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一个局外人,对“台湾本土意识”的总体认知
“台湾主体性”的含义:台湾岛及其传统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赤尾屿、钓鱼岛、绿岛等),在一个叫作“台澎金马南”或“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中,占据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绝对主导权(占98-99%以上)的现象。
台湾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既有事实,决定了从南京移植到“台澎金马南”的“中华民国政权”无法在保持“汉贼不两立”和“大陆才是中华民国”的政治立场下,还能长期地在“台澎金马南”存在。除非这个政权在“台澎金马南”生根,放下架子和原有的本土势力“讲和”。
但是,“主体性”却未必会产生“本土意识”,更未必会产生“独立运动”。唐末割据南汉的刘岩(后来改名叫刘yan3,这个字上面一个“龙”,下面一个“天”),起初以“南越”的“地方势力”自居。唐亡梁立后,改国号为“汉”,从名义上宣誓自己的正统性。由此可见,纵使割据一方,传国数代,亦不代表就能产生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分离意识。
台湾本土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且与日本殖民统治紧密相连。期间的本土认同经由非常复杂的机制产生。走出昏暗的小农社会的喜悦,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接触和认同,对日本和民国两种统治的复杂情感,对自身的闽客和原住民文化的拥抱,对中共这个“蛮横的他者”及其言行的反感,对“现代的”,“民主的”,“自由的”价值观的朴素向往,对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的”,“现代的”,“洋气的”,“理想化的”西方阵营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更重要地对自身既有利益(土地、经济和市场主导权、文化话语权)的维护,都是重要的生发因素。
台湾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既有事实,决定了从南京移植到“台澎金马南”的“中华民国政权”无法在保持“汉贼不两立”和“大陆才是中华民国”的政治立场下,还能长期地在“台澎金马南”存在。除非这个政权在“台澎金马南”生根,放下架子和原有的本土势力“讲和”。
但是,“主体性”却未必会产生“本土意识”,更未必会产生“独立运动”。唐末割据南汉的刘岩(后来改名叫刘yan3,这个字上面一个“龙”,下面一个“天”),起初以“南越”的“地方势力”自居。唐亡梁立后,改国号为“汉”,从名义上宣誓自己的正统性。由此可见,纵使割据一方,传国数代,亦不代表就能产生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分离意识。
台湾本土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且与日本殖民统治紧密相连。期间的本土认同经由非常复杂的机制产生。走出昏暗的小农社会的喜悦,对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接触和认同,对日本和民国两种统治的复杂情感,对自身的闽客和原住民文化的拥抱,对中共这个“蛮横的他者”及其言行的反感,对“现代的”,“民主的”,“自由的”价值观的朴素向往,对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的”,“现代的”,“洋气的”,“理想化的”西方阵营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更重要地对自身既有利益(土地、经济和市场主导权、文化话语权)的维护,都是重要的生发因素。
8 个评论

民族認同是很神奇的東西
漢人史書記述華南皆百越。華南地名及語言確實有大比例百越成份,吊詭的是華南除江南外,普遍O1比例都不高,低於10%甚至低於5%,顯示起碼父系上大部份華南人並非越人後代
泰國老撾越南O1比例更低了,顯示傳播的實際是一種水稻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語言而非同一群人在迅速擴張,恰似印歐人
顯示在漢人擴張前,實際上越人犂了一波華南,但主要是文化上而非基因上
更吊詭的是華南例如嶺南實際有藏緬底層,也就是說珠三角廣府人群無論語言上還是基因上的類北漢成份實際來自藏緬人
漢人史書記述華南皆百越。華南地名及語言確實有大比例百越成份,吊詭的是華南除江南外,普遍O1比例都不高,低於10%甚至低於5%,顯示起碼父系上大部份華南人並非越人後代
泰國老撾越南O1比例更低了,顯示傳播的實際是一種水稻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語言而非同一群人在迅速擴張,恰似印歐人
顯示在漢人擴張前,實際上越人犂了一波華南,但主要是文化上而非基因上
更吊詭的是華南例如嶺南實際有藏緬底層,也就是說珠三角廣府人群無論語言上還是基因上的類北漢成份實際來自藏緬人

看看中共如何对待,国民党投降的军人,对待资本家,地主,对待地端人口,对待香港人,这些眼看的事实不看,扯那些摸不着的东西。还要台湾认同中共,坑人。

台灣是原住民加閩客潮加外省人
蔣本人是浙江人,說吳語,鼠頭獐目,尖嘴猴腮,外貌很南相,不是北方人。倪匡金庸和蔣經國聊天,感覺親切,因為都說吳語
原住民是Y-O1 mt-B南島馬來人,身材高瘦,孔武有力,好出草砍人頭,身材矮小瘦弱的閩南人無法匹敵,被huan a番仔砍了不少頭
原住民外貌歐化,也可說是馬來化。原住民血統多的台妹腿很長,腰身短,多腿毛,不剃毛的話腿很黑
日韓華北和華南內陸苗瑤都是身長腿短,上半身顯著長於下半身。日韓華北人都大頭,台妹頭很小,頭小身長。日本人頭比韓國大,韓國人(滿州—朝鮮類型)頭比華北大,恰好經濟成果也是差不多
華北人是有大量華南東南亞馬來成份的,比日韓要遠遠多得多,可能你們無法想像和相信
閩客潮(福佬客,被福佬同化的客人潮人)實際也非漢人,而是漢化苗瑤。閩南高比例的M117和北方漢人甚至藏緬人不是同一枝,反是苗瑤枝的下游
蔣本人是浙江人,說吳語,鼠頭獐目,尖嘴猴腮,外貌很南相,不是北方人。倪匡金庸和蔣經國聊天,感覺親切,因為都說吳語
原住民是Y-O1 mt-B南島馬來人,身材高瘦,孔武有力,好出草砍人頭,身材矮小瘦弱的閩南人無法匹敵,被huan a番仔砍了不少頭
原住民外貌歐化,也可說是馬來化。原住民血統多的台妹腿很長,腰身短,多腿毛,不剃毛的話腿很黑
日韓華北和華南內陸苗瑤都是身長腿短,上半身顯著長於下半身。日韓華北人都大頭,台妹頭很小,頭小身長。日本人頭比韓國大,韓國人(滿州—朝鮮類型)頭比華北大,恰好經濟成果也是差不多
華北人是有大量華南東南亞馬來成份的,比日韓要遠遠多得多,可能你們無法想像和相信
閩客潮(福佬客,被福佬同化的客人潮人)實際也非漢人,而是漢化苗瑤。閩南高比例的M117和北方漢人甚至藏緬人不是同一枝,反是苗瑤枝的下游
越南五十四个民族里边汉族至少被分成了华族、艾族和山由族。
台灣是原住民加閩客潮加外省人蔣本人是浙江人,說吳語,鼠頭獐目,外貌很南相,不是北方人。倪匡金庸和蔣緯...
其實關於原住民的樣貌並不是一定就是你說的那樣。
台灣的原住民分為高山原住民跟平埔原住民,平埔族漢化很深,一般很難確知他是原住民除非他親自承認。有的平埔族連自己是原住民都不清楚,而是去調日本當時做的戶口紀錄才知道自己是原住民。
另外,原住民有很多族,每一族的長相膚色其實都不太一樣,每一族的文化語言也有一定差異。關於台灣這麼小,為何原住民之間有這麼多差異,這點目前我沒看過權威性的解釋。
不過可以確知的是,由於當初荷蘭人帶來一些馬來人來台灣當黑奴使用,所以台灣確實有人是有馬來人血統的,不過人數很少就是了。
台灣原住民藝人有名的有一個你也許知道,叫徐若瑄;還有一個藝人叫曾之喬,這兩個都是泰雅族,膚色很白。
另外一個原住民有名的叫張惠妹她是卑南族就比較黑。卑南族臉很小,鼻翼也很窄,我遇過的卑南族都是鵝蛋臉。
其實關於原住民的樣貌並不是一定就是你說的那樣。台灣的原住民分為高山原住民跟平埔原住民,平埔族漢化很深...
看過數據,台灣部落很多O1比例在80%以上,7x%,8x%,9x%,甚至99.x% 100%都有,要看取樣點,部落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plogroup_O-M119
台灣多不同部落,語言多樣性高,解釋是台灣離O1爆發地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沿海近囉,估計主要還是浙江省貢獻的
說南島語的都是南島人,稱為馬來人沒啥問題。廣義地說,浙江省江蘇省那群O1百越人都可以稱為馬來人。甚至南方熱帶亞熱帶民族,帶有一定古華南類型新亞洲人特徵的人都可稱為馬來人
印像中現代浙江很多地方的O1比例有5x% 6x%,估計上古是100%
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的南島語使用者是來自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及台灣,甚至上古山東南部沿海大汶口文化古人也有濃烈的南島馬來色彩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2f/15/5c/2f155c0eea8a12ff00fb996b4d416269.jpg
https://islandfolklor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tsou_youth_of_taiwan_pre-1945.jpg
https://enacademic.com/pictures/enwiki/84/Tsou_youth_of_Taiwan_(pre-1945).jpg
https://www.gjtaiwan.com/new/wp-content/uploads/2019/07/000_2019-07-23_234250007079.jpg
http://tw.indiatraveltour.net/uploads/images/鄒族(1).jpg
https://pic.pimg.tw/omamao/1373984434-2226738942.jpg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18-06-28/81b10e00-108e-49cf-a913-9be2089d8116/安炳耀先生穿著親自以鄒族膗統鞣皮技術鞣製的傳統服.jpg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18/06/19/80.jpg
麻煩您將南方人「獐頭鼠目」的這句話收回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