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少见俄罗斯菜,俄罗斯菜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打开美团零星的几家俄餐馆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全都没有。奇怪的是香港也没有,澳门反倒有一家。
俄罗斯有点好吃的,但是它的菜系在中国传播不广。
首先就是很多人提到的罗宋汤其实他是Borscht,这玩意也不是俄罗斯传统汤,而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传统食物。中国北方人喜欢喝清汤,而南方一个是太远,第二这种甜口浓汤不太对南方脾胃。
其次就是薄饼类食物,中国人吃的煎饼喜欢薄脆到底,配菜也是农家菜,而俄罗斯煎饼配蘑菇,海鲜,奶油,焦糖啥的,亚洲人吃不太习惯。
然后是鱼子酱,世界上好吃的鱼子酱很多,最好的货是在中东,量产的鱼子酱做到卡维纳那种就很了不起了,早些年也都是日本和美国在消费(2008年以前美国+日本的中东鱼子酱消费达到全球的超9成)。鱼子酱这么“高档” 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冷链运输成本非常贵,贵到啥程度呢? 现在后疫情时代,一个53尺集装箱从越南到美国西海岸大概加上提货费要11万人民币,而冷链高柜大概要35万人民币。俄罗斯往中国输出鱼子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陆运冷链,更贵。
俄罗斯还有本土的roll,这个玩意不好吃,你看越南人就非常会吃,他们的越南包里面是猪,牛,鸡,新鲜蔬菜,酱料。泾渭分明,你拿在手里知道吃的是啥。 俄罗斯的roll都是剁成馅,然后烘培外面的酥皮,这种食物特别不利于文化输出,人们看到新物种的时候不喜欢自己闹不清楚里面是啥。
再说一下俄罗斯冷盘,俄罗斯冷盘里主要的味道都让肉,色拉油,维尔酱,和酸黄瓜盖住了,属于重口色拉。 中国人吃色拉主要是想清淡清淡,而俄罗斯人吃色拉主要是当肉之外的辅食,这两点冲突了。
最后还有羊肉串,俄罗斯受土耳其,高加索文化影响严重,他们的羊肉串虽然也是串,也是单独烤制,但是它的味道和本身腌制方法其实还是kabab,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吃kabab,比如内蒙古早些年那些烤羊肉腌制完了还占大盐碗,吃的很上火。
总之俄罗斯在美食方面文化输出做的很不好,这是一个认死理的国家,在食物输出方面不求改良。
首先就是很多人提到的罗宋汤其实他是Borscht,这玩意也不是俄罗斯传统汤,而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传统食物。中国北方人喜欢喝清汤,而南方一个是太远,第二这种甜口浓汤不太对南方脾胃。
其次就是薄饼类食物,中国人吃的煎饼喜欢薄脆到底,配菜也是农家菜,而俄罗斯煎饼配蘑菇,海鲜,奶油,焦糖啥的,亚洲人吃不太习惯。
然后是鱼子酱,世界上好吃的鱼子酱很多,最好的货是在中东,量产的鱼子酱做到卡维纳那种就很了不起了,早些年也都是日本和美国在消费(2008年以前美国+日本的中东鱼子酱消费达到全球的超9成)。鱼子酱这么“高档” 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冷链运输成本非常贵,贵到啥程度呢? 现在后疫情时代,一个53尺集装箱从越南到美国西海岸大概加上提货费要11万人民币,而冷链高柜大概要35万人民币。俄罗斯往中国输出鱼子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陆运冷链,更贵。
俄罗斯还有本土的roll,这个玩意不好吃,你看越南人就非常会吃,他们的越南包里面是猪,牛,鸡,新鲜蔬菜,酱料。泾渭分明,你拿在手里知道吃的是啥。 俄罗斯的roll都是剁成馅,然后烘培外面的酥皮,这种食物特别不利于文化输出,人们看到新物种的时候不喜欢自己闹不清楚里面是啥。
再说一下俄罗斯冷盘,俄罗斯冷盘里主要的味道都让肉,色拉油,维尔酱,和酸黄瓜盖住了,属于重口色拉。 中国人吃色拉主要是想清淡清淡,而俄罗斯人吃色拉主要是当肉之外的辅食,这两点冲突了。
最后还有羊肉串,俄罗斯受土耳其,高加索文化影响严重,他们的羊肉串虽然也是串,也是单独烤制,但是它的味道和本身腌制方法其实还是kabab,中国人其实不怎么吃kabab,比如内蒙古早些年那些烤羊肉腌制完了还占大盐碗,吃的很上火。
总之俄罗斯在美食方面文化输出做的很不好,这是一个认死理的国家,在食物输出方面不求改良。
俄罗斯本身不够特色,
不太能自成体系。
很多就融合在西餐里了。
上海我记得有,飞象餐厅,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
然后上海还有乌克兰菜,Hello Kiev,感觉是俄乌融合
另外纯正俄餐哈尔滨多啊。
一个地方有没有某种异国菜系,要看几个因素:
菜系本身是不是够流行够大众。
比如川湘开遍全国大街小巷。
而京津两地的菜就很难在外地找到。
比如美式西餐,法式西餐,甚至德式,日料韩料
因为足够主流,所以很多地方都找得到。
而你要说非要吃黎巴嫩菜,可能只有上海这种国际化大城市能找到一家。
二地理位置是否相近,
比如云南泰国菜,广西越南菜,
东北朝鲜/韩国。
三是否有殖民历史
比如越南流行法国菜
澳门有葡萄牙菜
四移民族裔
比如越南菜,在北美遍地开花,
印度菜在美国比在更近的中国还多,
比如上海能吃到最正宗的日料
就是移民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俄罗斯菜一不算主流大众’
二地理位置只和东北足够近
三殖民历史也只限于东北地区
四移民族裔,仅存的俄罗斯族也只生活在东北
所以其他地方少见俄罗斯菜是很正常的
甚至正宗越南粉在上海都很少见,只吃过一两家正宗越南味的
但是你在广西,应该就很容易了。
而加拿大菜这个更加小众的菜,
也只在上海吃到过。
估计老板是加拿大人,也就是上海足够国际化才能出现这种餐馆。
不太能自成体系。
很多就融合在西餐里了。
上海我记得有,飞象餐厅,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
然后上海还有乌克兰菜,Hello Kiev,感觉是俄乌融合
另外纯正俄餐哈尔滨多啊。
一个地方有没有某种异国菜系,要看几个因素:
菜系本身是不是够流行够大众。
比如川湘开遍全国大街小巷。
而京津两地的菜就很难在外地找到。
比如美式西餐,法式西餐,甚至德式,日料韩料
因为足够主流,所以很多地方都找得到。
而你要说非要吃黎巴嫩菜,可能只有上海这种国际化大城市能找到一家。
二地理位置是否相近,
比如云南泰国菜,广西越南菜,
东北朝鲜/韩国。
三是否有殖民历史
比如越南流行法国菜
澳门有葡萄牙菜
四移民族裔
比如越南菜,在北美遍地开花,
印度菜在美国比在更近的中国还多,
比如上海能吃到最正宗的日料
就是移民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俄罗斯菜一不算主流大众’
二地理位置只和东北足够近
三殖民历史也只限于东北地区
四移民族裔,仅存的俄罗斯族也只生活在东北
所以其他地方少见俄罗斯菜是很正常的
甚至正宗越南粉在上海都很少见,只吃过一两家正宗越南味的
但是你在广西,应该就很容易了。
而加拿大菜这个更加小众的菜,
也只在上海吃到过。
估计老板是加拿大人,也就是上海足够国际化才能出现这种餐馆。
以前上海僅有的西餐就是俄羅斯/白羅斯菜,羅宋湯什麽的
但魔改到它媽都不認識的程度了而已,實在稱不上正宗,撐死了算海派
寫到這裏我都不敢説「上海有羅宋湯所以上海有俄羅斯菜」,感覺就像說「日本有拉麵所以日本有中餐」一樣
俄羅斯「放一把紅菜,它就會變紅」
上海「湯是紅的…………一定是放了番茄醬!」
像這種的根本不敢叫俄羅斯菜,最後漸漸連上海自己都發現説不過去了,改叫海派西餐而硬説拉麵是中餐的日本你看看你
其實也沒辦法,畢竟地理位置越遠(尤其是南北差異,東西差異對氣候影響沒那麽大)食材也越不同,有的特色食材可能外地根本沒有。如果食材比較耐久的,如起司,可能有些外國外地還能比較容易從原產地進口。但生鮮蔬果幾乎不可能
再説,氣候不同了人想吃的東西也不同。比方説熱帶人就容易吃得比較辣,據説比較能促進食欲。你給那些吃慣了熱帶飲食的人吃雪國飲食,他根本沒有雪國人的需求,頂多吃了好玩
靠番茄醬而沒有紅菜的羅宋湯實在不能算俄羅斯菜,要知道俄羅斯菜什麽味道最好還是去俄羅斯。我沒去過,我父母去過,據説酸奶很好吃。當然現代年輕人心目中出名的是保加利亞酸奶
但魔改到它媽都不認識的程度了而已,實在稱不上正宗,撐死了算海派
寫到這裏我都不敢説「上海有羅宋湯所以上海有俄羅斯菜」,感覺就像說「日本有拉麵所以日本有中餐」一樣
俄羅斯「放一把紅菜,它就會變紅」
上海「湯是紅的…………一定是放了番茄醬!」
像這種的根本不敢叫俄羅斯菜,最後漸漸連上海自己都發現説不過去了,改叫海派西餐
其實也沒辦法,畢竟地理位置越遠(尤其是南北差異,東西差異對氣候影響沒那麽大)食材也越不同,有的特色食材可能外地根本沒有。如果食材比較耐久的,如起司,可能有些外國外地還能比較容易從原產地進口。但生鮮蔬果幾乎不可能
再説,氣候不同了人想吃的東西也不同。比方説熱帶人就容易吃得比較辣,據説比較能促進食欲。你給那些吃慣了熱帶飲食的人吃雪國飲食,他根本沒有雪國人的需求,頂多吃了好玩
靠番茄醬而沒有紅菜的羅宋湯實在不能算俄羅斯菜,要知道俄羅斯菜什麽味道最好還是去俄羅斯。我沒去過,我父母去過,據説酸奶很好吃。當然現代年輕人心目中出名的是保加利亞酸奶
苏伯汤,苏克力,知道这两名字的是北满土著。常说毛克和味素是南满土著。
苏波汤词根应该是soup, 主要材料是卷心菜和西红柿,这两样放一起是绝配。冬天喝很舒服。
哈尔滨红肠不算是俄罗斯口味,它的做法和口味同立陶宛拉脱维亚一样。
大象公会有一篇文章 说嗑瓜子风俗源自俄国。 中国原产瓜子应该是西瓜子, 马王堆出土的娘娘肚子里残存的是西瓜子。 而葵花子可能经俄国或东欧取道满洲传入中国; 也可以解释东北人对嗑毛克的痴迷。
、、、、、、、、、、、、、、、、、、、、、、、、、、、、、、、、、、、、、、、、、、
看到各位说俄罗斯物产贫瘠,食物匮乏。确实如此。
我说一个东亚社会达不到的天花板。
日本人只会包饭团,满洲人吃高粱米黄米, 朝鲜人吃打糕的时候,定居在哈尔滨的沙俄难民教中国邻居夏天在家里自制冰淇凌。具体细节不了解, 好像是通过盐降温。
冬天松花江上有人割巨大的冰块,他们买回家放在院子里地窖,夏天享用。
苏波汤词根应该是soup, 主要材料是卷心菜和西红柿,这两样放一起是绝配。冬天喝很舒服。
哈尔滨红肠不算是俄罗斯口味,它的做法和口味同立陶宛拉脱维亚一样。
大象公会有一篇文章 说嗑瓜子风俗源自俄国。 中国原产瓜子应该是西瓜子, 马王堆出土的娘娘肚子里残存的是西瓜子。 而葵花子可能经俄国或东欧取道满洲传入中国; 也可以解释东北人对嗑毛克的痴迷。
、、、、、、、、、、、、、、、、、、、、、、、、、、、、、、、、、、、、、、、、、、
看到各位说俄罗斯物产贫瘠,食物匮乏。确实如此。
我说一个东亚社会达不到的天花板。
日本人只会包饭团,满洲人吃高粱米黄米, 朝鲜人吃打糕的时候,定居在哈尔滨的沙俄难民教中国邻居夏天在家里自制冰淇凌。具体细节不了解, 好像是通过盐降温。
冬天松花江上有人割巨大的冰块,他们买回家放在院子里地窖,夏天享用。
俄罗斯菜肴其实也是一个瓦房店系列的精品了--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上层和下层分野十分明显。上层明显有浓重的山寨法国菜的痕迹,而下层基本是山寨中欧料理,波兰,乌克兰和德意志的贡献明显非常大。这与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所谓文化艺术成就大都是拼接和输入的结果不谋而合。
在我英国也很少俄罗斯餐厅
我们要承认有些国家就是饮食文化不发达或者在世界范围内不受到广泛认可
比如世界各地都经常见得到越南餐厅,泰国餐厅,请问你们有没有见过菲律宾餐厅?
随便有点国际观的人说到泰国菜都应该知道一些,比如pad thai,冬阴功,嘎抛猪,越南的话一般至少知道Pho,Banh mi和咖啡。那么请问菲律宾有什么吃的大家知道吗?
然后世界各地都吃得到法国菜,意大利料理(虽然意大利人经常吐槽美国的假Pizza和中国的假Spaghetti),请问你们有没有吃过“英国菜”?
我们要承认有些国家就是饮食文化不发达或者在世界范围内不受到广泛认可
比如世界各地都经常见得到越南餐厅,泰国餐厅,请问你们有没有见过菲律宾餐厅?
随便有点国际观的人说到泰国菜都应该知道一些,比如pad thai,冬阴功,嘎抛猪,越南的话一般至少知道Pho,Banh mi和咖啡。那么请问菲律宾有什么吃的大家知道吗?
然后世界各地都吃得到法国菜,意大利料理(虽然意大利人经常吐槽美国的假Pizza和中国的假Spaghetti),请问你们有没有吃过“英国菜”?
各国流传千年的菜就没有难吃的,少见俄罗斯菜是因为洼地根本吃不起,典型的菜,土豆炖牛肉,鱼子酱,大肉肠,罗宋汤,俄式松饼,西伯利亚饺子,就这几样我就能吃一辈子
去黑龙江吃过几次,个人感觉俄餐基本就是法餐的瓦房店版本。
正规餐品组成和西餐没区别,有头盘有主菜有酒什么的。内容也一致,面包黄油,汤品,沙拉,鱼排,牛排之类。
和法餐一样,俄餐口味比较重,会放入各种复杂的调味料,并且原料也相似,比如都用黄油和奶油制作,会使用各种酱料,如番茄酱之类的。
去过哈尔滨的一个餐厅,罐牛和红菜汤还不错,据说鱼子酱也是特色,但是价格比较离谱没有点。
俄餐少可能因为作为法餐的瓦房店版本,开俄餐不如直接开个法餐就好了。
正规餐品组成和西餐没区别,有头盘有主菜有酒什么的。内容也一致,面包黄油,汤品,沙拉,鱼排,牛排之类。
和法餐一样,俄餐口味比较重,会放入各种复杂的调味料,并且原料也相似,比如都用黄油和奶油制作,会使用各种酱料,如番茄酱之类的。
去过哈尔滨的一个餐厅,罐牛和红菜汤还不错,据说鱼子酱也是特色,但是价格比较离谱没有点。
俄餐少可能因为作为法餐的瓦房店版本,开俄餐不如直接开个法餐就好了。
1,除了东北,和俄罗斯关联并不紧密,黑龙江就有一些俄罗斯菜,南方就很少了。
2,俄罗斯菜其实也并不好吃,红菜汤大列巴什么的,一般般吧,北京使馆区的几家俄国菜吃过,没什么再去一次的欲望。实际上俄罗斯酒也并不好喝,伏特加基本上就是单纯的酒精兑水
2,俄罗斯菜其实也并不好吃,红菜汤大列巴什么的,一般般吧,北京使馆区的几家俄国菜吃过,没什么再去一次的欲望。实际上俄罗斯酒也并不好喝,伏特加基本上就是单纯的酒精兑水
伏特加+魚子醬
伏特加+俄羅斯黑麵包
伏特加+醃蘑菇
羅宋湯上面加一坨酸奶
Pirozhki(類似炸餡餅)
布林餅
馬鈴薯沙拉
燕麥粥
醃番茄,醃蘑菇,醃西瓜,各種醃漬蔬菜
馬鈴薯,黑麵包,芹菜,甜菜
以上
伏特加+俄羅斯黑麵包
伏特加+醃蘑菇
羅宋湯上面加一坨酸奶
Pirozhki(類似炸餡餅)
布林餅
馬鈴薯沙拉
燕麥粥
醃番茄,醃蘑菇,醃西瓜,各種醃漬蔬菜
馬鈴薯,黑麵包,芹菜,甜菜
以上
我还挺爱吃俄餐的。北京的俄餐我熟悉的有这么几家:
莫斯科餐厅:老招牌老字号,比较贵,有一定情怀分在里面。一般只有比较正式的饭局才去,鱼子酱很正宗。
基辅罗斯:严格来说似乎是乌克兰菜,不过我看不出区别。主要卖点是苏联老歌驻唱,有点吵,菜本身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有印象的。
大地餐厅:偏平民的俄餐馆,罐焖系列(aka赫鲁晓夫炖肉)很好吃,但菜量特别抠门。
维兰西餐厅:我最喜欢的一家,已经是30多年的老顾客了。初代店长老爷子改开前是苏联大使馆的厨师。招牌沙拉、红菜汤、奶油烤杂拌和红酒焖鸡很好吃。
莫斯科餐厅:老招牌老字号,比较贵,有一定情怀分在里面。一般只有比较正式的饭局才去,鱼子酱很正宗。
基辅罗斯:严格来说似乎是乌克兰菜,不过我看不出区别。主要卖点是苏联老歌驻唱,有点吵,菜本身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有印象的。
大地餐厅:偏平民的俄餐馆,罐焖系列(aka赫鲁晓夫炖肉)很好吃,但菜量特别抠门。
维兰西餐厅:我最喜欢的一家,已经是30多年的老顾客了。初代店长老爷子改开前是苏联大使馆的厨师。招牌沙拉、红菜汤、奶油烤杂拌和红酒焖鸡很好吃。
只在黑龙江吃过俄罗斯菜,马迭尔餐厅的那道焗鲈鱼非常好吃,可惜在别的地方吃不到。
品葱回答这种问题蛮好的
首先菜系的普及看是不是好吃,好吃的基础是食材丰富和做法繁多,那么温带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要比寒带的挪威、瑞典、俄罗斯有优势
然后是文化的普及,例如美式快餐的普及,就是快速方便以及文化输出
俄罗斯菜在东北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菜系的普及看是不是好吃,好吃的基础是食材丰富和做法繁多,那么温带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要比寒带的挪威、瑞典、俄罗斯有优势
然后是文化的普及,例如美式快餐的普及,就是快速方便以及文化输出
俄罗斯菜在东北还是有一些的

罗宋汤,大列巴,这是我的印象。罗宋汤还是挺好喝的,冬天喝很暖胃啊!
话说西方世界里,除了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其他国家的菜系都比较小众啊,美国菜除了快餐我根本想不出来有啥东西,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芬兰挪威波兰等等,更小众了。反而是印度 中国 土耳其 日本 这种历史底蕴厚一点的,容易形成独树一帜的菜系。
话说西方世界里,除了法国 意大利 西班牙,其他国家的菜系都比较小众啊,美国菜除了快餐我根本想不出来有啥东西,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芬兰挪威波兰等等,更小众了。反而是印度 中国 土耳其 日本 这种历史底蕴厚一点的,容易形成独树一帜的菜系。
俄羅斯的食物我只記得兩種,一種是羅宋湯,一種是伏特加
你要是想吃俄罗斯菜就在东北找个饭馆吃,俄罗斯真正原产地的菜反而不咋好吃
窮區東西沒甚麼好吃
而且對於中共來說全面推廣RUS菜也不POL正確
還是你覺得要一堆RUS餐廳才有意思?
而且對於中共來說全面推廣RUS菜也不POL正確
還是你覺得要一堆RUS餐廳才有意思?
因爲不夠好吃,好吃的魚子醬又不平民化。
意大利菜比俄羅斯菜好吃又豐富200倍。
歐洲飲食按民族是:拉丁>>日耳曼>>>斯拉夫
按地區是: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內陸
然後一個國家要發展出好的菜餚,必須得有皇權貴族和一定數量的中產階級,這不難理解 農民的話果腹就夠了。
俄羅斯這種農奴國,貴族模仿法式生活,又沒有大量中產階級,自然條件又不好,所以發展不出好的菜色。
意大利菜比俄羅斯菜好吃又豐富200倍。
歐洲飲食按民族是:拉丁>>日耳曼>>>斯拉夫
按地區是: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內陸
然後一個國家要發展出好的菜餚,必須得有皇權貴族和一定數量的中產階級,這不難理解 農民的話果腹就夠了。
俄羅斯這種農奴國,貴族模仿法式生活,又沒有大量中產階級,自然條件又不好,所以發展不出好的菜色。
俄罗斯要在中共国开,不妨打出苏联风格,穿着苏联时代的衣服,唱着苏联时代的歌曲,一定能吸引不少人过来。
俄国英国还有其他一些没什么人在意的真的是美食荒漠……不要强人所难
土豆烧牛肉,不许放屁。配上腊肉蛋炒饭,再好不过了
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中亚餐馆也是俄罗斯风味的。我搜过附近的俄罗斯餐馆,结果出来的第一名是一个乌兹别克餐馆,去了以后俄餐的基本要素比如罗宋汤,土豆泥饺子,kompot(一种水果做的饮料),lagman(拉面)都有。
我去逛俄罗斯超市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很多水果味饺子,樱桃的,蓝莓的。
我去逛俄罗斯超市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很多水果味饺子,樱桃的,蓝莓的。
真的不好吃啊
西方街头也没啥俄餐馆(数量上不管是对比法意土还是中日都少一个数量级)
西方街头也没啥俄餐馆(数量上不管是对比法意土还是中日都少一个数量级)
肉 香腸 酸菜 大列巴 紅菜湯 土豆泥
感覺沒有特別特色的。個人覺得比較像大部分歐洲菜(德國)+東北菜的感覺。
感覺沒有特別特色的。個人覺得比較像大部分歐洲菜(德國)+東北菜的感覺。
你去超市買些生火腿、醃橄欖、起司、伏特加,就是俄羅斯菜了,這怎麼開餐廳?
麻煩點的煮個羅宋湯、烤個羊腿吧
然後再喝點伏特加。
對了,我有俄羅斯朋友,他說他們還會用麋鹿肉來包餃子 。
東西都不會太複雜的。
麻煩點的煮個羅宋湯、烤個羊腿吧
然後再喝點伏特加。
對了,我有俄羅斯朋友,他說他們還會用麋鹿肉來包餃子 。
東西都不會太複雜的。
俄罗斯菜好像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不多吧. 在东北和西北接壤的地方有不少比如哈尔滨以及内蒙的两头.
在美国湖区的一个中型城市生活,这里有一对俄罗斯移民夫妇开的快餐店,只卖一道菜:Pelmeni(俄国饺子)。这一道菜也只有两种口味可选,土豆和牛肉,就这美国人每天都要排队来买。我是非常喜欢这道菜的,价格也非常实惠,但是在国内应该就很难找这种店吧。
超级难吃!
难以忍受的 奇异的甜酸味
在俄罗斯的时候 就靠肯德基撑着
难以忍受的 奇异的甜酸味
在俄罗斯的时候 就靠肯德基撑着
東歐餐廳
網上訂座享特別優惠兼賺里數
網址: https://s.openrice.com/QrbS0sPq700~u6a71Aw
地址: 中環雲咸街63號巴力大廈1樓
電話: 28511193
=====================
客戶資訊:恒生信用卡全港食府高達4%回贈及OpenRice訂座高達$60獎賞!優惠附條款。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不知道這算不算地道的,我也不懂行,但當年網上有介紹說是俄羅斯菜
網上訂座享特別優惠兼賺里數
網址: https://s.openrice.com/QrbS0sPq700~u6a71Aw
地址: 中環雲咸街63號巴力大廈1樓
電話: 28511193
=====================
客戶資訊:恒生信用卡全港食府高達4%回贈及OpenRice訂座高達$60獎賞!優惠附條款。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不知道這算不算地道的,我也不懂行,但當年網上有介紹說是俄羅斯菜
吃过一次便很难再吃,没有回头客怎维持?!在大城市,有韩国菜,日本菜这些选择那里有俄罗斯食品的空间?!对了,有机会到台湾的话,一定要试试共匪饼,很好吃的!
俄罗斯没什么菜吧,俄罗斯就是欧洲的农民
中国与俄罗斯,民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中国与俄罗斯,民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没去过俄罗斯尝过。
哈尔滨的几家俄餐都不错。属于挺好吃但不会像越南粉,寿司那种让人流连忘返的那种好吃。
烹饪主题,方法无非炖菜,灌制肠,缺乏特色。
东南亚菜常用香草,口感也清新,更容易推广。
哈尔滨的几家俄餐都不错。属于挺好吃但不会像越南粉,寿司那种让人流连忘返的那种好吃。
烹饪主题,方法无非炖菜,灌制肠,缺乏特色。
东南亚菜常用香草,口感也清新,更容易推广。
欧洲德国以东,土地都比较贫瘠,原产食物种类少,饮食比南欧差很多。
因为难吃吧 支国网络舆论是在贬低俄罗斯菜的
在大連吃過紅腸、紅菜羅宋湯、黑麥麵包、涼拌紅菜?,馬鈴薯燉牛肉,還有伏特加、冰塊加橄欖,魚子醬罐頭。
不如中亚 中亚菜有土耳其风味 还会混杂点俄罗斯
北京曾经金宝街俄罗斯餐厅很多,那时候金宝街有大量俄罗斯人做生意,以倒卖服装和皮草为主。
后来俄罗斯经济逐渐下行,现在金宝街最多的是新疆餐厅和中东菜,说明一带一路的穆斯林国家是新过来做生意的。
至于遍地的日韩料理和西餐,当然是因为日韩和中国做生意缘故。
后来俄罗斯经济逐渐下行,现在金宝街最多的是新疆餐厅和中东菜,说明一带一路的穆斯林国家是新过来做生意的。
至于遍地的日韩料理和西餐,当然是因为日韩和中国做生意缘故。
你请心上人吃法国餐,她觉得很浪漫
吃日本料理,觉得很精致上档次
你请她吃俄罗斯,光听这名字,饿罗死,直接晕倒
吃日本料理,觉得很精致上档次
你请她吃俄罗斯,光听这名字,饿罗死,直接晕倒
哈尔滨红肠,不就是俄罗斯传过来的吗,还有酒心巧克力 大列巴等等
罐焖牛肉?
德国感觉只有烤香肠。英国只有kidney pie和fish and chips。美国只有热狗哈哈
而且本地的外国食品很多会本地化,比如中国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美国是没有的。美国的pizza和casadilla要放一大堆意大利人和墨西哥人不会放的cheese。
德国感觉只有烤香肠。英国只有kidney pie和fish and chips。美国只有热狗哈哈
而且本地的外国食品很多会本地化,比如中国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美国是没有的。美国的pizza和casadilla要放一大堆意大利人和墨西哥人不会放的che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