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高校教育中,本科与硕士的女性皆多于男性,却在博士阶段比例出现逆转?你认为原因是什麽?

(节录自搜狐)


搜狐引用校招平台梧桐果最新出版的《中国校园招聘蓝皮书(2018秋招)》。可得知2018年的毕业生性别样本、学历层次毕业生性别比例、学科门类毕业生性别比例。

1.从性别比例来看,2018 届高校毕业生中,女生占比52%,男生占比48%,女生比男生占比高出4个百分点。
https://i.imgur.com/16gAr59.jpg

2.学历层次毕业生性别比例,经济、教育学女生占比最多
https://i.imgur.com/GwmzNcE.jpg

3.学历层次毕业生性别比例,本科、硕士女生占比最大
https://i.imgur.com/r7Wq1mp.jpg

根据统计,本科学历求职者性别比例最小,为0.93,硕士学历求职者性别比例其次,为0.97,男生比例比本科生略高;作为高学历的博士学历层次求职者则男多女少,性别比例为1.80;大专学历性别比例为1.33,同样呈现男多女少现象。

据有关报道指出,在高考和本科考研考试中,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多,题海作业、死记硬背考试是女生所擅长的,女生识记能力比男生强,所以在本科、研究生比例中,女生超越男生。

到博士阶段,专业研究更加深入,需要培养的是学术技能和科研实验磨砺,需要更好的钻研挖掘能力,压力较大,而男生动手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女生强,所以博士比例中,男生超越女生。

另一方面,博士生阶段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女生受传统观念约束在有一定学历之后考虑结婚生子,想要稳定的生活,所以在学历方面不再刻意追求。所以在不同学历层次,男女生比例不同。

为何中国高校教育中,本科与硕士的女性皆多于男性,却在博士阶段比例出现逆转?
你同意报导的看法吗?本科、高考,与博士阶段的需求不同,而男女性的思维能力有差别?亦或是女性有结婚与家庭的压力,因此无法取得更高学位?
其它有可能的原因,你认为是什麽呢。
另外,本科与硕士的女性皆多于男性,这却并不符合中国的性别比(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数据,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概为118.23)。背后的可能原因又是什麽?
foridealworld 黑名单 品葱是卢瑟聚集地
从留学生女性群体来看,尽管她们很多接受了部分西方文化,但她们父母没有,在她们父母眼里,海外读个硕士镀个金,回去工作两年正好是所谓结婚生子的年龄,所以基本就读硕就够了。 连我22岁硕士毕业的朋友想读博就被她妈阻止了,说博士出来后不好找对象了,所以她也在犹豫。
男生会有这种困扰吗??几乎一辈子不会有的,什么时候读书愿意改变自己都被人赞赏。

这还是留学生群体,长期在墙内的,哪个没有听过妖魔化女博士的话语?

你们以上答案都不是最根本的事实。

这个答案真的太明显不过了。
稍微偏点题

连接为美国2016年数据,研究生院录取率,无论硕士博士,除工程外专业都是女生多。

http://www.aei.org/publication/women-earned-majority-of-doctoral-degrees-in-2016-for-8th-straight-year-and-outnumber-men-in-grad-school-135-to-100/

专业方面,工程类,尤其”劳动密集型“普遍女生少,人文社科艺术教育生物女生较多。个人认为不存在死记硬背能读出来的博士,反而生物需要更多的细腻(因为操作基本和实验设计同等重要……)人文社科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逻辑,更需要“灵性”,或者说美学……所以无论从数据还是能力上,我反倒觉得女性更加“睿智”。

至于中国,首先不太确定的是中国的博士究竟是为学历,还是真正的研究。前者作为一种标签,存在大量水水的在职,混学位,低标准的情况,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也可能更多的跟“社会期望”相关。

我的曾经的学校与专业,有过无数的企图在职博士的,但还没有一个成功毕业的……一般qualify/prelims 就挂点了。博士平均毕业是6年,有硕士是4年。
因为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女性处在生育黄金年龄,被家庭社会挟持去结婚生子了。
博士学位并不等于极高智商。博士学位需要相对高的智商,但是没有高到极端程度。
对于一个能在本科、硕士阶段保持优秀成绩的人,拿到博士学位更多是时间和投入精力的问题。医学生常常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就是证明。
“男性中智商极高者多于女性”这种观点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女性能够平等进入大学才一百来年,比顶尖科学家的成就和数量,如何和积累了上千年优势地位的男性相比?
对于恶性竞争极其严重的中国社会,平均水平的博士并不是极端稀缺人才。社会习惯了打压女性的个体发展和自我价值,更多强调将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来维持父权社会的统治基石。打压聪明女性深造,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想太多,时间问题而已。
过几年这一波女硕士毕业了,女博士人数就跟着上去了。
中国的男女比例靠的是农村一整村一整村的男光棍,现在不比十年前,能上大学的这些都是正常比例的城市人口了。

至于为什么女的比男的还多,大概是因为面向女性的手游不够成熟吧。
不是好韭菜 想做个有人性有思考的自由的人。
个人以为有几个原因,一个博士正好处在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很多有读博想法的女性在两者中选择了结婚生子,而之后面对生活的压力很难再去读博;一个是错误的传统观念,主张女性应该顾家,不该谋求事业上的进步;再一个有的男性不能接受比自己更优秀的女性,导致女性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读博。不得不说后两个都是男权思想作祟
我爸爸跟我说过一个原因,就是女生平均智商和男生差不多,但是大部分女生都比男生聪明,因为最聪明的基本都是男生,拉高了平均智商。所以,本科生,研究生这种普通聪明的,女生多,博士生,这种最聪明的,男生多。
白頭翁 小學畢業
我猜女性要結婚生子,而讀到博士時間過長,會讓生育年齡變短很多
rgjdwte 愿有一天我们可以重建民主自由的国家
先说观点,学历需求的下降,大陆企业金钱至上。

在大陆一个企业,最重要是盈利,变现。学历所带来的影响很小,一个中专毕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比大学生更有优势,其他也是同理,学历再高,不能盈利,也是没有用处的。当然到硕士,博士这个级别,一般也都是管理岗位或者研究员,高级教师虽然都是好职业,但是不能快速变现,而且普遍适合女性从事。

随着消费主义增长,学生生活中男性收到更多财力的压力,想象一下大家都拥有苹果全家桶,吃喝都外送,而这位只有寥寥无几的生活费,想必他也会想今早投入工作来赚钱。ps:当然小贷也是可以的XD

还有就是穷养儿,富养女了。由于一胎化,普遍父母会倾向于投资女儿,因为投入回报比例更高,而且体制内、企业家族也更喜欢高学历女性。当然嫁入豪门,进入体制内,得到小的官二、富二、红二的青睐可能性更高,学校是个阶级筛选的地方,但是到了大学,你更有可能和现今体制内的人共处一间教室。也就是说被赵家人接纳的可能性更高,可以快速致富。

当然,大陆学历是可以买的XD,我就可以售卖喔,价格不等。
利维坦 Thinker 利维坦
我觉得要和那一代人口的性别比比较才比较科学啊。譬如假设男女人口比是1.3,那么假如毕业生性别比1.3就意味着男女入学并毕业的机会是一样的。


如果让我没有类似数据而猜测的话,我觉得除了生育以外,很可能是一般文员和中小学教师需要的学历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技术工种的需要,而又远远不需要博士生导致的。也就是性别在职业上分配不均(表现在专业选择上),而又由职业规划所需要的升学要求导致了学历的不均和倒置。
天一娃子加油 文字狱是人类文明的监牢,支持性别平权,lgbt
根据 2018 年(WEF) Gender Gap Index:

education attainment 的男女差距,中国在149个国家里,排名第111名。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问题, 排名才比较靠后吧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GGR_2018.pdf
      从个人经历来看,这是不是与男女生之间选择的专业有关?比如说,在我生活的地方,高中时选文科的主要是女生,那么这些女生上大学后选择的专业就基本不会是理工科,因此会选择读博士的人就不多(因为这些专业读不读博士对就业影响不大)。而对于更倾向于攻读博士的理工科而言,这之中女生的比例又偏低(有社会偏见的原因),因此导致读博士的女生偏少。
纯粹是文理科的原因,理工科硕士的女性学生极其稀缺。
面向女性的网游手游不够成熟可能是原因。

如果数据没问题,可能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和找到工作工资不如民工导致民工增多了?
厂妹待遇比民工可差远了。
awsdddd 天诛奥古斯都
z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在大学以前的统一的标准考试都是偏向女生的,三门主课2文1理,以我个人为例我通常数学可以120至140的区间,但是这撑死了拉考的好女生20分左右但是文科我拉胯一门就以英语为例考的好的可以130+而我就是个及格线的鸡瞬间被完爆
对大多数人来说,博士不仅仅是一个学位,也是一个职业,甚至后者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搞懂了这个你就明白为什么了。
小粉红姐姐 啧啧 鹅也吃葱
有人竟然觉得是文理 我觉得是社会的原因 就像很多人觉得女人数学就是不如男的 然后甚至连女人自己的觉得了,而实际上也有很多数学厉害的女人 ,那些摆脱性别偏见的女性,博士少还是感觉和生育脱不开关系
pincong124 某東盟國居民
高考考試科目 語文數學英語為主科 分數佔比高 偏向文科 女生有利
高等文理科 愈高學歷就愈需邏輯 
最尖端科技都是理科 男生更有利
文科只是為培養更好的文理人才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除推特、品蔥與medium,本人並不在其他社群活躍,請注意假冒現象| https://medium.com/@onedeeroneroad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1-18
  • 浏览: 1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