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可以不纠结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凑巧还是运气?
speak 中国人听起来像 sbeak,因为这里p是不送气清音,但汉语拼音无法区分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所以在汉语拼音里面把不送气清音的p写成b(所以有台北 taipei vs taibei 的纠结)
有趣的事情在于:
英语中没有 sb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b- 时写 sp- 一定没错(例如听到 sbeak,sban,sborts 就写 speak,split,sports ……)
英语中没有 sg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g- 时写 sk- 一定没错(例如听到 sgirt,sgate,sgi 就写 skirt,skate,ski ……)
英语中没有 sd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d- 时写 st- 一定没错 (例如听到 sdudent,sdand, sday 就写 student,stand,stay ……)
至少中国人学英语时基本不会因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无法区分的困扰而造成拼写错误(口音不准确另论),貌似英语特意设计过了……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其他语言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日语里同时存在 また (mata) 和 まだ (mada) ,听起来完全一样,那招转写方法就不灵了!
有趣的事情在于:
英语中没有 sb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b- 时写 sp- 一定没错(例如听到 sbeak,sban,sborts 就写 speak,split,sports ……)
英语中没有 sg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g- 时写 sk- 一定没错(例如听到 sgirt,sgate,sgi 就写 skirt,skate,ski ……)
英语中没有 sd 开头的单词,所以听到 sd- 时写 st- 一定没错 (例如听到 sdudent,sdand, sday 就写 student,stand,stay ……)
至少中国人学英语时基本不会因为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无法区分的困扰而造成拼写错误(口音不准确另论),貌似英语特意设计过了……有这么神奇的事情?
其他语言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日语里同时存在 また (mata) 和 まだ (mada) ,听起来完全一样,那招转写方法就不灵了!
给大家科普一下啦~
现在国内很多教材把stop里的/t/的读法认定为“浊辅音”,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清音和浊音的区别方式应该是“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
因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以下语言中的/t/的发音均为“清辅音”,又名“清音的不送气化现象”:
1. 英语:steak (t)
2. 日语:いただきます (“た”中的辅音t)
3. 汉语:对不起 (“对”中的辅音d)
是的,你没有看错!汉语拼音里面的d、g、j等辅音均为清辅音,并非浊音!
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读“对”的这个字的时候,声带是在“d”处振动,还是“ui”处振动。
实际上汉语拼音中的浊辅音很少,只有“m”、“n”这样的辅音。
对于送气清辅音和不送气清辅音的区别,主要是“是否送气”这一直观感受,可以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9%80%81%E6%B0%A3
清音不送气化这一现象在许多汉语方言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许多方言中存在的“ge”、“gei”字句式:你“ge”吃了?(可以翻译成“你可吃了?”)
这里的“g”实际上是不送气的“k”。不送气的意义就在于发音的连贯性和轻松度。
【参考资料】
1. 清浊音: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9%80%81%E6%B0%A3
2. 浊辅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8A%E8%BE%85%E9%9F%B3?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3. 汉语里的「浊辅音」和别的语言有区别吗? - 梁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26418/answer/12772647
现在国内很多教材把stop里的/t/的读法认定为“浊辅音”,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清音和浊音的区别方式应该是“发声时声带是否振动”。
因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以下语言中的/t/的发音均为“清辅音”,又名“清音的不送气化现象”:
1. 英语:steak (t)
2. 日语:いただきます (“た”中的辅音t)
3. 汉语:对不起 (“对”中的辅音d)
是的,你没有看错!汉语拼音里面的d、g、j等辅音均为清辅音,并非浊音!
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读“对”的这个字的时候,声带是在“d”处振动,还是“ui”处振动。
实际上汉语拼音中的浊辅音很少,只有“m”、“n”这样的辅音。
对于送气清辅音和不送气清辅音的区别,主要是“是否送气”这一直观感受,可以参考: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9%80%81%E6%B0%A3
清音不送气化这一现象在许多汉语方言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许多方言中存在的“ge”、“gei”字句式:你“ge”吃了?(可以翻译成“你可吃了?”)
这里的“g”实际上是不送气的“k”。不送气的意义就在于发音的连贯性和轻松度。
【参考资料】
1. 清浊音: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4%B8%8D%E9%80%81%E6%B0%A3
2. 浊辅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8A%E8%BE%85%E9%9F%B3?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3. 汉语里的「浊辅音」和别的语言有区别吗? - 梁海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26418/answer/12772647
这并不是完全凑巧。中文和英文都存在大量送气爆破清音,尤其是中文更是连浊音都很少,本质的原因是这两种语言单音节的信息量高。
英文是一种元音数量极多的语言,大部分非母语学习者的本身语言都没有那么多元音(所以外国口音很容易听出来),而且英文元音辅音鼻音之前可以任意组合没有规矩,导致英文的音节组合非常多,每一个音节信息量非常大,这就允许英语可以用相对较慢的语速。
汉语也是类似,虽然元音数量不如英语,但汉语单音节有音调,这一下就加大了四五倍,所以汉语单音节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所以汉语的语速甚至比英语还慢。
极端的反例则是日语和西班牙语,这两种语言元音极少,单音节信息量很低,表达同样的含义相比英语汉语要使用更多的音节,所以使用者必须要加快语速。
语速快的语言是不能容许大量送气爆破清音的,会导致停顿太多,语速上不去。一种语言容许爆破清音,本质上是由单音节信息量决定的。
英文是一种元音数量极多的语言,大部分非母语学习者的本身语言都没有那么多元音(所以外国口音很容易听出来),而且英文元音辅音鼻音之前可以任意组合没有规矩,导致英文的音节组合非常多,每一个音节信息量非常大,这就允许英语可以用相对较慢的语速。
汉语也是类似,虽然元音数量不如英语,但汉语单音节有音调,这一下就加大了四五倍,所以汉语单音节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所以汉语的语速甚至比英语还慢。
极端的反例则是日语和西班牙语,这两种语言元音极少,单音节信息量很低,表达同样的含义相比英语汉语要使用更多的音节,所以使用者必须要加快语速。
语速快的语言是不能容许大量送气爆破清音的,会导致停顿太多,语速上不去。一种语言容许爆破清音,本质上是由单音节信息量决定的。
沒什麼湊巧不湊巧的,英語自然發展成這樣而已。/p, pʰ/互為音位變體(allophone)而已。
簡單來說,區分意義的最小單位是音位(phoneme),不影響意義區分但發音方式不同的音是音位變體(allophone)。
英語裡speak的不送氣p和peak的送氣p互為音位變體而已。你就算讀成/spʰiːk/,把p送氣,別人也只是會聽著怪而已。
但漢語官話(Mandarin)的p和b(不送氣p)可是實實在在的不同音位,影響詞義辨別的。
官話音系缺失濁不送氣塞音,導致以官話母語者難以分辨而已。
對於日語母語者來說,また和まだ無疑是分得清的,對於官話母語者則不然。把ばか聽成成baga的大有人在。
(btw,また和まだ的アクセント,也就是調,其實有差別,分不清清濁可以靠這個。前者是「低高」,後者是「高低」。)
另外,Wade-Giles(威妥瑪拼音)是區分送氣不送氣的:p, p', t, t', k, k',只是實際用的時候總是不寫那個apostrophe。Taipei的威妥瑪拼音應該寫成 t'ai pei。
漢語拼音是,反正不分清濁,不如直接寫成b d g省事。
P.S. 根據人發聲的自然規律,全世界也很少有/sb, sd, sg/這樣的音。輔音叢有同化的趨勢,要麼一串都是濁音,要麼一串都是清音,這是合乎聲帶發聲的自然的。比如俄語сдать(sdat')實際讀作zdat',всё(vsyo)實際讀作fsyo。
簡單來說,區分意義的最小單位是音位(phoneme),不影響意義區分但發音方式不同的音是音位變體(allophone)。
英語裡speak的不送氣p和peak的送氣p互為音位變體而已。你就算讀成/spʰiːk/,把p送氣,別人也只是會聽著怪而已。
但漢語官話(Mandarin)的p和b(不送氣p)可是實實在在的不同音位,影響詞義辨別的。
官話音系缺失濁不送氣塞音,導致以官話母語者難以分辨而已。
對於日語母語者來說,また和まだ無疑是分得清的,對於官話母語者則不然。把ばか聽成成baga的大有人在。
(btw,また和まだ的アクセント,也就是調,其實有差別,分不清清濁可以靠這個。前者是「低高」,後者是「高低」。)
另外,Wade-Giles(威妥瑪拼音)是區分送氣不送氣的:p, p', t, t', k, k',只是實際用的時候總是不寫那個apostrophe。Taipei的威妥瑪拼音應該寫成 t'ai pei。
漢語拼音是,反正不分清濁,不如直接寫成b d g省事。
P.S. 根據人發聲的自然規律,全世界也很少有/sb, sd, sg/這樣的音。輔音叢有同化的趨勢,要麼一串都是濁音,要麼一串都是清音,這是合乎聲帶發聲的自然的。比如俄語сдать(sdat')實際讀作zdat',всё(vsyo)實際讀作fsyo。
英語區分的是松音 (lenis) 和緊音 (fortis),而不是濁音 (voiced consonants) 和 清音 (voiceless consonants),對應關係是濁音->松音,清音->緊音,所以實際發出來,送不送氣、發不發聲 (濁不濁) 都很隨意,s是個緊音,後面跟緊音連續讀兩個緊音比較難讀,語言發展慢慢就不送氣了。
可以去聽詞尾是 s (ts) 和 z (dz) 的詞,絕大部分時候是失去了清濁對立的,(d)z 不發聲,轉而區分送氣強弱的大小,ts聽起來像普通話的c、dz聽起來像z,兩者都是清音。
詞首 b/g/d 各個地區口音不一樣,發成清音的機率可能從0%到100%都有,但主流媒體看到的我體感70-80%的時間都是清音吧。句尾這幾個很多時候跟 p/k/t 一樣都不除阻,這時候差別也只有前面元音的鬆緊度/長短。
但是如果你在強調一個詞,99%的松音一定都會發成濁音,甚至(跟清濁音無關)不除阻的詞尾 l, n, m, ng 也會除阻,追求的就是發得飽滿,誇張點可能 s 後面跟的 p/k/t 也會恢復送氣
另外詞首 b/g/d 發成清音的時候,但是跟普通話的 b/g/d 還是有點不一樣,但是差別不大,無聊可以了解一下 VOT 是甚麼
可以去聽詞尾是 s (ts) 和 z (dz) 的詞,絕大部分時候是失去了清濁對立的,(d)z 不發聲,轉而區分送氣強弱的大小,ts聽起來像普通話的c、dz聽起來像z,兩者都是清音。
詞首 b/g/d 各個地區口音不一樣,發成清音的機率可能從0%到100%都有,但主流媒體看到的我體感70-80%的時間都是清音吧。句尾這幾個很多時候跟 p/k/t 一樣都不除阻,這時候差別也只有前面元音的鬆緊度/長短。
但是如果你在強調一個詞,99%的松音一定都會發成濁音,甚至(跟清濁音無關)不除阻的詞尾 l, n, m, ng 也會除阻,追求的就是發得飽滿,誇張點可能 s 後面跟的 p/k/t 也會恢復送氣
另外詞首 b/g/d 發成清音的時候,但是跟普通話的 b/g/d 還是有點不一樣,但是差別不大,無聊可以了解一下 VOT 是甚麼
原来塞音中有清浊之分的吴方言,在很多年前浊辅音bdg在词头位置已变为清不送气,只是在词中时仍保留浊音的声带振动。日语的bdg也正在走向与吴语相同的方向。如果还有其他塞音中有清浊对立的语言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那就有意思了。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念 day 的时候显得很单薄,因为在发d的时候没有振动声带,在发ei (ay)的时候才开始振动。欧美人在d的时候就开始振动了,整个day就显得厚重
两个清辅音不能在一起,一定要变浊辅音- 初一学习材料
@ZCBM:不送气清音,送气清音和浊音是三种不同的发音,分别对应汉语的贝英语的spay,汉语的配英语的pay,以及英语的bay。浊音b在汉语里没有对应的音素。如果你的母语是官话,那么由于官话缺乏浊音导致你无法区分不送气清音和浊音。但这不代表这两种音素的区别不存在。如果你的母语是吴语,则天生就能区别这两种发音。比如动和冻,或稻和到这两组字,他们的辅音一前一后分别对应浊音和不送气清音,在吴语里这两个辅音有显著区别。在英语里,如果s后面跟的是f,比如sphere sphinx,f仍然发送气清音,不会改变。
跟在s后面的pkt都要浊化,这不是中学的基本发音规则吗?
th后缀送不送气分分钟要你命。
还有啥ch,j,的各类神奇组合和神奇送不送气的问题,纠结死你。
th后缀送不送气分分钟要你命。
还有啥ch,j,的各类神奇组合和神奇送不送气的问题,纠结死你。
@ZCBM 这个b不是浊辅音,就是清音不送气化。
汉语浊辅音很少,只有m(如:妈)和n(如:奶)
汉语浊辅音很少,只有m(如:妈)和n(如:奶)
我都不知道什么清辅音浊辅音啥意思,只知道照着老外的读法读就是了。。。
惭愧啊,我一直以为mada的d和stan的t是一样的
紫薯紫薯紫薯
紫薯紫薯紫薯
威妥玛拼音里面不送气声母只是加个撇来区别,导致一堆地名英文送气不送气都是搞反的,Taipei, Hong Kong, Pe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