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推特号称六个月内卫星互联网公测,大家怎么看?
当然马大嘴也不是那么严谨的人,但身为高管,信口开河不会太过分。墙内有人盼望可以用来翻墙,但是我看以马斯克和中共的关系,这方面不见得特别乐观。
大家怎么看?
大家怎么看?
我对Starlinke和spacex的评价非常高:
这可能是第五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将在未来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我不是Musk吹,spacex只是一个商业公司,starlink也只是一个项目。没有musk,美国也会有其它公司做出同样的公司,也会进行同样的项目。只不过历史选择了musk,他的商业成功了而已。
首先:我认为starlink一定可以在6个月内提供公测。
因为如果只是北美部分地区,比如西海岸的主要城市,1000多个卫星就足够了。目前spacex的计划是一月发射两次,一次60个,一个月120个卫星。那么6个月后就是720+现有的420个,已经超过1000,如果只是提供给有限的客户以及部分城市,完全足够了。
=====================================
第二,我认为:公测的主要用户,是第三方应用开发商。
starlink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架构,互联网只有电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Starlink带来的,是如何利用这个网去构架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创新.
starlink提供了更大的创新可能性,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能如何利用这样的太空互联网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一定会会有一大批新的网络框架诞生,并且在未来发光发热!
=====================================
第三,starlink的无限可能性,足以改变世界!甚至是颠覆专制政权。
比如,我举一个完全可以实现例子:太空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今天已经是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这么一个东西。
在几年前,包很多人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太空:
最早的都是日本动漫之类的,比如被Index一炮轰成碎片的“树形图设计者”
https://www.easyatm.com.tw/img/0/df8/wZwpmL4UzNwQzM2gDN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Q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龙王の叹息!
“我招谁惹谁了”。
当然今天除了中二的漫画,太空数据中心已经是真正的可以商业应用的级别了:
《数据中心搬家移至“太空”快成真了》
https://youyou-tech.com/2019/12/04/%E6%95%B0%E6%8D%AE%E4%B8%AD%E5%BF%83%E6%90%AC%E5%AE%B6%E7%A7%BB%E8%87%B3%E2%80%9C%E5%A4%AA%E7%A9%BA%E2%80%9D%E5%BF%AB%E6%88%90%E7%9C%9F%E4%BA%86/
中国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自己也在试图做同样的尝试:
《厉害了,中国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数据中心时代》
https://open.tech2real.com/info_detail_page?id=38983#index
把计算机集群发射到太空,不是为了炫酷,而是有极大的好处:
(1)能源–根据调查,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占到全球能耗资的10%。而太空数据中心设施可以获得丰富的太阳能,这极具吸引力。
(2)冷却–太空环境温度很低,温度越低,IT设备故障率越低,计算处理速度越快。
(3)一致性–太空对于人类来说是恶劣环境,而对计算机来说非常有用。没有风暴或其他极端天气,几乎没有湿气或灰尘,更重要的是,机械硬盘的运行可以在零重力的环境中更好地运行。
(4)准入性-将独立的太空舱置于发展中国家或荒凉地区的空间轨道上,可以提供比陆基数据中心更高的服务水平。
当然,太空数据中心也有缺陷:
1、天地快速数据传输
2、发射成本
[b]3、无人维护[/b]
而starlink,几乎完美解决1和2两个问题,而接下来的问题是3,虽然有报告显示,其实大部分数据中心的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且随着分布式的发展,即插即用的热插拔式数据中心都已经是实际商业的产品了。
而机器人工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提高,远程机器人运维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都已经有商业级别的应用。
所以,一旦starlink建成,太空数据中心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世界大战的话,未来十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太空数据中心漂浮在地球轨道上。
=================================
太空数据中心对于中共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中共对于数据中心,有这么一个明文规定:中国的数据必须在中国
《面对中国政府,苹果屈服了》——2017年7月19日 纽约时报报道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719/apple-china-regulation/
实际上,这和明朝的“片板不下海”,是一样的。
上面很多人说,starlink不会为中国提供服务,中国政府也不会允许民间接入starlink。
我想说的,如果中共这么做(禁止民用starlink),就等于自杀式的闭关锁国。
如果你还坚持使用地面基站,你的成本永远无法和太空基站进行比拼。
比如贵州为什么成为中国数据中心的首选,就是因为:
https://www.pingwest.com/a/124262
《为什么在贵州?苹果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有这些考量》
说白了,还是低人权优势。
可是如果太空数据中时代到来,你的这些东西都是泡影,
中国发电量再高,再便宜,再牛逼,你比得了太阳吗?
地质条件再稳定,再恒温,你比得了宇宙吗?
而且,如果太空数据中心摆脱了重力限制,可能会扩展得非常大。因为在太空中,你不需要真的把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你数据中心可以是成百上千个小卫星散落在各处的。那意味着你可以拥有几乎无限的计算力。
这样的计算力,根本不是地面基站能比拟的,只要你还在地球上,就不行!
最后,如果你非要用墙隔绝外界,那么就是自杀,你越隔绝,新型的软件服务就越无法应用到你的互联网之中。
这就会导致很多高新技术你根本无法应用,比如自动驾驶。
有了卫星互联网通讯,自动驾驶将更加安全,因为车辆可以直接联网获得交通信息,互相感知位置,规划路线。这对于未来的运输行业是颠覆性的。
因为私家车也许你喜欢自己开着爽,但是长途大货车对于司机来说是非常危险和劳累的。而自动驾驶意味着没有人力成本,也更加安全。
而规划出专门给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的道路,也会促使基础建设的进一步经济扩展。
=========================================
我仅仅是根据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技术,就已经推演出starlink对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人恐怕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了。
中国航天在当下的体制之下,根本无法创新,依靠瓦房店技术缓慢的前进。
今天中国人还沾沾自喜,说反正我们不着急,航天是大国重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云云。
可是,现实就是世界不是停滞的,民主制度带来的,不仅仅是稳定的生活,更是无与伦比的创新力。
而由于火箭技术是各国都严密封锁的,中国在专制的桎梏之下,只能蜗牛般地打转。
你可以偷别人造衣服,偷别人造鞋子,造电路板,造电视冰箱洗衣机。
但是你想偷别人造火箭,不好意思,人家绝对不允许。因为你也不允许别人来要你的火箭图纸啊。
这就成了巨大的问题,中国火箭创新力比美国的商业公司要差得多得多,最后的结果,就是科技落后于人,发展落后于人。以至于,当别的国家,早已开始新的产业革命,中国只能跟在后面大喊:
谁让你们都欺负我这个后进生!
这可能是第五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将在未来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我不是Musk吹,spacex只是一个商业公司,starlink也只是一个项目。没有musk,美国也会有其它公司做出同样的公司,也会进行同样的项目。只不过历史选择了musk,他的商业成功了而已。
首先:我认为starlink一定可以在6个月内提供公测。
因为如果只是北美部分地区,比如西海岸的主要城市,1000多个卫星就足够了。目前spacex的计划是一月发射两次,一次60个,一个月120个卫星。那么6个月后就是720+现有的420个,已经超过1000,如果只是提供给有限的客户以及部分城市,完全足够了。
=====================================
第二,我认为:公测的主要用户,是第三方应用开发商。
starlink不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架构,互联网只有电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Starlink带来的,是如何利用这个网去构架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创新.
starlink提供了更大的创新可能性,第三方应用开发商能如何利用这样的太空互联网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一定会会有一大批新的网络框架诞生,并且在未来发光发热!
=====================================
第三,starlink的无限可能性,足以改变世界!甚至是颠覆专制政权。
比如,我举一个完全可以实现例子:太空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今天已经是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个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有这么一个东西。
在几年前,包很多人纷纷把眼光瞄准了太空:
最早的都是日本动漫之类的,比如被Index一炮轰成碎片的“树形图设计者”
https://www.easyatm.com.tw/img/0/df8/wZwpmL4UzNwQzM2gDN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Q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龙王の叹息!
“我招谁惹谁了”。
当然今天除了中二的漫画,太空数据中心已经是真正的可以商业应用的级别了:
《数据中心搬家移至“太空”快成真了》
https://youyou-tech.com/2019/12/04/%E6%95%B0%E6%8D%AE%E4%B8%AD%E5%BF%83%E6%90%AC%E5%AE%B6%E7%A7%BB%E8%87%B3%E2%80%9C%E5%A4%AA%E7%A9%BA%E2%80%9D%E5%BF%AB%E6%88%90%E7%9C%9F%E4%BA%86/
中国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自己也在试图做同样的尝试:
《厉害了,中国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数据中心时代》
https://open.tech2real.com/info_detail_page?id=38983#index
把计算机集群发射到太空,不是为了炫酷,而是有极大的好处:
(1)能源–根据调查,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占到全球能耗资的10%。而太空数据中心设施可以获得丰富的太阳能,这极具吸引力。
(2)冷却–太空环境温度很低,温度越低,IT设备故障率越低,计算处理速度越快。
(3)一致性–太空对于人类来说是恶劣环境,而对计算机来说非常有用。没有风暴或其他极端天气,几乎没有湿气或灰尘,更重要的是,机械硬盘的运行可以在零重力的环境中更好地运行。
(4)准入性-将独立的太空舱置于发展中国家或荒凉地区的空间轨道上,可以提供比陆基数据中心更高的服务水平。
当然,太空数据中心也有缺陷:
1、天地快速数据传输
2、发射成本
[b]3、无人维护[/b]
而starlink,几乎完美解决1和2两个问题,而接下来的问题是3,虽然有报告显示,其实大部分数据中心的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且随着分布式的发展,即插即用的热插拔式数据中心都已经是实际商业的产品了。
而机器人工业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提高,远程机器人运维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都已经有商业级别的应用。
所以,一旦starlink建成,太空数据中心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没有世界大战的话,未来十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太空数据中心漂浮在地球轨道上。
=================================
太空数据中心对于中共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中共对于数据中心,有这么一个明文规定:中国的数据必须在中国
《面对中国政府,苹果屈服了》——2017年7月19日 纽约时报报道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719/apple-china-regulation/
苹果(Apple)上周宣布,将在中国贵州开设一个数据中心。自从中国于上月开始实施严苛的数字商业领域新法规,要求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把用户数据储存在该国境内以来,这是大型美国科技公司首次采取此类行动。此类事件有可能妨碍互联网上信息的自由流动。
实际上,这和明朝的“片板不下海”,是一样的。
上面很多人说,starlink不会为中国提供服务,中国政府也不会允许民间接入starlink。
我想说的,如果中共这么做(禁止民用starlink),就等于自杀式的闭关锁国。
如果你还坚持使用地面基站,你的成本永远无法和太空基站进行比拼。
比如贵州为什么成为中国数据中心的首选,就是因为:
https://www.pingwest.com/a/124262
《为什么在贵州?苹果在中国的第一个数据中心有这些考量》
平均气温 15 度,方便机房散热;
地广人稀,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成本低,且地质稳定;
贵州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2015 年数据),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
说白了,还是低人权优势。
可是如果太空数据中时代到来,你的这些东西都是泡影,
中国发电量再高,再便宜,再牛逼,你比得了太阳吗?
地质条件再稳定,再恒温,你比得了宇宙吗?
而且,如果太空数据中心摆脱了重力限制,可能会扩展得非常大。因为在太空中,你不需要真的把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你数据中心可以是成百上千个小卫星散落在各处的。那意味着你可以拥有几乎无限的计算力。
这样的计算力,根本不是地面基站能比拟的,只要你还在地球上,就不行!
最后,如果你非要用墙隔绝外界,那么就是自杀,你越隔绝,新型的软件服务就越无法应用到你的互联网之中。
这就会导致很多高新技术你根本无法应用,比如自动驾驶。
有了卫星互联网通讯,自动驾驶将更加安全,因为车辆可以直接联网获得交通信息,互相感知位置,规划路线。这对于未来的运输行业是颠覆性的。
因为私家车也许你喜欢自己开着爽,但是长途大货车对于司机来说是非常危险和劳累的。而自动驾驶意味着没有人力成本,也更加安全。
而规划出专门给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的道路,也会促使基础建设的进一步经济扩展。
=========================================
我仅仅是根据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技术,就已经推演出starlink对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人恐怕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了。
中国航天在当下的体制之下,根本无法创新,依靠瓦房店技术缓慢的前进。
今天中国人还沾沾自喜,说反正我们不着急,航天是大国重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云云。
可是,现实就是世界不是停滞的,民主制度带来的,不仅仅是稳定的生活,更是无与伦比的创新力。
而由于火箭技术是各国都严密封锁的,中国在专制的桎梏之下,只能蜗牛般地打转。
你可以偷别人造衣服,偷别人造鞋子,造电路板,造电视冰箱洗衣机。
但是你想偷别人造火箭,不好意思,人家绝对不允许。因为你也不允许别人来要你的火箭图纸啊。
这就成了巨大的问题,中国火箭创新力比美国的商业公司要差得多得多,最后的结果,就是科技落后于人,发展落后于人。以至于,当别的国家,早已开始新的产业革命,中国只能跟在后面大喊:
谁让你们都欺负我这个后进生!
搜到的最新新闻是有问题的,应该看这个。
第一眼看到觉得没啥意义,卫星多年前就能上网啊。就是特别慢罢了。
搜了下说延迟20ms,月租80刀566元这还是太贵了。
这是不可能的。
卫星不是几G。天线就不通用。平板和手机直接连基本别想,要么内置天线类似机顶盒的猫[这样应该能看电视]要么外置天线。外置定向天线信号会更好。
中共要阻挡肯定有难度,甚至无法阻挡。
然而,这东西跟gps和卫星电话一个屌样的。你进屋就自己挡了!外面立个天线你是怕条子找不到你?
原文的意思大概是平板那么大的天线吧。
多出一段延迟能提速,这说法。。。翻译的锅吧。
中国虽然网不自由,网速还凑合,100M电信大概50/月,移动免费。1G也就8到10倍。
问题是,卫星1G恐怕不可能给你一个人用吧。卫星总共才多大带宽。
估计楼主看的新闻有问题。应该看这个:
假设独享,12000*20=24万人,24万*80=192万美金一月大概2000来万美金一年。
Starlink 是什么 ?
https://qiita.com/weekjiff/items/01b44716e14ef4598861
第一眼看到觉得没啥意义,卫星多年前就能上网啊。就是特别慢罢了。
搜了下说延迟20ms,月租80刀566元这还是太贵了。
好像说的是有一个类似平板的东西就能接收信号,如果接收装置能小到随身携带的程度,中共要阻挡颇有难度。
这是不可能的。
卫星不是几G。天线就不通用。平板和手机直接连基本别想,要么内置天线类似机顶盒的猫[这样应该能看电视]要么外置天线。外置定向天线信号会更好。
中共要阻挡肯定有难度,甚至无法阻挡。
然而,这东西跟gps和卫星电话一个屌样的。你进屋就自己挡了!外面立个天线你是怕条子找不到你?
到时候人手一个“平板”(类似卫星电视的锅)
原文的意思大概是平板那么大的天线吧。
另外,上网速度也能大幅提升,信号如果走Starlink的卫星,就会多出一段上下行的延迟,而走地面光缆的速度,大概是真空光通讯的2/3。
按照设想,可以实现1Gbps,是目前平均网速的180倍。
到时候人手一个“平板”(类似卫星电视的锅),直接使用Starlink提供的服务,不再有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赚中间差价。
多出一段延迟能提速,这说法。。。翻译的锅吧。
中国虽然网不自由,网速还凑合,100M电信大概50/月,移动免费。1G也就8到10倍。
问题是,卫星1G恐怕不可能给你一个人用吧。卫星总共才多大带宽。
估计楼主看的新闻有问题。应该看这个:
整个系统的的带宽是多少?在 12000 颗卫星全部投入使用后,每颗可提供 20 Gbps,总共就是 12000*20 Gbps = 240,000 Gbps = 24 Tbps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简单的乘法估算,与实际能够提供多大带宽可能毫无关系。
假设独享,12000*20=24万人,24万*80=192万美金一月大概2000来万美金一年。
SpaceX 需要为建设和维护 Starlink 花费多少?Elon Musk 估计过花费在 100亿到150亿美元。Gwynne Shotwell 在 TED 的采访提到 Starlink 花费大约在 100亿美元。SpaceX 对其可重复利用的 Falcon 9 火箭,每次发射报价在 6200千万美元。因此 4425 颗卫星,Falcon 9 (Block 4型)火箭每次发射 25 颗的话,共需要 177 次发射,合计发射费用大约在 110亿美元。若 SpaceX 使用 Block 5型,或是用 Falcon Heavy、Big Falcon Rocket 一次性发射更多颗的话,花费应该比 110亿美元更低。
Starlink会提供卫星电话服务吗?不会。因为天线的需要,所以它不会提供卫星电话服务(但通过天线设备提供的网络拨打VOIP电话是没问题的),也不会代替你的手机的运营商。然而你需要知道的是,基于分组数据的电话服务会越来越流行,到那时候,Starlink 可以轻易压倒这些电信运营商,虽然这不会是一个直接的替代,这还因为你需要特定的天线才能与 Starlink 的卫星进行通信。
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天线才能与 Starlink 的卫星进行通信呢?它将使用一个叫 平面相控阵天线 (英译:flat Phased Array antenna)与 Starlink 的卫星进行通信,并且形状和大小是类似于 扁平的披萨盒,或者是 盒盖后的笔记本电脑,价格估计在 100 至 300美元。你需要把该天线(一块板)对到天空,可以放到你的屋顶上或屋外的平地上,放窗户旁当然也行,但可能就要失去另一部分天空的卫星了。该天线可以接收卫星的信息,也可向卫星发送信息,带宽可以达到 Gbps 级别。(OneWeb 的创始人Greg Wyler曾在推特发过几种不同尺寸的天线,并简单介绍了一点价格、带宽、信号的信息。#503(16×16) #517(8×8) #517(8×8))
大哥我可以告诉您数据中心建哪里都不可能建在人造卫星里头
第一,太空中虽然极冷,但是同样也极热,因为没有空气对流带走热量,散热器做得再大都没有用处。太空中的卫星全部是靠自身的热辐射散热,这也就决定了人造卫星不能太耗电。比如国际空间站那么大的设施,功率最大也就90千瓦,而前两年很火的微软水下货柜数据中心,一个货柜就能消耗150-400kw的电力。可以想象为这么大的发热量散热需要多少材料作为缓冲
第二,太阳能虽然免费,但太阳能板的转化率一直非常低,同样可以参考国际空间站,一个比747客机还大的设施外面挂满了太阳能板,才可以为半个集装箱里的设备供电。可以想象若要为一个货柜的设备供电,附加结构的成本可能要超过数据中心本身了
第三,太空中有各种各样的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这些高能粒子或射线能够轻易穿透机箱,若是直接命中集成电路,轻则运算错误,崩溃死机,重则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损坏。事实上,“太空专用集成电路”很多厂家都有的一条产品线。不过一般来讲都是用的成熟可靠(也就是老式、运算满)的产品改造的。显然这类产品是没办法应对IT行业马不停蹄的推陈出新带来的需求。
综述:太空数据中心我觉得有点扯
更新:
太空数据中心的体积-算力比率低,从经济性来讲恐怕难以实现。太空发射一次成本很高的,自然希望设备的体积越集约越好,但是呢,供电、散热的需求又决定了即便只是一个货柜的主机,都得用747客机那么大的附属结构来支撑其运行。
当然国际空间站毕竟要住人,空间设计不是最集约的。但只要有这么多功耗和发热,太阳能板和散热板的尺寸肯定不能小于某个特定值。即便考虑到太空数据中心无人值守,可以据此大幅度优化布局,我觉得这个比率可能也很难提高。
正因为体积-算力是一个比率问题,所以无论航天器大或者小,都得受到这个限制,比如我发射一个货柜数据中心可能需要50m的太阳能板和散热器。若发射几十个笔记本电脑上去,组成计算集群,每个节点同样得要至少1m的太阳能板和散热器。所以附加组件成本高,我觉得是太空数据中心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第一,太空中虽然极冷,但是同样也极热,因为没有空气对流带走热量,散热器做得再大都没有用处。太空中的卫星全部是靠自身的热辐射散热,这也就决定了人造卫星不能太耗电。比如国际空间站那么大的设施,功率最大也就90千瓦,而前两年很火的微软水下货柜数据中心,一个货柜就能消耗150-400kw的电力。可以想象为这么大的发热量散热需要多少材料作为缓冲
第二,太阳能虽然免费,但太阳能板的转化率一直非常低,同样可以参考国际空间站,一个比747客机还大的设施外面挂满了太阳能板,才可以为半个集装箱里的设备供电。可以想象若要为一个货柜的设备供电,附加结构的成本可能要超过数据中心本身了
第三,太空中有各种各样的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这些高能粒子或射线能够轻易穿透机箱,若是直接命中集成电路,轻则运算错误,崩溃死机,重则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损坏。事实上,“太空专用集成电路”很多厂家都有的一条产品线。不过一般来讲都是用的成熟可靠(也就是老式、运算满)的产品改造的。显然这类产品是没办法应对IT行业马不停蹄的推陈出新带来的需求。
综述:太空数据中心我觉得有点扯
更新:
太空数据中心的体积-算力比率低,从经济性来讲恐怕难以实现。太空发射一次成本很高的,自然希望设备的体积越集约越好,但是呢,供电、散热的需求又决定了即便只是一个货柜的主机,都得用747客机那么大的附属结构来支撑其运行。
当然国际空间站毕竟要住人,空间设计不是最集约的。但只要有这么多功耗和发热,太阳能板和散热板的尺寸肯定不能小于某个特定值。即便考虑到太空数据中心无人值守,可以据此大幅度优化布局,我觉得这个比率可能也很难提高。
正因为体积-算力是一个比率问题,所以无论航天器大或者小,都得受到这个限制,比如我发射一个货柜数据中心可能需要50m的太阳能板和散热器。若发射几十个笔记本电脑上去,组成计算集群,每个节点同样得要至少1m的太阳能板和散热器。所以附加组件成本高,我觉得是太空数据中心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这玩意中国自己也在构建带墙的卫星网,想买马斯克的来翻墙?想多了吧。说点实在的,卫星网络其实中国电信其实现在就在搞,一台卫星卫星手机五千人民币左右,详情淘宝搜索(天通卫星电话)
天通卫星业务
一、业务定义
天通卫星业务是指基于中国自主开发的天通一号国产卫星,采用卫星移动通信专用号码(1740)作为用户业务号码,通过卫星专用网元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和相关增值业务的通信服务。
二、发展前景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自主可控、安全保密、覆盖面广、全天候通信等特点,实现人们在没有地面通信网络覆盖区域的通信,满足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的通信。中国电信作为独家承担天通卫星业务运营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充分发挥天通卫星业务的差异化优势,有利于与移动网络融合互补,全面提升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竞争力,促进行业市场业务发展,扩大中国电信品牌影响力。
三、目标客户
聚焦政务、公安、水利、消防、林业、地质、海洋渔业等行业政企客户,拓展高端旅游探险、应急等公众客户。
四、业务资费
套餐类型
基本费
国内流量
国内通话
语音月套餐
100元
-
60分钟
语音年套餐
1000元
-
720分钟
流量月套餐
300元
20M
-
流量年套餐
3000元
240M
好吧,俺再附上墙内明白人网友评论,看看天朝的瓦房店化的卫星通信系统(下面一堆小粉红在踩呢!):
观察员评论 37条
集庆散人全部楼层
美中不足
差美国已经完成的二代铱星十万八千里!类似北斗一号差GPS 的差距。同步卫星进行地面联系就是扯淡。频率不高难穿透电离层,频率高了波长短了难穿透雨雪大气层,距离损耗是物理硬碰硬损耗,也是信号最大损耗,同步静止卫星是近地七八百公里卫星的四十多倍,看得远,就看不清!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落后太多,还用假数据做假新闻欺骗民众!图表上的是已被击落的一代铱星的数据。现在的二代铱星电话高配版就是赤裸裸的3G+手机通讯能力。2G手机能比吗?一颗星能与人家75颗星比吗?
01-15 13:08查看回复 8 举报 回复 踩25 赞8
天通卫星业务
一、业务定义
天通卫星业务是指基于中国自主开发的天通一号国产卫星,采用卫星移动通信专用号码(1740)作为用户业务号码,通过卫星专用网元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和相关增值业务的通信服务。
二、发展前景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自主可控、安全保密、覆盖面广、全天候通信等特点,实现人们在没有地面通信网络覆盖区域的通信,满足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的通信。中国电信作为独家承担天通卫星业务运营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充分发挥天通卫星业务的差异化优势,有利于与移动网络融合互补,全面提升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竞争力,促进行业市场业务发展,扩大中国电信品牌影响力。
三、目标客户
聚焦政务、公安、水利、消防、林业、地质、海洋渔业等行业政企客户,拓展高端旅游探险、应急等公众客户。
四、业务资费
好吧,俺再附上墙内明白人网友评论,看看天朝的瓦房店化的卫星通信系统(下面一堆小粉红在踩呢!):
观察员评论 37条
集庆散人全部楼层
美中不足
差美国已经完成的二代铱星十万八千里!类似北斗一号差GPS 的差距。同步卫星进行地面联系就是扯淡。频率不高难穿透电离层,频率高了波长短了难穿透雨雪大气层,距离损耗是物理硬碰硬损耗,也是信号最大损耗,同步静止卫星是近地七八百公里卫星的四十多倍,看得远,就看不清!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落后太多,还用假数据做假新闻欺骗民众!图表上的是已被击落的一代铱星的数据。现在的二代铱星电话高配版就是赤裸裸的3G+手机通讯能力。2G手机能比吗?一颗星能与人家75颗星比吗?
01-15 13:08查看回复 8 举报 回复 踩25 赞8
好像说的是有一个类似平板的东西就能接收信号,如果接收装置能小到随身携带的程度,中共要阻挡颇有难度。
不过马斯克这人做实事和画大饼一样厉害,他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不过马斯克这人做实事和画大饼一样厉害,他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特斯拉不要啦?马斯克不会跟中共作对的。设备不会卖给中国,而且可能把中国区直接锁了。事实上我也不觉得这个就能破墙,因为现在中国人都有堵心墙。连p2p、原油宝这种都不能维权,那些中共党史就更不会理了。还是期待马斯克把华为打趴,推进火星计划吧,这些起码对人类是很大的进步。
虽然我很喜欢马斯克,但有一说一,不要指望在中国能连上他卫星的wifi。
首先接收器没有这么简单,现在马斯克最大的市场是海上航行的轮船。
其次马斯克表示过,不会对中国提供服务,因为害怕中共的导弹击落卫星。
首先接收器没有这么简单,现在马斯克最大的市场是海上航行的轮船。
其次马斯克表示过,不会对中国提供服务,因为害怕中共的导弹击落卫星。
iPhone刚推出时的头几年,诺基亚和粉给你一万个理由为什么iPhone无法取代诺基亚。单单初期iPhone不能换电池就被吐槽千百回。
我看好星链取代4G/5G不是因为现在,而是未来,5年?10年?我不知道。不要忘记,据elon说法要覆盖全球需要四万颗卫星,现在是连1%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始要private beta test.
Quote 网络
'As of 16 April 2020, SpaceX has launched 362 Starlink satellites. They plan to launch 60 more per Falcon 9 flight, with launches as often as every two weeks in 2020. In total, nearly 12,000 satellites are planned to be deployed, with a possible later extension to 42,000.'
一颗卫星spaceX以100万的价格带上太空(已经是跳楼价了),四万颗就要四百亿,还没有包括过程中继续研发,改进,再研发,再改进。这四百亿变一千亿甚至两-三千亿也不惊讶。美国科技业的优良(无奈)传统,看F35的研发经费就知道了。你部门只要'骗'的了一元的经费,之后就会有十元,二十元,一百元。除非喊卡。
YouTube 解说。
https://youtu.be/giQ8xEWjnBs
这个星链计划,我看好不代表我认为一定成功,但肯定不容易,不然摩托罗拉就不会放弃过卫星网络。
我看好星链取代4G/5G不是因为现在,而是未来,5年?10年?我不知道。不要忘记,据elon说法要覆盖全球需要四万颗卫星,现在是连1%都没有,现在已经开始要private beta test.
Quote 网络
'As of 16 April 2020, SpaceX has launched 362 Starlink satellites. They plan to launch 60 more per Falcon 9 flight, with launches as often as every two weeks in 2020. In total, nearly 12,000 satellites are planned to be deployed, with a possible later extension to 42,000.'
一颗卫星spaceX以100万的价格带上太空(已经是跳楼价了),四万颗就要四百亿,还没有包括过程中继续研发,改进,再研发,再改进。这四百亿变一千亿甚至两-三千亿也不惊讶。美国科技业的优良(无奈)传统,看F35的研发经费就知道了。你部门只要'骗'的了一元的经费,之后就会有十元,二十元,一百元。除非喊卡。
YouTube 解说。
https://youtu.be/giQ8xEWjnBs
这个星链计划,我看好不代表我认为一定成功,但肯定不容易,不然摩托罗拉就不会放弃过卫星网络。
华为5G彻底凉凉的开始。能否翻墙另说,毕竟还存在设其他障碍的可能。但是5G就此翻篇,成为过时的技术了。
這個wifi的穩定性大概就像cybertruck的shatter proof玻璃一樣可靠
畢竟Musk的可信程度也像model 3的交貨速度一樣高
畢竟Musk的可信程度也像model 3的交貨速度一樣高
难道你们不怕 这个星链技术被中共偷去再反向推销给全世界?就跟现在华为5G干的事情一样。
不可能翻墙的,几年前前他在采访中说过如果给中国提供服务,中国可能会把 Starlink 卫星炸了。。。所以不会在中国开放
更何况现在特斯拉在上海都有工厂了
"Obviously, any given country can say it's illegal to have a ground link. [...] And from our standpoint we could conceivably continue to broadcast," Musk said during the event. "I mean, I'm hopeful that we can structure agreements with various countries to allow communication with their citizens, but it is on a country-by-country basis."
So what if SpaceX continued to broadcast uncensored internet over China, despite not being given permission?
"If they get upset with us, they can blow our satellites up, which wouldn't be good," Musk said. "China can do that. So probably we shouldn't broadcast there."
更何况现在特斯拉在上海都有工厂了
絕對無法攻破防火牆。
因為破牆要靠中國人自己
在自身廢拉不堪的情況下
靠外力不可能。
因為破牆要靠中國人自己
在自身廢拉不堪的情況下
靠外力不可能。
目前的话,可回收利用的火箭减少了很多发射成本。
一大幫人以為用自己的手機可以直接衛星上網
不可能的 功率問題
不可能的 功率問題
这个技术有替代5G的可能,多少年后回头看,原来是它干掉了GFW。
这个项目lantern做过,但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就卫星覆盖的话估计信号稳定性也有问题。
不太可能用这东西翻墙,但是有可能靠这东西给全世界带来好处,然后让中国由于不属于世界而逐渐落后。
但是这是乐观的方面,悲观的方面来说,正如互联网最终被用于监控民众,这种技术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更彻底的全球监控,令人无路可逃。
但是这是乐观的方面,悲观的方面来说,正如互联网最终被用于监控民众,这种技术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更彻底的全球监控,令人无路可逃。
星链只是为了解决国外基站对于人烟稀少地区的覆盖问题,毕竟老外不可能想土共这样遍地造基站。
像要借这个翻墙的,自己去买个google fi就好,虽然google fi已经很贵了,但肯定比星链便宜。
另外,spacex的廉价发射技术,其实军事上的用途也不是星链,而是势能武器。
像要借这个翻墙的,自己去买个google fi就好,虽然google fi已经很贵了,但肯定比星链便宜。
另外,spacex的廉价发射技术,其实军事上的用途也不是星链,而是势能武器。
我倒是不看好,我是觉得马斯克就是外国版贾跃亭
第一太贵,第二看看翻墙出来的粉红战狼,这不是个技术问题,所以就算你送给每个大陆人一个翻墙工具,脑子洗白的人只会认知失调把设备砸了。
不看好这东西,原因如下
第一是卫星网络实际上是地面站+卫星模式,并不是说你拿这个手机到阳台上就能上网了,城市地区的通讯是需要通过地面站中继到卫星的,地面站这个东西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
第二是反制容易,直接不准建地面站加上严格管制卫星设备就可以限制住。另外所有在窗户阳台上有不明天线/设备的人通通查水表。
第三是Musk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有工厂,Musk还希望大范围拓宽在华业务。资本家毕竟是资本家,本质是赚钱而不是送民主。
第一是卫星网络实际上是地面站+卫星模式,并不是说你拿这个手机到阳台上就能上网了,城市地区的通讯是需要通过地面站中继到卫星的,地面站这个东西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了。
第二是反制容易,直接不准建地面站加上严格管制卫星设备就可以限制住。另外所有在窗户阳台上有不明天线/设备的人通通查水表。
第三是Musk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有工厂,Musk还希望大范围拓宽在华业务。资本家毕竟是资本家,本质是赚钱而不是送民主。
我不认为GFW是主要问题,GFW只是整个愚民操控民众的一个小小的零件。
简单点说,普通中国人能不能直接用这些卫星翻墙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可以,连接卫星的设备有多大?普通手机那么大?普通烧菜点锅那么大?还是写字台那么大?
资费多少?
卫星飘到头上信号会不会受到干扰?
如果可以,连接卫星的设备有多大?普通手机那么大?普通烧菜点锅那么大?还是写字台那么大?
资费多少?
卫星飘到头上信号会不会受到干扰?
范松忠
黑名单 吾爱人类公敌!宁做伊朗犬,不做中国人!中国、中共、中文,都别想奴役我!习来曼尼和王培尔,来找我啊!有种加我实名制微信抖音啊!我死后,能求得一面美国国旗披上烧掉,或把我烧掉撒入大海,死无葬身之地,也不进中共方舱。誓死反送中,绝不落叶归中!
建民说马斯克=马克思了。我看也有点,这家伙和扎克伯格、比尔盖茨一样无耻舔共。
这个和5g的应用场景没冲突,构不成对华为的威胁。
5g的特色是设备之间的低延迟,以及定位的精准度。
目前4g的设备定位误差平均2米,而5g可以缩小到5厘米内,因此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安全性会大幅提高。
5g的特色是设备之间的低延迟,以及定位的精准度。
目前4g的设备定位误差平均2米,而5g可以缩小到5厘米内,因此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安全性会大幅提高。
大锅的进度要加快了(不)不知道连接卫星需要额外的设备还是可以像GPS一样内置在手机里(不过GPS貌似是单向传输),但不管怎样我都觉得和中国人关系不大
回复:华为5G彻底凉凉的开始。能否翻墙另说,毕竟还存在设其他障碍的可能。但是5G就此翻篇,成为过时的技术了
麻烦多读点书再评论,这个和5G有个毛关系。照你这么说,爱立信 诺基亚都要凉了
麻烦多读点书再评论,这个和5G有个毛关系。照你这么说,爱立信 诺基亚都要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