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中国高考制度最公平,最伟大。是真的吗?

本人是一名中学生,老师讲到高考的时候,说中国的高考制度是最好的。

论据1: 老师还给出了许多数据,像MIT,哈佛这些这些常春藤顶尖大学。学费都是非常贵的。很多学生都付不出学费。有的女学生还要拍av来付学费。

而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费更affordable。并且每年还会有很多补助的机会。

论据2: 高考制度更加公平,美国大学招生如果只看sat,那么名校中国学生最多。但是招生还看你的才艺,还有一些业余爱好。但是兴趣爱好是有钱人才玩的起的东西。甚至,你老爹捐个几百万。你sat考个几百分也能进哈佛。

而中国进哪所学校不看你的家庭背景,只看你的高考成绩。
不是的。即使解决了楼上各位说的各地不同考卷不同分数线的问题,高考制度也没有一丝公平可言。

什么叫公平?就是纳税人的钱,平等地或穷人优先地用在全体或尽可能多的纳税人身上,不分男女、老少、美丑、智愚。

高考是什么?是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北京大学本科一年的学费才五千块,住宿费六百到一千零二十,北大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是普通大学生的几十倍。是谁出钱了呢?全体纳税人。

全体纳税人出钱让北京大学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那些上不了大学的纳税人无法享受这样的福利;读较差大学的人享受不了北京大学的福利。

这是逆向补贴。高考分数低的补贴高考分数高的。高考分数主要与智商、家境有关。大致来说是智商低的补贴智商高的,穷人补贴富人。

如果这叫公平的话,那可以建立一种公平的医疗制度,所有人参加体检,身体状况最好的那些人被选出来,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当然,这问题的根本不在于高考本身,而在于中国把公共财政投入到北京大学这样的优质学校上。在此前提下,无论什么选拔方式都没有公平可言。不同的选拔方式只是决定谁来享受全体纳税人的财富而已,不管是谁都不公平。

公平的方式是,公共财政投入到基础教育,所有人都可以无门槛就读那种。投入到大专、普通本科,也勉强可以,但已经没那么公平了。——美国有一些州和城市采用了比较公平的方式,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免费就读本地的社区学院。

至于优质的教育,应该交由私人举办。或者提供特别好的教育服务,让学生交钱来读(不太可能)。或者私人捐款到自己认为好的方向上,吸引自己所认为的好学生来就读。不同人有不同定义的“好”,社会才能有向不同方向探索的可能。在这种制度下,统一的高考也没啥必要。

高考是一种大逃杀,与公平没有任何关系。高考解决的是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赶超的问题,集中优秀人才,由国家培养,服务于国家目标,本质上与土耳其人抓来身体强壮的基督徒少年训练成武士,成为统治集团的一部分没有区别。身体孱弱的俘虏去当奴隶,身体强壮的俘虏去当下一代武士和统治者,这是公平吗?

当然,高考不公平你也得考。对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来说,你没啥选择。如果有选择的话,尽量接受国外的教育吧。我是大逃杀的优胜者,但是很明显地是,大逃杀对人生没有什么帮助,大逃杀的获胜奖励也不过是到北大清华念书而已。虽然周围的同学都很聪明,可能比我们去美国加拿大能念的学校的同学聪明得多得多,但是,决定的力量是教师的质量。同学们去了美国读研究生,除了在最顶尖学校的那些,大家都感觉周围的同学比自己笨很多(但是可能本科已经受过好得多的训练),而老师则比北大清华强太多太多。


有评论提到这种思路是追求结果公平,我澄清一下。

我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右派,通常追求的是起点的平等或规则上的平等。

但这个问题下,我们讨论的是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即使是右派,也只会要求国家少征税,不会要求征税以后将其用于有钱人而非穷人。税收应该用于穷人直接受益的项目,而不是富人直接受益的项目。这一点,应该左右派没啥差别,毕竟如果要用于富人,那就富人自己花钱好了,何必经过国家呢?

在教育问题上追求结果平等,至多只能是在公立教育的财政方面。如果全国统筹,则应该尽量做到最穷的学生和最富有的学生,享受到的国家财政支持是差别不大的。(似乎台湾就是这样?)而不能有北京上海与贵州之间的十倍差距。当然,更合理的公立教育方案是美国那种,由本地的税收为本地的教育提供财源。好学区的教育更好,是因为当地房产税交得多。——中国的学区则是相反,好学区的住户并不多交税,而是在蹭全体纳税人的钱。

公立教育也只能做到财务上的平等,毕竟每个人天资不一样,同样的教育的产出绝不可能相同。

而在私立教育领域,则没有什么平等或公平可作为对其的要求。营利性教育适用于有明确产出指标的教育,一分钱一分货。非营利性教育,取决于出钱办学的人愿意办什么样的学。捐资者的儿女、校友的儿女优先,绝不是不公平。学校就是这些人办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其他学生蹭这些极少数人的教育资源。但是其他学生也是给学校做了贡献的,例如有限的学费(也许高达好几万美元,但其实远远不够教育支出);真正的贡献则是,优秀的学生给学校带来声誉,不管是科研、体育还是社会活动,都让学校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俱乐部。招生就是要在社会声誉和财政收入之间尽量取得平衡。

回到楼主的问题,如果以公平为准则,那么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这样。国家只办投入较少的专科和本科,尽量没有门槛,让所有高中毕业生都有资格直接入学,或者再高一点点(越高越不公平)。同时开放办学,有钱人或教育家想办就自己办去,爱怎么招生就怎么招。这样的话,现行的高考肯定没有必要存在了;但也可能形成一系列考试联盟互相竞争。

当然,因为国家还有其他目标,例如集中研究力量赶超外国;控制社会流动的渠道等等。公平不是唯一的考虑,所以实际上很难按前述方案来办。人类历史上,美国的状态是最接近于理想的,但也难以完全做到公平。二战一打,美国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到研究型大学(包括很多公立学校),冷战就更多了。这些使美国的公立教育也无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是要有待“优秀”学生。
阿妍大人护卫海落 机械唯物主义,泛神论,道教,巫术
转载:
高考改变命运,还是WTO改变命运?

2019年6月10日
摘要
把眼光放到更宏大的格局,我们可以看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实质是,经济景气改变命运。80、90后赶上了WTO的红利期,第二、三产业产生大量岗位,需要劳动力,大学生有更多的工作选择,能得到更体面、高收入的职业。




01、今日中国最大的迷信,就是高考公平

几乎所有人虔信:高考是现阶段最公正的制度,上大学是贫寒子弟阶级流动的翻身路径。这个观念流传了三十年,受到中国人的顶礼膜拜,近乎宗教信仰。吊诡的是,一方面中国千军万马闯高考独木桥的盛况,举世罕见,另一方面中国人读书兴趣极端萎靡。

中国人年纪小的时候,被家长逼着学,被教师催着学,成年后丧失学习动力。即便看书,也良莠不分,《狼图腾》、《货币战争》、《希腊伪史考》畅销,这类书在本科生乃至硕博人群里也受到推崇。

学习和提升本来就反人性,看书哪有刷抖音快手有趣,多数人连稍微复杂的开平方,都不愿意算。再加上中国填鸭式教育,引起逆反心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毕业以后工作之外,还能保持读书爱好的人寥寥无几,可能比婚姻市场上,收入高、京沪有房、性格温柔疼老婆的好男人,还要稀有。

每次“山东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北京叫停奥数竞赛培训”,“贫困学生通过网课直播,学习成都七中的课程,考上名校”等类似新闻出来后,都像一颗炸弹,引爆中产阶级脆弱的心灵。

全民公愤,民意汹汹,“西方的快乐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何不食肉糜”,“老师减负了,都去外面辅导班”,“教育部不许这个不许那个,有本事你把高考禁了啊”。

中国人其实根本不关心高考制度的好坏,他们只在乎阶层固不固化,希望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

把眼光放到更宏大的格局,我们可以看到,高考改变命运的实质是,经济景气改变命运。80、90后赶上了WTO的红利期,第二、三产业产生大量岗位,需要劳动力,大学生有更多的工作选择,能得到更体面、高收入的职业。

2018年下半年的失业潮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制造业裁员、金融业裁员、互联网裁员,美团裁员、知乎裁员、京东裁员。根据用户使用百度搜索关键词的次数,百度指数的“裁员”和“找工作”都达到了2011年以来历史数据最高峰。

一个贫寒子弟勤学苦读,考取名校毕业,似乎在阶级上升的路上走上正轨,却不料一次经济拐弯,就能让他跌到深渊。

02、产业升级改变东亚命运

大家相信,高考不仅改变个人命运,也改变国运。一些工业党自信满满地说:中国教育不是说没有问题,但总体上非常成功。 一个40年前和非洲印度一样穷的国家,现在却也满世界输出家电 、通信设备 、手机 、高铁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工程师红利的结果。

这种自信相当于公鸡打鸣,以为太阳出来是自己的功劳,没了公鸡,世界就要陷入黑暗。

实际上中国有今日之繁荣兴旺,得益于加入WTO,完成产业升级。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是参与欧美产业分工后的结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些地区的人才,知识水平再高也无用武之地。

穷国印度是现成的反面教材,理工科教育极其尖端。互联网流传一个趣闻,华裔学生辛辛苦苦念书,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碰到了印度裔学大招呼,却见对方愁眉苦脸,他说:“在我们老家,成绩好的都去印度理工学院,差生才去麻省。”

印度人的科研实力,技压群雄,然而不能应用到实用领域,转化为经济实力。1960年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印度青年毕业没出路,参加极端主义政党,屡见不鲜。

文革刚结束那些年,中国的人均GDP为272美元,这种经济体量中,“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1979年高层实行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开放书报言论解放思想。

多项政策组合拳下来,似乎力道十足,我们看看结果如何。十年后人均GDP只增加到359美元,没有发生什么奇迹,普通民众刚够温饱,仅仅不受到挨饿。再经过十年的市场经济,GDP数字艰难地抵达1000美元的及格线。

对比下日本,它在1955年的人均GDP相当于改开前的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秩序后,1979年人均GDP猛增数十倍,达到8725美元。如果反对者不同意,认为日本有着明治维新以来的产业底子,所以经济表现良好,那么再看看韩国的情况。

这个国家的近现代,经历了日本殖民、朝鲜战争、建国初年民主乱象,1967年人均GDP仅为可怜的161美元。朴正熙上台后,励精图治,结束对日本的仇恨,携手合作,再加上美国的扶助,伟大的汉江奇迹诞生了。

在朴正熙遇刺身亡的1979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774美元,到了1991年人均GDP为7573美元,这个数字中国要在2013年差不多才达到。

2001年北京政府做出了加入WTO的抉择,部分顽固保守的人哀叹,中国要遭受西方的经济侵略。结果十二年间,大陆没有沦为经济上的半殖民地,反而繁荣富强,人均GDP翻了七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连续超过十年保持在8%以上。

冷战时期的东南亚国家里,马来西亚、泰国富裕,缅甸、印尼贫穷,这种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参与西方经济秩序至关重要。中国人经常嘲笑,印度贫穷落后,民主不能当饭吃。实际上这个国家落后根源在于,长期不引入外资,实行自给自足经济模式,到90年代才开放国际市场。

直到今天,印度有些行业仍受到行政管制,因而成绩优秀的印度学生更愿意在国外发展。英美企业名单上能看到一连串印度人名字: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百事可乐CEO卢英德、万事达卡CEO阿贾伊·邦加、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难以想象,一个印度人、泰国人、日本人会感激涕零,感谢高考制度的大恩大德。

03、苏联为何没有高考崇拜?

把目光从亚洲转移到欧洲,产业升级改变命运仍是一条铁律。首先要知道,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广泛,工业革命的力量局限于西北欧一隅,更多的人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在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每5个成年劳动力就有4个在乡间耕田,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匈牙利的务农比例为1/2,奥地利是1/3,意大利是2/5,法国是3/10,即便是发达的联邦德国也有23%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英国达到了高度城市化,务农比例是5%。

从冰冷的阿尔卑斯山到炎热的西西里岛,从多雨的爱尔兰再到常年干旱的巴尔干,到处都能看到衣衫褴褛的赤贫农夫,欧洲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前工业化阶段。民国时期,威尼斯、马赛的繁荣程度甚至不如上海。

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以及私人投资,涌入欧洲,钢铁厂、化工厂、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西欧进入了持续三十年的增长,真正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普罗旺斯、那不勒斯从贫苦之地,变成了今日我们所熟悉的小资伊甸园。

以意大利为例,战前大约1/4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拥有室内厕所的家庭不到一半,八户家庭里只有一户专门装修了浴室。然而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意大利就完成工业化,英国、 比利时为了实现工业化, 几乎耗费了一百五十多年。

有些地区甚至直接从农业国跃变成了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国家, 跨过了工业阶段。更多的青年涌入通讯、交通、金融等第三产业。

即便是铁幕以东的国家,经济同样在慢慢复苏,巴尔干半岛最落后的保加利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矿业和制造业,脱离了贫困。1979年苏东阵营的人均电力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各国工业生产能力比战前增长9倍多到60多倍不等。

科学技术的普遍推广下,生活水平比战前要好得多,单拿新生儿死亡率这个指标来看,南斯拉夫从1950年的11.86%降到了1970年的5.52%,苏联从1950年的8.1%降到了1970年的2.5%。

以重工业优先的斯大林模式,虽然不如美式自由资本主义,但远远优于中国土法炼钢的大跃进模式。假若北京政府百分百照搬斯大林模式,或许还能保证经济缓慢成长。

然而,五六十年代实行人民公社、上山下乡等政策,违背工业化规律,户籍制度更是雪上加霜,把村民们禁锢在一亩三分地。在邓小平恢复高考后,上大学成为跳出农门的唯一路径,贫寒子弟能够在大城市落户。而苏联东欧的农民受益于正常的工业化,大批涌入城镇,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因此同样身处社会主义大家庭,俄国人、波兰人、捷克人没有“高考改变命运,农村子弟终能出人头地”的说法。西欧的农民更不用说了,他们实行农业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生活条件宛如田园牧歌,比城里人更舒适。

尤其是在丹麦,黄油、饼干、奶酪和肉制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盈利,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品牌有丹麦蓝罐曲奇。

04、中国的高校扩招,欧美早就实行过

产业升级改变命运,并不意味着读书无用论,而是指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被夸大,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美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二战之前,西班牙、 意大利、爱尔兰的学龄儿童,初秋时节定期停止上课,回家帮忙收割庄稼。多数孩子在11岁就离校,走上社会开始工作。

1950年代开始的资本主义大繁荣,促成了教育事业发展。法国在1950年高中毕业生的数量是区区3.2万人, 20年后这个数字翻了5倍多。 1970年法国中学毕业生人数,占到了该年龄段总人口数的20%。

同时期的意大利,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儿童数量增加了一倍。 工薪阶层的家长收入增长,愿意给孩子出学费,而不是让孩子辍学打工。

前段时间在网上火热的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英国人从1964年开始跟拍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7岁一直拍到56岁,仅有一个穷孩子念到牛津,其他穷孩子都早早工作。中国观众看完后,感慨西方的阶层壁垒太难打破。

这是典型的郢书燕说,片子里一个叫佛莱的孩子,父母一个建筑工人,一个超市收银员。他接受了基础教育后,做水电工人,似乎没摆脱贫穷命运,实际上这个蓝领行业每年赚21万英镑,比首相工资还要高。

在执迷于社会流动性的中国人看来,必须每个英国穷孩子考上剑桥,读个古典文学专业,才能实现阶层跨越,而不管他有没有这个学习天赋。欧美在1960年代开始大学扩招,播下了龙种,收获了跳蚤。

1963年英国发布《罗宾斯报告》,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注册人数仅有60万,过于稀少,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政府决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1981年计划招收200万。

意大利的高校扩招力度更大,1968年那不勒斯大学容纳5万名学生,罗马大学有6万名,巴里大学3万名。仅此三所大学所接收的学生总数,就超过了18年前意大利全部学生人数的总和。每7个意大利年轻人中就有1个在上大学。

大洋彼岸的教育投入更大,跟苏联的太空竞赛刺激了华盛顿政府。苏联发射世界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举动,令美国人蒙羞。1960年代教育扩张,国立学校的教师数量增长了100%,新大学以每周一所的速度挂牌,学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多。1960年大学生人数为360万人,到1975年突破了1000万大关。

起初教育事业似乎欣欣向荣,接下来弊病暴露。欧洲的校舍很大一部分来自近代老牌学校,宿舍不足,意大利的巴里大学历史上只容纳约5000人,无法消化3万多名学生。

教育大跃进使得管理难度变强,师资力量跟不上,更糟糕的是,意识形态出现了裂缝。工人阶级子弟脱离原有的环境,见识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代思潮,觉得父辈老一代人腐朽保守。

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论述:

“青年学生作为知识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他们自视代表着比传统的无产阶级力量对权力和权威更大的威胁。在新左翼的思想中,一个组织的社会根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破坏制度和权威结构的能力。”

法国1968年学生抗议,以宿舍问题为开端,最终演变为反文化运动。

1999年中国的高校扩招,重蹈了欧美1960年代的覆辙,学历通货膨胀,大学生不值钱。

学者保罗·约翰逊研究发现,美国尽管教育经费增长,但教育质量下降,1963-1977年的SAT测验显示,学生的口语水平下降49分,数学技能下降32分。大学生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学习意愿跌落。

急功近利的教育大跃进,遭到了反弹,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960年代的40%,下滑到1974年的34%,1970年代大约2800所学校关门大吉。

05、中产教育内卷化,本质跟小农一样

东西方的拐点自此走上分叉,欧美开始了快乐教育,既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握微积分、黑格尔哲学,为什么非要让穷孩子上高等学府。

东亚则进入教育内卷化状态,黄宗智研究华北小农经济,指出农民在人口压力下,精耕细作,不断增加土地上的劳动投入,报酬却因边际效用而减少。

今天中产阶级的内卷化困境,与老农民别无二致。上海小市民家庭省吃俭用,供小孩学钢琴、学英语出国读书,最后回来只能做买不起三环房产的小白领。

疯狂高考不止中国,韩国的考试残酷程度不落下风。创造汉江奇迹的时候,韩国大学竞争并不激烈,而经济放缓之后,教育界开启高考地狱模式。每年高中生仅有2%能进入首尔国立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三大名校。

父母们望子成龙,花出去的补习费就高达180亿美元。学生中流行一种“四当五落”的说法,意即一天睡四个小时的考生会当选理想学校,睡五个小时的则可能落榜。过去10年,韩国青少年自杀率持续升高。

如果中国的家长足够明智,他应该清醒认识到,无论孩子多么勤奋,大学的名额是有限的。内卷化状态的高考是场零和博弈,一个学子的鲤鱼跃龙门,意味着另一个学子的名落孙山。

很多穷孩子感恩高考,却不感恩现代资本主义。现在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翻身,进入大公司,成为体面的白领。然而计划经济时代根本不存在白领职业,市场化之后才有了白领。

过去几年,网上关于凤凰男的讨论热火朝天,中国GDP8%增长的持续繁荣,制造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幻觉,寒门子弟只要肯努力读书,就能进名牌高等学府,接着进入大公司,或者创业发财。

互联网新进的财富精英里,雷军保持了最清醒的头脑,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风口停止的时刻,已经指日可待。
作为文科生以及前美国留学生(本科研究生都是人文科学,某专业全世界前十的研究生院出身),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时间仓促,措辞用句以及语言逻辑可能并不缜密,希望大家海涵。

首先高考制度最公平最伟大么?不。它首先极不公平,你可以说他在运转机制上存在相对公平或者公平正面的方面,但是说它最公平是绝对绝对不对的。同样的理由,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教育以及人才选拔制度都存在问题,但是下文中我会给你解释为什么中国的高考制度不仅仅不是最公平,同时还可能是最不公平的制度中的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问题不仅仅是高考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有九年到十二年基础教育根源上的问题,以及之后全面溃败溃烂的大学教育的问题。

仅仅能做到一年一次的高考现在唯一的价值就是让极度匮乏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相对合理高效的分配,但是这个分配依然做得不好且远远不是所谓的“最有效、最伟大、最合理”。

这里我不说教育资源的分配了,我只说人才的选拔方面。

我先从小的方面开始,仅仅说文科生吧,你也很难说你选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才:它单一硬性的固定几个学科的考察,鼓励的是所谓“全才”而扼杀了偏才出头的可能(不得不说,这可能不绝对是一件坏事);它的文科教育是形而上的、是讲政治的、是史观上即存在问题的、是严重忽视基础逻辑思维培养的。我觉得在这个网站上出现的大家大多都有一个亲自、孤独的组建内心世界以及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的过程,说到底根本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根本不鼓励你去明白“为什么”,而是单纯的鼓励你“就是这样且只能是这样”。而对我来讲,高考制度以及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在培养思维残障人士。剩下的你能做得多好完全在于自我修为,因为党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党国的人文科学教育,总的来说已经是无可救药的烂。

以及对于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而言,整个高考都是极度压抑、蔑视、排斥武德的。强健的身体不会给你带来美好的未来,高考的高分则是更高平台更好教育唯一的答案。你的强健身体以及体育上的成就从出发点上来说就是不被这个高考制度所崇尚、提倡、尊敬的。你可能说不对啊,不是有体育生么,好,那么你去研究研究什么是特招、统招、单招先,然后问问自己:要是我自己有孩子,成绩不错体育方面也还算拿得出手,但凡有辙我要不要把孩子送上这么一条道路。

分数至上,蔑视武德,导致最后就出来了这么好几代的小黄人。而且我要再补充一句:奥运会的金牌和绝大多数国民身体的孱弱是这个世界上最近以及最远的关系。想要有强健的身体?你还得自己注重、自己锻炼、自己想办法去。注意,你喜欢打篮球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运动,那是你自己喜欢,不代表这个制度鼓励乃至奖励你喜欢。再重复一遍:这是个极度蔑视武德,丝毫不鼓励国民强身健体的制度,full stop.

整个高考制度,最骄傲自满,最故步自封,最不思进取的,就是从恢复高考至今丝毫不注重培养一个人完整的思维逻辑链条,丝毫不注重培养一个人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的能力,丝毫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的这样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在人文科学学人的培养方面,高考制度除了制造遗毒和隐患以外几乎毫无建树。

请注意,不要给我讲说什么“你得先去背,先去记住,再去说其他的。”所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及人文教育的基础教育都会首先考察一个学生会不会背能不能记得住,但是背功和未来的人文科学professional scholar专业的学术修养、技巧以及能力的塑造完全是两码事儿。可以这么说,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国人和AI比谁能拿到高考文科状元,中国人将会永远赢不了。

一切大师和大家都是有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和文献,然后去以科学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考这个制度则在这些方面没有任何鼓励、提倡、重视、培养。这是极度让人绝望的事情。

美国SAT一年可以考多次,你申请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大学对于SAT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你所有的SAT成绩他们都要看,有些则是你拿出你最高的SAT成绩就可以。而且且不说quarters制,在美国要上大学也有秋季入学和春季入学两种。这种制度怎么样?比你那个“最伟大的制度就是高考”如何?而且还有很多学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对美国学生怎么样我不清楚),连SAT分数都不是必须必要的,你有达标的托福分数和全套的申请材料(包含成绩单申请文书这些)就可以申请。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就是另外一个极有深意且极为复杂的问题了。

说到高等人才的培养问题了,这个问题更加的大,我就只谈一个很重要的点:党国这个社会中也就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意识的到学习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但是我当年亲身经历过高考,所有的人都说考完这次就可谓一劳永逸了。考完了之后一大群人疯了一样发泄着撕书,这都是什么斯文扫地的混账玩意儿?

而以我有限的见识,我当时在美国读本科的时候,我的同学有四五十岁的。“因为我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说我就回到大学再次开始学习。”我们的高考制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鼓励一个人继续学习继续进步么?很明显做不到嘛。要不你给我说说中国的大学里面有没有三四十岁四五十岁乃至年龄更大的本科生呢?

高考制度曾经对于一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非常伟大,因为它强有力的破坏了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血统论禁锢,让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人完成了社会阶级跃迁,让极度匮乏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高效的分配。但是,这个历史贡献早就结束了,尤其是看今年:今年就900万大学毕业生,经济这个德行,大家一起毕业即失业一起造反。

另外高考有没有改革呢?有。那么如果这个制度真的最伟大最公平了,你都最了,那么你又为什么要改革呢?你搞得好的话你需要改革么?

然后再问一个问题,你改革改的好么?不可能改得好的,因为进行改革的人都是心术不正的一群人。怎么个心术不正?因为这些人压根不觉得这个制度出了那么那么多要命的问题,他们打心底的觉得这个制度是正确的这个制度是优秀的是白璧微瑕的,所以所有的高考改革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聊胜于无的各种无意义的小调整。二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前什么样,今天什么样,有很大的区别么?没有。

从这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高考制度的态度上,我就很容易能联想到绝大多数人对于党国这个存在是个什么态度了。大家都觉得这东西特别好,那么我就不疑有诈,这就是走向奴役之路的开端嘛。
格雷厄姆 抄底高手
中国的高考制度其实是最不公平的,而且这种社会制度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甚至直接破坏了年轻一代的道德观念和生存能力。

先说高考不公平的地方:

第一个:各省的待遇和竞争压力不一样,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的土著,尤其是北京土著,高考的优待那不是一星半点的。

第二个:不是全国统一的难度,有的地方难度特别高比如江浙沪,学生需要付出几倍于其他地方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和其他地方人一样的待遇。

第三个:招生腐败问题,冒名顶替,花钱顶人很常见。

中国的高考制度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学生以考试为目标,拿高分为目标,所以基本的道德教育没有,基本的伦理教育没有,基本的三观教育没有,只要分高那就是你说啥都是对的,分低说啥都是错的。然后年轻一代基本上就是丛林社会野蛮生长的。

现在年轻一代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薄弱,反而是我强我有理,你弱你活该的丛林思维大行其道。

而且因为高考文化,考大学上本科的思想,如果按照原本高标准招生,根本没多少人考上大学,之后大学开始花式扩招,一本二本三本,搞得现在学历歧视非常严重,而且年轻一代觉得自己是大学生,眼高手低啥都不会,最后还得从头开始的非常多。

大量的时间都浪费了,实际上根本改变不了命运也培养不出人才。。。
第三新索多玛 每个骂过‘你妈逼“的人都构成强奸罪。不然为什么某些人对屠支派意见那么大?
做题废物眼中的公平是这样的。
不过为了解释清楚,请容我先讲件看似无关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家手上开始有一些余钱,需要市场来方便他们购买更加方便好用的商品,但是由于文革刚刚结束,很多人不敢贸然在这个时候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于是少数胆大的人很快就发家致富了。其实这本来是个很正常的市场配置问题,但是马上就有做题废物(其中不乏口口声声追求平等的马克思主义者)宣称这是“脑体倒挂”、“知识无用论”,合着你读过书的就比种地的泥腿子高贵,是不?

其实真正的公平不在教育这里,而是让社会上的所有人,无论是否经过相同的教育,都有机会参与竞争。一个掏粪工所拥有的机会不应该比大学教授还少。
当然现实中一般掏粪工比大学教授要多的多,物以稀为贵,这个没办法。所以人和人的收入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你即使从事了不太好的工作,收入或许不高,但至少也能做到生活无忧。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上大学其实不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大学在中美两国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对于美国人而言,大学是那些有志于研究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但对于中国人而言,大学是低等奴隶变成高等奴隶的敲门砖。所以你的老师说什么“像MIT,哈佛这些这些常春藤顶尖大学。学费都是非常贵的”,他实际上想的是“老子辛辛苦苦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才换来高等奴隶的地位,才能过上那些低端人口、傻逼农民工们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美国人凭什么交笔钱就能获得这样的资格呢?”以他的费拉本性而言,他根本无法理解自由人是根本不需要靠做题来换取地位的
至于说拍AV换学费这个确实是他造谣了。如果我真的穷到上不起大学,那我干嘛不去当个餐厅服务员来养活自己,干嘛非去上大学呢?美国餐厅服务员的收入,是大洋彼岸那些受尽了共产党的压迫,还要被高等奴才,也就是做题废物们歧视的低端人口们能比的么?

P.S.
我又读了一遍题,想起题主还是个中学生,这里我再补一点:
我相信一件事: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我把那些把考试当目标的人称为做题废物。他们为了应付考试可以抛弃考试不考的一切内容,包括人格。
但你在墙内没得选,就算要留学,人家还是要看你的国内成绩,挺无奈的。
祝你早日接受到真正的教育。
我记得当年我上中学的时候,主流论调还是“目前高考制度有很多缺陷,但适合国情,是为了保障教育公平的无奈之举”,怎么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最好的制度”了?

高考制度确实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尽管实际上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仍然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但并不能算一个好制度,因为教育的目的,从个人角度是健全人格,从国家角度是筛选人才,并不是保障公平,对公平的保障更应该由其他领域负责。高考制度为了维持一定程度的公平,牺牲了教育对于健全人格和筛选人才的作用。

高考制度对人格的摧残就不多说了,衡水二中一年跳楼不知道有多少了。更重要的是,高考制度为学生设立了一个单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个体系里,考高分→上好大学→做人上人 成为了大多数人认可的唯一道路,那成绩不那么好的人怎么办?不够聪明的人怎么办?那就活该受穷,受歧视,甚至该死。这种看似“公平”的评价标准,“阶层上升的途径”实际上反而在精神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合理化了“人上人”们的特权,令弱势群体自我矮化,自我阉割,失去了争取自己权利的动力。

高考制度同样不是筛选人才的最优解。很残酷的一点是,如果真的以“成才潜力”作为衡量生源好坏的标准,那家庭条件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不说个人素质,那也有更充足的底气去深造。高分招进一个贫困生,因为家庭原因,本科毕业以后只能去找一个技术含量不高,甚至不对口的工作补贴家用,这对学生本人来说是很遗憾的,对国家来说也没有达到培养该专业高技术人才的目的。另外在高考的考纲制定和命题方面也有一些矛盾。为了照顾教育欠发达地区,考纲不能太难,学的知识不能太多,但为了筛选人才,题目又不能太简单,结果就是大量优秀学生的时间被浪费在磨炼所谓的“做题技巧”方面。这一点我们甚至不如日本,日本高考数学都比我们考的多(极限的ε定义,分部积分,级数,反函数隐函数微分等等中国不考)。其实有些“技巧”完全没什么必要去深究,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学点东西,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高中阶段多一个学期学新知识,效果会很好。

总而言之,高考是有很大缺陷的,是需要慢慢改革的,但前提是认识到这些缺陷。我感觉近几年大家都不再谈这些缺陷了,反而就是要唯分数论,这种制度只会越来越僵化和变态,到时候就是有条件的人全都跑到国外受教育了。
荣耀归于上帝 自由主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首先,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是最公平的,各种加分政策,照顾的不是弱势群体。大学在各省市的录取线都是不同的,并无公平可言。

其次,你的老师说的论据1,学费并不是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是极度不公平的,教育资源严重集中,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大部分是中共官员,以及和中共勾结的“精英阶层”。

论据2,怎样被美国名校录取,他们喜欢怎样的学生? 除了学习成绩,美国高校看重的不只是“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只算是这篇文章中七个维度中的一个,维度四 富有个性的文书 和 维度七 社会公益活动,前者,一般人都是可以达到的,后者,一般人只要有心,可以做到。维度一 选择课程的难易度 这个要求要么聪明、要么勤奋,也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这个 google 一下“美国大学 录取”,就有很多说明美国大学录取标准的文章。

其次,你的老师,似乎是想通过说明中国的高考的相对公平,来论证中国教育的公平,进而论证中国的公平。然而,中国的各种制度造成了阶级固化,各种不公平,单单一个高考相对公平,并不能抹平其他制度造成的不公平。
HFirework 人人无辜,或者无人无辜
一张卷子里是公平的,卷子外不是,学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太大了,说这个公平纯属自欺欺人。

这就是个公费大型强制性(本意)智商+洗脑成果测试,之所以说测智商是本意,那是假设大家教育资源和投入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实际对中上水平的人来说比拼的是谁最会钻空子,谁最擅长996、007。

把高考换成蛙跳也可以,问题是谁给你的权力强制所有人用自己纳的税学蛙跳,跳得不好不能学真东西(假设大学里面是真东西),这是权力的傲慢。蛙跳是衡量适合上大学程度的唯一标准,这个结论是谁得出的,要是有大学认为仰卧起坐才应该是标准怎么办?它能不能自己募集钱款,自己选择标准?

没有自由的平等毫无意义。有的人说话比天大,剩下的所有人说话都是屁,然后前者强迫剩下所有人吃饭之前必须得吃一口屎(非常精确地统一质量),按用时长短定饭的配额,这不叫平等,这叫SM。这个国家短短的历史中大多数时间在做这种SM的游戏。
1.美国一流大学世界上最多,接纳留学生也是全世界最多。而且这留学生是抢着送钱去的,不是请大爷一样请来的。
同一个学校里捐楼上大学的不比拍AV赚钱上大学的优越。但是你拼命高考上的大学,人家港澳同胞和非洲人就是比你优越。
2.美国二十五岁以上成年人本科率三分之一,国内现在中国21-35岁的人口中,有26.08%的人上了大学(本科+专科)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历史上最大,依然比不过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平均。你如果算上中国教育空缺那段时间,比例也就4%

公平是很容易的,随机抽取更公平。但真正的公平,在于蛋糕有多大,而不是怎么分蛋糕。
捐楼的似乎不公平,但要记住,楼不是给某一个学生用的。其实以中国的现状,促进有钱人资助大学办学,有何不可?
而中国死守纯公立的主要原因在于,捐楼的人也可以决定学校教什么。捐楼的人不喜欢马列毛,大学就不教。这是中共接受不了的。
因此,中共宁愿牺牲公民的教育,也不愿放弃对教育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公平。
Reptile 爬蟲類觀察員
高考的不公平其他葱油都回答了,反駁下論據並説説美國的申請

關於論據 1 ,大多數美國頂尖高校能為新生提供 Financial Aid (主要是對本國學生),就算不是全額也會提供其它方式減輕學生學費壓力。拍av付學費不太可能,就算有會采用這種方式的學生一般會在申請階段直接被pass。另外感覺美國學生對名校沒有中國學生那樣狂熱,選擇會更多一些。

論據 2 ,美國申請制度允許學生同時申請多所高校(提前申請會有限制),能力測驗每年能考多次取最高分而高考每年只有一次,多元化的入取標準能避免中國大陸高校頻繁出現的高分低能現象。現代大學教育本就不是低成本,而且現代互聯網環境下能以低成本學習某樣特長,已經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另外通過捐贈入學的,用極少數名額換來了大量發展資金,這部分學生也不一定不是人才,沒有拒絕的理由。

然而中國高考最致命的一點是【中國高考成績體現的是學生的聽話程度】,大陸學生不知道自己上大學的理由,上了大學就深陷奶頭樂和迷茫之中了,爬
makalon 他說六扇門裡太齷齪 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
台灣的入學制度給你參考,當然沒有一種制度完全公平,都是有利有弊囉。
https://www.unews.com.tw/News/Info/1173

學測(1、2月考):
會比較整體成績做出分數區間,只分成15級,再分成頂標前標均標後標等等,題目相較指考較簡單、概念型題目。
各校系會提出自己對於級距的要求,(如國文要前標等等)現在是五選四,所以校系只能選擇採計四科。
過標準後,各校系會有不同的申請方式,如台大資工系可能要再考程式跟數學、國文系要考寫作等等,還要準備備審資料、以及面試。
最後各種項目再跟學測成績相權,來取名額。
- 這個考制適合知道自己興趣專長的人

指考(7月考):
每一分都是實打實的,是真的只看成績分發。會考的比較細、難。
- 這個考制適合很會讀書考試的人

繁星:
用在校成績申請,不用面試,只跟同校學生比
-適合偏鄉弱勢的學生

還有一些什麼先工作一年體驗職場再繼續升學之類的方案,現在多元入學方法很多,我也搞不太清楚xd

總結,
考制的要求其實很難追求真正的公平,其實更大的是顯示出現在社會觀感對於人才的要求和定義是什麼?
當列入考試內容,一定會促使學子去加強。備審注重與社會的連結、實作參與,也是一種價值觀的展現。
然而公平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考制的更改一定有一群家長出來抗議,但是本來就是嘗試,很難不去做,也很難證明或保證什麼。所以只能靜待時間驗證,期間修正錯誤政策。
另外我想提的是,如果說只看高考分數就無關家庭背景肯定是錯誤的。用來補習、家教的金錢、不用負擔家計的時間成本,難道都不是優勢的成因嗎?我只能說,富裕者的優勢不可能消除。從政策面幫助弱勢者,加強偏鄉教育、多元入學的開放,才比較根本。
只能说在中国这个体制里面,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方面来说是相对最公平的一个。但是这个公平在被逐渐抹去。

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互联网,而是局域网,国内网络自由也就比朝鲜好一点点。那天忘了看哪个YouTube图表了,中国网络自由度,除朝鲜外排名世界倒数第一。

说句不好听的比喻,如果国人是关在笼子里的,盖上布的狼狗。这群动物在黑暗里面厮杀,抢着有限的地,水,各类资源。

而高考是给这群狼狗,无论是有势力的,没势力的,你们的崽儿,都有个培训成猎犬的机会。当然成了猎犬你还是要被关笼子,还是要为笼子外的主子服务,不过你能吃的好点,能做狗上狗。而且也不是绝对公平,狗崽儿也要看看基因分个三六九等。

我的国外同事们初中就没有学过数学,却不妨碍他们去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公司上班。中国的高考只适合选拔理工科人才。其他人才国家也从没care过就是了。

我当年在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朋友出国后很多都遇到几大问题

1除了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会,情商严重不足。
2用很狭隘的眼光和价值观判断事物。他们眼里钱,权力,名誉,并且有儿孙传宗接代自己的钱,权,名誉,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衡量人的成功与否标准也就是这些个东西。

你就算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你脑子里连基本价值观都没有,你考试考那么多分有什么用?

我在国外看到这些个学校毕业的,有问题的人还真是不少。有些人的问题还不光是二十多岁,30,40,50了如果基本价值观有问题,那会一直有问题。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by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
观点是非常对的,中国高考最公平了。
我来为楼主解惑。
幼稚园,不上就别入学。山区没上幼稚园还让入学,网开一面,这是多么的仁慈啊。
小学,学区房。你买不起并没有不让你上学,只是条件差点,这也够仁慈了吧?
中学,特招。你在小学时候没培养特长,只是让你多交点择校费,毛毛雨啊,主要是给你了个机会,你要珍惜啊。
高中,保送加分。谁叫你没参加这竞赛那竞赛,又没有上新闻,爸妈不是见义勇为,也不是西藏新疆少民?这都是能做到的,你爸妈不见义勇为也不去武汉,又不改户口。怪谁呢?
还有啊,你要是外国人,考个汉语就清华北大了,谁让你不换国籍呢?
外在条件那都不重要。你没上好大学,主要怪你自己不努力啊。省状元不就上了好大学?
省状元用的跟你一样的课本,这就是公平。大家都拿一样的秘籍你炼不过人家,说明你资质根骨悟性有问题,秘籍是真的并没有问题。

啥?你说卷子不一样?
这个,主要是为了学生好啊。素质教育各省课本不一样啊。这是为了研究到底啥课本教育更好,绝不是为了搞黑箱。经常变课本这是因为摸着石头过河啊,可不是为了堵你的嘴。

啥?你说录取是省指标各省指标不一样?你省考生多指标少?
这不是不公平,反而是公平啊。你省考生多分到的教育资源就少,同样的,原料多的肯定加工出产多啊。教育资源少能吸收的养分就少,只有最顶尖的才能比得上北京的资源使用量嘛。马儿不吃草是跑不动的哦。你省的争抢养料最牛的极少数还未必有北京普通的使用的多呢。不录取是因为用的肥料少营养不良,可不是地方政策不公平。

看了我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解释,你一定能得出中国高考最公平的结论。嗯,我想你可能想让孩子去到那里“允许不公平”的地方了。
论据1: 老师还给出了许多数据,像MIT,哈佛这些这些常春藤顶尖大学。学费都是非常贵的。很多学生都付不出学费。有的女学生还要拍av来付学费。

而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费更affordable。并且每年还会有很多补助的机会。

论据2: 高考制度更加公平,美国大学招生如果只看sat,那么名校中国学生最多。但是招生还看你的才艺,还有一些业余爱好。但是兴趣爱好是有钱人才玩的起的东西。甚至,你老爹捐个几百万。你sat考个几百分也能进哈佛。

而中国进哪所学校不看你的家庭背景,只看你的高考成绩。

关于你说的论据1:
美国大学的学费是贵,但对于真正的人才,可以申请奖学金,当然,中国也有奖学金,我读书的时候就有,但我了解一下情况就知道,我的家境达不到申请奖学金的条件,而另一个家境较好完全不需要奖学金的同学就可以申请到奖学金。可能现在有改善吧。
关于你说的论据2:
招生看才艺和业余爱好,这些兴趣并不是只有有钱人才玩得起,至少我小时候有的拿过奖的业余爱好是有钱人不玩的。再说了,有钱人家的孩子如果有才华,为什么不应该得到重视?非要让有钱人吃亏才满意么?
前几年中国的网上有讨论过美国某富人给某大学捐款两百多万美元,他的孩子之后就读该校的事情,当时国内网上普遍认为美国教育不公平,有钱就能上好学校。我告诉你,相对中国的情况,那是相对公平的,因为那至少要捐两百多万美元,而在中国,我认识的政府机关单位工作的人,孩子直接有名校预留的名额,不但和考试分数无关,而且不用捐款。你觉得这比美国公平吗?你再考虑考虑毛新宇怎么上的北大,刁熊怎么上的清华。
小时候高考是公平的,类似于科举,看书自学都可以高考成功,连听力都没有,只需要死记硬背。现在高考越来越不公平,因为考实验,穷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和特长生,伦艺博士教你画画和瓦房店专科毕业教你画画是肯定有区别的,还有竞赛生、作文大赛保送什么的,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本,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门路。

所以高考变得越来越在考一个家庭的实力,而不是考学生自己应对科举的能力了,很多公立学校人满为患,一百多人一班,老师疲于应付,对学生的疑问不能全部解答,往往含糊其辞,穷人家的孩子又害羞不敢问问题,种种因素让现在重点大学里的贫困学生越来越少,富家子越来越多。

支共招收员工的学历要求却越来越高,引起民企争相效仿,整个社会都在迫害学历低的人,整个教育系统都在倾向于给富人发奖状。小时候觉得上帝毁门则会给你开窗,无人十全十美,但现在发现富人因为父亲有本事找美女,而容貌俊秀,因为父亲有本事请名师家教,而学习好,因为父亲有本事带他参与各种场合,因此大方、温柔会与人相处,考上好大学,审美先进,谈吐优雅,眼神不带一丝敌意和戒备,而穷人在家庭暴力和或多或少的冷暴力、贫穷自卑中长大,ptsd,眼神满是戒备,满脸愁容,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容貌丑陋,因教师水平不高而自己也学不到多好,谈吐在底层被耳濡目染的粗鲁和戏谑。

现在社会的趋势是赢者通吃一切。
高考是能实现阶级翻身的工具,成功就是富贵开花,失败也就是浪费点时间,比起资本家失败了又是赔钱又是跳楼简直是没有成本的买卖。科举也好,高考也好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官僚吏治国家的工具,不断地产生做题家游士这类人(当然经过瓦房店化后质量越来越差),这类人本质上除了做官写写文章,刮刮地皮以外并没有干什么其他的事情,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稳定吏治国家这个体系,而这种吏治国家下的考试选拔制度根本不会产生出牛顿,孟德尔爱因斯坦这种具有创造性的人,只会产生反面的工具人,社会如果没有外来输液管输送各种东西,社会将是前途一片灰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希望可言。等到资源匮乏的时候大家都成为了献忠同志的军粮,而且做题家组成的社会是经不起任何疯狂宇宙的高度脆弱型社会,而且做题家的生育率也是最低的,就算没有献忠也会因为低生育率甚至丁克而消亡。在这种前提下说高考移民,招生黑幕,区域录取比这种都属于细枝末节的东西。
不同就是现在中国还没有向朝鲜一样完全与世界隔绝,高考做题家如果足够优秀可以跑到其他地方去做工具人,这应该是高考英雄所能指望的最好的结局了。而像你的老师那种科举士大夫无法适应除官僚吏治社会以外的任何社会,因为根本不会有他所立足的地方,所以他当然要赞扬高考这种伟大的制度了。何谓伟大的制度?答:能让我活着最舒服的制度即为伟大的制度。
standhkpeople 清醒的民国沦陷区奴隶
题主既然说“老师说高考制度最公平”,那么高考制度肯定就包括考试和录取两部分。大家为了上好大学,肯定想找到一个优秀的圈子,探讨学术问题,提升自我等等。所以我认为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后者的录取部分。

所以说,即便你考了高分,进不了好大学也是白搭。

所以,所谓公平,就是能考高分的,就能成功进入好大学。考不了高分的,就要在一个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大学就读。

但是国内高考录取的不公平,有太多太多了!

就说我了解的吧,同班一朋友家里几千万,高考只考了400多分(全国一卷考区的,满分750),然后他爹是某个岛海防团的一个校官,后来升到了少将。托人找关系让他孩子进了北理工。我记得当年北理工录取线至少也要650吧,这是第一个案例。

还是同班同学,家里在北京三环内有两套房,存款他没透露过,高考530多分,去的是武汉大学,我记得这也算是名校吧,起码得600分以上才能进吧!他家里做生意,搞什么棕榈油的,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合作,有钱有势。然后这个同学就进武汉大学了,这是第二个例子。

还有个同学是别的班的,这孩子家里在北京有户口,就是接受 “某高考大省”的教育,然后去北京参加高考。考北京卷儿。我做过好几套北京卷儿,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北京卷整体难度就是没有国一卷儿难!特别是数学,做起来跟玩似的。他那水平我还不了解?高二都快毕业了连斜二测画法都不会。后来高三去北京读的,在北京模拟考试几次,跟我说:“我差三分就能上北大了。”

我们班有大量400多分500多分的学生,他们家人却没有这样的权力和势力给他们找更牛的高校。

也有学霸因为付不起学费,选了一所相对弱的大学。

因此,对于高考的录取制度来说,是肯定有不公平存在的。家族没权没势,又巴结不了领导,自己孩子考了低分只能认命。
zhangle 迫真左
伟大不算,但算相对公平吧。这里不把国际生纳入讨论范围。
公平的地方:
1.所有人都需要进行高考。
2.部分省份录取时高考成绩占比80%,素质评价系统占比20%来进行综合性的录取。2021年全国覆盖。
3.高考防作弊系统已经十分完善,谁作弊,谁入刑。
4.高考没有真的没有后门走,葱友相信我,一旦后门被微博曝光出来,然后当地教育局局长就完蛋了。因为对于墙内学生来说,政治参与度为0,但是涉及到某个部门,例如教育制度有什么缺陷,绝对会被全国学子开始围攻,因为他们(包括我)都想拿个好文凭,当然这是很正常的,葱油就别吐槽这个啦。
5.高考确实改变了很多普通的但是脑瓜子有点小聪明的人的命运。中国14亿人,再怎么压榨聪明的那部分肯定会上榜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他们常常可以完成学业要么出国深造要么赚点钱走人(已经成为趋势)。
6.高考确实给中共培养了一批高精尖的人才,别觉得一党制度出不了人才,像核弹计划,可不少天才般的人物给他卖命。

上面主要是说高考的形式和录取是相对十分公平的,但是它存在很大的缺陷,我不打算讲高考的缺陷,我打算讲讲教育的缺陷:
1.缺乏对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德这门课,虽然确实很多谈到了道德方面的知识,的确新一代总体人口素质高了很多,但是涉及到指导思想的内容就太过于死板。导致很多人无论是看国内的假新闻还是看国外的假新闻都深信不疑。所以你们看到的要么就是红得要命的专业天生粉红,要么就是无语乱喷啥都不懂得智障“皿煮人士”。两者都是废物一样的存在,粉红至少还是有主子保护,骂一骂有时候还能有钱花。而缺乏独立思考的“皿煮人士”常常被抓,其实就是没脑子,太冲动,反动团体力量极其弱小就听风就是雨,唯外国人马首是瞻,的确是种病,得治。too young,too simple!
2.实验性操作太少,不过我上次中考都考察了化学实验,所以这点应该他们意识到了。

总的来说,还是critical thinking最重要,HKU都十分注重这个,因为历史证明了很多次:有了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民,就不会酿成悲剧。美国佬虽然假新闻多得一批,但是群众基本还有点独立思考得能力,不会对美国政府全部同意,不会对中国人全部歧视。纳粹那种思想控制就酿成悲剧,文革那种控制也一样,切尔诺贝利也一样等。
叼盘侠 parody 环球时报具有广大的国际视野,力求及时、客观、权威、独立地报道新闻。
而中国进哪所学校不看你的家庭背景,只看你的高考成绩?

那就请你的老师解释一下港澳台华侨生联考的这种高考形式和普通内地生的高考相比,是不是更公平呢?

都是中国国籍,有港澳台考生的联考考题难度就是比高考要低多了,只是考察了相当于初三到高一水平的知识,轻轻松松进清北,差一点的也能水进985。

这难道不是看家庭背景吗?

同为中国国籍,你父母是海外华侨,或者是港澳台居民身份,就是可以考难度很低的联考试题,横着进清北,或者其他985大学。你又能怎么着?

PS: 补充一下点招的内容。就是指某个大学直接问省教育厅指名道姓要某个学生,完全忽略高考分数。一般都是省部级等高官给高校校长递条子才能点招。你就算高考只考200分都能点招上清北。

我还没说那些假洋鬼子们,直接拿着外国护照,以外国公民身份申请清北的,都是一摊深水臭水。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比内地学生高出一大截,也很容易获得高额的奖学金。

而外国学生的学校宿舍条件也比内地学生高出很多。留学生宿舍里面有独立的卧室,中央空调,公用的客厅,公用的厨房和微波炉等等设备。事实性证明了“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的道理。

有一些美国大学的学费确实很高,但是全世界又不是只有美国有大学。

很多国家的大学都是免学费的,比如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关于这点,你的老师又怎么解释呢?难道在德国和法国的世界名校上学的大学生,也要靠拍AV来挣注册费(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每学期注册费和打印成本费,折合人民币 350-1280元,各校不同)?

高考制度更加公平?

你知道内地高校的点招和保送指标吗?你知道高校教师子女的照顾分数线有多低吗?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看看人家武汉病毒所所长,王延轶是怎么进的北京大学生科院?

拉着大提琴的西安铁路一中的艺术生,拉着拉着就拉进了北京大学。连高考都免了,父母直接找关系保送!

你现在还以为你们老师的话是真理吗?

你现在还以为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考试吗?
美國大部份的大學都會按學生經濟需要提供助學金。在MIT/哈佛的基層學生全部都有全額助學金加生活費,連中產階層的學生都有學費70%的資助,金額相當 龐大。MIT學生平均領取助學金的金額是約51000美元,而且是在取錄之後自動批核,讓學生和家長跳過繁重的申請過程。

但在探討教育制度是否公平的時候,只看頂尖院校的天才是沒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看制度對普通程度學生和末等生的待遇。

在美國有很多公立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提供職業教育(trade program)或首兩年的本科教育(transfer program)。這些學院入學要求很低,學費也很低甚至免費,適合普通學生和末等生。完成trade program的人能夠獲得在該領域的專業資格或牌照,可以直接工作,完成transfer program的學生可以轉學到和社區學院有銜接協議的公立大學或者申請到其他大學完成整個本科。成績很高的話甚至可以銜接到UCLA/UC Berkeley等名牌公立大學,MIT/哈佛等的私立名牌大學也會收來自社區學院的學生,有很多家境普通,成績不足以進入助學金豐厚的名校的普通學生都會在社區學院讀transfer program然後讀公立大學來省去首兩年的學費。

至於中國大陸對普通學生至末等生的待遇我不太清楚,希望中國大陸的蔥友能夠解答來進行比較。
Fumihk 宅女一名
先不说考试本来就无法真正测试到学生是否已经学到了里面的知识,成绩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说有些人住的近考场,有些人却住的很遥远,或是有些人的位置广度不够,有些人的位置可能比较大风等。如果只看成绩,就会抹杀了一些人的机会。
不过,中国什么时候能做到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才继续探讨高考是否一个公平的制度吧……
何况中国也不是只看高考的成绩吧,也看学生的背景,看看家长是不是党员。弱弱的问一句如果是父母是维权人士的话,他们可以入读吗?
至于外国的学校的学费贵……如果你的成绩好,你不但不用给学费,甚至还有生活费可以拿。
之所以中国人觉得外国的大学都很贵是因为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成绩好去读,而是因为不想读国内的学校或是考不到国内的学校吧。(这是香港的情况)
我不知道中国,不过一般来说只要你是那个地方的人,就一定会有资助!譬如香港,香港人读书每年42000,不过外地生的就要超过十万,这是当地居民的福利。
如果真的有经济困难,政府也会提供援助,不会让你进了大学却没钱交学费的,但你不能要求他们援助其他国家的国民,当然如果你是人才另计。
至于兴趣爱好是有钱人的玩意,这个也是偏见,别说外国,就香港的学校都有提供很多不同的免费的兴趣班给学生培养,都是政府或学校的资助,希望就算是读书不太好的学生也能找到一技之长,甚至有机会依着一技之长进大学。所以中国的学生没有兴趣爱好培养出来并不是钱的错,别怪外国的大学。
而且,如果你没有兴趣爱好,尽管可以尝尝试一下竞选学生会会长,或是参加学生会,这些经验都会帮助你进大学,考奖学金。对了,差点忘了中国没有任何的竞选和投票活动,即使是学生会会长和干部(中国其实有没有学生会的呢……)都是由党决定的吧。
老师支持高考制度是因为老师本身不用高考,这个群体是从高考制度中获利的,至于学生怎么在考场上拼杀,有良心的可能会在考场在等着,没有的都已经计划上哪里旅游了。
再说这个高考制度,应该是中国落后与不对称的教育能力的妥协,有人说应试教育是最适合中国人的,也对,也不对,应试教育确实有助于培养人才,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也导致了创新能力的缺失,也就导致了近些年来发生的如音乐影视等作品的大量抄袭和所谓科技领域“千人计划”丑事,归根到底就是缺乏创造力。不夸张的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就比那亚非拉的贫穷国家好点不多了。
有人驳斥说抱怨高考制度就是自己不够努力,那么我想问,再努力能努力得过那些京城少爷和红色家族的人?事实上好的位置都是内定好的,高考制度不过是看似公平,实则只是贫穷人的厮杀,北京的高考试卷是出了名的简单,而江苏也是变态版的难,中原地区的分数线出了名的高,四百分连专科学校都费劲,看似公平的制度,不过是赵家人的工具罢了。
曾经我的语文老师在河南任职,他说了在河南的真实情况,河南考生想考出去难,考出去了更难,曾经香港中文大学每年会给河南几个名额,后来取消了,原因就是河南考生即便是考上了,也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只能退学(还有上海等地)。
仔细想想,高考制度其实就是保护了一二线城市的本地居民和官僚体系的子女,是,穷山沟也出过人才,但对比着那些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富家子弟,不用努力,就能过上那些平民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这个制度,是否还值得拥护?
hanabi_noir 暗闇に咲く黒い花火
理論層面的辯駁,樓上已經講得很清楚,這裡只說下個人經驗。

一、老師的水平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身為老師,傳這種歪門斜道,業務不精,妖言惑眾,已然失格。

已我目前的能力,這種教書匠根本不放在眼裡。
就算只是學生,只要自己不傻,硬扛也能扛贏。

二、自身修行

莫說高考,中國的教育制度,從小學到大學,都只適合小部分人。
刷題、競賽方面,若在能力範圍內,教書匠也要看你臉色。

若做不到,比如我這種,那不妨摸魚,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就算是遊戲、小說這種愛好,玩到一定程度,都能成為一技之長,甚至有助於提升高考範圍內的能力。

目前本人這份工作,跟高考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當年摸魚(遊戲+日文)的結果。

三、知識本身

高考選拔方式很爛,然而課本的知識還是相當有用。
從個人經驗來看,100分為滿分的話,60-80分所需知識,特別是地理、英文,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通用。國文對於進階閱讀也十分必要,其他學科看個人領域。

能達到這個水平,其實高考結果也不會差。至於更高的分數,如果不在能力範圍內,那就是拿命給教書匠們長臉,不值。
水浅茶清 从品葱到新品葱
高考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已经烂大街了。
1、高考分区域招生不公平。因为各地录取分数线不同,相同的试卷、不同地区的录取线可能要差100分甚至更多。后来一些高考洼地通过换教材、试卷,美其名曰素质教育。
2、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黑幕。
3、推荐生黑幕。优秀学校推荐生名额黑幕。
4、特长生加分黑幕。艺术生、运动员审核不严格,直接办理特长生加分。
5、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家属加分。真正有需求的不够标准,审核通过的都是关系户。
6、高考移民。同1。通过优秀人才引进办理北京、上海户籍。或者把子女迁到福建、海南、云南等高考洼地,变相降低录取分数线。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楼主,你老师这样说对你们来说是对的,因为他希望你们知道你们为之奋斗的东西是有意义的,如果告诉你高考时不公平的,那么谁还会努力学习呢,大家觉得学与不学其实没有区别,已经命中注定了结局。所以老师必须这样告诉你们来鼓励你们努力学习。

既然你可以翻墙,其实你在高考中应该处于不落后的时代。高考其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农村到城市,到一线城市,农民的孩子不会还种地,清洁工的子女也可以当教授。但是绝对公平么?肯定不会。

要知道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来智商就比你高,你觉得公平吗?他的父母可能就是教师,从小他受到了教育比较好,对你公平吗?城市里面的人和农村的人教育也有不公平,农村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好成绩。这样也是公平吗?北京进清华比例比河南高,少数民族可以加分。

其实这都是相对而言的公平,他只能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是公平的,比如你的同学和你你们两个也许是公平的。

社会存在很多不公,比如有些人走移民路线,中国人移民去国外然后回来读清华北大,不参加高考,参加外国人高考的。也有跳健美操进清华的。但是毕竟比例不高。

从一定角度来说高考公平的。但是说全世界最公平肯定不是。

印度人考印度理工的故事可以看看,那是真牛B。

所以现在你先别想公平公正的事情,应该好好读书,当然读书不是一切,就算考得不好也不是一切的结束,只要自己尽力就好。
身经百战见得多 识得晤识得?
你知道吗,高考只是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

为什么相对公平呢,因为不存在同分同卷同考,且有各种地域政策优惠,比如上海生源入学复旦/交通,北京生源入学清北等。

为什么只是选拔制度呢,因为教育的公平不是一场相对公平竞争的考试就能表达明白的。大家都知道,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都比乡村好,而在省级区域上比较起来,教育资源过分地倾斜到了政治重点和政策重点城市。

话说回来呢,与老师争论高考是不是最伟大的制度没有意义,各位葱油和你说了你也就知晓了是怎么回事。关键是,在当下的中国大陆,通过高考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努力一点是底层的普通人所能够做的最便捷、合适的实现阶级跃迁的途径

加油吧孩子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是啊,當然是中國的高考最公平啊!
邪惡的資本主義美帝不管做什麼都是向錢看,怎麼會公平咧?
美其名曰贊助入學,說穿了就是賄賂開後門啊,真是太無恥了
興趣愛好也是,披著全面發展的皮,其實就是變相篩去一些自己不喜歡的申請者,一種歧視而已
畢竟真的硬碰硬算成績,就要面臨美國學生全面敗給中國學生這一殘酷事實了嘛!美帝玻璃心一定不能接受
說什麼為了種族平等,給不同種族的人不同名額呢?亞裔分數線特別高,不就是因為你們怕中國學生不想招中國學生嘛!
花了巨額學費好不容易擠進去,卻落下一個被當地學生欺負歧視的下場。外國人都歧視中國人,他們的內心還不能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所以會滿懷嫉妒地攻擊中國學生。就算是感覺好像『能交到外國朋友』他們也不是真心當你是朋友,而是隨時在找機會向你灌輸反華思想,或者把你拉入邪教
那些外國學生真的都不是一些好料,平日里從不用功學習,都在玩運動、喝酒、開趴、跳舞、戀愛、吸毒、遊山玩水……浪費時間,浪費光陰,整個學習風氣都很糟糕
教學內容也不可恭維,學了那麼多自由民主之類的謬論,關鍵的核心內容像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都不會講到,這也稱得上教育?

哪像中國的高考,中國的大學,多公平,多優秀!
全民一刀切,只看考試分數硬碰硬比實力,完全沒有任何歧視的餘地
不僅如此,還顧及到了不同地區,按照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有不同的標準和考卷,確保每個地區的人都能有名額,多好多平等!
作為禮儀之邦,不只是教育學生真正的知識如習核心,還會教人如何待人接物,尊敬師長。逢年過節給老師校長送個小禮物,平日里幫教授做點小雜務,既表達了平日里對他們的感謝之情又確保了他們的時間,讓他們能夠花更多時間在為國家效力為國家研究上,多好!
學生個個都認真學習,愛國愛黨,還都很友善有正義感。非但不會把你拐騙入邪教,碰到不幸陷入邪教泥潭的同學還會出手相助,讓他也能接觸到無神論唯物論的共產真理並和邪教撇清關係
還有不少有愛心又忠誠的好學生,把自己的積蓄自願捐給學校以求學校更好發展,為祖國培育更多人才,這真是愛國的體現!
果然看看全世界,還是中國教育最棒!
AAPLTSLA 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高考的确不完全公平,也根本谈不上伟大。楼上不少人说自己身边有人成绩本来不够,但是靠父亲的权利上了一所好大学,这种现象有没有,当然有。 但是这些人是高考的绝大多数嘛?  清北交复这些名校每年录取的几万人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嘛? 如果是,那么高考无疑就是个笑话,是个腐烂的系统。 但是如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习考进去的,那你就不能说高考这个通道是无效的。

高考即使不完全公平,但是它对绝大多数的出身平凡的学生是敞开大门的。 你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努力呢? 有人说政治 历史 语文这些学科是纯粹的洗脑,但是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英语 这些总不是洗脑吧。 那些抱怨高考制度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这些课程呢? 那些在高考中取得成功的学生,难道就不能是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来实现这一成就的吗? 有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教育选拔制度中取得成就,就不能因为有人无法适应这个体制而说制度不公平。

即使是美国,也不是所有人都上哈佛耶鲁MIT,仍然有大量的人在各类社区学院 州立大学里面学习啊,他们能说美国的教育制度不公平吗?
Daredeer 观察 國民黨現在只要靜靜不作怪,就可以等民進黨自己爆炸。
價格部分先不提,有經濟困難的當然是選有補助的大學最好。但如果中國大學這麼好,為什麼高官子女包含習近平他自己女兒都要出國念書?這說明了他們自己對自己國家的教育還存有疑慮或是不滿吧!

再來國外大學他們所看的不只是成績,而是你整體對人生的規劃,你喜歡科學,有沒有多去參加科展?你喜歡美術,有沒有送自己作品去參展?你喜歡程式,機器人大賽會為你加分……
他們要的是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以外,你在生活上有沒有去實踐你的目標和專業,除了讀書以外你還剩下什麼?這是大學教授想看到的。

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資源有限的孩子,他沒能力去做這些課外活動,也沒人能帶領他的話,唯一出頭之路就是把學校給的東西讀到滾瓜爛熟,那麼只論考試成績對他來說就是比較有利的評量方式。

多元評量可以選擇更有興趣或是創意的學生。
學科評量挑選學習能力強、底子紮實的學生。
這是每個系統不同的觀察點,國外多半是兩個都採用,用學科評量來剔除能力差的,在從優選擇興趣和創意。你可以自己再多多思考,你適合或是你比較需要的考量。
自由与革命 去游行,为什么?这是我的责任
苏联劳改营才是真正公平的经济制度
论据一:劳改犯从不像西方人那样担心失业,他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才能喝到一点稀粥,真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了。而普通人一旦工作失误,就会以消极怠工罪进劳改营体验党的温暖,完全不担心失业,所以劳改才是全世界最普适的劳动制度。
论剧二:劳改制度才是真正公平的劳动制度,西方那些好职业都是要花大钱上大学或有祖上留下的社会资源才能从事的,伟大的苏联不一样,从工程师到科学家,从贵族到农民,任何人在劳改营里一视同仁的接受伟大的党的关怀,自觉自愿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一周工作七天几乎不领工资的为社会主义填砖加瓦,世上还有比这更公平的劳动制度吗?

党的知识分子怒斥西方自由主义,没有劳改营这样高效的经济体系,好吃懒做的苏联人会把自己饿死,真是西方亡我之心不死。

那苏联为什解体了?
因为苏联人不傻。
经历高考还热爱高考的不是蠢就是坏,世界上什么创造是靠枪指着头,一天工作十二小时达成的?高考真的如此之好,那中国科技岂不是早就世界第一了?
大学985,工作996,离职251,发帖404。
高考制度再公平也卵用没有。早二十年毕业包分配,高考挤过独木桥共产党就给你编制,那时候高考算是有用。现在,你拿着大学文凭毕业即失业,韭菜就是韭菜,赵家人随随便便安排个岗位就踩在你头上。
何况近两年来大学本身的职责也变了,复旦改校章,学生信息员,良心教授一个个被举报下课,大学慢慢就变成共产党洗脑的延伸。再过几年文革继续扩大化那就是知识无用论了,人们会发现上大学还不如不上。
所谓的阶级上升渠道早就只存在于宣传里了。
长安街的冤魂 写写文章,热爱生活。
本质上高考进行的并不是教育,是选拔。所采用的手段和科举并无差别,不过是扩大了规模和科目,但是内核仍然是科举。目的是为了选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其次才是对全民进行教育。但是毫无疑问很多人借助科举逆转了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高考会有很多拥护者。其实采用看待科举制的眼光去看现在的高考就能发现高考其实只是在科举的框架之下做出做出一些修改而已。科举的确能够选拔上一些人才,可以改变一些人的命运,但是科举的落后性质是没办法洗白的,中国无论是体质还是社会还是人际关系和先进性不着边。
存在者09 🤬不友善用户 Fate
公平的含义就是等值交换,价值相等,交易才能进行,这就是公平。在教育领域讲公平,就是指的要让人懂得这个“价值”是什么以及是否相等。

广泛一点讲,最基础的教育就是人类这个中心。同为人类,你和其他人的价值是一样的,这就是平等,在具体的法律领域各个工作领域就成为基础的人权和其他公平的起点,表现就是人类可以生存的各项具体权利。

说到教育上的事情,你采取不同的形式进入学校并不是问题,只要是价值上相等(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捐钱也可以进入常青藤的原因),都可以,但要想毕业就得靠你自己了,你买不来文凭。

伟大就是承认这个价值同一。诸多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伟人,正是承认这一点。

至于在中国,这方面是否开始了真正的教育?还是个疑问。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在于如何公平如何伟大(最伟大最公平)不在于比较,而连是不是公平伟大都没有得到过澄清,这样的思考能力,足见其教育的水平低下。
冷酷仙境的北极星 愿我们拥有免于恐惧的权利
首先一个逻辑上的问题,要认识到世界上除了中国和美国还有很多国家。即使中国的大学入学制度真的比美国高明,也不说明中国的高考是最伟大的的制度
美国入学制度当然有它的问题,而且不公平的重点不是学费。校友的推荐信制度,捐款入学的制度,这些才是更不公平的事情。
中国的大学入学制度,还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港澳台联考和外国人入学就不说了,保送政策,自主招生政策,这里面的水更深。竞赛的泄题之类已经不是新闻了。有关系的真不需要搞高考作弊这种难度极大的事情。
说回高考,各个不同省的人的录取率也不一样,真的别吹有多公平了。只能说还凑合,毕竟要是搞素质教育,像西方国家那种申请入学制度的话,徇私舞弊的情况会更严重
rts 黑名单
是否伟大不评论,但公平是真的。

以我本科某211/985院校为例,俩男生寝室13人,其中小城镇工薪家庭5人,大城市工薪家庭2人,农村困难家庭2人,农村小土豪1人,央企驻地分公司领导1人,地方小官员1人,地市高级官员1人。俩农村小哥学费全免,1个用功学习,拿了四年奖学金保研人大,1个学校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赚的生活费除了自己用还给家里寄钱供妹妹上学。大三时生病住院两星期,所有费用学校报销。

就因为这,直到包子上台飞速倒车之前,我对体制的态度一直都是偏正面的。
corona 我不换肩
中国这种高考制度,官方控制的高校把名额分配到省,各自内部竞争,对于各省内部相对公平,在中共这种不透明的腐败体制下,是个相对公平的做法。

那么问题就是,中共是不允许自由办学的,必须中央集权分配,各地资源和名额分配不均一直是存在的,大多数人心里河南山东太难,其实河南山东情况比湖南江西不差甚至更好,广东作为经济人口大省,按照院士来算,广东籍的院士数量和占人口比例也仅次于江浙(所以也不要说广东人不会读书不该给名额),但广东多年来一直是211录取率最低的,数量也不多。

所以所谓的高考公平,其实是在中共本来不公平畸形教育制度下,在区域内部有个统一的评判指标,相对减少了黑箱,仅此而已。
首先高考不是进入大学唯一的途径,只是最普遍的途径而已,各种自主招生,竞赛,都是一些顶尖高校获取优质(能力,财力,社会地位等等)生源的方式,这里面大量的猫腻。甚至还有一种,高中入籍国外,然后以留学生身份超低分入学清华北大。而且最关键最不公平的是信息差,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路子,只能死读书。

其次,高考分数线,难度各地不同,不是全国统考。北京学生和江苏学生面对的难度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很难说有什么公平可言。当然全国统考也未必公平,因为各地教育资源不一样,其实追求这种公平很难的,也不一定有必要。

制度这些有什么可伟大的,至今搞不懂。而且高考本身甚至谈不上好,只是个没办法的办法。
学费便宜是真,但总体教育资源是缺乏的,和美国比大约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两分货。。。
高考制度也算是僧多粥少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感觉西方的申请制对top学生的区分度更好,也有利于有领域特长的学生。
权贵走后门这种事到哪里都有。。。美国申请名校不一定要发展贵族爱好,宁整个奥赛金牌一样可以申,更何况还有招生diversity指标

另:拍av交学费大多不都是骗点击的标题党吗,怀疑楼主老师奇怪的视频看多了
伟大肯定是扯淡的。 公平相对还算是。 楼上说了很多红二代,权贵之类的,可这些人本就是金字塔顶尖上的极少数,他们和中国99.99%的人是没有交集的。有没有高考对他们都没有影响。
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中,低层学生就不一样了,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大转折。 高考死板没错,因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有最死板的制度才能得到效果。 只要有那么一点的灵活空间,中国人就能整出一堆花样出来。
出埃及记 文明是有季候的
这个问题可以深入谈谈。
其实你从形式上来说的话,不谈美国这样不怎么支持结果平等的地方,讲究平等的大陆以外的东亚发达国家如日韩台,你乍一看他们的学校考试制度也会觉得好像没那么公平,毕竟这些地方私立强于公立,私立名校在升学上有绿灯的情况也不少见。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些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很平均地方差异小的基础上的。
抛开表面形式深入来看,土共人为地造成了比他的东亚邻居们严重的多的教育内卷和比美国还要严重的多的教育不平等。大陆的教育资源不仅稀缺,分布上也有严重的地域不平衡,导致高考在大陆的某些地方成为了比亚洲邻国可怕多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内卷化竞争,在某些地方却又仅仅只是一个过场甚至可选项。从根上来说其实是最不公平的情况的一种。所以最后也只能吹一下自己形式上非常公平了。
反共左派 观察 長期在馬克思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以及社會民主主義還有社會自由主義之間徘徊,反對毛左共產極權與鄧右共產極權的反共異議人士。
我覺得基層人民應該追求結果平等,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機會平等。很多人把機會平等當成是公平,在我看來根本沒有機會平等,我覺得糾結於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是沒有積極意義的。如果決定論是成立的,機會平等就沒有意義。西方民主國家認同左翼價值觀的人有很多是比較傾向決定論的,因為自由意志論的信徒始終找不到能夠徹底反駁決定論的依據。無論是心理學領域中的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還是斯賓諾沙的決定論,戴維 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都是支持結果平等的。

也許妳還未被心理學的證據說服,但腦神經科學研究卻可能對妳擁有自由意志的信念給予致命壹撃。這些神經科學研究均指出,我們的行為都是大腦無意識的神經活動所決定,而且這些活動都出現在我們作出有意識的決定之前。

生理學家 Benjamin Libet (1983) 的實驗是其中最早兼最著名的研究。在這實驗里,參與者前面有壹個按鈕,他們被告知可以在任何時間按下按鈕,只要每當他們感受到意欲移動手指按掣的衝動時,就做出這壹動作,並記下他們感受到這壹衝動的準確時間。整個過程,Benjamin Libet 會運用腦電圖來觀察參與者的大腦。研究發現,某種腦神經活動出現的時間比參與者感受到行動衝動的時間早了約 300 毫秒。

Benjamin Libet 由此得出結論:意識總是來得較晚。早在我們有意識按下按鈕前的 300 毫秒,大腦的神經連結已經為我們做出了移動手指的決定。這就是說,妳以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下意識決定行動,但實際上妳的大腦在妳不知道、仍沒作出有意識決定的時侯,已經早壹步做了決定。

如果只有壹場實驗,我們大可以抱持懷疑態度。但 Benjamin Libet 公布實驗結果后,許多科學家進行了類似實驗,並對實驗裝置加以改善,都得出同壹結果。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神經科學家 John-Dylan Haynes (2011) 的實驗研究。實驗中要參與者選擇按左邊還是右邊的按鈕。研究發現,某種無意識的腦神經活動能預測參與者所作的決定,而且這個大腦活動在參與者作出選擇前七至十秒就會發生。

這真是讓人咋舌的研究發現。當妳隨意在左右按鈕之間作出選擇時,如果有人觀察妳的大腦,就能在妳有意識地作出選擇前,提前足足七至十秒預測到妳決定按哪邊掣,那麼妳的行為顯然不是妳有意識的決定,而是由妳大腦無意識的神經活動所導致。

以妳選擇餐館的行為作為例子,妳需要思考選擇西餐還是中餐,最紅妳決定選擇西餐。這是妳行使自由意誌的選擇嗎?這看起來是,但根據決定論,妳的選擇必定是由過去事件所決定,這些原因可能是妳腦部的神經活動、妳的慾望、喜好或者信念,無論如何,它們都構成了充分原因導致妳選擇西餐,而且它們又是由其他原因所決定;如此類推,壹直溯回過去,追溯到妳孩童時候、出生之前,甚至還未有太陽系之前的事件,它們早已經決定了妳會選擇西餐。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遙遠過去的事件,那麼明顯可以得出結論:我們沒有自由意誌。

如果決定論的說法是成立的,機會平等就沒有意義,表面上存在人人都可以參與競爭的機會也不能真正確保真正誠實創造辛勤勞動的人有機會全面發展,那些用機會平等反對結果平等的人,他們只是利用機會平等的價值觀馴化別人或者是用來攻擊對手,他們私底下應該也清楚環境對人的作用。他們無法說明歷史社會條件如何均等,機會平等的存在根本沒有多少正面意義,人本來就是環境的產物,就算存在人人都可以參與競爭的法律保障也無法確保大多數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那些幼年時代就被環境中錯誤的世界觀扼殺的人,他們自然會在以後的競爭中輸給那些帶給他們負面的心理暗示的人。認同決定論的心理學流派認為歷史經驗相同行為模式就會相似,根據心理學領域的行為主義學派的相關分析人的行為是先天基因跟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先天基因是每個人不能選擇的。至於後天環境,人們在出生之前他們出生之後所要面對的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就已經存在了,人們最初的想法跟思維方式是他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在他們出生之後對他們施加影響所形成的。這種最初的想法跟思維方式將決定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向哪個方向運動,這種想法跟思維方式將作為因果規律的源頭在環境的運動之下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是環境決定著人而不是人決定著環境,所以就算保留機會平等對於不幸的人也是不利的。

我思故我在是那些愚蠢的自由意志論者的說法,實際上就算壹個人在壹生中在因果關係的支配之下在環境的刺激之下在不同的階段可以改變很多次生活態度,真正支配人的命運的也並不是人本身,反對民營企業建立血緣特權讓流氓無產者去改朝換代本質上也是在用另外壹種根據時機衍生出來的特權否定原來的特權不會改變不公正的本質的。每個人都無權選擇下丘腦 海馬體 前額葉 邊緣系統的結構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根本沒有對命運的支配權的,每個人在跟環境的互動中會成為哪種類型的人實際上是由因果關係決定的,只要市場經濟還存在有的人就是會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公正的競爭的環境中成為基層民眾。沒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跟剩餘價值論之前歐文就根據決定論主張了社會主義只要決定論還可以成立追求建立經濟上平等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左翼就還是會存在的。

即使看明白了決定論的基本原理還是無法支配命運的,因為人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根本無法裝載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模式並且可以充份的了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模式在不同的時機遇到不同的人事物會有怎樣的結果正是因為這樣人本質上還是命運的產物。既然是這樣所謂的相對的公正也是不存在的,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根本不存在根據體力勞動跟腦力勞動的耗費以及成果進行計算然後區分階級差別的競爭機制,表面上的競爭跟奮鬥本質上是根據誰在投機取巧的基礎上更接地氣誰就獲得更多的財富這個法則建立的競爭機制這種競爭機制不是公正的也是不利於社會進步的。一個人的名譽地位如何通常取決於這個人操縱社會知覺的能力,一個人在單位內部的權勢如何通常取決於這個人操縱人際知覺的能力,現實層面根本不存在一種可以理性檢視個人歷史衡量個人品行的機制,也不存在一種可以具體計算勞動價值進行按勞分配的的機制,操縱社會知覺與人際知覺的能力通常是歷史社會條件賦予的,所以表面上公平競爭產生的結果本質上還是命運的產物。支配人類社會的收入分配過程的內在邏輯不是按勞分配原則,支配人類社會的收入分配過程的內在邏輯本質上是運氣。

真正造成不平等的根源,除了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外歷史社會條件的不平等,每個人的際遇是不平等的,可以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是不平等的 人際環境也是不平等的,以及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生理差異以及智能差異,是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根源。壹個出身貧困家庭的人,因為基本上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謀生以外的事情,精神與思想上的壓迫讓他們沒有幾乎什麼時間思考,文化環境的狹隘,以及人際環境的局限,周圍也沒有人會給他們思想上的啟蒙,基本上讓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空間去思考,於是他們就在他們的生活圈子裡邊形成了具有慣性的思維,基本上他們的人生的軌跡也就被確定下來了。壹個出身富裕家庭的人,雖然有時間與空間去思考,因為人際環境上某些積極因素的缺失,也會變得單純變得無知,只要人們不是超然的普惠的,就不可能真正的主動的自由的支配他們自己。除非人在剛出生的時候腦袋裡邊就存儲了大量的不同的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思維模式,還有不同的行為模式,並且可以預知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行為模式在接觸不同的人事物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不同的結果。如果能具備這樣的條件才算是真正的的主動的自由的支配他們自己,如果不具備這種條件,不同的社會條件所產生的因果關係就會支配著人們,不然本質上還是處在先盡人事後聽天命的狀態,經歷過之後才能從過往經驗中發現因果規律,因為支配人們的行為的思維模式是在人們認知過往經歷的過程中形成的。即使人們有時候會主動的尋求改變現狀,可是改變到什麼程度也無法跳脫世界觀層次的局限,世界觀的層次是由歷史社會條件決定的,每個人在競爭中是成功還是失敗要經歷壹個表面上的奮鬥過程,但是實際上結果早就已經註定好了。

私有制只是經濟層面不平等的根源,人際層面的不平等的根源不是私有制,如果私有制是人際層面不平等的根源,為什麼有些人生在資本家的家庭卻會淪為無產者,可見私有制並不是人際層面真正鞏固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主要因素,私有制只是造成經濟層面不平等的輔助因素,造成經濟層面的不平等的人際層面的因素還是命運,要真正實現平等不是只消滅私有制 而是建立壹個不允許競爭與獨佔,只允許合作與分享的社會。最終還是要回到比馬克思更早的共產主義者的觀點上面啊,只要人們可以清醒的認識到,社會分工是必要的,但是具備不同社會功能的人,不應該被市場機制的評價而產生價格高低上的區別,每個人具體的人力上的付出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也是無法精確計算的,沒有哪個老闆願意給老實的工人更多的收入。

而表面上的公平競爭所造成的結果也是命運造成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需求層次的變化,當結果上的差異影響了人們在需求上的釋放的時候,人們就會自然的追求共產主義所追求的消滅階級差別啦。自由民主應該可以消滅共產專制,未必可以消滅人們去追求根據共產主義的平等觀所衍生出來的消滅階級差別的社會的願望啊,造成人們在競爭中會成功或者會失敗的因素往往不是人本身可以支配的因素比如時機方面的因素,比如壹個成功的人在人際競爭中之所以會成功,基本上是因為他遇到的對手沒有機會提前接觸並領悟他所有機會接觸並領悟的知識,沒有機會提前接觸並認知他所有機會接觸並認知的事物,這就造成了他的思想比他的對手豐富,他可以馴化他的對手的結果。

很多事情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個人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的,本質上還是運氣上的不平等造成的啊,這種本質上因為運氣上的差異所造成的不平等 非常具有迷惑性啊,總是讓旁觀者以為失敗的壹方是因為不夠努力,正是這種迷惑性,讓人們相信機會平等然後結果可以不平等的篩選機制,只要大多數人懂得了用決定論的觀點來認識事物,估計市場經濟距離滅亡的那壹天應該會越來越近吧。

進化論還有無神論把宗教和道德當成是欺騙,敗壞人們的精神寄托摧毀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力,告訴人們弱肉強食 適者生存 要在競爭中採取各種手段發展壯大,讓人們相信反傳統反潮流的變化可能出現更進化的更好的結果,讓人相信人在本質上是動物,人的本性來源於動物,人的慾望是人最本質的本性,甚至是進化出來的最好的本性,為無底線的實用主義解除了思想上的約束,與現代的民主國家所鼓吹的倫理自由不同,進化論雖然承認人的動物性,卻反對契約對人的約束,無神論更是強化了進化論邪惡的部份,人們壹心希望進化他們自己,壹面放縱著進化他們自己,壹面在緊張的競爭和焦慮中生存變得越來越自私,當自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犯罪就會出現了,人們之間失去理解和信任,人們在生活中逐漸失去安全感,少數人獲取短暫的享受之後,換來的是道德淪喪 心理畸形 物慾膨脹 沒有底線的競爭,社會的畸形以及兩極分化,資源的枯竭 環境的污染,除了儒教以外,進化論還有無神論也是危害人類社會的思想瘟疫,公平競爭就是壹個偽概念啊。

每個人是否擁有同樣優質的父母,以及同樣優質的成長環境,每個人是否可以在同樣的歷史社會條件之下培養思維能力。如果不能,怎麼可能有公平競爭啊。如果不可能有公平競爭,那麼佔據人口優勢的中下階層應該站出來消滅競爭。公平競爭就是壹個偽概念,每個人是否擁有同樣優質的父母,以及同樣優質的成長環境,每個人是否可以在同樣的歷史社會條件之下培養思維能力,如果不能,怎麼可能有公平競爭。即使存在允許全民參與的高考制度又怎麼樣,大學畢業之後進入職場與商場以及官場的時候都要靠關係。如果不可能有公平競爭,那麼佔據人口優勢的中下階層應該站出來消滅競爭。相信進化論相信無神論的人最害怕決定論,只要越來越多的人明白公平競爭的欺騙性的時候,屬於大多數人的弱勢群體就不會容易再接受結果的不平等。到了那個時候,弱肉強食將被重新定義,如果要比拳頭,資本家是打不過工人的,無論是體力上還是人數上,資本家都處於劣勢,如果用拳頭來決定弱肉強食,資本家應該淪為中下階層。可是只要還有很多人相信自由意志,就不會有太多的人站出來改變規則,無論是比什麼只要存在競爭就沒有公平存在,如果是比體力之外的能力勝者往往是歷史社會條件方面擁有優勢所以人格發育程度比別人好的人,或者是先天遺傳因素方面佔據優勢的人,或者是即擁有歷史社會條件方面的優勢又擁有先天遺傳因素方面的優勢的人,只要存在競爭就是在根據外因篩選出勝利的人跟失敗的人,所以追求結果平等仍然是有市場的。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公平競爭是不存在的,大腦神經科學已經充份的證明了這壹點。從大腦神經科學來看,人類的思考與情緒主要是由大腦中的兩個部分控制影響。壹個是前額葉,主要負責理性思考,我們期望的「完美小孩」「完美對象」所該具備的所有能力和功能,都是由前額葉控制,例如:會推論因果關係、能思考解決方案、能分析情勢、能評估后安排優先順序等。能有壹位具有強大前額葉功能的伴侶和小孩,是多麼的幸運又幸福呀!

另壹個部分就是杏仁核,這個位於大腦核心位置的兩顆杏仁大的組織,只負責讓人做三件「態度不好」的反應:攻擊、逃跑、發獃(簡稱攻逃呆)。前額葉在大腦的外層表面,杏仁核被藏在大腦的核心,從演化上來看,應該是重要的部位會放在中間被好好保護著,是吧?但是杏仁核只負責攻逃呆,有什麼好重要的呢?客倌,您不知道杏仁核有多重要呀!它可是危機處理中心,若您生活在幾千年前的野外,壹走出山洞就看見灰熊站在妳的山洞門口,您也只能想辦法找個武器和牠打壹架;或是快點逃,至少要跑贏隔壁的那壹個,才能活下來;或是好好躲起來,想盡辦法不要動、不要出聲、呼吸輕壹點、不要散出氣味,或許灰熊沒有看到您,也就走掉了。您說,攻逃呆重不重要?!

當人類不住野外,改為群居,和壹群人住在壹起有沒有生存危機?有!最大的生存危機是什麼?「不被喜歡」!壹個不被喜歡的人會被霸凌,可能會被圍毆致死、會被遺棄、會被忘記分享食物和資源給他,死亡率很高耶!所以只要人類壹覺察到「不被喜歡」,攻逃呆就出現了,而且十萬分之兩秒就馬上反應了。(前額葉啟動要0.2秒,怎麼也搶不贏杏仁核!)攻擊,包括:指責、超理性講大道理、借兵來證明真的很多人認為妳是錯的、批評、翻舊帳、甚至暴力相向。逃跑,包括:打岔、說笑話轉移注意力、怪罪別人、推託只是模仿旁人、工作狂找理由不面對、專註某事不理會、生病、扮演被害者與無能力弱者。發獃,包括:呆僵、發獃、裝作聽不見、沒反應、麻木。

研究發現當杏仁核啟動時,攻逃呆平均維持十八分鐘,而且會讓前額葉停滯四小時。所以,越是出生在家庭貧困家人暴戾之氣嚴重,或者是家庭富裕家人急功近利為人浮躁的家庭的小孩,越沒有機會得到優質的大腦發育過程,所以在日後的社會競爭中很容易淪落為弱者。因為他們的前額葉壹直在停滯呀!真的沒機會長大與成熟呀!

獨立生存能力的第壹點是獨立思考能力,認清整個人類社會運作的規律。這壹點非常不容易:因為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無比龐大複雜。人受自身環境視野的限制,就像管中窺豹,只見壹斑。但是,處於社會金字塔越高的人,看得越清楚,因此他們也得以聚累大量資源。而越底層的人,生活在對社了解膚淺而產生的幻象當中,無法解釋自己生活的苦悶的來源更無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類貧富最本源的不均,是來自信息不均,本質就是教育不均。如果你先天的性格裡邊本來就缺乏求知欲,如果你在學生時代沒有學會如何理性思考,如何理性判斷,畢業之後直接面對專門為中共刻意操縱社會知覺服務的媒體環境,你的生活環境裡邊又沒有激活你對中共的統戰宣傳進行反思的因素,成為親共人士就是你的命運。

  就算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壹個中國貧困山區或者城市邊緣的讀者看到了專門分析環境因素的外歸因的文章,因為缺乏理解所需的親身體驗,而無法從文字中得到半點啟發,所以他們讀完后,僅僅平添糾結,覺得還不如讀心靈雞湯舒服。

  大部分人並不能認清人類社會運作的規律,也無從把真實清晰的社會觀傳遞給孩子?於是他們就把自己理解那套完全錯誤的傳遞給孩子,結果就是「坑娃」。桑德斯的崛起說明美國基層民眾的認知水平比中國基層民眾的認知水平好很多,所以他們起來爭取結果平等支持桑德斯。
对于鹅来说,是的。因为天龙人才不会读中国大学。
peacefulwaters 岁月静好,但是资金和项目全离岸,白左,中美高等教育残次品,全球主义者,潘石屹教友(支田耶变种),信奉跑路学
内卷化社会的公平问题没有任何意义,二选一:大家一起饿肚子,或者枪毙一半人剩下人吃饭。

请先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台湾的标准再来跟我谈高等教育是否公平合理。

穷人的公平合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公平合理了还是穷;无产阶级民主是oxymoron.
vitamin 黑名单
中学教师吃的就是这碗饭,要是和你们说这制度不好,可能就砸锅了^_^
你就问她啥时候全国同卷同分,取消北上特权就可以了。

我记得前段时间还有花钱进牛津还是耶鲁的例子(其实就是花钱买体特生资格,这事儿天朝也屡见不鲜)。我看了就三百多万都震惊了。这钱在北京上海能买套学区房吗?

你有耐心还可以给他算个入学率,人均受教育年龄,毕业生工资待遇…
高考有一个好处:以前荒废过荒唐过,高考可以清零补救。在很多国家上大学是靠平时成绩的,低年级的低GPA会影响申请大学。
哈佛里面有诺贝尔奖得主教书
清华里面有什么呢?

这几天复旦大学陈平老师在网上的一段视频火了,视频里,他在清华大学“国情讲坛”上大谈:我们中国人应该只要每个月2000元收入就行了,西方那种3000美元的标准是高收入陷阱,我们不应该上当。

陈平还说,美帝人民虽然已经月收入3000美元了,但是依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幸福感远远不如我国人民。这是他和他女儿在美国生活过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有老师告诉你外国水深火热
天生刘项何在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世心动旌,人人献策,欲以纷扰治纷扰,何可得之?饱甘肥以治痼疾,慕繁华而求安平,缘木求鱼,扬汤止沸,大命既定,岂可救乎!
其实孙文所涉及的民国,并未全盘否定历代包括前清的遗产,重视科举在新时代的作用,将考试权列为五权之一,在古代,教谕在一个地方仅仅次于县令,在民国,一个校长也经常敢跟县长公开叫板。是有其制度和历史根源的。现在的高考呢,校长连和村长公开叫板的气度也没了。
已隐藏
Justitia 畫眉美如玉
其實如果你爸給北大捐一棟樓,你也可以上北大的…

我在中國的時候,我室友的表妹在北大,她班上有人不太需要上課,老師也不管,考試隨便寫就可以拿高分,畢業的時候還是什麼優秀學生,因為他爸捐得夠多。

北大隔壁那間我連名字都不想寫的學校,黑幕也不少,我另外一個室友本來有上某專業博班錄取名單的,硬是被擠下來。她一怒就留校讀博了。
高考肯定是赵家人控制高中教育的手段,控制学生的思想,甚至决定他们一生的思想。我倒觉得国内高考和清代科举很像,赵家人不用参加高考就可以上大学,清代八旗有专门的八旗科举做官。这两种考试制度可以说消灭人的创造力和心气,逐渐变成刷题机器 ,更方便统治者的统治。国内韭菜对此也是乐此不疲,认为高考就可以变成人上人了(国内抖阴平台很多学生都这样想),却不知道就算高考考好了也还是韭菜。赵国根本不需要高科技人才(否则也不会出现高考这样抹杀创造力的考试),只需要大量的生产劳动力 ,结果出现了大量的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情况
象征自由的男人 永远的在野党
我震惊了,没有一个人知道点招。就是学校直接下文件给省教育厅指名道姓要学生,通常情况下清华过一本线就可以。如果关系再硬点,省部级官员,孩子任何条件不满足都能进。
高考比不比别的考试制度公平不知道,倒是让很多傻逼都能拿到正常人的本科文凭了
你的炸酱面 请五毛粉红明白,我老宗旨是推翻恶臭你支国,建立新中国。你过敏纯属你傻逼。我的SHA512加密串:09F143B7AB386E0CCFD3A02BC58AA249A615172DADF118ADEF996B18F61B7CF20655C465CE1699C7
屁股决定脑袋。支那高中教师的主要收入不来自于那点可怜的拨款,而来自于高考压力和恶臭的“怕领导”,“敬老湿”的价值观下,来自家长的赠礼(确信),来自校方的奖金(迫真)和来自补习班的收入(大头,确信)。他们的利益,生长在支那高考制度的土壤上,他们可以耀武扬威目中无人,生在上支那官僚主义的土壤上。所以,不说高考制度好的老师,要不就是能或者已经在这个体制之外获取利益的人,要不就是真的猛士。
当然,两袖清风的教师一定还是在你国教师队伍中存在,只可惜这种人还没给我看见。
来自平行世界的回答
论据1:你自己谷歌搜索许多数据.很多学生都付不出学费。有的女学生还要给领导做二奶来付学费。包养漂亮女大学生可是普遍的长期传统.
        饿死的吴燕花
        而美国MIT,哈佛.并且每年没有补助 奖学金的机会。
论据2: 你自己谷歌搜索许多数据 甚至,你爹捐个几百万。你爹是个官二代 红二代 你高考考个二百分也能进北清。
俺们村某工厂长的女儿和我说:"俺爹说了,我考上二本就能让我上一本"不如你去了解一下这是怎么操作的,
而美国进哪所学校不看你的家庭背景,只看你的sat成绩。

这世界本来就是富人的,但当婊子还立牌坊就不要脸了.
无产阶级代表大会还是亿万富翁代表大会 这也要人教?
别问我不知道 别问我,我啥也不知道,我路过的。
我的眼里看到很多名校毕业的废物,也看到农村一大堆搞科研的,有想法没有资源。.
司马南被雷劈了 工农兵大学博士肄业
这还公平呢?你问问老师。
海淀区和西部十八线小县城,或者”荷兰“的难度一样?
中国很多制度都很好,关键是执行出了问题。如果严格按照既定的高考制度进行,是公平的。
但是有权有钱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加分,保送,推荐,这还有什么公平而言?
笑谈天下事 新注册用户
高考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但是应试教育对人们的伤害实际上要比讨论高考制度是否公平更加重要 就像郭建龙在《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说的“也许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不在相信这些理论 但是没有人有足够的力量去粉碎理论的本身 因为那会毁掉整个系统 于是 人们只能装模作样研究这些无用的理论“ 实际上这放在如今的高考制度也是同样适用的 
高考制度的相对公平只体现在和本国其他考试的对比上,和国外没得比。从小学到高中都可以很容易的入学,只有高考,在同一个省份的录取中是只看成绩的,当然,也会有黑箱操作,但没那么容易。另外就是,高考舞弊比较难,毕竟很严格。考研和考博就很容易操作了,专业课考试如果你关系过硬,可以提前得到考试重点。甚至你的分数没达到,还能专门降分或者帮你转专业进行操作。笔试过了还有面试,面试照样可以被有关系的人顶掉。在中国,高考是最严格的。
帅气个1234 新注册用户
z咋可能,要是最伟大,怎么富人都把子女送到外国去了
被压迫的高中生 新注册用户 痛恨欺骗洗脑人民的行为
中共国没有高中义务教育(除了几个城市),你问高考公平?你先问那一半以上上不了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吧。他们都参加不了高考,何谈公平?我正是一个在受高考教育摧残的人,我会用力活着直到高中毕业
PoisonousGrass 政治立场0.2 文化立场1.2 经济立场-0.1
应试制度最公平?日本不服,人家甚至连师资都做到均衡,基本都是就近上学,怎么说?
伟大个jb,纯粹的摧残式洗脑教育,筛选出来的都是能在统治者划定的小范围内思考的人,这些人没有反抗精神,都是乖乖的小绵羊,等着毕业加入华为996为社会贡献自己。像粪坑先生这种人统治者二代当然不会是待宰的羔羊,人家更是没必要适应应试教育的,毕竟直接能进清华。

这个体系就像生产线,不允许你和别人不一样。真正的天才早就被扼杀在摇篮了。
wwwtttlll 没介绍
MIT,哈佛 有need base 资助, 家庭收入25万美金以下的或多或少都有资助。低收入家庭基本是免费上名校。 而州立大学州内学费在5000-15000美金一年不等。 上州立大学的学生一般都申请政府贷款(原因是美国孩子一般自己认为18岁就要独立,不过也有家长帮付学费的,特别是亚裔家长一般都帮孩子付学费)
要说拍AV,做援交哪个国家都有,日本可能比美国更加流行,与学费关系不大。中国还有几百万小姐呢。
yoggpincong 大饥,人相食;城破,尽屠之
制度性设计中,不公平是普遍存在,这是中共权利寻租所必须的条件
所以,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发生改变

当然,如果老师不给学生洗脑,说这是公平的制度,那学生还会学习吗?
没有考试成绩,老师的绩效怎么拿?
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tyrun 小熊很凶残的
中国的教育是为了找共产党的接班人就是,小粉红。
你们没听课的么,他们需要的是又红又砖的小粉红,其次才是给你知识。

所有小学到高中的知识都是筛选。接着到了大学才是教育知识,他们从来不培养人才。

需要的产业都是卖回来的,以及靠国外或者自己合并
免於恐懼的自由 Freedom From Fear
不清楚高考詳細情況。我是非常推崇美國大學制度。
哈佛耶魯培養的是領袖,而領袖特性單單從考試/SAT是提現不出來的。
而起回顧歷史,改變世界的好多都是偏才,偏才高考很吃虧的。
另外,很多中國人喜歡吐槽美國大學運動員獎學金,但在體育項目表現優異,比考試難。體育優異必須專注訓練,自律,努力訓練,還有團隊精神等等,哪一樣不是優秀人才的特點?
扯淡。。。  其中黑幕多了  再说了  通过高考能改变人生的真正有几个  何况读书都读了啥 教书都教了啥 心里没点数 
茜茜呀 穷,兼济天下,希望可以达,独善其身
妈的声望不够还不能讨论,我回复一下那个说高考绝对没有后门走的,曾经我也相信,自从我班里一个同学走了两次后门,我就再也不信了
十字军征支大佐 福音派传道人 境外反共势力 亨学家
“中国高考制度最公平,最伟大”。李小琳笑了,苟晶哭了。
konami 請明澤姊姊跟我進行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
其實有多元入學,可以彌補一點區域的跟家庭背景帶來的不平等。但是強國如果搞多元入學,可能就是各種人情跟後門合法化而已。
一個不公平的天空下,落下的每一滴雨,無一有公平可言。
最公平的是日本,全国统考,可不按省份,地区区分卷子卷子和区别划分数线。
最拼爹的是美国,因为顶尖名校大多要看社会活动,祖辈是否有校友,是否有名人推荐信。更别提顶尖私立名校的学费,普通家庭掏不起。
伟大不见得.
公平更不见得.

我举个例子

零几年高考前的晚上,有个人在百度知道那问作文怎样写.

一天后,那年湖南省的作文题目跟该提问人请教的一模一样.

网民知道高考黑暗了就跑去调查那人.

只查到名字,当然我是忘记了,毕竟这么多年.
他姓毛,湖南人.读的学校跟老毛有渊源.


后来众网民在他名字的贴吧那发牢骚.这贴吧存在了一个月吧

最后百度把那提问给删了.贴吧也给封了.那时候我还截图(我知道迟早删除)
理論上,趙國的高考是公平的,但教育資源是不平等的
黑色 2222222
忍不住想说一个事

有一天我一同学说的
他本来高考没考好 被一所一般般的学校录取读理科
后来没去读 他爸爸帮他调到了某大城市读热门商科

不是赵家人一般都复读再考吧?所以什么是公平呢?
紅鷹同蒼狼 ? 我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和有头组织,我的一生本该是和所有的政府的作战的一生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匀怎么都不可能公平。你从小上奋斗小学北京八中,他从小上门头沟大峪二小大峪中学,你随随便便就能上个北京大学,他上大学留在北京都费劲
liliwanglili 80后金融女
太公平了,小学文化水平都能拿到博士学历呢,简直就是不以文化论英雄的典范啊
中国社会民主党 客观(理性)+博爱(感性)=科学+民主
看看河北、河南、江西、江苏、山东的孩子们是怎么上学的,再看看上海、北京的孩子们是怎么上学的。谁说这个制度公平谁TM就是脑子里进了狗屎
sprrdtext 新注册用户
最公平就不对,不过符合中共对公平的定义。高考不仅仅是高考,在准备高考的途中就是不公平的,考的题一样就算是公平了。那问题来了,高中教育公平吗?资源完全不对等,怎么能公平?例如有的学校有游泳池,例如有的学校考上本科就很难了(经济不行)
这样想,北方某省份,在2020年高考中,成绩700分以上的可能也没有机会去top2,但是呢,一本线记得是400多分?差了那么多,你觉得公平吗?
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是不存在的。
Gandalfreborn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经过这一系列的高考冒名顶替的操作,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个问题,真的是讽刺。所谓相对公平的高考,也只不过是一个幻想而已。
低低调调 看不惯就吐个槽,长篇大论交给你了
这个所谓的公平指的是不管哪里来,只要成绩高就有很高概率上好学校。然而由于这一阶段教育水平不是公平的,要考到同样的分数在前期已经输了,实际上公平不了。
鉴证新人 新注册用户 我是康趣你们可以打我了
贴一个知乎的回答,我的观点差不多是这样。

如何评价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科研能力如何? - 火焰旁的炼金术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354085/answer/1335817849
吳小勳 我愛臺灣
所有的制度制定前一定是以公平为主,但因为制度都是人在管理,只要有人就会有人运用权势鑽漏洞,公平只是相对公平没有绝对~
在中国确实已经基本算是最公平的了(相比公务员考试啥的),但是放眼世界就不一定了
quanbo 新注册用户
高考乱加的分还少吗?能加分的都不会问是否公平了。
spwork 中熊维尼
最公平不算,最公平的考试制度是民主体制下的考试制度,但是可以说高考制度是现行体制下较其他社会流动制度来说公平的制度。最伟大,算不上,把学生弄得每天都学瞎话、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算不上伟大。
中国人办大学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千方百计把智力最好的学生集中在几所大学里,然而每所大学都是少数学生得到大多数机会,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而美国泽不然,通过高学费和多元化录取将高智商学生比较均匀的分配在top 100的大学里,这样大家获得的资源也更多。
  你的老师也许戴“窄框”眼镜在看中国和教育制度.请联系得看专制独裁政治制度和两种劳动与收入分配制度(其实已经“进化”为多种),就能找到高考的“洗刷”作用以及其他暗坑。
华人牌001 民国不会重现,野心家将死无葬身之地
已删除
ThomasYan centre-left gay
考试分数高就决定是一个更优秀的学生吗?
或者说就决定他是一个人才吗?
当然肯定不是啊,尤其中国教材考试的那都是什么玩意。

选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去大学学习才是真正的公平,而不是什么一考定终身给不同人机会,结果就是所有人一样的愚蠢。
GBSH 命运????
我高中的时候因为抨击这个已经被受过太多人身攻击,现在懒得再仔细说了,总而言之,那些分数高的应试教育宠儿,以为自己有几斤几两?只不过是一群只会做题的猪猡罢了
Kingsaager Communism is a mental illness
公平到民辦教育被全部堵死,官員富豪如綠茶妹妹王延秩可以加二百分上清華北大?
形式很公平,内容很傻逼,就跟科举一样,增加阶级流动性是好的,但天天整那八股文,培养出来的不过是高级奴才而已
Jero 演歌界の黒船,日本第一位黑人演歌歌手,2008年日本唱片大奖最优秀新人奖
松鼠,猎豹,鲸鱼,长颈鹿,乌龟都来上学,
考试题目是「爬树」
这是公平?
一些发达国家还免学费呢,而且教育水平还完爆清北
fivegod godbless
卧槽,中国高考最公平这话你老师自己都不信吧。权贵塞一个人进去一所大学不要太容易,当然对大部分民众来说是别无选择。

还有就是中国教育资源根本就不公平,不同地区差异那么大,各地考试也差距很大。这就很难说什么最公平,不过你老师应该也没说错,考大学还是大部分贫民阶层可能跃迁的一个契机。

伟大就不沾边了,胡说八道。
zrabbit zrabbit
我同学他爸地方教育部副主任,高中随便玩,高考二本线刚过,去了个211,真别说公平这两个字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5-02-14
  • 浏览: 9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