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反共”的学术论文/成果?
我个人是很相信论文的
这里的反共指,你看了会比原来更反对共产党
偏向于理工科论文,从博弈论角度,大家有没有试过在google scholar上找找?
从人文科学角度亦可
欢迎分享你的发现
相关问题(人文科学):
品葱-说说你知道的中文自由派学者(持续更新)
如何看待海内外经学研究(如朱子学)风气俨然相反的现象?
再一次郑重推荐秦晖
这里的反共指,你看了会比原来更反对共产党
偏向于理工科论文,从博弈论角度,大家有没有试过在google scholar上找找?
从人文科学角度亦可
欢迎分享你的发现
相关问题(人文科学):
品葱-说说你知道的中文自由派学者(持续更新)
如何看待海内外经学研究(如朱子学)风气俨然相反的现象?
再一次郑重推荐秦晖
要有真實數據才有辦法做學術研究,所以這是個沒有解的問題
除非中共倒台真實數據資料有保存下來,不然這個研究永遠都不真實還沒有學術性
=======================
比方說這次疫情,目前只能用發放骨灰罈人數來驗證武漢部分死亡人數,而且還不夠準確性
因為骨灰可領可不領,頂多只能算出不能實證的基礎數字,而且離真實數字差很遠
還有大飢荒的糧食出口數量,可以證明不出口沒有大饑荒這種事情,但是無法驗證死多少人
除非中共倒台真實數據資料有保存下來,不然這個研究永遠都不真實還沒有學術性
=======================
比方說這次疫情,目前只能用發放骨灰罈人數來驗證武漢部分死亡人數,而且還不夠準確性
因為骨灰可領可不領,頂多只能算出不能實證的基礎數字,而且離真實數字差很遠
還有大飢荒的糧食出口數量,可以證明不出口沒有大饑荒這種事情,但是無法驗證死多少人
可以去搜索anti-socialism,文章不少,但我同意@台湾研究,境外研究者主要是客观论证而不是激烈反共。不过论文因为强调客观性严密性,读起来会比论坛公众号什么的费事,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理性客观。
另外,第一次在品葱看到有人想看论文的,非常开心!交流一点小经验。学术搜索引擎除了google scholar之外,web of science也比较常用。论文可以通过scihub等网站免费下载,书籍免费下载可以用b-ok.org(以前是bookzz),知乎上还有更多下载方法,链接就不放了
另外,第一次在品葱看到有人想看论文的,非常开心!交流一点小经验。学术搜索引擎除了google scholar之外,web of science也比较常用。论文可以通过scihub等网站免费下载,书籍免费下载可以用b-ok.org(以前是bookzz),知乎上还有更多下载方法,链接就不放了
学术研究要客观,客观研究中共的不少,至于你看了会不会更恨中共,那就不知道了。
看多了论文之后,个人对任何政党都不是太恨或太爱了。我也很少看到优秀的政治学学者会无脑反对某个政党,当然不排除媒体会为某些学者塑造一个形象。
基本上大陆境外研究中共的,都相对客观。
明居正,是台湾研究中共的著名学者。当然在台湾研究中共的学者很多,要搜出来不难。
关于共青团的
Konstantinos Tsimonis, “Keep the Party Assured and the Youth [Not] Satisfie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2017
另外之前有人推荐了研究中共的学者Li Cheng也是很不错的
Cheng Li,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crui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New Elites,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2009
看多了论文之后,个人对任何政党都不是太恨或太爱了。我也很少看到优秀的政治学学者会无脑反对某个政党,当然不排除媒体会为某些学者塑造一个形象。
基本上大陆境外研究中共的,都相对客观。
明居正,是台湾研究中共的著名学者。当然在台湾研究中共的学者很多,要搜出来不难。
关于共青团的
Konstantinos Tsimonis, “Keep the Party Assured and the Youth [Not] Satisfie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2017
另外之前有人推荐了研究中共的学者Li Cheng也是很不错的
Cheng Li,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ecrui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New Elites,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2009
如果你不要指定看SSCI的話,TSSCI有一堆文章能夠符合你的需求。
或者你上台灣的碩博士加值論文網用幾個關鍵字搜尋一下,蠻多的。
Academia上也很多。
順道一提,你所謂用「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國際關係,這件事情在政治學上都稱為Rational Choice,也就是政治學中的理性選擇理論學派,這是一個學派,超多論文可以看。
或者你上台灣的碩博士加值論文網用幾個關鍵字搜尋一下,蠻多的。
Academia上也很多。
順道一提,你所謂用「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國際關係,這件事情在政治學上都稱為Rational Choice,也就是政治學中的理性選擇理論學派,這是一個學派,超多論文可以看。
學術論文角度,要做到強烈反共的結論,還要在有影響力的期刊上發表,從技術角度來說上不太可能。
首先,研究角度問題。任何學術論文都不能用一個過於廣泛的角度來評價一種社會制度。舉個例子,作者可以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言論審查對於民眾的心理健康是否有損害;也可以研究中國的法制框架下,貪腐是否更有生存空間。但是,如果要討論人類是否應該全面否定共產主義這樣的議題,最好結果也只能放進LTE (Letter to the Editor)而不能算是正常的論文。
其次,就究方法來說,可以用實證或者文獻綜述方法。可信的學術研究基礎是數據、邏輯和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感情,更不是政治傾向。還是上面用過的例子,一位研究者可以透過實證研究方法,質性或者量化地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言論審查對於民眾的心理健康的損害程度。這時候,有可能得到社會主義下,民眾心理健康有損的結論。但是我有可能有學者做了比較,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很多國家的言論審查比社會主義國家對民眾心理更有損害。
所以到文獻綜述論文時,研究問題就可能變成不同社會制度的言論審查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差異,就要回顧所有社會制度下,不同的言論審查制度對民眾心理健康的不同影響的論文。這種研究下,往往很難發現某個制度能夠在所有結論上全面勝出。
數據方面來說,就算有很多限制,實際上還是有方法直接或者間接地獲得一手資料來進行中國研究(因為研究的都是一個小片段)。但是正如樓上的朋友提出的,如果真讀了更多的研究論文,反而會讓自己的觀點變得更加客觀,而不會強烈反共。
說到反共論文,那中國內地認定的那就多了去,即使只是客觀地在一個片段上對政治體制、經濟狀況等做出批判。這就是為什麼時常有中國學者抱怨網絡都不自由,如何做研究的原因。除了中國政治正確的論文外,其它都可能被視為反動。
結論來說,不會有學術論文強烈全面反共,只會有片段比較下(基於客觀事實)反共。但是中國的學術研究環境(尤其是人文社科類)極差是事實,不過這個問題一般也不太容易引發關注而已。衣食住行都管不過來,誰願意花時間管什麼研究環境。
首先,研究角度問題。任何學術論文都不能用一個過於廣泛的角度來評價一種社會制度。舉個例子,作者可以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言論審查對於民眾的心理健康是否有損害;也可以研究中國的法制框架下,貪腐是否更有生存空間。但是,如果要討論人類是否應該全面否定共產主義這樣的議題,最好結果也只能放進LTE (Letter to the Editor)而不能算是正常的論文。
其次,就究方法來說,可以用實證或者文獻綜述方法。可信的學術研究基礎是數據、邏輯和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感情,更不是政治傾向。還是上面用過的例子,一位研究者可以透過實證研究方法,質性或者量化地研究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言論審查對於民眾的心理健康的損害程度。這時候,有可能得到社會主義下,民眾心理健康有損的結論。但是我有可能有學者做了比較,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很多國家的言論審查比社會主義國家對民眾心理更有損害。
所以到文獻綜述論文時,研究問題就可能變成不同社會制度的言論審查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差異,就要回顧所有社會制度下,不同的言論審查制度對民眾心理健康的不同影響的論文。這種研究下,往往很難發現某個制度能夠在所有結論上全面勝出。
數據方面來說,就算有很多限制,實際上還是有方法直接或者間接地獲得一手資料來進行中國研究(因為研究的都是一個小片段)。但是正如樓上的朋友提出的,如果真讀了更多的研究論文,反而會讓自己的觀點變得更加客觀,而不會強烈反共。
說到反共論文,那中國內地認定的那就多了去,即使只是客觀地在一個片段上對政治體制、經濟狀況等做出批判。這就是為什麼時常有中國學者抱怨網絡都不自由,如何做研究的原因。除了中國政治正確的論文外,其它都可能被視為反動。
結論來說,不會有學術論文強烈全面反共,只會有片段比較下(基於客觀事實)反共。但是中國的學術研究環境(尤其是人文社科類)極差是事實,不過這個問題一般也不太容易引發關注而已。衣食住行都管不過來,誰願意花時間管什麼研究環境。
Rent Seeking, Noncompensated Transfers, and Laws of Succession
by James M. Buchanan
by James M. Buchanan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7).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bricates social media posts for strategic distraction, not engaged argu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1(3), 484-501.
不算反共 但挺有意思的
不算反共 但挺有意思的
我覺得禁書網的反共學術論文最多,很多都是系統性的分析共匪的邪惡本質的反共著作,適合用於思想啟蒙。
毛遂自薦 小弟作品 开放区小站和r/China_irl的背景及安全性浅评 (開個玩笑)
正經推薦良心學者張千帆的這篇文章 张千帆:极权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你能發現很多經典話語
例如對馬列主義革命逻辑一句話總結
又如,張的觀點
正經推薦良心學者張千帆的這篇文章 张千帆:极权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你能發現很多經典話語
例如對馬列主義革命逻辑一句話總結
只要我认为你欠了我的钱,我就可以要你的命。
又如,張的觀點
推倒極權統治最核心的是摧毀那套意識形態
波普尔 的书, programthink 的书单里有
爱学习是好的, 但不认为对一个蛮不讲理的群体讲道理有啥用(这只是经常对自己说的, 请忽略)
更喜欢 ayn rand (安 兰德)的书, 功利/拜金没啥不好的. 画饼是想白嫖, 务虚也要躲远
爱学习是好的, 但不认为对一个蛮不讲理的群体讲道理有啥用(这只是经常对自己说的, 请忽略)
更喜欢 ayn rand (安 兰德)的书, 功利/拜金没啥不好的. 画饼是想白嫖, 务虚也要躲远

**该用户被封禁,内容已自动替换**
语言只是信息承载工具,用于信息交流https://pincong.rocks/article/item_id-194225
汉语主要问题是:体制削弱了信息承载量,弱化了交流功能
单纯从语言学来说,英语不如韩语设计得严谨。比如:韩语可以做到见字就能读,而且读音是唯一的。英语很多发音依然是遵循习惯的。比如coupon('kuːpɒn]Q-pon), San Jose(jose读[həʊˈzeɪ],西班牙语。), VS(读['vɝsəs],来自于拉丁文,不是就读“V""S"两个字母)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英文今天是世界上说的人最多,流传度最广,信息承载量最大的语言。
========================================
专制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要阻滞信息的流动。
从信息管理角度讲,统治者就是要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最好就是自己知道一切,但是其他人都不能知道。
所以古代中国几乎所有专制律法,都是相仿设法实现阻碍民间信息的交流,只保留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
比如户籍制度,就是不让人离开土地,这样它们携带的信息就无法传播开。再比如重农抑商,因为商人自己会携带大量信息,有利于信息传播。还有就是道路收费,古代官道都会设置层层关卡收费,也是为了把人民禁锢住,防止信息的流动。
今天的中国依然如此,所有我们感觉不合理的政策,本质上都是因为它们是从阻碍信息流动角度设计的。
民主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流动性比专制政府大得多。民主社会,也会去阻止一些有害信息流动,比如儿童色情信息等等,但是政府几乎不会去阻碍民众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的背后,是人类思想的碰撞,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制度有着专制无可比拟的创造力。
如果分开市场,各自封闭发展,那么民主国家的科技很快就能吊打专制国家。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
回到汉语上,汉语本身的工具性,其实还算可以。它有自成体系的诗词歌赋,也有复杂文艺作品,法律文书。在古代大家都是专制的时候,它的信息承载量和其他国家差不多。只不过它体量较大,显得信息更多。因此看起来比较先进。
但是到了现代,由于民主制度无可比拟的信息流动优越性,汉语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少。中共专制制度确立后,依然遵循了信息封闭控制原则,到了文革刚结束的时候,人民的思想几乎是荒漠。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很多人连学习资料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后来改革开放,开始大量翻译外国信息,才使得汉语承担的信息量重新恢复了一些,直到今天。
然而今天来看,中文信息承载量依然受制于体制,一个直观比较就是wiki词条数目:
https://www.wikipedia.org/
中文词条比日文还要少,只有法语的一半,英文的1/5的。
而另一方面,专制也使用了很多大量无效信息,去污染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
张维迎:中国语言腐败前所未有 中文已失去交流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_eHivAe9jk
这使得,官方中文的交流信息功能非常低效,我们看中共官员报告,经常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很简单的事情一定要长篇大论,避重就轻,甚至正话反说。每次领导下命令,都十分不明确,要下面人拼命揣摩上意。
这和民主政府的文书形成极度反差。比如美国政府从来不会下达什么"XXX精神”,它通知下级做什么,一定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指令。
所以,我对于汉语的前途的确有一丝担忧。语言是一种信息承担工具,用于人们的交流,但是如果语言的交流功能丧失,那么汉语的前途的确不妙。
网址: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4%BB%8E%E7%8B%AC%E8%A3%81%E5%88%B0%E6%B0%91%E4%B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