡劣的時候,生命自然會選出適合生存的個體。也有可能單純是情緒出口
2.要看娘砲的定義
化妝(魏晉南北)還是簪花(宋代)?
3.
性別認同是個人喜好,跟喜歡自由民主沒什麼關係.....?
有人就是喜歡陽剛,有人就是喜歡陰柔。沒有規定你熱愛自由民主就必須接受陰柔或是接受陽剛。
理論上來說,”理想狀況“身為老師工作上必須避免代入個人喜好跟情緒。所以重點放在如何避免霸凌。
能做的可能就是避免代入個人的傳統性別認同,畢竟做一套說一套別人不會信你。
避免霸凌能做的大概就是教學生尊重別人的性別認同吧.....應該?
很難,但是問題最大不是霸凌,是廁所跟宿舍.....尤其是共用的時候,有可能共用的時候那個學生因為覺得自己是女生跑到女生廁所,但是其他女生就覺得他/她就是男性。再怎麼尊重別人的性別認同,還是會有人覺得難適應。然後就引發爭議,爭議引發了霸凌,然後接下來沒完沒了。
不然你以為性別友善廁所哪來的。然後接下來問題又來了,設置性別友善廁所,甚至限制跨性別者只能使用特定廁所算不算歧視跟違憲。
1.不是中國人,不知道
有可能是中共官方炒作,又或者是大環境導致,有時候環境惡劣的時候,生命自然會選出適合生存的個體。也有可能單純是情緒出口
2.要看娘砲的定義
化妝(魏晉南北)還是簪花(宋代)?
3.
性別認同是個人喜好,跟喜歡自由民主沒什麼關係.....?
有人就是喜歡陽剛,有人就是喜歡陰柔。沒有規定你熱愛自由民主就必須接受陰柔或是接受陽剛。
理論上來說,”理想狀況“身為老師工作上必須避免代入個人喜好跟情緒。所以重點放在如何避免霸凌。
能做的可能就是避免代入個人的傳統性別認同,畢竟做一套說一套別人不會信你。
避免霸凌能做的大概就是教學生尊重別人的性別認同吧.....應該?
很難,但是問題最大不是霸凌,是廁所跟宿舍.....尤其是共用的時候,有可能共用的時候那個學生因為覺得自己是女生跑到女生廁所,但是其他女生就覺得他/她就是男性。再怎麼尊重別人的性別認同,還是會有人覺得難適應。然後就引發爭議,爭議引發了霸凌,然後接下來沒完沒了。
不然你以為性別友善廁所哪來的。然後接下來問題又來了,設置性別友善廁所,甚至限制跨性別者只能使用特定廁所算不算歧視跟違憲。
謝邀
我說一下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基本就是『霸凌不對』『自殺自找』
在學校裡被威脅、被下跪,無疑已經屬於霸凌的範圍了。霸凌不對,校園霸凌更是老師家長各種失職的體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但只不過是被網上酸言酸語幾句就哭哭啼啼喊『這是網暴,是霸凌』最後就自殺的玻璃心,本來就不配上網
網絡世界本來就充斥著酸民,要上網就要接受這一事實,是你踏入酸民的領域而非酸民踏入你的領域。如果你不能在酸民群裡活下來,你就不配上網。這就像如果你打不過老虎,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老虎咬死了就不該怪老虎。老虎就該呆在山上,酸民就該呆在網上,你不是武松你就不該上虎山,你是玻璃心你就不該上網。或者說,你可以上虎山,但你就是要承擔被老虎咬的風險,你可以上網,你就是要承擔被酸的風險,只有不怕老虎咬的人才配上虎山,只有不怕酸民酸的人才配上網
所以我反對一切『他都自殺了誒,好可憐哦,事情好可怕哦』的意見。我自己說這番話也是做好了被踩、被在回覆區罵、被投訴的覺悟,並準備好了到時候回嗆或無視,我也默認所有其他ID都是做好同樣覺悟才在網上說話的
好久沒去牆內了不是很清楚
但一般而言,霸凌是不需要罪名的,只需要目標。通常目標是性格軟弱(=不會回擊)又沒有靠山的人,至於罪名是娘炮還是大猩猩,都沒差。長得女性化的男性可能被笑娘炮,但要是要霸凌懦弱的猛男,也可以笑他大猩猩。學習太好的會被笑書呆子,學習不好的就是笨蛋。胖子被笑肥豬,瘦子被笑豆芽。反正,只要決定霸凌目標了,這些都是藉口而已
霸凌者通過霸凌底層人來確認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為自己不是底層人感到安心,本質上是需要一種優越感、安心感,或是發散壓力的途徑。牆內霸凌現象嚴重,個人認為更可能是本來就存在霸凌的需求,本來就有很多人在尋找霸凌的目標,官方只是指了一個目標作為方向而已
是的
首先,斷袖之癖不過是同性戀而已,樓上也有人有這類誤解,但同性戀不等同於娘炮,兩猛男一樣可以同性戀
然後戲劇另外有背景,古代中國戲劇,和古代歐洲歌劇一樣,覺得女性上不了檯面,有相當一段時間是沒有女性演員的。但既然有女性角色,又不許女演員,只好男扮女裝。用女權的話說,本質上是壓倒性的歧視女性。那些古人寧可用男性替代,還肯定演得不如真女人女,也不要真女人去演女角
然後,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東亞傳統甚至世界傳統,都是認為『男要有男樣,女要有女樣』的。換而言之就是把人強制放到刻板印象的模子裡,逼他們長成那樣
就光說中國好了,免得跑題
中國傳統陰陽論認為男性偏陽而女性偏陰,樓主用到『龍陽之好』這個詞也是用『陽』來指代『男』,默認男性偏陽的說法
按照中國的陰陽論,陰陽本來是某事物顯現出的一種屬性,事物有性別屬性這概念就像法德義等語言有la le der die的區別一樣正常,本來不涉及到任何刻板印象。話說這些語言的詞性,翻譯成英語時是會翻成『der是male,die是female』,按照性別區分,翻譯成中文就成了『der是陽性,die是陰性』,按照陰陽區分,也是很顯國情的翻譯
男性的性器官也叫陽具,女性的性器官叫陰道。順便說一下,我至今想不通為什麼男性的也可以叫陰莖,女性的卻不會叫陽什麼什麼的,要是有人知道還請告訴我
反正,基本上中國傳統默認女陰男陽。帶著這眼光去看吧。陽組詞可以組到陽剛,陰就是陰柔。也就是說中國傳統認為『男性氣質』應該是偏剛的,而柔是女性化的,女性才能溫柔,男性只能剛強
只是刻板印象也就算了,中國傳統還附加一個歧視女性,『女性化』本身就是個貶義詞
首先,一個好的自由國家公民應該要尊重他人
也就是說,如果他是一個好公民,他不應該只為了這個孩子性別認同比較特別就看不起他。要是這孩子打他,他可以推開甚至還手,但他就是不能因為性別認同去主動打那個孩子
然後,一個好的老師在教室裡應該要是老師
也就是說,他的個人信念和自由在教室裡都是小於私人時間的。在私人時間,他可以因為自己不喜歡某人(可以是性別原因,也可以是單純看不順眼)就不送他聖誕卡,但在教室裡,如果答對問題的學生能得到一塊糖,那他就應該要得到一塊糖,如果他被霸凌,老師就應該啟動反霸凌程序並保護被霸凌者
正如好的醫生不可以報復性醫療,好的老師也不可以欺負學生。正如醫生有治療病患的責任,老師也有保護學生的責任
最後,一個好的父親必須要是一個好公民,在好公民的前提下還得是全年無休、孩子專用的好老師
也就是說,一個好父親應該要尊重孩子,還不能欺負孩子,還要保護他。如果有不止一個孩子,那還得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如果兒子覺得自己是女生而想要玩芭比(或者,甚至,兒子覺得自己是男生但是還是想要玩芭比),好父親可以推薦介紹『我覺得奧特曼比較帥啊』,但如果兒子堅持覺得聖誕禮物他想要芭比,你就該送芭比,而不是逼他只能玩奧特曼
我說一下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基本就是『霸凌不對』『自殺自找』
在學校裡被威脅、被下跪,無疑已經屬於霸凌的範圍了。霸凌不對,校園霸凌更是老師家長各種失職的體現,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但只不過是被網上酸言酸語幾句就哭哭啼啼喊『這是網暴,是霸凌』最後就自殺的玻璃心,本來就不配上網
網絡世界本來就充斥著酸民,要上網就要接受這一事實,是你踏入酸民的領域而非酸民踏入你的領域。如果你不能在酸民群裡活下來,你就不配上網。這就像如果你打不過老虎,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老虎咬死了就不該怪老虎。老虎就該呆在山上,酸民就該呆在網上,你不是武松你就不該上虎山,你是玻璃心你就不該上網。或者說,你可以上虎山,但你就是要承擔被老虎咬的風險,你可以上網,你就是要承擔被酸的風險,只有不怕老虎咬的人才配上虎山,只有不怕酸民酸的人才配上網
所以我反對一切『他都自殺了誒,好可憐哦,事情好可怕哦』的意見。我自己說這番話也是做好了被踩、被在回覆區罵、被投訴的覺悟,並準備好了到時候回嗆或無視,我也默認所有其他ID都是做好同樣覺悟才在網上說話的
1,当今墙内民意如何?
关于【霸凌】和【遏制】:当中共抛出一个类似反娘炮的【倡议】,人们随之起舞的热度究竟来自何处?
换句话说,如果说反【娘炮】霸凌很热烈,是共产党准确摸到了很多人的兴奋点(民意)?还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管提倡什么都不缺冲锋队?
好久沒去牆內了不是很清楚
但一般而言,霸凌是不需要罪名的,只需要目標。通常目標是性格軟弱(=不會回擊)又沒有靠山的人,至於罪名是娘炮還是大猩猩,都沒差。長得女性化的男性可能被笑娘炮,但要是要霸凌懦弱的猛男,也可以笑他大猩猩。學習太好的會被笑書呆子,學習不好的就是笨蛋。胖子被笑肥豬,瘦子被笑豆芽。反正,只要決定霸凌目標了,這些都是藉口而已
霸凌者通過霸凌底層人來確認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為自己不是底層人感到安心,本質上是需要一種優越感、安心感,或是發散壓力的途徑。牆內霸凌現象嚴重,個人認為更可能是本來就存在霸凌的需求,本來就有很多人在尋找霸凌的目標,官方只是指了一個目標作為方向而已
2,中国传统文化反娘炮吗?
关于墙国内的性别认同:稍微了解一点历史不难知道墙国古代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男旦之美也由来已久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期,共产党一方面鼓吹文化自信,一方面反娘炮,这个弯是怎么绕过去的?
是的
首先,斷袖之癖不過是同性戀而已,樓上也有人有這類誤解,但同性戀不等同於娘炮,兩猛男一樣可以同性戀
然後戲劇另外有背景,古代中國戲劇,和古代歐洲歌劇一樣,覺得女性上不了檯面,有相當一段時間是沒有女性演員的。但既然有女性角色,又不許女演員,只好男扮女裝。用女權的話說,本質上是壓倒性的歧視女性。那些古人寧可用男性替代,還肯定演得不如真女人女,也不要真女人去演女角
然後,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東亞傳統甚至世界傳統,都是認為『男要有男樣,女要有女樣』的。換而言之就是把人強制放到刻板印象的模子裡,逼他們長成那樣
就光說中國好了,免得跑題
中國傳統陰陽論認為男性偏陽而女性偏陰,樓主用到『龍陽之好』這個詞也是用『陽』來指代『男』,默認男性偏陽的說法
按照中國的陰陽論,陰陽本來是某事物顯現出的一種屬性,事物有性別屬性這概念就像法德義等語言有la le der die的區別一樣正常,本來不涉及到任何刻板印象。話說這些語言的詞性,翻譯成英語時是會翻成『der是male,die是female』,按照性別區分,翻譯成中文就成了『der是陽性,die是陰性』,按照陰陽區分,也是很顯國情的翻譯
男性的性器官也叫陽具,女性的性器官叫陰道。順便說一下,我至今想不通為什麼男性的也可以叫陰莖,女性的卻不會叫陽什麼什麼的,要是有人知道還請告訴我
反正,基本上中國傳統默認女陰男陽。帶著這眼光去看吧。陽組詞可以組到陽剛,陰就是陰柔。也就是說中國傳統認為『男性氣質』應該是偏剛的,而柔是女性化的,女性才能溫柔,男性只能剛強
只是刻板印象也就算了,中國傳統還附加一個歧視女性,『女性化』本身就是個貶義詞
3,从一个觉醒的主张自由民主的人的角度来说,不认同一种性别认同系统和霸凌之间界线在哪里?应该如何负责面对?
比如说,有一个主张传统性别认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公民,一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也是一个好老师,而这时他的班上出现了一个主张自己是女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男生。这是他应该怎么做防止这个孩子遭受不公待遇?
首先,一個好的自由國家公民應該要尊重他人
也就是說,如果他是一個好公民,他不應該只為了這個孩子性別認同比較特別就看不起他。要是這孩子打他,他可以推開甚至還手,但他就是不能因為性別認同去主動打那個孩子
然後,一個好的老師在教室裡應該要是老師
也就是說,他的個人信念和自由在教室裡都是小於私人時間的。在私人時間,他可以因為自己不喜歡某人(可以是性別原因,也可以是單純看不順眼)就不送他聖誕卡,但在教室裡,如果答對問題的學生能得到一塊糖,那他就應該要得到一塊糖,如果他被霸凌,老師就應該啟動反霸凌程序並保護被霸凌者
正如好的醫生不可以報復性醫療,好的老師也不可以欺負學生。正如醫生有治療病患的責任,老師也有保護學生的責任
最後,一個好的父親必須要是一個好公民,在好公民的前提下還得是全年無休、孩子專用的好老師
也就是說,一個好父親應該要尊重孩子,還不能欺負孩子,還要保護他。如果有不止一個孩子,那還得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如果兒子覺得自己是女生而想要玩芭比(或者,甚至,兒子覺得自己是男生但是還是想要玩芭比),好父親可以推薦介紹『我覺得奧特曼比較帥啊』,但如果兒子堅持覺得聖誕禮物他想要芭比,你就該送芭比,而不是逼他只能玩奧特曼
我认为“娘炮”的流行和现代女权运动息息相关,他们是为了迎合女性的“性幻想”市场而被建构出来的符号,拉动消费罢了。我很难理解一个经济陷入困境的国家为什么要自断筋脉,放弃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
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大陆的“娘炮”们质量太低,绣花枕头一包草,撑不起一个“体面的”产业。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慢慢学习西方嘛,多引进几部腐国言情剧(比如前几年的《Versailles》),让消费者们领略一下真正的娘炮,岂不美哉?
当然了,也可能是因为大陆的“娘炮”们质量太低,绣花枕头一包草,撑不起一个“体面的”产业。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慢慢学习西方嘛,多引进几部腐国言情剧(比如前几年的《Versailles》),让消费者们领略一下真正的娘炮,岂不美哉?
完蛋,我感觉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在哪里。
我先说结论,周鹏的死虽然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文化依旧还是一个原始的不具有包容性并且高度集中的带有鲜明政治特点的训戒聚落大社群文化。
中文文化群表现出的高度认同依赖和行为评价和个体修正体系使得它基本可以兼容任何一种社群的压迫性语境。而像性别歧视,种族压迫,专制,父权,这种存在于现代民主公民社会的对话,只会以一种单薄的意识形态的形式,填补中文文化圈的权力空白,而并不具有社群本身的凝聚性。反而正如同自由主义者批判的那样,失去了自由性的懒惰社群会成为的更普遍压迫的帮凶。
社群文化中的压迫是必然的,甚至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但凡你是一个规则的违背者是少数派,在没有社群的帮助下,你所遭受的必然是质疑和攻击。更甚者,作为少数派社群如果不能和其他少数派群体形成更大的社群,同样会面临压迫。
而在缺乏自由和积极社群的中文文化群中,这一切只会发生的无比自然,甚至在普遍的肯定下造成更大的伤害。
中国作为一个旗帜鲜明反对公民社会的国家,就更是阻止了中华文化群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更多的周鹏。
最后关于提出的三个问题:
1. 对反娘炮运动的拥护来源于这个文化群体的普遍认同和自我修正
2. 传统文化来源于封建教化和父权社会,当然会反对娘炮
3. 霸凌的界线来源于放弃追求群体认同和同化。习惯不同的声音,认识到自我和群体的矛盾,接纳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发现自我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抗争。
我先说结论,周鹏的死虽然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文化依旧还是一个原始的不具有包容性并且高度集中的带有鲜明政治特点的训戒聚落大社群文化。
中文文化群表现出的高度认同依赖和行为评价和个体修正体系使得它基本可以兼容任何一种社群的压迫性语境。而像性别歧视,种族压迫,专制,父权,这种存在于现代民主公民社会的对话,只会以一种单薄的意识形态的形式,填补中文文化圈的权力空白,而并不具有社群本身的凝聚性。反而正如同自由主义者批判的那样,失去了自由性的懒惰社群会成为的更普遍压迫的帮凶。
社群文化中的压迫是必然的,甚至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但凡你是一个规则的违背者是少数派,在没有社群的帮助下,你所遭受的必然是质疑和攻击。更甚者,作为少数派社群如果不能和其他少数派群体形成更大的社群,同样会面临压迫。
而在缺乏自由和积极社群的中文文化群中,这一切只会发生的无比自然,甚至在普遍的肯定下造成更大的伤害。
中国作为一个旗帜鲜明反对公民社会的国家,就更是阻止了中华文化群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更多的周鹏。
最后关于提出的三个问题:
1. 对反娘炮运动的拥护来源于这个文化群体的普遍认同和自我修正
2. 传统文化来源于封建教化和父权社会,当然会反对娘炮
3. 霸凌的界线来源于放弃追求群体认同和同化。习惯不同的声音,认识到自我和群体的矛盾,接纳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发现自我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抗争。
中国人对待他们眼中的这种异类普遍缺乏包容心,即便是曾经火遍网络的中国反串界第一美人小灿,也经常遭到不怀好意的主持人刁难,拿他的性别说事开泰国人妖的玩笑,拍一部网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中途换角,明明他就是史上最美的祝英台。
☞ 小灿经典的嫦娥姐姐扮相


你要说原因,自然与儒家传统文化和共产邪教病态审美的双重浸染脱不了干系,学校从来没有教导孩子要如何与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相处,直白地说就是中共的洗脑教育更注重教导你如何爱党爱国而非如何爱人。
眼下共产党正号召每个家庭多生孩子,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打压的力度正无形中上升,而娘炮文化可谓滋生同性恋的温床,共产党能不着急上火吗,在舆论引导上自然毫不客气,要把它批倒批臭。
而西方则是另一个极端,包容没问题,但有必要大肆宣传要做到把这些非主流的东西推崇为社会时尚的地步吗?甚至道德绑架所有人,指鹿为马,颠覆大众的审美,简直令人作呕!凡事过犹不及啊,我之所以对西方的政治正确颇有微词正缘于此,矫枉过正的恶果必然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权益而不得不牺牲多数人的自由。



如果你是同性恋,你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同和他人的尊重,我当然无条件支持你并愿意为你发声;如果你觉得周围的同性恋太少,希望同性恋的人数增多群体壮大,我就得批评你心理阴暗了;如果恰好有这么一股力量,它可以达成你的心愿,在教育层面影响那些身体和心智都尚未发育成熟,三观还没有成型的孩子,怂恿他们变性鼓励他们同性恋,你还鼓掌叫好,我只能摇头叹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因为这已经涉嫌犯罪。
☞ 小灿经典的嫦娥姐姐扮相
你要说原因,自然与儒家传统文化和共产邪教病态审美的双重浸染脱不了干系,学校从来没有教导孩子要如何与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相处,直白地说就是中共的洗脑教育更注重教导你如何爱党爱国而非如何爱人。
眼下共产党正号召每个家庭多生孩子,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打压的力度正无形中上升,而娘炮文化可谓滋生同性恋的温床,共产党能不着急上火吗,在舆论引导上自然毫不客气,要把它批倒批臭。
而西方则是另一个极端,包容没问题,但有必要大肆宣传要做到把这些非主流的东西推崇为社会时尚的地步吗?甚至道德绑架所有人,指鹿为马,颠覆大众的审美,简直令人作呕!凡事过犹不及啊,我之所以对西方的政治正确颇有微词正缘于此,矫枉过正的恶果必然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权益而不得不牺牲多数人的自由。
如果你是同性恋,你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同和他人的尊重,我当然无条件支持你并愿意为你发声;如果你觉得周围的同性恋太少,希望同性恋的人数增多群体壮大,我就得批评你心理阴暗了;如果恰好有这么一股力量,它可以达成你的心愿,在教育层面影响那些身体和心智都尚未发育成熟,三观还没有成型的孩子,怂恿他们变性鼓励他们同性恋,你还鼓掌叫好,我只能摇头叹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因为这已经涉嫌犯罪。
俄罗斯的政治正确是什么? - 回复 by @ismynewmail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tem_id-489463
我寫在那邊的更貼這邊吧, 哈哈哈.
就缺幾個大妖王, 讓這幫性差別待遇的混賬開開眼.
年輕時(90 年代)時常和小夥伴們夜游,
常被警察騷擾 "你們是同性戀吧" 當時同性戀是入罪的.
從年輕時就在想同性戀何罪之有? 不偷不搶真的壞到需要警察來抓嘛?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tem_id-489463
我寫在那邊的更貼這邊吧, 哈哈哈.
就缺幾個大妖王, 讓這幫性差別待遇的混賬開開眼.
年輕時(90 年代)時常和小夥伴們夜游,
常被警察騷擾 "你們是同性戀吧" 當時同性戀是入罪的.
從年輕時就在想同性戀何罪之有? 不偷不搶真的壞到需要警察來抓嘛?
共產主義的本質就是批鬥文化
不斷尋找一個團體
並且利用群體批鬥來製造整個社會的不安定
娘泡不娘泡的其實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人被批鬥而已
一下是資本階級
然後地富反壞右
現在有娘泡文化
明天要仇日
後天又開始攻擊歷史虛無主義
目標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群不斷的跟著黨的指揮而不斷批鬥
只要多數人是沉默的
小粉紅是無腦的
這樣就行了
討論娘砲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他極可能單純就只是拍腦門搞出來的
批鬥娘泡沒有理由,單純娘泡倒楣而已
不斷尋找一個團體
並且利用群體批鬥來製造整個社會的不安定
娘泡不娘泡的其實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人被批鬥而已
一下是資本階級
然後地富反壞右
現在有娘泡文化
明天要仇日
後天又開始攻擊歷史虛無主義
目標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人群不斷的跟著黨的指揮而不斷批鬥
只要多數人是沉默的
小粉紅是無腦的
這樣就行了
討論娘砲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他極可能單純就只是拍腦門搞出來的
批鬥娘泡沒有理由,單純娘泡倒楣而已
整顿娘炮本质就是铁拳名星和饭圈的借口之一
本人就是娘炮,而且朋友说我唯一不娘炮的时候就是谈论政治的时候2333333
我天生就欣赏不来糙汉子的东西,就是喜欢精致柔美的。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男士不也涂脂抹粉戴假发,穿粉色的衣服嘛,有啥丢人的?腓特烈大帝没准也是娘炮呢,你看人家在无忧宫的卧室,打扮的比女生的闺房还精致漂亮,而且脂粉气十足。
底层支人喜欢糙那完全可以去当山顶洞人啊,山洞可没加门,去啊。我喜欢过精致优雅小生活关他们屁事。
我天生就欣赏不来糙汉子的东西,就是喜欢精致柔美的。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男士不也涂脂抹粉戴假发,穿粉色的衣服嘛,有啥丢人的?腓特烈大帝没准也是娘炮呢,你看人家在无忧宫的卧室,打扮的比女生的闺房还精致漂亮,而且脂粉气十足。
底层支人喜欢糙那完全可以去当山顶洞人啊,山洞可没加门,去啊。我喜欢过精致优雅小生活关他们屁事。
所以说我不觉得中共是真的进步主义, 反倒是处处以政府层面干预压制新事物新文化
对于墙国而言千万不要说啥民意。民意是啥谁也不知道,毕竟说真话是要坐牢的。
我就知道BBC会从这个角度入手😓这个人的照片是公开的,我不认为他并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娘炮”标准(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至少一半男生都是类似形象)
从留守儿童和城乡差异角度入手更合理,他被霸凌更多是太“城里(男)孩子”,而不是太“娘”
从留守儿童和城乡差异角度入手更合理,他被霸凌更多是太“城里(男)孩子”,而不是太“娘”
我以为只是习近平cosplay普婷女士,众所周知普婷女士极端害怕同性恋和所有与同性恋有关的事物
不是被家人逼死的吗?家庭的压力导致他自杀的吧,中国娘炮又不少,活的好好地也多了去了,最终原因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天天娘炮娘炮喊着的不是蝈南吗
一方面是皇帝的个人喜好,另一方面是为未来战争培养能够作战的炮灰士兵。
民意基础主要还是一群糙汉既不懂怎么尊重女性,又懒得收拾自己罢了。这种聋民气息重的恶习是大陆的特色吧。煽动他们可以有效回答他们为什么活该绝后。“为什么你们打光棍,这完全不是党的错,也不是你们的错,是他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