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不是快要或已经事实消亡了?问题完全在于京剧本身么?

我真的是见不惯部分葱er“为了反而反”,“只要中共提倡都是错的”这种无脑论调了。

京剧是不是快要消亡了?我觉得是,至少是走下坡路很长时间了。

但这个完全归咎于京剧本身么?京剧毫无艺术价值?京剧是贵族老爷专利?

请问现在国内还有什么艺术品种是欣欣向荣的?是正能量电影?红歌?肥皂剧?仙侠小说?还是所谓“为了宣扬民族文化”,强行在二胡、唢呐、琵琶中强行加入低音提琴、短笛凑声部的大型民乐乐团?就连最具反叛精神的说唱,在我们这边都快变成讨伐英美、宣扬美好生活的工具了(也许除了地下的rapper)。

本来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和技艺就有先天缺陷:注重“师徒口口相传”,而不是建立体系、完善记录,很难得到流传和发展。加上现在这个环境,孩子们都为了生存而不是兴趣来学习,又几乎没有创作的空间和自由,你拿什么来发扬传统艺术?你以前还能再“One night in Beijing”这样的歌里听到惊艳的京剧元素,现在都是为了传统而传统,为了民族而民族,这是政治任务,不是艺术。

说到艺术环境,我想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刚到美国的时候,因为很好奇百脑汇到底长啥样,我们去听了一场 Phantom of Opera 的歌剧。我们去了才知道,这歌剧有一个专门的演出场所,每天两场,每场好几百人。我当时就有个疑问:这票能卖得出去?结果这场周一晚上的演出座无虚席。我问了下周围的人,就只有我们俩是第一次来...想想看,这只是众多歌剧场次中的其中一场,这只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这只是艺术环境算不得最浓厚的美国。

我不是说京剧的没落跟京剧本身毫无关系。但是艺术的生命力需要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而目前的中国没有这个环境。
第三新索多玛 每个骂过‘你妈逼“的人都构成强奸罪。不然为什么某些人对屠支派意见那么大?
我真的是见不惯部分葱er“为了反而反”,“只要中共提倡都是错的”这种无脑论调了。

而我见不惯的就是:某些人连京剧的优点都说不出来——我敢说,题主能说出的京剧优点肯定还没我多——就动不动指控别人“为了反而反”,无知者无畏罢了。

那我就来讲讲,京剧有什么优点吧。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京剧并不像本题下面其他答主讲的那样故步自封——它自己就是诞生于昆曲的呀,为革新而生——当然现在的京剧确实故步自封,原因后面说。
京剧不够俗气?也不是。《双铃记》《小上坟》,猜猜这是什么?这是当年的小黄片。
相声比京剧受欢迎?更不是,当年京剧大师开专场的时候,中间唱累了能让侯宝林马三立来垫场,这就是江湖地位啊。侯宝林自己承认,当时表演的压轴节目轮不到他的。
你最多也只能说,京剧的乐器和道具太瓦房店,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限制之下,京剧演员们照样做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盖叫天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唱京剧的老生,演《定军山》里的黄忠,斩了夏侯渊班师回朝,面见刘备、诸葛亮和赵云。从礼节上说如果丞相——按说这个时候诸葛亮还不是丞相,可能是京剧演员文化水平还不够高吧——如果丞相要站起来的话,两个将军就得先一步站起来。但是演诸葛亮的那位想整他,就虚坐着。演黄忠的年纪大了,靴子又重,就一屁股坐实了。结果他刚一坐下诸葛亮就站起来,就这么砸了场子。老生回去又羞又愧,一气之下再也不唱戏了。
为啥气呢?一方面当然是气人整他,但另一方面也是气自己演戏还不够精益求精,对不起自己的演员身份。
这个故事出自盖叫天的《六十斤重的担子压一压》,里面讲各种京剧演员刻苦训练演技的故事。京剧乐器拉胯,唱法重复,可是即使这样也要把能做的东西做到最好。
京剧是不是还有别的优点呢?也许有,我不知道,但是我就觉得如果连这种程度的优点都讲不出来,那还维护个屁的京剧呢?你要维护的东西好在哪,你自己都不知道?说到底不就是为了“为挺而挺”你国那狗屁的政治正确么?
那么,为了反对政治正确,接下来我该讲点“但是”了。

我们都听过伯牙子期的故事。那你有没有想过,伯牙和子期究竟谁成就了谁?其实是子期成就了伯牙。没有子期,伯牙的一切技法都不过是屠龙之术罢了。京剧的子期是谁?是慈禧太后、大清官僚、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不事生产的资本家、以及位高权重的北洋军阀,总之就是有闲阶级嘛。有闲才能欣赏艺术。
而对于京剧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太多了。
京剧的道具是极度拉胯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代指”,背上插几面旗子就代表率领几万军队,手里横着拿两面旗子就代表坐车。京剧的舞台也是极度拉胯的,为了让观众区分人物形象,京剧脸谱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比如红脸代表忠诚,白脸代表奸诈多疑——无产阶级哪有心思关心这个?
所以京剧的子期们恰好就是共产党要消灭的对象。但是没了合格的观众,演员就收不到反馈,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演了。所以京剧就从一种至少还能“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艺术,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
现代京剧为什么会故步自封?答案就是京剧已经死了!活着的艺术不会故步自封,君不见Queen作为一个摇滚乐团却敢于吸收各种各样的唱法,生冷不忌?现代京剧演员要假装京剧还活着,那就必须和其他唱法拉出明晰的界线,所以绝对不能创新。如果京剧放弃了难听的京胡而选用其他乐器,连京剧演员都会不知道这和流行歌曲有什么区别。

然而当京剧的子期们被共产党屠杀的时候,程砚秋梅兰芳可没有伯牙的品格,反而积极的入了党,后来京剧更是成了为共产党吹鼓的工具。八个样板戏里有五部京剧、两部芭蕾舞剧、一部交响乐,后面两个当然是苏联爸爸的馈赠,不得不品尝。
但是,没有昆曲,没有粤剧,没有川剧、晋剧、豫剧、评剧、二人转、秦腔、河北梆子……
有五部京剧。

什么是国粹?国粹就是权贵的夜壶。
清末民国时期,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心头好。这也证明所谓“外来文化导致京剧衰落”是胡说八道。民国时期没有那么多外来文化,然而京剧也只是“京”剧而已。
然后诸夏各地的子期们都被共产党消灭了。所以他们宣布说京剧是国粹——这他妈不就是文化侵略?
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好莱坞的电影、日本动漫和韩剧是文化侵略了。无非以己度人,贼喊捉贼而已。
而对于观众而言,横竖都是外来文化,欧美日韩港台的外来文化明显好得多啊?为什么要看京剧?

京剧虽然承担着文化侵略的功能,可是在被共产党清理过的大地上又抢不过欧美日韩港台,更尴尬的是,它自己的老窝北京,现在已经被外地北漂占据了。如果说共产党屠杀子期的行为多少还能留下漏网之鱼,京剧可是连根都被刨了。

当然我们得承认,中国人善于双重思想,他们的潜意识里拒绝看京剧,但是嘴上绝对不能承认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完了(或者说所谓的“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杀死了诸夏传统文化之后缝在一起的一具巨型僵尸)。结果就是一边嘴上维护着京剧一边又不愿意贡献票房,连京剧的优点都不知道,还得我这种反华分子替他们补充。
https://img.cadnav.com/allimg/170122/cadnav-1F122124342.jpg
↑ 杀死诸夏传统文化,再缝起来,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但是我更关注的却是:我们能从先进的西方学到什么?
自由的市场经济早就在欧美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我坚决反对任何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旗号破坏自由市场的行为。当然,如果把各种传统艺术丢入市场,那么结果就只能取决于诸夏各国在经历了共产党的破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子期。我很悲观的认为,昆曲、粤剧、川剧……可能最终都将走向消亡。我只能说,它们是无辜的,它们死于共产党的破坏而非自己的无能。但京剧?算了吧。
红冬里的青鱼 自由、民主、法治
是京剧本身的问题 - 无法现代化的艺术形式,都会被淘汰。

有一个客观事实:自由度越高,创新力越强

这点体现在艺术上最明显:对艺术创作的限制越小,艺术创新能力就越强,最终艺术水平也越高。
反之,对艺术创作的限制越大,艺术创新能力就越差,最终会被新的现代艺术形式所取代。

================================
京剧本身对创作限制太强

比如最明显的:从乐器上就有极其高的限制

京剧不严格地说,是戏剧的一种 - 演员通过配合音乐,动作,声光等,给观众表演一段故事。

戏剧形式有很多,比如百老汇的歌舞剧,也是戏剧的一种。

西方古典歌舞剧到今天依然有一定生命力,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伴奏都是几十人规模的交响乐队。
各种乐器音色,音域各不相同,又经过精心的设计,合奏和声都十分和谐,这使得作曲家可以发挥的空间极其广阔。

反之,京剧的乐器就显得比较粗糙和简陋,二胡的音乐音色很难和小提琴媲美。
这使得京剧曲调比之交响乐极其简单。甚至导致打击乐成了伴奏的主角。

这使得京剧的音乐创造性上很差。旋律和音乐极其单调,大家听起来京剧的调调好像都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

其实,今天绝大部分文化的纯古典戏剧,都已经行将就木
今天的戏剧,已经是现代电影的天下。
电影,其实就是现代化之后的戏剧。

电影融合了几乎戏剧所有的艺术元素,音乐,舞蹈,武打,声光,念白。
任何传统的戏剧,几乎都可以无缝移植到电影中。

并且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电影更是把艺术创新推动到了过去无法想象的程度,比如3d动画技术。

这使得艺术家,可以进行更加疯狂的创新,几乎可以完全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束缚。
所以,电影艺术形式更是百花齐放,类型也是极其丰富,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挑选出你喜欢的口味。

很多古典戏剧,也在电影中重获新生

比如迪士尼的动画电影。

熟悉热爱迪士尼的人,应该知道迪士尼其实在1980年代之前有段长达30年的黑暗时期。动画片票房都不理想。后来1989年,卡森伯格领导开发了《小美人鱼》,动画片风格从剧情片,回归到传统的歌舞剧。

结果一下子大爆,从此开启了“迪士尼文艺复兴”。知道今天,迪士尼很多动画长片都是载歌载舞的,很多影片的歌舞片段人气极高。
例如《冰雪奇缘》中艾尔莎在寒冷地中一遍舞蹈一遍高歌的"let it g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SFlvxnbgk
这段歌舞如此知名,以至于美国当年新生叫Elsa的人数创历史新高,很多大人小孩直到今天都乐此不疲地模仿片中的歌曲和舞蹈。

相比之下,京剧这种依靠原始的乐器,简单的旋律,固定的动作和服化道的艺术形式,当然显得极其单调和乏味。
京剧的艺术性,本来就很难和西方古典歌剧相比,更不要说和音乐剧、电影等现代戏剧形式相比了。
它的创新速度太慢,跟不上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反过来,京剧若是还要生存,唯一的方法就是和现代技术结合,实现现代化。当然,这么做的后果,还是京剧本身这种表演模式会消亡,但是原始的东西,即使你如何人为地去留存,也无法抵挡历史的洪流。

社会本身都是如此,更遑论艺术了。
wasaminn 要点踩的内容太多,总感觉游戏币不够用
那个问题是我提的,在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些进一步的看法,
京剧的衰落,我认为京剧本身这种艺术形式要承担主要责任。
京剧注重表演,不注重创作,就注定难以产生变革。传统的东西被一遍又一遍地演来演去,今天演的戏和百年前一样。这注定不能产生新的艺术价值。
不光京剧,中国传统的艺术,包括科技都有这个毛病,注重表面的技术,不注重背后的原理(科学原理,美学原理等等)
这样看来京剧可能更适合被叫做一个“玩意儿”,而不是“艺术”,起码不是一个活着的艺术,顶多算是个博物馆展品。

反观西方的艺术音乐,在一种创作理念被探索差不多的时候,总会有人发起革新,从中世纪的复调奥尔加农,到曼海姆乐派的曲式革新,到浪漫主义末期的调性革新,到今天五花八门的现代乐派。老的作品虽然仍被奉为经典,但是老的艺术理念却被不断突破,在继承中稳步发展。今天已经没有人用莫扎特的手法作曲了,以今人的知识水平去写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完全可以写出比莫扎特更好的曲子,但是那没太多的艺术价值,单纯是炫技。

由此看来,京剧或任何一种传统艺术想要存活下去,必须将自己融入现代艺术的发展潮流,注重对自身美学本质的审视和艺术理论的发展,换句有些人不爱听的话说,就是要接受西方艺术理念的改造。这样才能完成脱胎换骨,摆脱现代戏旧瓶装新酒吃力不讨好的窘境,产出真正有价值的新创作。也只有创作活起来,这门艺术才能真正活起来。
ismynewmail [漢奸想當大漢奸] 极权压迫所有人, 反抗的间隙我还要尽情嘲弄它的一切. 苏联笑话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1644
_ _ 在我看來京劇沒亡是被共匪利用過, 被用來行凶過的就要讓它慢點死, 不然藝術家再單純也看得出來就不容易被再次欺騙了. 共匪系統性滅絕我珍視的文化, 想把大陸華人抹成不講理的野蠻人. 它自以爲得計殊不知無限度的野蠻也會反噬吞沒一切, 一個龐大的群體去文明化有多可怕它不懂, 它只懂奴役貪婪. 我稱共匪是一群貪狼是基於我觀察的客觀描述而不是駡人.

_ _ 我是文化中立的, 也是對我母親所使用的文化有傾向的. 作爲現代人所有文化兼收并蓄不是最基本的嘛, 人有什麽理由拒絕讓自己更美好呢. 但在大陸有文化至今還未被共匪完全得逞, 雖然有 "一刀斷根" 説法的人我也同意. 但我要説信仰和炎黃也都還在堅持, 短期不會被滅絕. 但是形制、儀式與細節已經丟失殆盡了.
一級蔥師 搖滾大爺
癥結不在於「中共提倡的都是錯的」。

是中共通過行政力強行做事,短期看「多快好省」。長期看,哪個不爛尾。

個人承認中共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但事情為什麼總是辦砸呢?

共產主義從一開始也是工業發展讓大家都過上賦予日子,但這一兩百年來,哪個純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過上了好日子?

為什麼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倒不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公民?

沒錯,聽清楚是公民二字,不是你身分證上的「居民」。

資本主義相信的是市場機制,它是源自於社會最自然而然發展出來的產物。是社會各界,各個個體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現今最強勢的文化,都是市場化程度高的地方產出的。

運用公權力強制執行的結果,就是頭一熱,什麼歪瓜劣棗都上。等頭熱別的地方,就剩下一地的雞毛。根本沒有持續性。

社會資源的分配,市場是最清楚的。中共洗腦的結果就是,中國人對於資本的恐懼。 

資本本身不可怕,且就像是空氣、水、土地一樣的客觀存在。

可怕的是資本與獨裁政府公權力的掛鉤。

文娛體育,離不開自由的土壤。

中共介入的越多,越完。

或者說,公權力介入的越多越完,不分哪個共。

就是這個樣子。
NZRdlClr5 嗆聲完了改回來了
我記得以前品蔥有人說過這話題了

这个完全归咎于京剧本身么?京剧毫无艺术价值?

首先有沒有藝術價值,看你這個觀眾怎麼想
我覺得京劇一無是處,沒有旋律感而且所有的聲音都像刀叉摩擦陶瓷盤一樣刺耳,我就說他毫無價值
你可以喜歡京劇甚至獨尊京劇,要是你覺得『梅蘭芳才是我的真英雄,什麼莫扎特都是垃圾』,那京劇就對你有藝術價值
價值是每個觀眾AKA客戶自己決定的,而人氣或者說市場是所有人對這個事物的評價的綜合產物。如果大家都對它評價很高,就會有人氣,就有市場
如果京劇要消亡了,那就說明市場覺得它沒價值。不是說京劇本身有什麼問題,但他就是要消亡
就好比說北極熊瀕危了,將來可能會滅絕,不是說北極熊有什麼罪過,但就是會瀕危一樣
環境變了,你不適應,只好去死。硬要說的話問題就在於環境改變了而你不適應新環境,就這樣



哦對了
加上现在这个环境,孩子们都为了生存而不是兴趣来学习

古代戲子也不是為了興趣去學習的
这是政治任务,不是艺术

彼得與狼也是政治任務,彼得還是少先隊員呢,不過成品就很不錯,現在自由世界都有時會演
这只是众多歌剧场次中的其中一场,这只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其中一天,这只是艺术环境算不得最浓厚的美国。

藝術環境不濃厚,你可能也包括了油畫和歌劇,但broadway的音樂劇是世界頂尖的。phantom of the opera是其中的看板,光是去巡迴表演都能客滿,而且能在美國本土表演的都是頂級的團隊。你看的其實是頂尖中的頂尖了,體驗當然好
艺术想要流行,就必须让年轻人喜欢

本国年轻人都不喜欢的东西,如何让外国人喜欢?必然会逐渐消逝。
京剧节奏太慢了,这点就是致命伤,现在的人连几分钟的长视频都懒得看,只愿意看十几秒的抖音,谁愿意花几个小时听你唱一小段故事啊
在一百多年前,没有发明电影电视,京剧应该算好看吧。现在西方的古典歌剧,严肃音乐也在走下坡路了
粵劇,京劇都已經是棺材裡的僵尸了,習豬頭匪中央卻說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發展下去,中華文明就變成更加腐臭的糞坑了。這些大陸方言劇明明祖宗是外國傳進來,但到了元朝就已經跟西方的舞台劇,歌劇分道揚鑣了,變得互不隸屬,又多門戶之見,像中醫的各種流派一樣,某地好的作品無法通過不同語言翻譯傳播開去,又不能接納外地作品的交流,到現代影視業發達的時期,衰敗是必然的。
pz221 卡巴司机
都猴年马月了,谁有时间看京剧啊。而且现代娱乐方式已经多了很多种了,一种娱乐方式如果不能根据跟紧人们的生活方式,必然会越来越边缘化。20年前电脑游戏还非常火热,然而现在手机游戏才是中国主流,很多网吧都开不下去了。京剧这种古董一边去吧。
Pullthetrigger 愚蠢是原罪
过分拘泥于传承、流派。不仅是京剧,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师承”,从各种地方戏到书法国画再到相声,甚至开始蔓延到小品和流行乐,那英的内地一姐很大程度也是借了谷建芬的光芒。

要不是在市场经济中发掘了致富契机,那些传统的小众文化怕是早就消失了。张火丁在海外的票非常抢手,但是抢手归抢手,去听的没多少是真戏迷。如今很多年轻人把“追捧传统文化”玩成了一种“文化”,他们不在意艺术本身而只是在玩态度和发朋友圈来彰显与众不同。
中文都快消亡了,何止京剧? 什么都审核和封控,简中都成粪坑了。    不是有个笑话吗,  我强烈***,中国是言论***的,从来没有言论审查。
又难听又难看,消亡不是正常的事吗
举个我自己也很讨厌的例子,现在的所谓的“汉服”或者汉元素服装,虽然产生到普及都丑恶无比但是现在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真的能吸引人肯定能发展相当程度的受众(畸形不畸形另论)就算现在文化管制全部放开,能抢占市场的也是手机社交游戏、网络小说、短视频和直播,京剧是没机会的
台灣來的麻雀 當我們都走上街/當我們懷抱信念/當我們起身扮演/英雄,電影,情節
現在台灣布偶戲和歌仔戲起碼還有試圖改革,在年輕人的一些小眾圈子裡還有流行,京劇不改革就只能等死吧。
反清复明2017 江湖剑客
没有灭亡。
现在很多京剧演员,甚至昆曲这种小剧种的演员,都在抖音上开直播。说明还是有一定受众的。但是跟当年的盛况肯定没法比了。
时代发展 自然选择啊 有什么好说的 从音乐方面讲 所有中国的传统音乐都应该进博物馆 单音音乐+非十二平均律是无法和复音音乐的发展相提并论的 从这点往深了说也能说明中国自古以来的前现代思维 和西方音乐上比基本等于前现代部落的音乐和技艺 你说从文化价值来说的确算个特色 但外国人也好中国年轻人也好 只是将其当作博物馆或旅游景点中的一种民族文化景观去观看 而不是因为真的喜欢京剧本身 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这样的艺术也好娱乐也好去广泛的欣赏和钻研 或者说京剧本身必然会被现代审美淘汰
DEUTSCHSSX 这里黄脖子好多,黄皮右屌棍,共情力差,只知道钱和繁殖,对多元族裔和性少数等少数群体包容力低,对艺术电影文学都理解不了,也看不进去,只能看爽文爽片,生活中散发爹味
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地方剧种还是很有生命力的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zangmo 啥都会点,啥都不精
京剧进博物馆是迟早的事,难看,拖拉,不符合年轻人审美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zg那一拖四一样的流行音乐圈里,“戏腔”这东西很受欢迎
可以理解为提纯了?
然而我觉得未必,之所以戏腔唱法出现在音乐中会有惊艳之感,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儿时有戏剧的熏陶,收音机电视机里天天能听几句
马上20后快长大成人了,估计他们听到这种元素时只会觉得这东西呜呜渣渣吧。
minisoda996 80后文科生
太高雅了。
能流行的都是俗气的东西,比如相声,郭德纲怎么火的,市井气息,俗气,大家喜欢这个。
可是后来相声也不让俗气了,再加上疫情,大约的确是没法继续玩了,还是参加真人秀或者直播带货吧。
看京剧的群体(八旗的闲散人员)都散了,京剧能有就不错了。各地的地方剧虽然混的很惨,按时去村里,钱又拿的少,还不受重视。但是只要各地语言(方言)不断,就会有一批一批人进场喜欢的。
京劇這東西就像吟詩作對一樣,是以前時代缺乏娛樂下得以興盛的產物,現在的人能接觸到的娛樂方式比起古人來說多太多了,京劇不過就是淪為眾多娛樂選項的其中之一罷了。看著京劇,再看看好萊塢的超級大片或是各式類型的強片,不都比看京劇營養的多?
消亡不消亡我不知,但我偶爾還會看,我把它當故事看,但我不喜歡看樣板戲。
史上最强小学生 哪怕小学生,也能做皇帝~
要现代化改造,有些音乐用了一些京剧唱腔感觉效果还不错,但古典京剧真的看不下去
和政治关系不大,就是形式过时,不光吸引不到观众还吸引不到创作者
日本演艺世界前列,但对标的歌舞伎一样衰退
京劇。我就記得以前外祖母還在世時極愛看。然而當時的我只愛看動畫片。這種咿咿呀呀的戲腔我是一分鐘都看不進去。除了三打白骨精的孫猴子出來翻筋斗,這個還可以。已經不是一個時代的娛樂了

舉例《鶯鶯拜月》其實這個現在破抖音短視頻上好多引用的。來自侯麗君的蘇州評彈。其中頭一段:絲綸閣下靜文章,鈡鼓樓中刻漏長。膽鈴響,響叮噹,鶯鶯鶯語喚紅娘。 就這麽一句慢悠悠唱了一分多鐘。你説現在小年輕那個忍得了這種慢節奏(狗頭)
FXXKXIJINPING 习近平亲自试插齐心的屄,并为习仲勋的鸡巴指明了方向。
京剧最大问题就是不接地气!!!我是没看到这玩意有啥年轻人能接受的,没人看有屁用,留着孤芳自赏吧。
我觉得是啊,我都听不懂京剧在唱什么,比英语还难懂。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即使身处在粪坑,人也不应该吃屎,更不应该讨论原味的屎还是巧克力味的屎好吃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11-05
  • 浏览: 1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