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移动支付是否真的领先全世界?国外为什么不流行移动支付?
墙内小粉红经常说 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是全世界第一牛逼,中国扫码支付完爆国外刷信用卡,现金,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有那么牛逼?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兴移动支付?为什么不流行扫码支付?而是普遍刷卡,现金?二维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为何现在反而被中国做大应用了?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有那么牛逼?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兴移动支付?为什么不流行扫码支付?而是普遍刷卡,现金?二维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为何现在反而被中国做大应用了?
其实,中国真正流行的不是移动支付,而是“第三方支付”。
这背后反映出真正的一个问题是:信用
支付宝流行于中国,不是因为它技术先进,或者使用方便。
实际上,支付宝2004年就已经成立。而智能机开始大规模普及,那是2010年才出现的事物。
而移动支付真正流行已经是2014年之后的事情了。
支付宝最开始的流行,是因为第三方支付解决了:支付信用。这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
这导致一个问题:
我在网上购物,我把钱打给商家,我怎么相信商家收了钱一定会去发货?
同样,如果商家先发货后收钱,商家怎么知道买家一定付钱?
本质上,就是如何解决:陌生人之间如何互相信任。
中国自古至今,都无法解决生人社会问题。中国从政治到经济,都讲究人情事故。
这背后的本质就是:中国是基于熟人社会,才能运行的。
说白了,我必须先跟你比较熟,有关系,我们之间才能办事。
大家想想今天办事是不是还是这样?打招呼,批条子,送礼依然充斥着中国社会。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购物,也必须是熟人关系。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一辈人,天天去菜市场里闲逛,扯东扯西。
他们天天去逛,难道是选择困难症吗?
不是,他们是在和商家建立熟人关系网,这样他们买来的菜,质量才有保证,因为大家都是熟人,所以商家才不好意思去坑她。
=======================================
但是,熟人社会有一大前提:就是你得见过这个人,你才能信任他。
你妈妈得天天去菜市场,和小商贩套面对面地套近乎,菜商才不会坑她。
可是,建立熟人关系,在网络世界是不存在的。
网络世界的最大的特征是匿名性,就算是今天如此严格的网络审查,前台依然是匿名的。
淘宝得卖家和买家,二人不可能见面。这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熟人关系。
这导致淘宝这样的商业网站,一开始就需要解决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支付信用
第三方支付就是为了解决支付信用而诞生的,它的模式很简单,买家先把钱给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也就是支付宝,然后卖家发货,等交易达成,买家再统治第三方再把钱付给卖家。
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支付信用问题。卖家不用担心买家赖账,因为他下单的同时已经把钱付了。买家也无需担心卖家赖账,因为卖家不发货,或者质量有问题,买家可以不付钱。
同时,支付宝自己也搞了一个信用系统,大家可以看到谁总是想甩赖。
这才是支付宝,以及移动支付流行于中国的真正原因。
=======================================
国外为什么没有移动支付?
知道了第三方支付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国外的移动支付为什么没有流动。
因为,绝大部分民主国家,早就已经解决了生人信用问题。
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当时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光靠骑士精神是做不成生意的。
所以,他们确立了一个根本解决方案:契约
我们是两个陌生人,我们如何互信呢?
那就是我们共同遵守一个契约,比如按同一份格式的合同签字画押,表示我们遵守同样的规定。
如果你违反了约定,那就是毁约,毁约我们也规定好赔偿。
如果你赔偿都不赔,耍无赖到底也没关系,我有合同,就是有证据可以去法院告你,强制让你履行约定。
这就是真正的契约社会的运行机制。
由此基础上,卢梭等提出,不仅仅是商业合同,法律政府,也应该和人民签订契约,人民有权力去制定契约。
这就是社会契约论。也是民主的由来。
所以,民主社会早已经建立了一套社会互信机制,反应在实际的生活中,就是欧美无所不在的:信用分数。
比如在美国生活的人,肯定都知道SSN是什么。
它背后,就是关联到你的信用分数,分数高对于美国人来说很重要,因为你买车买房无不需要它。
同样,信用卡为什么叫信用卡,很少有人叫它:贷记卡。
就是因为你开通这个卡,需要你个人的信用分数达到一定数字。
所以,美国人不需要什么第三方支付,因为支付信用的问题早已经就信用分数解决了。同样, 无现金支付,使用信用卡也方便地解决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很酷的科技工具,并不会让生活有质的改变。这一点和中国截然不同。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真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生人社会可以互信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当然非常新奇。
===========================================
其实中国政府早在20多年前就试图让各大金融机构制定社会信用分数体系,试图也建立起一套类似于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我本人就曾经在多年前,做过某国有银行的征信系统
但是直到今天,中国除了网购和普通购物之外,依然没有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的征信体系。
这背后,反映出的就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依然是一个非现代的,熟人关系型社会。
中国人,依然不懂得通过社会契约,去设计社会体制。
所以为什么就算支付宝,移动支付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我也不认为中国未来有什么前途。
原因就在于,科技的发展,需要人类的信息交流。
一个信用社会,使得生人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和交流。
比如两个科学家,同时各自,发明了一个很赚钱的技术,他们可以通过契约来处理谁去赚这个钱的问题。甚至他们可以通过契约,去合作,去完成更好的技术。
这使得,一个拥有社会契约基础的社会,一定是有极高的创新能力。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两人之间的合作只能通过熟人关系来完成。那大家的交流成本就非常地高。甚至科技工作者,想要发明创造,都要防着背后有人抄袭,有人剽窃等等。
最后,社会总体上,中国这样的社会,注定是没有什么创新能力的。为什么川普和里根当年都用科技封锁,去对付共产党国家,就是因为苏联和中国都缺乏创新力。虽然他们有天才的科学家,有基础教育更好的人群。但是最后,自由民主的创新力就是比他们更强。
当然,现在中国人还是简单地把这种创新力,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中国人觉得:移动支付是高科技,所以这说明中国人有钱了。因为有钱,才能搞出高科技。
他们从没有明白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常识:创新力不是来自于钱,而是来自于合作。
这背后反映出真正的一个问题是:信用
支付宝流行于中国,不是因为它技术先进,或者使用方便。
实际上,支付宝2004年就已经成立。而智能机开始大规模普及,那是2010年才出现的事物。
而移动支付真正流行已经是2014年之后的事情了。
支付宝最开始的流行,是因为第三方支付解决了:支付信用。这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
这导致一个问题:
我在网上购物,我把钱打给商家,我怎么相信商家收了钱一定会去发货?
同样,如果商家先发货后收钱,商家怎么知道买家一定付钱?
本质上,就是如何解决:陌生人之间如何互相信任。
中国自古至今,都无法解决生人社会问题。中国从政治到经济,都讲究人情事故。
这背后的本质就是:中国是基于熟人社会,才能运行的。
说白了,我必须先跟你比较熟,有关系,我们之间才能办事。
大家想想今天办事是不是还是这样?打招呼,批条子,送礼依然充斥着中国社会。
甚至就算是普通的购物,也必须是熟人关系。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一辈人,天天去菜市场里闲逛,扯东扯西。
他们天天去逛,难道是选择困难症吗?
不是,他们是在和商家建立熟人关系网,这样他们买来的菜,质量才有保证,因为大家都是熟人,所以商家才不好意思去坑她。
=======================================
但是,熟人社会有一大前提:就是你得见过这个人,你才能信任他。
你妈妈得天天去菜市场,和小商贩套面对面地套近乎,菜商才不会坑她。
可是,建立熟人关系,在网络世界是不存在的。
网络世界的最大的特征是匿名性,就算是今天如此严格的网络审查,前台依然是匿名的。
淘宝得卖家和买家,二人不可能见面。这使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建立起熟人关系。
这导致淘宝这样的商业网站,一开始就需要解决一个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支付信用
第三方支付就是为了解决支付信用而诞生的,它的模式很简单,买家先把钱给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也就是支付宝,然后卖家发货,等交易达成,买家再统治第三方再把钱付给卖家。
这样就巧妙地解决了支付信用问题。卖家不用担心买家赖账,因为他下单的同时已经把钱付了。买家也无需担心卖家赖账,因为卖家不发货,或者质量有问题,买家可以不付钱。
同时,支付宝自己也搞了一个信用系统,大家可以看到谁总是想甩赖。
这才是支付宝,以及移动支付流行于中国的真正原因。
=======================================
国外为什么没有移动支付?
知道了第三方支付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国外的移动支付为什么没有流动。
因为,绝大部分民主国家,早就已经解决了生人信用问题。
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当时也面临了同样的困境。光靠骑士精神是做不成生意的。
所以,他们确立了一个根本解决方案:契约
我们是两个陌生人,我们如何互信呢?
那就是我们共同遵守一个契约,比如按同一份格式的合同签字画押,表示我们遵守同样的规定。
如果你违反了约定,那就是毁约,毁约我们也规定好赔偿。
如果你赔偿都不赔,耍无赖到底也没关系,我有合同,就是有证据可以去法院告你,强制让你履行约定。
这就是真正的契约社会的运行机制。
由此基础上,卢梭等提出,不仅仅是商业合同,法律政府,也应该和人民签订契约,人民有权力去制定契约。
这就是社会契约论。也是民主的由来。
所以,民主社会早已经建立了一套社会互信机制,反应在实际的生活中,就是欧美无所不在的:信用分数。
比如在美国生活的人,肯定都知道SSN是什么。
它背后,就是关联到你的信用分数,分数高对于美国人来说很重要,因为你买车买房无不需要它。
同样,信用卡为什么叫信用卡,很少有人叫它:贷记卡。
就是因为你开通这个卡,需要你个人的信用分数达到一定数字。
所以,美国人不需要什么第三方支付,因为支付信用的问题早已经就信用分数解决了。同样, 无现金支付,使用信用卡也方便地解决了。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移动支付,只是一个很酷的科技工具,并不会让生活有质的改变。这一点和中国截然不同。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真的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生人社会可以互信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当然非常新奇。
===========================================
其实中国政府早在20多年前就试图让各大金融机构制定社会信用分数体系,试图也建立起一套类似于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我本人就曾经在多年前,做过某国有银行的征信系统
但是直到今天,中国除了网购和普通购物之外,依然没有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有效的征信体系。
这背后,反映出的就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依然是一个非现代的,熟人关系型社会。
中国人,依然不懂得通过社会契约,去设计社会体制。
所以为什么就算支付宝,移动支付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我也不认为中国未来有什么前途。
原因就在于,科技的发展,需要人类的信息交流。
一个信用社会,使得生人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和交流。
比如两个科学家,同时各自,发明了一个很赚钱的技术,他们可以通过契约来处理谁去赚这个钱的问题。甚至他们可以通过契约,去合作,去完成更好的技术。
这使得,一个拥有社会契约基础的社会,一定是有极高的创新能力。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两人之间的合作只能通过熟人关系来完成。那大家的交流成本就非常地高。甚至科技工作者,想要发明创造,都要防着背后有人抄袭,有人剽窃等等。
最后,社会总体上,中国这样的社会,注定是没有什么创新能力的。为什么川普和里根当年都用科技封锁,去对付共产党国家,就是因为苏联和中国都缺乏创新力。虽然他们有天才的科学家,有基础教育更好的人群。但是最后,自由民主的创新力就是比他们更强。
当然,现在中国人还是简单地把这种创新力,看作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中国人觉得:移动支付是高科技,所以这说明中国人有钱了。因为有钱,才能搞出高科技。
他们从没有明白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的常识:创新力不是来自于钱,而是来自于合作。

認真回答你一下:
世界第一無紙化國,不是粉紅吹噓的中共國,是我愛沙尼亞國,什麼事情都是網上辦,沒有什麼“非本人到櫃檯辦理”這種可笑的事情,政府機關大門都很小,沒什麼人去。包括投票都可以,像台灣投票還必須本人回國才行。
還有我美國,Apple呸也非常普及,刷信用卡極多,現金其實很少的。我加拿大最大面值100加元,多數人都沒見過,一般只用20加元。
東南亞諸國雖然現金多一些,也照樣有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我大日本的話,因為地震較多,所以為了安全現金還是比較多一些,並不是技術上實現不了。
當然你也知道,我大韓民國的三星呸,除了這些有名的大的,小的公司、國家也都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只是別人沒那麼痴迷。
@qnoshw
支那人很喜欢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便利。當然啊,支那人最不需要隱私了,就喜歡被大數據監控,天哪,沒皇上怎麼辦,沒監控我覺得危險啊。某日我在一個支那遊客極多的城市,聽到一個母的看到一輛警車經過,跟同伴大喊:“天哪,我終於看到警察啦!”。意思是在支那到處都是條子,出國了,沒條子,沒那麼多治安檢查站搜查,也沒安檢,難受啊。
世界第一無紙化國,不是粉紅吹噓的中共國,是我愛沙尼亞國,什麼事情都是網上辦,沒有什麼“非本人到櫃檯辦理”這種可笑的事情,政府機關大門都很小,沒什麼人去。包括投票都可以,像台灣投票還必須本人回國才行。
還有我美國,Apple呸也非常普及,刷信用卡極多,現金其實很少的。我加拿大最大面值100加元,多數人都沒見過,一般只用20加元。
東南亞諸國雖然現金多一些,也照樣有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我大日本的話,因為地震較多,所以為了安全現金還是比較多一些,並不是技術上實現不了。
當然你也知道,我大韓民國的三星呸,除了這些有名的大的,小的公司、國家也都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只是別人沒那麼痴迷。
@qnoshw
支那人很喜欢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便利。當然啊,支那人最不需要隱私了,就喜歡被大數據監控,天哪,沒皇上怎麼辦,沒監控我覺得危險啊。某日我在一個支那遊客極多的城市,聽到一個母的看到一輛警車經過,跟同伴大喊:“天哪,我終於看到警察啦!”。意思是在支那到處都是條子,出國了,沒條子,沒那麼多治安檢查站搜查,也沒安檢,難受啊。
爲什麽不流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麽
當然具體因國家而異,有的國家就比較移動支付,像日本前一陣子「納尼納尼呸」橫行,每家便利店都對應了自己的呸(7 pay就這樣翻車了)
説明在當地移動支付一定是塊大蛋糕,因爲便利店自己沒做這種業務,都是和背後財閥的業務綁定而已。要相信日本財閥看商機的眼光,這一定是大蛋糕
但有的國家就不流行,可能是「還沒流行」(經歷過疫情無接觸政策以後可能日後也會流行起來)也可能永遠不會流行了
接著日本的話題說,上次一地震,很多平時沒現金的日本人就傻了。因爲停電,所以支付方式只剩下現金,有錢也沒辦法買,只能看著人家用現金買物資
看了這個你就應該知道,移動支付不是什麽好東西。有危機意識的人還是會持有一些現金
爲什麽中國的移動支付那麽普及?
歸根究底還是中國的不市場經濟和壟斷
在歐美,我想用現金就用現金,我想刷卡就刷卡。店家你也可以想不收現金就不收現金,可我就是喜歡現金,你不收現金大不了我走
在中國,我想用現金就用現金,你不收現金我就走……………………走了5分鐘我又回來了,因爲四下看看真的只有這一家店了
在不市場經濟下,有的店家(甚至非營利性行業)就會開始亂來,引入QR碼就好像是業績的一部分一樣,本來靠紙和筆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都要通過掃碼、關注公衆號、下載APP解決,而且沒有選擇餘地
先問是不是再問爲什麽
當然具體因國家而異,有的國家就比較移動支付,像日本前一陣子「納尼納尼呸」橫行,每家便利店都對應了自己的呸(7 pay就這樣翻車了)
説明在當地移動支付一定是塊大蛋糕,因爲便利店自己沒做這種業務,都是和背後財閥的業務綁定而已。要相信日本財閥看商機的眼光,這一定是大蛋糕
但有的國家就不流行,可能是「還沒流行」(經歷過疫情無接觸政策以後可能日後也會流行起來)也可能永遠不會流行了
接著日本的話題說,上次一地震,很多平時沒現金的日本人就傻了。因爲停電,所以支付方式只剩下現金,有錢也沒辦法買,只能看著人家用現金買物資
看了這個你就應該知道,移動支付不是什麽好東西。有危機意識的人還是會持有一些現金
爲什麽中國的移動支付那麽普及?
歸根究底還是中國的不市場經濟和壟斷
在歐美,我想用現金就用現金,我想刷卡就刷卡。店家你也可以想不收現金就不收現金,可我就是喜歡現金,你不收現金大不了我走
在中國,我想用現金就用現金,你不收現金我就走……………………走了5分鐘我又回來了,因爲四下看看真的只有這一家店了
在不市場經濟下,有的店家(甚至非營利性行業)就會開始亂來,引入QR碼就好像是業績的一部分一樣,本來靠紙和筆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都要通過掃碼、關注公衆號、下載APP解決,而且沒有選擇餘地
台灣現在也有好幾家pay
掃碼的好像就有line pay 跟街口支付
不同家pay會有不同家的優惠
跟信用卡意思一樣
台灣很多人會為了優惠
辦好幾張信用卡看情況使用
而且現在比較大的賣場也自己出app
或是提供好幾種付款方式的支援
根本也不用擔心不方便
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是挺厲害的
中國人可能會覺得分好幾家就是落後
我覺得,嗯⋯也還好吧,就是方便度問題
當然喜歡行動支付的台灣人應該就會覺得支付寶微信太方便了
台灣為什麼沒有很流行行動支付
台灣很多小攤販小商家小吃店
並不一定想使用行動支付
像我去過某個夜市,很多年前就不少攤販使用街口支付,可是整條街用的商家可能只有一半,街口非常方便啊我現在也在用,一樣是一個條碼放在那邊讓你掃,一樣可以綁定銀行帳戶跟信用卡幾分鐘就完成了
而且台灣喜歡使用現金的人還是很多
不管幾家行動支付
喜歡付現金的人自然不會太過依賴
就算整合成一家不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
好幾家也沒有妨礙什麼使用習慣
反正手機裡面多裝兩個app
還不是一樣帶一隻手機出門
我自己還是比價習慣用現金,
所以我裝了兩三個可以行動支付的app
也很少用
而且好幾個也不會不方便啊
綁定信用卡銀行帳戶動動手指按幾下而已
掃碼的好像就有line pay 跟街口支付
不同家pay會有不同家的優惠
跟信用卡意思一樣
台灣很多人會為了優惠
辦好幾張信用卡看情況使用
而且現在比較大的賣場也自己出app
或是提供好幾種付款方式的支援
根本也不用擔心不方便
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是挺厲害的
中國人可能會覺得分好幾家就是落後
我覺得,嗯⋯也還好吧,就是方便度問題
當然喜歡行動支付的台灣人應該就會覺得支付寶微信太方便了
台灣為什麼沒有很流行行動支付
台灣很多小攤販小商家小吃店
並不一定想使用行動支付
像我去過某個夜市,很多年前就不少攤販使用街口支付,可是整條街用的商家可能只有一半,街口非常方便啊我現在也在用,一樣是一個條碼放在那邊讓你掃,一樣可以綁定銀行帳戶跟信用卡幾分鐘就完成了
而且台灣喜歡使用現金的人還是很多
不管幾家行動支付
喜歡付現金的人自然不會太過依賴
就算整合成一家不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
好幾家也沒有妨礙什麼使用習慣
反正手機裡面多裝兩個app
還不是一樣帶一隻手機出門
我自己還是比價習慣用現金,
所以我裝了兩三個可以行動支付的app
也很少用
而且好幾個也不會不方便啊
綁定信用卡銀行帳戶動動手指按幾下而已
我是台灣人。台灣這邊不常用移動支付,相較之下現金、信用卡、網路轉帳使用頻率高很多。經常有中國留學生過來,問我們為什麼台灣人還在用現金,說自己那邊有多先進,手機刷一下就能完成支付。在我眼裡,先進並非經濟好、方便就好,更重要的是對人民的保護程度
去年11月,台灣的豐原火車站有個耗資2588萬的系統即將完成,正在測試中,卻被人民抗議到撤掉。這項系統可以做到月台人員落軌偵測、人群異常停留或逗留、禁制區域闖入、遺留物及時偵測告警,甚至自動辨識通緝犯面孔,一進入馬上派警察去抓(豐原火車站內有警察局)。這類技術在多數中國人眼中,是先進的吧?但台灣人只基於一個理由就把它抗議到撤掉:隱私。在台灣,警察辦案都不能隨便調監視器,因為人民有不被監視的權利。但我有點忘記他們能調監視器的標準。「大法官釋字五三五號、六八九號,分別明定警方不得在街道任意臨檢盤查、人民在公共場合有不被連續監看的隱私權」是這次抗議的主張
我認為許多先進國家常用現金,與下列三點有關:
一、隱私(我想這也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在中國使用移動支付,你的每筆消費資料(個資、購買地點、購買商品、時間、金額...等)政府都會知道。就算你不相信,最起碼也會被移動支付的公司知道吧?為什麼我連消費都要被人監控?
二、安全性
我以前就常看到西方國家移動支付被害的新聞。就最近來說,去年7/1在日本上線的7 Pay,不到一周就被駭,千名消費者蒙受損失,盜用近4000萬日圓。這其中也包括個資的外洩。說真的,你在用手機支付時,很難知道自己的個資是否有外洩。連防毒軟體公司avast,都被爆出將用戶個資賣給某些科技公司
三、習慣
假設沒有上述問題,我個人仍偏愛現金
(一)可能是台灣人生性害羞吧?拿出現金給店員,與說一聲我要用手機付款,再將手機放到感應裝置上,前者較多人喜歡。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直推廣環保,大部分也落實了,可是電子發票大家卻不愛。寧可讓店員找紙本發票,也不想說一聲要用電子發票做環保
(二)我覺得現金支付真的沒有很麻煩,但喜歡用移動支付的人(包含台灣人)都告訴我現金有多麼不方便。但對我來說,研究如何使用移動支付也算是一個麻煩(雖然也還好),真的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叫我去研究移動支付。畢竟對我來說,使用兩者的方便度差不多,現金還不需要去學習新知識
(三)許多人對現金較敏感。雖然用數字也能記帳,但我小時候台灣對信用卡沒太多管制時,很多年輕人把信用卡刷爆了😂。對我來說,錢包裡放滿現金,對自己手邊能用的錢會較有概念
去年11月,台灣的豐原火車站有個耗資2588萬的系統即將完成,正在測試中,卻被人民抗議到撤掉。這項系統可以做到月台人員落軌偵測、人群異常停留或逗留、禁制區域闖入、遺留物及時偵測告警,甚至自動辨識通緝犯面孔,一進入馬上派警察去抓(豐原火車站內有警察局)。這類技術在多數中國人眼中,是先進的吧?但台灣人只基於一個理由就把它抗議到撤掉:隱私。在台灣,警察辦案都不能隨便調監視器,因為人民有不被監視的權利。但我有點忘記他們能調監視器的標準。「大法官釋字五三五號、六八九號,分別明定警方不得在街道任意臨檢盤查、人民在公共場合有不被連續監看的隱私權」是這次抗議的主張
我認為許多先進國家常用現金,與下列三點有關:
一、隱私(我想這也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在中國使用移動支付,你的每筆消費資料(個資、購買地點、購買商品、時間、金額...等)政府都會知道。就算你不相信,最起碼也會被移動支付的公司知道吧?為什麼我連消費都要被人監控?
二、安全性
我以前就常看到西方國家移動支付被害的新聞。就最近來說,去年7/1在日本上線的7 Pay,不到一周就被駭,千名消費者蒙受損失,盜用近4000萬日圓。這其中也包括個資的外洩。說真的,你在用手機支付時,很難知道自己的個資是否有外洩。連防毒軟體公司avast,都被爆出將用戶個資賣給某些科技公司
三、習慣
假設沒有上述問題,我個人仍偏愛現金
(一)可能是台灣人生性害羞吧?拿出現金給店員,與說一聲我要用手機付款,再將手機放到感應裝置上,前者較多人喜歡。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直推廣環保,大部分也落實了,可是電子發票大家卻不愛。寧可讓店員找紙本發票,也不想說一聲要用電子發票做環保
(二)我覺得現金支付真的沒有很麻煩,但喜歡用移動支付的人(包含台灣人)都告訴我現金有多麼不方便。但對我來說,研究如何使用移動支付也算是一個麻煩(雖然也還好),真的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叫我去研究移動支付。畢竟對我來說,使用兩者的方便度差不多,現金還不需要去學習新知識
(三)許多人對現金較敏感。雖然用數字也能記帳,但我小時候台灣對信用卡沒太多管制時,很多年輕人把信用卡刷爆了😂。對我來說,錢包裡放滿現金,對自己手邊能用的錢會較有概念
中国的电瓶车又便宜又方便,为什么美国没有普及电瓶车?因为美国人都开汽车。
我记得自己有几张国外的信用卡,可以输密码,可以刷,也可以轻轻触碰一下POS就付钱,非常方便。而且,如果信用卡被盗刷,损失是可以追回的。
所以外国人其实不太需要为了追求极端的方便,而承担隐私被公司收集的风险,已经够方便了。我个人觉得不顾一切追求极端的效率和方便,并以此为荣,本身也挺不正常的,就像追求所谓的奢侈品不惜掏空钱包一样。
所以外国人其实不太需要为了追求极端的方便,而承担隐私被公司收集的风险,已经够方便了。我个人觉得不顾一切追求极端的效率和方便,并以此为荣,本身也挺不正常的,就像追求所谓的奢侈品不惜掏空钱包一样。
发达国家有Google Pay 和Apple pay ,指纹支付,比扫码不知道方便到哪里去了
什么微信支付宝为了收集个人信息也确实挺拼的,大墙国人从来没有个人隐私概念,到处刷脸还觉得挺美的
你说到点子上了,支那战螂粉蛆们自豪的所谓移动支付都是西方发明的,支那只不过是引进罢了。人家虽有这个技术,但不会用在那上面。一方面信用卡在国外本来就流行了很多年,先入为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人普遍都很在乎自己的隐私,人家可不想让政府随之随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你买了几个避孕套,几个润滑油。所以偏向用现金和信用卡。
像百度的李彦宏说的那样,支那人很喜欢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便利。
像百度的李彦宏说的那样,支那人很喜欢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便利。
没什么值得吹的,技术含量不高,外行人感觉好像技术有多牛逼多领先似的,还被叫做新四大发明,真搞笑,我在想强国要是连这个都要吹一吹,强国真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了。
linux,诺基亚那么厉害,也没见芬兰人吹一吹。
谷歌,微软,苹果,intel等几大引领行业的公司,制订了无数技术标杆也没见美国人吹。
日本的任地狱引领游戏行业,每几年会给游戏业制定新的行业标准,也没见日本人吹。
看来强国真是后继无人了。
linux,诺基亚那么厉害,也没见芬兰人吹一吹。
谷歌,微软,苹果,intel等几大引领行业的公司,制订了无数技术标杆也没见美国人吹。
日本的任地狱引领游戏行业,每几年会给游戏业制定新的行业标准,也没见日本人吹。
看来强国真是后继无人了。
移动支付跟先进不先进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换一种支付手段,而且这种手段还是严重泄露个人隐私的,你买了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买的东西,你定位常常去的地方,经常点什么菜喜欢吃什么别人都知道,说白了中国人在网络上都是脱光了衣服的。再说说中国人常常说的移动支付方便性,首先相当于现金确实方便,但是相当于国外信用卡毫无优势,中国手机支付要拿出手机解锁手机找到支付软件打开支付软件找到扫码或者二维码,然后支付,国外只需要一步拿出信用卡刷卡就行了,真的手机支付很方便吗??

国外推这个,至少我知道的就有谷歌支付,不过没有微信和支付宝这么受推崇和普及。
谷歌现在真应该推出一个像微信一样的全球普及性即时聊天软件,让土共的微信彻底见鬼去吧
谷歌现在真应该推出一个像微信一样的全球普及性即时聊天软件,让土共的微信彻底见鬼去吧
其實移動支付的技術含量並不高
推行的困難點和不流行的原因在於看商家那邊普不普及,有沒有相應的收款方式
然而商家小從流動攤販,大到連鎖商店,推行有難度也需要時間
但是我個人作為外國人去中國遊玩的消費體驗很差,因為支付方式限於微信和支付寶
首先要有當地的銀行卡和手機,短期去玩個一周根本不會申請這些東西
還不能刷信用卡,收現金的地方也很少,根本噩夢......是隔壁日韓不香嗎,我為啥要去中國...QAQ
推行的困難點和不流行的原因在於看商家那邊普不普及,有沒有相應的收款方式
然而商家小從流動攤販,大到連鎖商店,推行有難度也需要時間
但是我個人作為外國人去中國遊玩的消費體驗很差,因為支付方式限於微信和支付寶
首先要有當地的銀行卡和手機,短期去玩個一周根本不會申請這些東西
還不能刷信用卡,收現金的地方也很少,根本噩夢......是隔壁日韓不香嗎,我為啥要去中國...QAQ
以上各位答主已经回答得很全面了,这里补充一点:美国的金融结算系统已经很完善了,而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二维码支付并不是什么颠覆性的技术,美国人根本没有改变支付习惯的动力。
强国移动支付
外国电子镣铐
一样的贴身
不一样的美
外国电子镣铐
一样的贴身
不一样的美
在美国,基于二维码的支付有不少,比如chase pay。但是基本没人用。
第一,便利性不如基于nfc的支付方案,比如Apple pay。掏手机,解锁,打开支付应用,点击扫描,确认,整个过程还不如直接掏出信用卡。
第二,美国信用卡有各种优惠,比如某个信用卡第一季度超市返现百分之五,某个信用卡加油返现百分之五。如果你把选信用卡这个步骤加到扫码过程中,again,我掏出信用卡不是更快?
第三,隐私问题。中国数据库满大街卖的,中国人不在乎,美国人可信不过。
第四,消费文化和基于信用的习惯。在美国,刷卡之后商家是可以随便加小费的,这个环节中有签单的过程。扫码并不会更省时间。
第五,POS机普及率很高。支付宝应用场景之一是街头小贩,但是在美国,大部分场合买东西的地方都能刷卡。
本质上,二维码支付就是用更繁琐的步骤,来换取无POS机的节约。只能说符合中国省钱的心理,用起来麻烦的要死。
第一,便利性不如基于nfc的支付方案,比如Apple pay。掏手机,解锁,打开支付应用,点击扫描,确认,整个过程还不如直接掏出信用卡。
第二,美国信用卡有各种优惠,比如某个信用卡第一季度超市返现百分之五,某个信用卡加油返现百分之五。如果你把选信用卡这个步骤加到扫码过程中,again,我掏出信用卡不是更快?
第三,隐私问题。中国数据库满大街卖的,中国人不在乎,美国人可信不过。
第四,消费文化和基于信用的习惯。在美国,刷卡之后商家是可以随便加小费的,这个环节中有签单的过程。扫码并不会更省时间。
第五,POS机普及率很高。支付宝应用场景之一是街头小贩,但是在美国,大部分场合买东西的地方都能刷卡。
本质上,二维码支付就是用更繁琐的步骤,来换取无POS机的节约。只能说符合中国省钱的心理,用起来麻烦的要死。
apple pay也可以啊,另外我没觉得信用卡比支付宝/微信麻烦到哪里去
知道津巴布韦么,那个钞票变成废纸的。给你摘录一段游记。
消费是美国标准。
当地人消费大多都是用银行卡在线支付,称为ECOCash或其他名称。帐户的金额几乎只能用在线方式增减,无法提款。个人觉得,全国被迫玩在线数学游戏。
消费是美国标准。
其实大家都没有发现中国的移动支付的特别之处,各种pay肯定在体验上比中国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要好很多的,在技术上,中国的移动支付不算领先,但在普及度上,应该算是非常领先的了。
楼上说的各种pay的方便是基于大城市大的商店便利店来说的,但是精确到路边摊也能移动支付,这个是中国二维码的最厉害之处,也是能快速推广的原因。
信用卡难以解决的问题是陌生人没有工具如何快速转账,而支付宝微信通过二维码实现了,这也是中国移动支付的精粹,转账何支付合二为一,而且无需额外的硬件就能实现。
现在中国也有很多pay,但是论普及度,二维码移动支付在这点上确实领先于全球。
楼上说的各种pay的方便是基于大城市大的商店便利店来说的,但是精确到路边摊也能移动支付,这个是中国二维码的最厉害之处,也是能快速推广的原因。
信用卡难以解决的问题是陌生人没有工具如何快速转账,而支付宝微信通过二维码实现了,这也是中国移动支付的精粹,转账何支付合二为一,而且无需额外的硬件就能实现。
现在中国也有很多pay,但是论普及度,二维码移动支付在这点上确实领先于全球。
墙内造谣的产物,都几年了还有人信。
国外的信用卡本身就是最方便的支付手段,国外的银行基本都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
相比支付宝微信还要扫码,国外很多是采用NFC技术,更加便捷。
实际上当初支付宝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为中国几大银行都是国企,完全不作为。
国外的信用卡本身就是最方便的支付手段,国外的银行基本都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
相比支付宝微信还要扫码,国外很多是采用NFC技术,更加便捷。
实际上当初支付宝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为中国几大银行都是国企,完全不作为。
1中国移动支付确实世界领先
2发达国家不流行移动支付是因为他们有信用卡
3在中国能够做大的原因是中国信用卡难以普及
我们把移动支付和信用卡做个对比
如果说移动支付是辆时速300公里的列车
那么信用卡支付就是辆时速250公里的列车
传统现金支付是辆时速150公里的列车
由于在中国一直都只有150公里的列车,很少有250公里的列车,所以300公里的列车普及的很快
而那些传统发达国家250公里的列车普及了很久,大家都在用,而且250公里的列车与300公里的列车没有质变,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大的需求
2发达国家不流行移动支付是因为他们有信用卡
3在中国能够做大的原因是中国信用卡难以普及
我们把移动支付和信用卡做个对比
如果说移动支付是辆时速300公里的列车
那么信用卡支付就是辆时速250公里的列车
传统现金支付是辆时速150公里的列车
由于在中国一直都只有150公里的列车,很少有250公里的列车,所以300公里的列车普及的很快
而那些传统发达国家250公里的列车普及了很久,大家都在用,而且250公里的列车与300公里的列车没有质变,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大的需求
我是觉得信用卡比啥啥扫码要好用
小额支付一般都是免密码的,就像刷公交卡,嘟一下就可以付款
不需要担心手机没电
老年人友好
小额支付一般都是免密码的,就像刷公交卡,嘟一下就可以付款
不需要担心手机没电
老年人友好
现金能更加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是一种互动的方式 移动支付我怎么给人小费? 餐厅服务员把你二维码拿出来让我扫一下? 给人感觉像出来卖的
有时候过于方便我不觉得是好事 我更喜欢cash 摸起来有质感 而不是一味的拿着手机
其实如果一定要移动支付的话 我更倾向与dna支付或者是指纹
有时候过于方便我不觉得是好事 我更喜欢cash 摸起来有质感 而不是一味的拿着手机
其实如果一定要移动支付的话 我更倾向与dna支付或者是指纹
因为支付宝可以用借记卡啊。
大部分支那人是办不了信用卡的
在国外都能刷信用卡,和刷手机有区别么?
而且拿出一张amex的黑卡,和拿出手机刷微信的气场能一样么?
大部分支那人是办不了信用卡的
在国外都能刷信用卡,和刷手机有区别么?
而且拿出一张amex的黑卡,和拿出手机刷微信的气场能一样么?
世界上移动支付最发达的不是津巴布韦?因为纸币疯狂贬值和携带现金的被暴力受害可能性,民众自发的拥抱了电子货币。津巴布韦的移动支付信用稳定,在手机sim卡内内置,可在断网情况下使用短信收付款,支持交税到路边买菜所有操作,移动支付在国内的普及率世界第一,与现金有一套完整的交换机制。不比支付宝强的多?
欧美主要是信用卡/礼品卡/代金券/etc的产业过于完备和历史悠久,民众有享受卡式消费的惯性,加上自由贸易,支付市场比较零碎,所以看起来没有中共国满城尽带蓝绿甲的壮观
中国这边主要是图方便,加上信用卡产业链没有欧美完善,以及(可能)的ccp想要利用支付软件加强监控的扶持,让腾讯和阿里二家独大……这有什么好自豪的,生活方式而以
我用筷子你用刀叉我是不是也应该自豪一下,毕竟我比你极简主义的多XD
欧美主要是信用卡/礼品卡/代金券/etc的产业过于完备和历史悠久,民众有享受卡式消费的惯性,加上自由贸易,支付市场比较零碎,所以看起来没有中共国满城尽带蓝绿甲的壮观
中国这边主要是图方便,加上信用卡产业链没有欧美完善,以及(可能)的ccp想要利用支付软件加强监控的扶持,让腾讯和阿里二家独大……这有什么好自豪的,生活方式而以
我用筷子你用刀叉我是不是也应该自豪一下,毕竟我比你极简主义的多XD
移动支付其实对比于国外的Venmo,主要用于朋友之间小额转账。使用很不方便。要拿出手机、打开APP摄像头、扫码、确认。
真正的手机支付是APPLE PAY、GOOGLE PAY这些。拿出手机、确认。两步就可以了。
移动支付最发达的也不是中国,而是黑非洲,比如乌干达。移动支付率达到90%以上。
真正的手机支付是APPLE PAY、GOOGLE PAY这些。拿出手机、确认。两步就可以了。
移动支付最发达的也不是中国,而是黑非洲,比如乌干达。移动支付率达到90%以上。

“國外不流行移動支付”是fake news
基本上可以説手機nfc現在是標配 Android可以Google pay ios可以apple pay
三星也有個Samsung pay不過我自己倒是見得少
基本上可以説手機nfc現在是標配 Android可以Google pay ios可以apple pay
三星也有個Samsung pay不過我自己倒是見得少
移动支付早就有了,最早记得零几年的时候在日本某个图书馆网站上就见过二维码,也就只是觉得和以前见到的那种斑马线码不一样。这东西就是个快餐化的产物,好用、快捷、方便,仅此而已,再就没什么了,刚好配上中国现在的快餐化生活,什么都要一步到位、什么都要数字虚拟化,奇技淫巧,没什么可吹的。美国人要快捷化,于是发明了智能手机,中国人要比他们做的还过分,连货币都要虚拟化,要一切都快餐化。
别国不用移动支付,甚至坚持用纸币,自然是觉得纸币、信用卡这些现有的支付方式足够用了,没必要再移动支付。
别国不用移动支付,甚至坚持用纸币,自然是觉得纸币、信用卡这些现有的支付方式足够用了,没必要再移动支付。
現金是最好的匿名通貨
我想用累積飛行點數回饋的時候會用信用卡,買bl漫不想被知道的時候,就用現金。
哪怕我也用數字貨幣,但是還是會辦張數字貨幣debit card領現金出來。
重點是萬一停電的時候身上沒現金是很怕的一件事...
我想用累積飛行點數回饋的時候會用信用卡,買bl漫不想被知道的時候,就用現金。
哪怕我也用數字貨幣,但是還是會辦張數字貨幣debit card領現金出來。
重點是萬一停電的時候身上沒現金是很怕的一件事...
1,结算通道:中国大陆内所有结算通道都必须使用央行的银联通道。给移动支付带来了身份验证,风控,结算等便利。
2,支付习惯:中国大陆支付是跳过了信用卡,直接到了移动支付的。
3,使用场景:电商兴起、红包这个传统习俗给移动支付奠定了使用基础;
综合以上三点,就算其它国家有以上一点都不行。
2,支付习惯:中国大陆支付是跳过了信用卡,直接到了移动支付的。
3,使用场景:电商兴起、红包这个传统习俗给移动支付奠定了使用基础;
综合以上三点,就算其它国家有以上一点都不行。
抱歉来晚了。。。
当我们说领先时我们先要定义领先的标准和讨论的范围。
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水平是否领先全世界?
如果说技术水平的话,显然不是。且不说上个世纪就有的PayPal和X.net(这是马一龙的公司,后来和PayPal合并了)。而单单说手机端的移动支付的技术水平,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支付宝加密的那几个算法也都是美国的算法,开发app对于门外汉很难,但不是什么核心技术,我想这些例子就够了。
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程度是否领先全世界?
如果说的是手机app移动支付的话,据我所知,是的。如果包括信用卡甚至八达通的话,广义上的无纸质货币支付,中国不能说领先全世界,可以是世界一流水平。而许多老人是不会用支付宝微信的(我家老人就是),相对而言信用卡和八达通对老人的用户友好程度更高。
国外为什么不流行移动支付?
我不知道。强答一波你们别太当真。
我把国外定义为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和泰国越南等不算发达也不算太贫困的经济体。
1国外人可能没有养成互联网购物的习惯,所以电子支付并不是特别需要。
2国外民众对隐私和电子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能比国内高。
3只说方便程度的话移动支付并不是处处都比纸质货币方便。
4国外在这方面并没有形成强势的垄断企业,自然铺开的成本要更高。
为什么中共喜欢吹它的移动支付?
只要是可以吹一吹的,中共一定会吹,除非吹不了。
当我们说领先时我们先要定义领先的标准和讨论的范围。
中国移动支付技术水平是否领先全世界?
如果说技术水平的话,显然不是。且不说上个世纪就有的PayPal和X.net(这是马一龙的公司,后来和PayPal合并了)。而单单说手机端的移动支付的技术水平,二维码是日本人发明的,支付宝加密的那几个算法也都是美国的算法,开发app对于门外汉很难,但不是什么核心技术,我想这些例子就够了。
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程度是否领先全世界?
如果说的是手机app移动支付的话,据我所知,是的。如果包括信用卡甚至八达通的话,广义上的无纸质货币支付,中国不能说领先全世界,可以是世界一流水平。而许多老人是不会用支付宝微信的(我家老人就是),相对而言信用卡和八达通对老人的用户友好程度更高。
国外为什么不流行移动支付?
我不知道。强答一波你们别太当真。
我把国外定义为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和泰国越南等不算发达也不算太贫困的经济体。
1国外人可能没有养成互联网购物的习惯,所以电子支付并不是特别需要。
2国外民众对隐私和电子安全的重视程度可能比国内高。
3只说方便程度的话移动支付并不是处处都比纸质货币方便。
4国外在这方面并没有形成强势的垄断企业,自然铺开的成本要更高。
为什么中共喜欢吹它的移动支付?
只要是可以吹一吹的,中共一定会吹,除非吹不了。
y在中国普及因为市场大+成本低啊!在香港,我觉得八达通就很方便了! 貌似国外信用卡普及率高,可能没那个必要!

已隐藏
无它,先后顺序而已,发达国家各个银行的信用卡做的很好了,也能网上购物,还有优惠,现金返回。干嘛要用移动支付?功能基本一样。
而中国,以前没什么信用卡,社会发展后,移动支付就取代了这个信用卡。这两功能区别有那么大吗?
如果哪个东西是个决定性的变革,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会立马用的,譬如智能手机。
现在的电动车,还有移动支付啥的,为啥在已经有很多汽油车和信用卡的国家也就那样,因为它们不是决定性的变革。
你还不那么香,为啥我要停用已经用的很顺手的东西?
而中国,以前没什么信用卡,社会发展后,移动支付就取代了这个信用卡。这两功能区别有那么大吗?
如果哪个东西是个决定性的变革,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会立马用的,譬如智能手机。
现在的电动车,还有移动支付啥的,为啥在已经有很多汽油车和信用卡的国家也就那样,因为它们不是决定性的变革。
你还不那么香,为啥我要停用已经用的很顺手的东西?
其實移動支付就是台灣法規的行動支付,圈世界早就有了,從最常見的信用卡簽帳卡,到近年興起的電子手錶和手機,他們都是行動支付的載具,也就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支付行為的工具。
中國常常最需的是讚最多ㄉ大大有講解到的第三方支付。
中國常常最需的是讚最多ㄉ大大有講解到的第三方支付。
等做完拿出手机,解锁,打开app,扫码...这一系列步骤,人家早就刷完卡高高兴兴带着东西走了。
信用卡超方便啊,而且不希望数据从舔共apple那边走。
土共玩文字游戏本事一流,知道自己在无现金支付方面无法称第一(毕竟始祖是信用卡支付),于是搞了个“移动支付”,好像只有付钱用手机才最潮。然而移动支付属于无现金支付的一种,技术上和金融安全性落后于信用卡。
而且即使是“移动支付”本身,土共的那套技术也是落后的。什么微信支付宝,都是第三方托管你的银行账户,搞个二维码出来扫,可靠性堪忧。而西方国家的“真•移动支付”都是苹果和安卓与银行合作,让信用卡可以直联手机的NFC实现contactless,与直接使用contactless的信用卡并无区别,兼容现有的终端POS机,使得多年来积累的安全性得以延续,商家也不需要被折腾换设备。
而且即使是“移动支付”本身,土共的那套技术也是落后的。什么微信支付宝,都是第三方托管你的银行账户,搞个二维码出来扫,可靠性堪忧。而西方国家的“真•移动支付”都是苹果和安卓与银行合作,让信用卡可以直联手机的NFC实现contactless,与直接使用contactless的信用卡并无区别,兼容现有的终端POS机,使得多年来积累的安全性得以延续,商家也不需要被折腾换设备。
还是应该从用户体验上说
纸币:结账,两个人见了面,聊两句,掏钱,找钱,都是看得到感觉得到的人性之间的互动
移动支付:跟傻逼一样掏手机,跟傻逼一样打开app,跟傻逼一样站那扫码,再见,都没看到对方眼睛。
移动支付在支付环节上比现金支付快不了多少,最多少个atm取钱时间
微信和支付宝都是靠营销做的,派红包,好像占那几块钱小便宜很光荣一样,尊严呢,时间成本呢?这也就是在中国,换个国家他们敢这么胡来?早有游行反对了,我第一个上街.
纸币:结账,两个人见了面,聊两句,掏钱,找钱,都是看得到感觉得到的人性之间的互动
移动支付:跟傻逼一样掏手机,跟傻逼一样打开app,跟傻逼一样站那扫码,再见,都没看到对方眼睛。
移动支付在支付环节上比现金支付快不了多少,最多少个atm取钱时间
微信和支付宝都是靠营销做的,派红包,好像占那几块钱小便宜很光荣一样,尊严呢,时间成本呢?这也就是在中国,换个国家他们敢这么胡来?早有游行反对了,我第一个上街.
谁说国外不流行了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10/c_1122657708.htm
说到底还是跟原有银行系统的靠谱程度有关系
在东非地区,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2/3的成年人经常使用移动支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移动支付发展更是令人感到吃惊。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10/c_1122657708.htm
说到底还是跟原有银行系统的靠谱程度有关系
其實台灣也有行動支付,像是 apple pay 和 line pay、小額的信用卡感應支付...等等
只是沒有特別推廣,因為行動支付畢竟有隱私、資安和手續費波動的隱憂
不過最近台灣的行動支付真的越來越方便,再加上網購,現在我生活上大概有超過一半都改用行動或網路支付了吧...
只是沒有特別推廣,因為行動支付畢竟有隱私、資安和手續費波動的隱憂
不過最近台灣的行動支付真的越來越方便,再加上網購,現在我生活上大概有超過一半都改用行動或網路支付了吧...
香港很流行用信用卡,我有張Citi Clear Visa,1萬7000元的額度
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
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里根
移动支付是优于信用卡的,其他国家有很多公司都非常努力的推(如苹果),但效果甚微。中国能成功的原因很多人说是信用问题,非常有道理。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前中国的信用卡和个人支票方面实在太落后了,落后到大陆用户觉得信用卡和个人支票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而美国人用信用卡和个人支票已经非常非常习惯了(如前几年在美东生活的时候超市买菜很多老美都用支票),所以移动支付才能成功。
中國的移動支付是中國畸形市場的產物。
>>中國的移動支付其實是很蹩脚的技術
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用戶要有一隻智慧手機&手機要有電&要會使用支付APP
>>國外的無現金支付
信用卡,AndroidPay/ApplePay,PayPal
用戶不需要學習成本,誰都會用。
信用卡不會因為沒電了就用不了。AndroidPay/ApplePay是NFC的,沒電也照用,不需要APP,不需要學習怎麼用,拿出手機放刷卡機上就好。
>>中國的移動支付其實是很蹩脚的技術
使用中國的移動支付,用戶要有一隻智慧手機&手機要有電&要會使用支付APP
>>國外的無現金支付
信用卡,AndroidPay/ApplePay,PayPal
用戶不需要學習成本,誰都會用。
信用卡不會因為沒電了就用不了。AndroidPay/ApplePay是NFC的,沒電也照用,不需要APP,不需要學習怎麼用,拿出手機放刷卡機上就好。
信用卡可以綁定在手機上(Apple Pay)
手機靠近POS機,按一下指紋就支付了
若擔心信用卡信息洩漏給蘋果公司,或者手機被盜的話,也可以隨身攜帶信用卡
用法和APPLE PAY一樣,Tap一下POS機就可以(大額消費除外,要手動輸入密碼)
以上操作適用百分之90的情況
隨身還是要帶錢包,因為有時候需要現金(很多華人商家付現金可以免稅或打折),還需要帶debit card(有些小利潤的商家不接受信用卡)
網絡購物可以用PayPal
隱私上是很有安全感的
支付寶上的廣告很多,財務陷阱也很多,像個吞金怪獸,PayPal也類似第三方支付吧,頁面很乾淨. 信息也很少,
另說到隱私,我覺得郵箱的普及,讓大家也更有安全感. 像學校老師是不可以提供私人號碼給家長的. 工作中也不至於到處要留私人號碼,留社交軟件號.
手機靠近POS機,按一下指紋就支付了
若擔心信用卡信息洩漏給蘋果公司,或者手機被盜的話,也可以隨身攜帶信用卡
用法和APPLE PAY一樣,Tap一下POS機就可以(大額消費除外,要手動輸入密碼)
以上操作適用百分之90的情況
隨身還是要帶錢包,因為有時候需要現金(很多華人商家付現金可以免稅或打折),還需要帶debit card(有些小利潤的商家不接受信用卡)
網絡購物可以用PayPal
隱私上是很有安全感的
支付寶上的廣告很多,財務陷阱也很多,像個吞金怪獸,PayPal也類似第三方支付吧,頁面很乾淨. 信息也很少,
另說到隱私,我覺得郵箱的普及,讓大家也更有安全感. 像學校老師是不可以提供私人號碼給家長的. 工作中也不至於到處要留私人號碼,留社交軟件號.
支付宝搞扫码支付确实是很有创新。
前提
一是国内信用卡体系非常烂,很难用的出去。
二是银行系统都对接央行,支付宝只要能对上央行系统入口即可。国企确实后知后觉。
扫码支付优点还是在于普及/易理解,当然这也和智能手机兴起+4G资费降低有很大关系。
国外搞不起来就是原有的信用卡支付体系成熟,墙内天天喊的弯道超车就是超这个车。
前提
一是国内信用卡体系非常烂,很难用的出去。
二是银行系统都对接央行,支付宝只要能对上央行系统入口即可。国企确实后知后觉。
扫码支付优点还是在于普及/易理解,当然这也和智能手机兴起+4G资费降低有很大关系。
国外搞不起来就是原有的信用卡支付体系成熟,墙内天天喊的弯道超车就是超这个车。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 上面基本瞎黑.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有那么牛逼?
是的. 一个微信/支付宝走天下是很棒的用户体验(我感觉把二维码换成NFC会更好).
技术含量本身不高, 难的是整合银行资源, 教会用户和商家使用. 这得感谢阿里的支付宝, 包括花了极大的成本运营.
并不是你做实现了这个功能, 然后用户就来用了. 当年腾讯的财付通多少年了没多少人用, 这几年倒是借着微信复兴了.
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兴移动支付?为什么不流行扫码支付?而是普遍刷卡,现金?
参考腾讯原来的财付通, 各种pay层出不穷, 没有一家能做大做强而已. 不能像支付宝那样让用户和商家乐于使用.
例如ApplePay体验很好, 但是运营的一般, 仅限于iOS用户, 注定不可能统一市场.
二维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为何现在反而被中国做大应用了?
二维码只是一种实现方式而已, 谁发明的不重要. NFC同样可以, 只是微信支付宝没有采用.
还有楼上说隐私换便利, 什么逻辑?
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而已. 用信用卡就能保证隐私吗?
使用手机也是隐私换便利喽?
隐私取决于监管, 这些在阿共这里都是裸奔的. 正常国家应该能保证得好一点, 比如加密交易记录.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有那么牛逼?
是的. 一个微信/支付宝走天下是很棒的用户体验(我感觉把二维码换成NFC会更好).
技术含量本身不高, 难的是整合银行资源, 教会用户和商家使用. 这得感谢阿里的支付宝, 包括花了极大的成本运营.
并不是你做实现了这个功能, 然后用户就来用了. 当年腾讯的财付通多少年了没多少人用, 这几年倒是借着微信复兴了.
发达国家为什么不兴移动支付?为什么不流行扫码支付?而是普遍刷卡,现金?
参考腾讯原来的财付通, 各种pay层出不穷, 没有一家能做大做强而已. 不能像支付宝那样让用户和商家乐于使用.
例如ApplePay体验很好, 但是运营的一般, 仅限于iOS用户, 注定不可能统一市场.
二维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为何现在反而被中国做大应用了?
二维码只是一种实现方式而已, 谁发明的不重要. NFC同样可以, 只是微信支付宝没有采用.
还有楼上说隐私换便利, 什么逻辑?
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而已. 用信用卡就能保证隐私吗?
使用手机也是隐私换便利喽?
隐私取决于监管, 这些在阿共这里都是裸奔的. 正常国家应该能保证得好一点, 比如加密交易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