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新聞網》正常營運聲明 ︱香港《蘋果日報》午夜起即時停止運作 明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https://telegra.ph/file/9ac259654edc62a7b2fee.png
台灣《蘋果新聞網》不受香港影響,照常營運。

台、港《蘋果》攜手拼搏

締造紙、網無數紀錄

雖因時空變遷調整腳步

無奈香港《蘋果日報》遇上無可抗拒外力

將於明天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令關心《蘋果》的朋友擔心了

謹向讀者說明

壹傳媒集團下各子公司財務各自獨立

台灣《蘋果新聞網》運作不受影響

近500名員工在疫情下努力不懈

整體點閱更加茁壯

期盼您繼續支持

台灣《蘋果新聞網》敬上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623/P7SBTOF25REOTHTMWKKNPMIZXE/?utm_campaign=twad_social_appledaily.tw&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utm_content=photo_post&fbclid=IwAR3047nSithwKrH50VNN7DUCRT7FQKtVhr4lrVCsdbFiXIHtCiEPkXVAulo

早前報導

國安搜蘋果︱《蘋果》午夜起即時停止運作 明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https://telegra.ph/file/a75d430cf067fb3881807.png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繼本月17日搜查蘋果日報大樓,拘捕壹傳媒集團兩名高層及三名新聞工作者,消息指今晨再拘捕筆名為「李平」的《蘋果日報》社論「蘋論」主筆。壹傳媒有限公司董事會發出最新公告,指董事會遺憾地宣佈,基於香港當前情況,《蘋果日報》印刷版不遲於本周六(26日)出版最後一期結束,至於電子版亦不遲於26日晚上11時59分起停用。《蘋果日報》管理層根據壹傳媒有限公司董事會的公佈,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決定午夜後即時停止運作,明日(24日)將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

至於員工離職安排、訂閱用戶善後詳情將由壹傳媒集團稍後公佈。《蘋果日報》感謝所有讀者、訂閱用戶、廣告客戶及港人26以年來的厚愛和支持,一直與《蘋果》同行。在此別過,香港人,珍重。

董事會公告亦稱感謝所有忠實讀者的支持,以及各《蘋果》記者、員工及廣告商26年來的信任。
https://telegra.ph/file/84efc788fd408c5423f4a.png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623/ICYSMKBH6VAUVEMPTOILJ5MJLM/
2
分享 2021-06-25

11 个评论

我一直惊讶纸质报纸居然还有市场,苹果早就应该转战线上了,台湾可以申请个电台,香港就好好发展你的youtube吧,裁员90%,留下新媒体运营和部分记者。
邪惡還是贏了... 很難過 很難過 很難過。唉
打压新闻自由,惧怕真相,一个美丽时代终结,一个黑暗时代降临
>> 我一直惊讶纸质报纸居然还有市场,苹果早就应该转战线上了,台湾可以申请个电台,香港就好好发展你的...


台灣弄了壹電視,馬英九時代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架,被迫賣掉
>> 我一直驚訝紙質報紙居然還有市場,蘋果早就應該轉戰線上了,台灣可以申請個電台,香港就好好發展你的...

台灣蘋果5/17就停紙本只留電子報業務了
>> 邪惡還是贏了... 很難過 很難過 很難過。唉

那就试着安慰下自己。例如...自1997年7月1日开始香港就已经是共匪的囊中物了,今日的遭遇不过是提早了26年发生罢了。。。
現代岳飛們不禁會問:共匪何時滅?
希望臺灣蘋果能繼續生根發芽,積聚力量,再締造媒體巨無霸,等共匪下台時,能再回歸香港。
過去偶聞蘋果大名,但直到今年我才開始了解蘋果,也許目前應該做的是先把蘋果有價值的東西存檔,留給後人了解蘋果這家媒體
>> 過去偶聞蘋果大名,但直到今年我才開始了解蘋果,也許目前應該做的是先把蘋果有價值的東西存檔,留給...


http://web.archive.org/save

拜託大家了。
《苹果日报》,r.i.p June 23 2021


1934年,《申报》主笔史量才被国民党军统刺杀。

1949年,中共占领上海取缔《申报》。

2021年,中共在香港颁布国安法取缔《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是我唯一一个最佩服的华文报刊,其影响力可以与中国民国时期的《申报》媲美。

《苹果日报》虽然倒下了,但是《苹果日报》的精神却没有在香港人心中抹去。

《苹果日报》与中国民国时期的《申报》的遭遇,何其相似。






走過26年,美好的仗打完,《蘋果》今日寫下它的最終章,告別香港。「10年後,還有30周年特刊嗎?風起了,惟有試着努力活下去。」20周年特刊的序言,曾有這樣一個提問,在6年後的今天,終於有了答案。儘管結局不如人意,儘管萬般不捨,但試著努力活下去、堅持與香港人同行的決心,26年來從沒改變。感謝每一位高舉支持《蘋果》標語的讀者,感謝每一位深宵在報攤苦候報章送來的朋友,這個最終章,是由讀者和我們一同編寫,縱有遺憾但感恩。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兩年,外媒以「香港之死」預言未來,《蘋果日報》就在這一年誕生了,第一篇社論開宗明義:「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於1995年6月20日創刊,《蘋果日報》以全彩色印刷定價2元兼附送蛇果搶灘,成功吸睛但並不完美,香港人痛罵過它腥羶情色,讚過它無畏強權,但正如創辦人黎智英曾說:「《蘋果》犯過很多錯誤,有許多地方達不到讀者的期望,對此讓我向讀者深深致歉。但回顧過去四分一個世紀,我們無愧於心。」
只因我們的腳步,就是香港人的腳步。當1997年五星旗在會展緩緩升起的時候,我們在雨中徹夜採訪;由2003年沙士,到今日在全球肆虐的COVID-19,我們戴着口罩,走訪香港不同角落。我們不比別人勇敢,但深信追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就如戀慕人間真善美,理所當然。26年來,見證過2003年反23條50萬人上街的公民啟蒙、直擊過2014年爭取民主雨傘運動的公民抗命,再與香港人一同經歷2019年長達一年、震撼世界的抗爭運動。
事實上,黎智英創報初期已表明,《蘋果》崇尚西方民主自由,又說過他創辦的傳媒,「要當在黑暗中照出蛇蟲鼠蟻的燈」,監督政權。只是,這盞燈有時很討厭,創刊至今屢屢揭發政商醜聞與貪污腐敗,包括2003年梁錦松偷步買車, 2012年陳茂波被揭出租劏房團囤地,還有2018年沙中綫偷工減料,每一單新聞均與港人息息相關,每一個指控都要求問責。坊間就有一個民間傳說,《蘋果》的投訴電話最沒政治顏色,只因這裏的記者最「六親不認」。
鬧得兇狠自然得罪人多,一路走來,由廣告封殺、政治打壓,到黑客瘋狂襲擊,員工遭起底騷擾,無日無之。2014年10月,黑勢力動員圍堵壹傳媒集團大樓,圖阻止出版,反激發員工上下一心,自發回報館救亡,護送報章刊印發行,報館外不分你我的人鏈陣,有讀者專程到偏遠的報館門外聲援,是幾許蘋果人的美麗回憶。

只是,我們亦曾犯錯,1998年上水天平邨母抱子自殺倫常慘劇,陳健康事件就觸發有償新聞爭議,成為大學新聞系的反面教材,創辦人黎智英事後以頭版全版篇幅刊登公開道歉啟事,報館上下也蒙羞。此外,《蘋果》創立的娛樂狗仔隊,亦令人又愛又恨,既成就娛樂版輝煌年代,也掀起風波,以演藝人協會為首發起「72小時封嘴行動」,矛頭就直指《蘋果》。2013年無綫電視亦將《蘋果》列為不受歡迎媒體,禁旗下藝人受訪。
26年來,性格鮮明的《蘋果》創新又偏鋒,2008年推出動新聞,開行業之先。形式不拘一格,足迹遍世界,2001年紐約恐襲、20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2004年南亞海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至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蘋果》記者都走進災難現場,以鏡頭記錄歲月的黑暗,以文字記載人性的光輝,從不缺席。此外,中國新聞也是《蘋果》不可或缺的內容,那些打壓下走向地下化的內地維權故事,採訪與被採訪的,處境同樣艱難。

只是,跑新聞,有時也會步履不穩,跌宕間,全憑讀者支持。2004年起,警方更換通訊系統,突發新聞從此改寫,傳媒幾乎不可能第一時間趕赴罪案和意外現場採訪,有賴讀者不時提供相片和錄像,補充事實與真相。還有走進人人手上一部智能手機的年代,報章銷量下降,《蘋果》於2019年實行訂閱制,積極開拓網上收費平台,這也有賴讀者課金支持,成就報章轉型的重要一頁。而我們同年亦推出網上英文版,謀求突破。
可惜在這經營上的關鍵時刻,創辦人黎智英於2020年8月被捕還柙其後判監,現時仍有控罪在身。走進2021年,風雲變幻,《國安法》通過,見證一年間香港再沒六四、七一集會遊行。「完善選舉機制」、「完善教育機制」⋯⋯來不及等待機制「完善」,不少香港人用腳投票,引發新一波移民潮。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一直高舉民主自由的《蘋果》首當其衝,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蘋果大樓,兩度被大搜查。
6月17日,警方高調拘捕《蘋果》5高層,總編羅偉光、行政總裁張劍虹,兩日後於西九裁判法院提堂,兩人願辭去所有職務,仍換不了保釋,現時仍還柙待判,這是《國安法》下首宗因新聞報道被控的案件,《蘋果》再次走進風眼。半年間兩度有數百警員到壹傳媒大樓搜證,由記者獲准在同層跟隨警員直播,到被趕到距封鎖區3層的天台,就是透過天窗遠離拍攝也受驅趕,搜證範圍亦擴至記者桌面,見證時局急速惡化。

同一時間,與《蘋果》相關的3間公司的資產亦被凍結,支薪亦出現困難。記者採訪、留守到最後原是職責所在,如今也被冠以勇敢之名,只因在高舉堅持精神也有罪的今日,「不切割」便有機會捲進黑暗旋渦。走過26年,步步腳印,就如前總編輯、現任壹傳媒董事會主席葉一堅去年報慶時受訪所言:「《蘋果》係言論自由嘅橋頭堡,如果都無埋,香港係會好得人驚。」一語成讖,豈不欷歔。
告別年年六四頭版燭光映照、歲歲七一大字標題維園見,《蘋果》並不完美,但容不下《蘋果》的香港,會是一個怎麼樣的香港?面對眼前的高山,也許難言樂觀,但請相信黑暗過會是晨曦,能同行走上26年難能可貴,儘管步履蹣跚,但美好的仗打完,停下來的姿勢,也可以很美。感謝每一位在此相遇的《蘋果》讀者,這個最終章,是和你們一同編寫,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就再沒遺憾。共勉。

記者 呂麗嬋

《蘋果》26年風雨
●1995年6月20日創刊,社論開宗明義要辦一份香港人的報紙,以全彩色印刷定價2元兼附送蛇果搶灘。

●1998年3月17日,辦公室由長沙灣搬至將軍澳的壹傳媒大樓。

●1998年10月,陳健康事件觸發有償新聞爭議,黎智英事後以頭版全版公開道歉。

●2003年5月2日,進軍台灣市場,發行《蘋果》台灣版。

●2008年,推出蘋果動新聞,以視像和動畫媒介報道新聞內容。

●2012年8月21日,自創刊已存在的情色副刊《豪情版》及《夜生活版》停刊。

●2013年11月21日,無綫電視發表聲明,將《蘋果》列為不受歡迎媒體,禁旗下藝人受訪。

●2014年10月,黑勢力動員圍堵壹傳媒大樓圖阻出版,員工自發回報館組人鏈陣護送報章刊印發行。

●2015年3月,副刊大改革,改名為《果籽》。

●2019年4月,分階段實行訂閱制,開拓網上收費平台。

●2020年8月10日,數百警員首次到壹傳媒大樓搜證,創辦人黎智英被捕還柙其後判監,現時仍有控罪在身。

●2021年6月17日,《蘋果》5高層被捕,總編羅偉光、行政總裁張劍虹遭起訴及還柙,同日數百警員到壹傳媒大樓搜證,相關的3間公司資產被凍結。

●2021年6月21日,召開董事會議,表示若保安局拒絕解凍資金,《蘋果》將在6月26日最後出版,動新聞則早一日以晚上11:59為死線。而「9點半蘋果新聞報道」就提早於6月21日結束。

●6月22日凌晨,《蘋果》財經網上版在焦點新聞位置,以簡短啟事公布停止更新的消息,當中未有詳述原因,僅稱「敬請各位讀者見諒」。
原文: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623/HMC3HAZKZ5DAHPF4YLLTXSNL2M/
蘋果廿六年,走到今天終避不過「被禁了 絕唱了 旋律給消滅了」,這些年來在娛樂版中有歡笑有淚水。離別在即,一些朋友向廣大讀者分享留給《蘋果》的說話,為這不平凡的旅程作結。祝願各位香港人平安,祝願《蘋果》即使消失這晚風雨內,還望可再生在某夢幻年代。
杜汶澤︰《蘋果日報》唯一控告過的人相信就是我,俱往矣,一切都不再重要。不必憂懷喪志,香港如今走到這一步,已經沒有甚麼事情不可能發生。員工是最無辜的,希望大家保重。

田蕊妮︰無論結果係點都好,我由心respect每一位《蘋果》嘅新聞工作者!

黃秋生︰若真係停刊,我會非常懷念。

何韻詩:知道呢個消息好傷心同憤怒。無論最後結果係點,都好想多謝《蘋果》上下所有人嘅付出,感謝你哋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喺呢段艱難嘅日子,你哋嘅專業為香港人帶來好大嘅力量。有種堅持叫《蘋果》,多謝你哋。
潘源良:寧鳴而絕!不黙而存!

周博賢:感謝《蘋果》26年來為真相和公義發聲,縱然要這黑暗的時刻無奈退下,但亦已超額完成歷史責任!也向全體《蘋果》員工致敬!你們辛苦了,無論你們決定如何也會支持,請好好保重,留有用之軀,他日煲底相見!

藍奕邦:這26年,香港一直在變色,但《蘋果》是一直立場鮮明地站在香港人這邊。感謝你們陪伴香港人經歷風雨,感謝所有員工的付出與堅持。信念仍會遍地開花,再艱難香港人仍然願意用最後一分力去守護真理與真相。我相信後會一定有期。

6號@RubberBand:多謝你們一直以來的堅持,路仍要走,一起互相支持。

泥鯭@RubberBand:感謝《蘋果日報》響呢個荒誕嘅時代堅守到最後一刻。

王宗堯︰多謝你。

小肥:樂器都弄碎了,全部唱機燒了,也會化做野火燒~

邵仲衡:行無愧怍心常坦,身處艱難氣若虹,披星戴月廿六載,一切都已在心中。

黃夏蕙:喺度,我好感謝《蘋果》咁多年對我嘅幫忙同支持,去到呢一刻,我送一句說話畀所有員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劉天蘭:千言萬語…..在心中。

吳日言:我入行時,是你讓讀者認識我,報道我嘅高低起跌,堅持到現在,我擁有家庭和事業,你卻要離開我們,這刻我真的哭了。感謝你看着我成長,陪伴我們26年。

朱薰:請大家保重,好人一生平安。

石天欣:由細到大屋企都係買呢份報紙,無諗過呢件事會變成「曾經」,雖然嚟緊我哋未必再買得到,但我相信喺我哋嘅心裏面,嗰份信念同精神可以繼續落去,香港加油。

岑珈其:頂住加油,短暫嘅休息係為咗行更遠嘅路。

阮民安:多謝《蘋果》26年的盡力報道!積極揭發香港社會真相!香港人愛你哋。你哋絕對係「風光到最後 !!!」

J.Arie︰只想講一句,多謝你的堅持,辛苦了!

莊韻澄:我而家都真係喊,估唔到原來離別咁傷感!曾幾何時好怕「蘋果照妖鏡」,好怕記者會唔知點寫自己,今晚不停搵返自己喺《蘋果》嘅報道,無論好定壞,靚定醜都一一截圖保存。我怕再冇機會了!榮幸曾經踏進蘋果大樓做專訪,有機會跟杜生(杜汶澤)為《蘋果》春茗演出、近距離跟黎智英先生打招呼。希望黎先生跟所有《蘋果》員工都要加油,無論發生甚麼事都要安好。

張惠雅:香港言論自由沒有了,我看到的都是白色傷痕、白色血液,白色的。

林泳淘:自出社會以來,《蘋果》陪伴過我無數個返工放工迫地鐵嘅時間,每日一《蘋果》本是一件如此理所當然嘅事…多謝《蘋果》上下所有嘅員工,你哋每一個人嘅努力都帶畀我哋香港人好多好多見證同回憶。也許未來真實嘅聲音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但我相信香港人一定唔會忘記《蘋果日報》。願你們平安、未來一定會再相遇。

蘇慧恩:好多謝《蘋果日報》一直以來嘅支持,由我出道以來,好多活動你哋都會到現場採訪,記者們全部都好Nice,個個都好盡責。次次響新聞裏面見到《蘋果日報》攝影師影嘅相都係好靚靚嘅,所以我知道新聞出嘅時候,都會叫媽咪買份報紙留低keep record,多謝《蘋果日報》每一次帶畀我好嘅回憶。

李綺雯:多謝《蘋果》仝人一直在艱難之中,不畏強權,謹守崗位。

駱胤鳴:多謝「蘋果照妖鏡」曾經給我們帶來無數歡樂,以後沒有「蘋果照妖鏡」,是人是鬼我們要自己睇啦!

戴夢夢︰《蘋果日報》都陪伴咗我哋好多年,由我初初出道到而家都已經有,可惜香港又少一份報紙了。無奈我亦都好擔心我的記者朋友們,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失業,確是令人憂慮。希望大家可以振作,盡快離開憂愁。

曾志豪:《蘋果》即使落下,種子已種在香港人心中,永生不死。

鍾達茵︰大家一齊頂到底。

黃婉曼︰永遠記得,《蘋果日報》是第一間媒體,報道了有一個『跳』住講天氣的黃婉曼,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但永遠,我們都需要跳出框框的思維,需要多元的角度,需要記住不忘初心的最真實的聲音。

樂隊Mr.成員MJ:作為音樂人,我想多謝《蘋果》一直以來盡力報道音樂嘅新聞, 推動咗樂壇好多好多!

林盛斌:好多謝每一位曾經訪問同報道過我嘅娛樂版記者朋友,因為你哋,令更多讀者有機會認識到我。衷心感謝你哋,亦誠心祝福你哋每一位,多謝!

田啟文︰聚散總有時,祝願每位員工,早日找到新工作!

林子博:2013年TVB選秀節目《星夢傳奇》播出期間,我除咗想多謝本人前公司TVB曾給予機會之外,亦想多謝貴報當時幾乎每一個星期嘅廣泛報道。當年嘅報道,除了令讀者關注及不斷追看《星夢》節目之外,同時亦令到廣大市民透過你哋嘅報道,加深認識多年嚟一直默默耕耘嘅一眾藝員,深入了解佢哋嘅才能同背景,當年我亦有幸成為其中一人!衷心感謝你哋多年嚟嘅支持同鼓勵!感激!

黃冠斌:呢段說話應該係我最唔想錄嘅,因為如果有得揀我真係唔想《蘋果日報》離開我哋,對住《蘋果日報》,小弟有三個讚
讚。嘆嘅係《蘋果日報》喺大風大浪大嘅時間依然可以守護香港人真正嘅核心價值,喺紙媒式微嘅年代可以串連香港人眾志成城;讚賞嘅係《蘋果日報》上上下下所有專業嘅媒體工作者,喺今時今日巨大壓力之下依然堅持,除咗真心佩服之外,只有無言感激;贊助嘅係如果仲有一絲機會,我好希望《蘋果日報》可以繼續營運落去,哪怕要用另一種方式,《蘋果日報》,多謝。香港人應有此「報」,時代欠你哋嘅,歷史會告知各位同業,江湖再見。

鄧達智︰「大佬,有冇嘢同《蘋果》講呀?我哋可能行到最後的日子了⋯⋯」林妹妹WhatsApp 這樣說。鼻子立時酸了⋯⋯傳聞好幾天,來到今天已被傳至猶如確實了;仍未相信。但林妹妹傳來如此內容的 WhatsApp,不信又如何?午夜後回家,審視書房內一叠又一叠整張舊稿的報紙;效力廿載撰文「自遊」,可想而知份量堆積如小山。還有多年下來合作無間,每有相關時尚與服裝的新聞,《蘋果》仝人首先想到便是我;感謝同事的認同,留下數不清果實纍纍的互動成績。說再見的時間再不願,也已臨門;期望風不傷你心,雨不擋你路甜夢佈滿冰冷漫漫長夜還願星光因你閃,指引你路期望你每天色彩裏走過,達智。

梁芷珊︰記者來短訊:「你有沒有想對蘋果說或寫的?」 我回:「寫。」想看完《蘋果930新聞》才動筆,惟節目完結後更舉筆維艱。第260回晚間新聞,忽然來到最後一次,編綵、剪接、主播仍然專業盡責。《蘋果》最快於星期六停止網頁更新;極大可能同日出版最後一次實體報紙。無法想像今天在蘋果大樓內情況,員工情緒一定激動,氣氛一定悽怨:有人執拾,有人埋頭完成手頭工作,有很多交頭接耳,很多道別,很多淚水,很多抱頭痛哭,莫須有殺到埋身的悲愴。公司今天offer給員工的兩個選揀:即時離職,可不需理會一個月代通知金,可不離職,等候公司安排遣散。我聽說有高年資的員工選擇即時離職,原因是疼惜公司,不想留下來處理結業的同事和公司負擔沉重。多謝《蘋果》人超過1/4 世紀,跟香港人風雨同路,想起未來沒有了《蘋果》,非常難過,各位,請多多珍重。

湯駿業︰若果人生比戲劇更戲劇,那麼在荒誕的世代要靠每日吃一口蘋果來續命的我們,對於您/您們要退出這個舞台,除了一句「感激不盡」之外,就是「我愛你們每一位」。請好好休息一下;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大家加油。萬謝。

艾威:對推動香港演藝事業發展,《蘋果日報》,是功不可沒。

葉昇瓚︰致《蘋果日報》的話:感謝《蘋果日報》多年嚟盡忠職守,不畏強權、追求公義、尋求真相能夠有幸曾經接受《蘋果》/壹傳媒訪問,實在係一個寶貴既經驗面對風雨飄搖既日子,再次多謝《蘋果日報》嘅付出祝各位平安,有緣再見。

葉昇瓚太太︰致《蘋果日報》的話:多謝《蘋果》26年來陪住我成長,由創刊開始我就幫爸爸買報紙,好記得全彩色嘅印刷好eye catching,咁多年嚟《蘋果》改革咗香港新聞,為香港新聞創造好多新紀錄,高低起跌都陪住香港人,《蘋果日報》多謝你!!我會等你歸來!!

商台Vani:致一直捍衞及尊重新聞自由的人,「抬頭尚有天空敲不碎」。

晴天林:有幸在《蘋果》做過幾次大大小小訪問,多謝你們!感激你們一直盡力堅守崗位,我相信好多真香港人都好難過好傷心,希望可以後會有期送上昨晚寫的歌詞:「藍灰暗的天 蹤使有一些風雨也不緊要 別害怕 你手我心 可企穩才能黑暗內種出樹苗 堅強笑」。

Serrini:父母(長期讀者)喺《蘋果》見到我concert嘅美照佢哋好開心,我希望佢哋可以一直睇落去,無論係照妖鏡定係美照。

《邊緣人》導演章國明︰除咗講可惜之外,我會突然好悶,因為《蘋果》實在太多嘢睇,由報紙開始,到網上短片,相信冇一份報紙或者電視台會做得比佢更加生鬼,更加好玩!

馬米高:You reap what you sow 「種善因得善果」,感謝蘋果與香港人同行,默默耕耘,播下的種子我們會好好留住。順帶一提,呢句英文亦都解「種惡因得惡果」,祝大家嘅種子都快高長大。

KOLOR:就算天誅地滅,不要心碎,不要冷水。香港人,繼續堅持,加油,願大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Candy:一定會再見,大家一定要身體健康

茜利妹:曾經與蘋果共事係我人生中最有義意嘅一頁,與有榮焉。(除咗《懶茜廚房》,其實我97年喺長沙灣《一本便利》返過三個月copywriter,專寫「客戶特約」繕稿~喺個partition 度做做吓嘢突然間周圍靜晒就知係神童輝經過)
原文:https://hk.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210623/QN2ABFJ2XBDCZO2OCFQICIGEIA/

该主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复

该主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