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待華語樂壇長年為人詬病的「只有情歌」的問題?是華人聽眾市場決定還是創作人導致?

的確在統計上華語樂壇情歌的比較超過70%(在00-10年比例可能更高),其他主題的歌被視為「非主流」,絕大部份pop音樂人都是以情歌為主。
甚至連在美國以黑社會/性/社會問題/diss為主的hip hop音樂在華語區也流行起了「情歌rap」這種風格(美國有沒有? 也有例如eminem的 love the way you are, 不過屬少數孤例)






到底是聽眾的口味決定,還是創作人喜歡情歌,或者是因為華語圈以pop/R&B為主 情歌的詞比較適合?
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啥是文化市场。

《速度与激情》拍到了9,《星球大战》加外传拍了11,复仇者联盟虽然只有5,但是里面的蜘蛛、锤子、绿汉、海王、铁头人每个人都有单独列传;国内现在也有这个趋势,战狼动不动就要123,搞个娱乐综艺都要高度雷同,姐妹篇不断,哥哥披荆斩棘了之后姐姐马上乘风破浪。 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这都是为了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资本的倾向性。

资本是逐利的,我投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场开拓作品,OK,同时我会知道我面临两个可能性,第一个是啥也不是,钱打水漂了,第二个是低成本高回报。

但是反过来呢? 我投资一个已经成熟已经市场获得成功的案例的续集呢? 那么肯定是我的钱相对的安全,有一定的获利预期性,因为他第一季成功了,第二季大概率也会接着第一季的流量和余热,但是同时呢,这种IP由于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它的门槛相对高,投资回报比相对就低。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了解,中国是一个资本高度集中,流量相对头部的市场,大家穷的真穷,富的真富,刘德华投资宁式,最后还挖出来一个黄渤,这种成功不可复制,在中国文化市场中,资本求的是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低风险的、资本高度集中的,门槛有相当高度的项目。

那么这里,无论是影视剧,电视剧,歌曲,创作,线下活动,都有一个规律,大家都喜欢投资绝对稳,赚多少钱倒是其次的东西。

我们反过来去看楼主的问题,我们假设你是投资人,你面前有两个工作室可以供你选择,工作室A旗下的艺人就知道53231323,歌词不是我爱你,就是忘了我吧亲爱的; 他们的MV作品都是小鲜肉指尖滑动小仙女妩媚的长发,他们的形容词仅限于绝绝子,动词仅限于打call,疑问句仅限于你会free style吗。

而工作室B的人员很有素养,自然和声小调玩的炉火纯青,从rag time到约德尔唱法怎么花哨怎么来,动不动还夹杂一段摇滚“一个人被拘束,全部心灵不自由”,歌词里动不动出现点我这一生不羁爱自由。影视作品里像驴得水一样,天天拿农村老疯婆子“开响了革命第一枪”来映射点啥😂 

你会怎么选?

你怎么选,你的资金是安全的?

别告诉我你最有种,你顶风冲塔尿这个社会一脸。

那是因为你你没做到那个位置,在那个位置上你不仅要对你的钱负责,你要对所有投资股东负责,要对利益相关人负责,要对上下游产业负责,要对全体员工负责。 当然,也可能是对你小三负责,对你门口低胸V领秘书负责,但是同时你也有孩子在上初二,你老婆的宾利还有105万贷款,你老家的小洋楼还想修个天台,让爸爸妈妈可以晒晒太阳。

当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选择了工作室A,那么整个市场就会流传着我爱你,爱大米的靡靡之音,这个社会和这个市场就会倾向于选择爱大米,而听众听多了爱大米,也会鉴赏降级,慢慢的你跟他说不羁爱自由他都听不懂了,他只能听懂老鼠爱大米,就这样从供给方到消费方,陷入了一个文化市场消费降级怪圈,而中共的角色,只不过在这个轮盘上轻轻的、启始的助推了一把。

这就是为啥中国现在文化市场不是垃圾就是无耻文人,因为好人都被劣币驱逐了,没有人再愿意给人文素养高,社会反思度大,艺术创作性高的东西投资,而没有投资就没有产出,没有产出就没有回报,没有回报就没有产品续集。

就这样,人家国外变着法的一部比一部精彩,因为资本聚焦到越来越深刻的作品中,造成了无限升级可能,而中国变着法的糊弄自己,不是无病呻吟就是tm拿2个小时胶片时间描述8秒就能说完的一个主题。

歌曲也是,我如果在抖音或者直播平台写原创,最安全的就是我和我女朋友那点事,那我为啥要去别的平台花大成本、担大风险去写一些有深意的作品呢,是吧,我在低级平台上写垃圾作品迅速头部流量,我赚了一群消费冲动,脑袋也不咋好使的女粉,这里真的没有贬低女粉的意思,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女权支持者,我的意思是说中国目前网络平台消费能力,女性是男性的7.4倍,我用垃圾作品就能把她们吸引过来,成功了就大火,不火我还能卖面膜,指甲油和美容仪,我凭什么担风险去吸引一群思想深刻的记者、律师、教师、知识分子、开明官员? 你们花钱吗? 你们买面膜么?你们都他妈的不点赞的人。

所以说,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很多年前我表弟和我一起去看阿凡达,他问我中国为啥拍不出这样的作品,我说因为中国直升机拆大树,给人拆家这种镜头不让拍。 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政治黑手助推——资本凝聚契合——消费者逐步沦陷——整个产业降级,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市场现状,并不一定是某一方的单独责任,但是我敢说,起头的,毫无疑问,就是中共,我再说具体点,甚至就是每一届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个人素养、审美能力和意识形态在起决定性作用。
以香港最鼎盛時期即70-90年代來講,外人衹見譚張梅四大天王,就以爲香港流行的都是情歌,其實從來都是50/50.

許冠傑 - 半斤八兩、最佳拍檔、鬼馬雙星、浪子心聲、學生哥、財神到、滄海一聲笑、父母恩、世事如棋
關正傑 - 殘夢、一點燭光、漁舟唱晚、天蠶變、萬水千山縱橫、蚌的啓示、大地恩情、天籟、近代豪俠傳
羅文 - 小李飛刀、獅子山下、前程錦綉、心裏有個謎、激光中、好歌獻給你、紅棉、親情、鐵血丹心
甄妮 - 明日話今天、奮鬥、春雨彎刀、紅唇綠酒、雨中交響曲、前程、東方之珠、問誰領風騷、夢想號黃包車
徐小鳳 - 叉燒包、讀書郎、深秋立樓頭、黃沙萬里、順流逆流、隨想曲、風的季節、風雨同路、城市足印
林子祥 - 在水中央、阿Lam日記、十分十二寸、紅日我愛你、生命之曲、抉擇、真的漢子、男兒當自强

這些殿堂級歌手其實最流行歌曲往往都是非情歌,還有樂隊如太極、Beyond、小島、Raidas等更加絕大部分歌曲都與社會問題、政治、哲學等有關,其中表表者是達明一派,無論曲詞編唱都是華人歌曲最頂級,所涉獵的範疇是華人甚至世界之最 -

馬路天使 - 流浪少年問題
石頭記 - 文學
天花亂墜 - 無厘頭現象
天問 - 64
愛在瘟疫蔓延時 - AIDS (瘟疫)
每日一禁果 - 傳媒亂象
大亞灣之戀 - 核電站爭議
你還愛我嗎 - 香港對英國問號
繼續追尋 - 勸勉年輕人爲理想而活
今天應該很高興 - 香港移民潮
Viva la Diva - 天后Madonna
十個救火的少年 - 諷刺不堅持的反賊
甜美生活 - 挖苦主流愛情觀
忘記他是她 - Transgender
崩裂 - 精神病人
今夜星光燦爛 - “恐怕這個璀璨都市光輝到此!”

(有否發現很多30多年前的歌詞至今神奇地適用?)

基本上是不同文人(陳少琪、邁克、周耀輝、黃偉文、何秀萍等)透過達明一派去説出不同故事抒發不同情感,古今中外那處找到如此豐富的流行寶藏?
情歌的定義是什麼?光看歌詞,歐美流行樂也一樣情歌爲主,從貓王、beatles、david bowie到micheal jackson,火星哥,還有各位diva,他們的歌裏絕大多數都是情歌,哪怕是著名的搖滾樂隊,像滾石,齊柏林飛艇、皇后、槍炮玫瑰、nirvana等等,作品以歌詞來看也大部分是愛情主題,當然歐美樂壇不乏加州旅館、波西米亞狂想曲、we are the world這樣主題深刻的歌曲,但從絕對數量上看是遠遠小於情歌的。
至於當下流行的rap音樂,歌詞裏充斥着拜金、嗑藥、黑幫文化,不少歌從頭到尾都在不停唸叨奢侈品牌的名字,格調還不如情歌,但rap聽的就是flow,它的感染力並不完全依賴歌詞,很多中國人根本聽不懂英文還不照樣喜歡得要死?
其實歐美包括日本的流行音樂一向不太重視歌詞,像beatles有不少歌詞都是很隨意地拼湊出來的,歌迷們聽的是音樂,並不在乎你唱的什麼詞。比如槍炮玫瑰最著名的don't cry,歌詞非常簡單,但好多人就記住了一句don't cry,還不如slash的吉他solo深入人心。與之相對的,歐美流行音樂對曲風和編曲格外重視,所以你可以聽到布魯斯、搖滾、爵士、拉丁、雷鬼、鄉村、R&B、ballad、rap等各種風格,每一種風格都有大量忠實的受衆,而同一首歌曲經過重新編曲以不同的音樂風格重新演繹,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在這種音樂大環境下,歐美的聽衆能夠享受到的音樂類型和層次極其豐富,誰在乎歌詞呢?
華語歌曲不一樣。受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在音樂上歷來是詞>曲,不論宋詞原曲,還是傳統戲劇,表演者都把唱詞看得更重。中國的戲曲比如京劇,旋律單一,完全沒有合聲概念,而且戲曲也根本沒有固定的節奏,每個音唱幾拍全是表演者自己看着辦,而表演者唱曲的目的則是把詞裏的韻味唱出來,詞唱得好才叫好,所以中國傳統的樂曲可以說完全是服務於歌詞,從禮樂到戲曲都是如此,於西方現代音樂截然相反。而這種傳統概念也深刻地影響了當代的華語流行樂。
所謂華語流行樂都是情歌完全是以歌詞的角度來說的,專業一點以音樂風格來說,大概九成以上的華語流行歌都可以算ballad,即所謂的抒情民謠,特點是節奏舒緩,旋律平穩悠揚。除了ballad歌之外,R&B和搖滾也還算有一定的市場,但已經相當小衆,像blues、雷鬼、鄉村、爵士在主流樂壇幾乎聽不到,那些所謂的中國風什麼的本質上仍然是ballad,沒有什麼創新的東西。反觀隔壁的日本,主流樂壇你幾乎可以聽到任何風格的音樂,哪怕是在樂迷心中不入流的動漫音樂,也融合了衆多曲風,各種類型都有涉獵,差距是全方位的,更不用說歐美了。
簡單來說,中國人喜歡聽ballad歌是受傳統習慣的影響,因爲觀念上華人聽歌更注重歌詞,ballad風與歌詞融合度高,更適合襯托歌詞,也就導致華語歌壇情歌氾濫,可以說聽衆的品味習慣佔了大半因素,這種狀況一時半會是改變不了的,華人基數太龐大,要提升整個羣體的音樂素養,沒幾代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包子 观察 傻逼女拳,傻逼粉蛆
我的最爱歌手郑智化, 30年没变.

郑智化的歌曲里面大部分是社会现象,比如妓女(堕落天使),比如应试教育(补习街),比如打工仔(老幺的故事),比如讽刺国民党黑暗政治(大国民),比如青春期叛逆(年轻时代)。

即使他最出名的两首歌(对普通人来说这两首名气最响,我可以不看歌词唱20首以上的郑智化的歌曲)星星点灯和水手, 也和情爱无关。 郑智化的歌曲里面极少有纯情爱的歌曲,有限的几首都写得特别深沉, 比如《猫》、《别哭我最爱的人》。

我虽然也很喜欢张学友刘德华的歌曲,但是他们俩的思想深度和郑智化无法比较。如果郑智化能再年轻30几岁,也许黄明志什么的就要弱爆了。黄明志有心,但是才气没法和当年的郑智化相比。

郑智化现在老了,没有激情讽刺社会和创作了(和他是残疾人也有关系)。郑智化现在的情况属于最典型的躺平了(啥都不想管了,连演唱会也不开了,钱也不挣了。疫情前张学友还在拼命开演唱会)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聽衆口味,甚至可以説是人性
我記得是福X雅治吐槽過這問題,說他年輕的時候明明就不想唱情歌,但真的去唱了自己喜歡唱的歌就是買不好,唱了情歌就是好賣,於是就「我就情歌唱到底啦(我就爛.jpg)」
應該是真的,他現在也很紅很敢説了
樓上有提到日本動漫產業,但動漫歌曲也很多實際上是情歌内容啊……
問題應該是出在「主流就是愛情歌」這一點
英語圈雖然也有關於社會或者歷史的歌,但受衆群就比情歌小
華語歌市場本來就比英語歌小,其中很多人還不能聽社會梗、歷史梗。正宗RAP那種真的會fucking cops唱出來的,在中國這種「人民警察」都是敏感關鍵詞的地方怎麽生存?
當然音樂是可能突破語言屏障的,不懂意大利語的人也聼歌劇,江南style當年也紅遍了世界(附帶一提據説歌詞還是吐槽社會的類型,但當時就沒人介意)不過這種的要求至少要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有好記容易哼的旋律,至少得有一個。華語歌不會有歌劇級別的文化背景,只能追求旋律。這問題就要回到品蔥一直討論的「華人爲什麽音樂性比較差?」問題上了。簡單地說華人音樂教育欠缺尤其樂理方面欠缺,又普遍不重視音樂教育,導致出現華人作曲家的概率也變得微乎其微
隐匿之影 伐无道、诛包子
台湾不清楚,大陆是因为中共审查机制,之前还有战争题材和科幻题材的歌曲,但主流市场不接受,所以显得更边缘。情歌是最安全的。

至于香港,纯粹是因为市场太小,但是香港电影辉煌的时代,武侠题材的歌曲也是很火的,不止有情歌。
minisoda996 80后文科生
华语乐坛,港台市场太小,人才太少(特别是作曲人才);大陆曾经有才子,但是没正版市场,再加上审核,自废武功...嘛,是不是和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创意行业一个意思。
圣锹游侠 中共还活着,每个人都有责任
本来唱歌和爱情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的求偶方式之一。所以必然是以情歌为主。

说只有情歌,我只能说你听歌太少,而且只听流行的。这是个人品味的问题,怪不到音乐头上。
有很大程度是中共审查导致的。
举个例子,《漠河舞厅》中有一句「晚星就像你的眼睛,杀人又放火」,在很多平台被禁,公开演出时被强制修改。
中文被搞到这个地步了已经,形容都不被允许了!
我看《国际歌》已经时日不多。
ping2019 心存希望但不過度樂觀
聽的人多吧。

像我就很偏門,從小就喜歡古典音樂,對流行不感興趣,只是去KTV會唱幾首就行XD。

拋開流行市場,會發現很多不是"情歌"題材的作品。

像林生祥的作品,我就非常喜歡。
台灣來的麻雀 當我們都走上街/當我們懷抱信念/當我們起身扮演/英雄,電影,情節
觀眾,也就是市場。

一定要再加個理由,和相關產業及文化本身也有關,例如日本因為動漫產業以及次文化的關係,歌曲主題(特別是獨立創作者的作品)其實也算相當多元。不過基本上也算是因為「市場供需」的因素。

至於華語歌如果還考慮中國市場,基本上什麼自由、平等、博愛、性、死亡、政治之類的主題大概是不必考慮了,講愛情受眾廣又相對安全,何樂而不為?
跳出流行音樂市場
就有很多不是情歌的主題了

我在本站分享的台灣樂團音樂就幾乎都不是情歌

要史詩,閃靈的作品都很史詩~

要說流行音樂&非台灣也不是沒人
隨便舉個例子

大馬黃明志的歌就多半非情歌,對吧?
维尼伯爵 庆丰不死,鲁难未已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说真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真的都无语了
看来是真的没人对批判"妹妹找哥泪花流"那个时代有记忆了
虽然我也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 可历史总是有叙述的
诟病"都是情歌"?
都是情歌就对了
请继续
並沒有都是情歌,這幾年金曲獎不是政治相關就是疫情相關,衝撞社會體制的歌也不少,獨立樂團反諷的歌曲也層出不窮。
全球的華語樂壇不好說,但以台灣來說,不要說華語了,連台語跟客語都沒什麼情歌了喔……(原住民族語更不用說,打從一開始就不怎麼唱情歌了,這幾年改良成RAP還差不多。
香港娛樂業都被搞爛了,這都歷歷在目,大陸那群不入流的死貓爛狗也想寫歌,唱有前途的商業歌?還不如女的做公共情婦混個總政,空政好;男的能混個幾年飯盒錢就好。
欧美的政治歌曲也是小众,只不过欧美的音乐人还可以自由创作,华语圈自由度很低。

台湾的政治歌曲比较多,而且不算太小众。黄明志的《玻璃心》也是在台湾制作的。
因為華語樂壇受眾大都是中共國民又趕上開倒車當然欣賞不來好東西
其实顺市场是大头,并不对,最重要的还是中共的审查制度,审查在,那么民主自由等都无法过审,审查没了的话,单纯讨论也不对,总之就是国情,应该是中共的国情
歌曲本身就是抒发情感的,乐坛只有情歌固然是市场决定的,同时,爱国歌曲什么的,传唱度肯定不足,和爱情歌曲比起来,受众也是情歌更广,所以也就会有种幻觉,那就是“華語樂壇長年為人詬病的「只有情歌」“,其他的欧美的,日韩的乐坛,也差不多的
thunder_Walz 🤬不友善用户
玫瑰的名字, 張雨生最高音的一首

張雨生不愧是重金屬高音主唱起家的 , 可惜中文圈重金屬太小眾
小学生博士 我是一个小学生博士
推荐一个香港歌手,陈蕾。

全部歌曲都是自己包办词曲,内容包含社会现象,奋斗,生死观,宗教观等等,

躺平现象:《下流社会》
奋斗:《凡星》《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宗教观《娑婆》《沙门》
不婚主义:《伸缩自如的爱》
和平及环保主义:《穷人的蔷薇》
社会不公:《神的不在场证明》

下流社会是神曲,必听
最近刚刚发现这一位很少发情歌作品,最新一首作品纪念李克强被国内平台封杀。
不过他很冷门😅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CeentH13kZ30fVCwOf6Pppz-GeOhAHw&si=HNmLi8azJufXe0Wx
小狗包帝 “长得跟包子似的还想当皇上?”
如果张雨生不走这么早。。。现在至少能多这么一个能打的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11-01
  • 浏览: 1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