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跟價值的抉則:論台灣(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究竟有多困難
有一些幼稚的反賊或是台灣人認為價值跟意識形態共同能決定一切,我並不這麼認為,就像我也不同意國際地位全靠拳頭跟利益,否則小國不該存在,世界應該像架空作品五大洲各自統一大片才對。
不管是拳頭派跟價值派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國際問題上多數人是理智的。
以當年的東西德為例:當年兩邊之所以被承認為兩個國家,就是因為共產陣營會挺自己小老弟,就像西德邦交國多數也是歐美國等自由世界陣營。冷戰兩韓同道理。而當年中華民國除了被聯中制蘇這套策略賣了之外.也是因為資本對於廣大中國勞動/消費市場有很大期許。簡單說就是當年老蔣輸太多了以至於得不到兩德兩韓的雙重承認
利益vs價值比重升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滿分為100
冷戰時期 陣營對抗 利益vs價值 40:60
蘇聯解體 全球貿易 利益vs價值 90:10
中美蜜月 ~習近平 利益vs價值 85:15
貿易戰 供應鏈重組 利益vs價值 80:20
俄烏戰爭 中東戰爭 利益vs價值 65:35
現在中共國際影響下降除了中國經濟不行以外,也有意識形態的衝突。
國際互動始終遵循相對利益權衡。如果價值絕對重要那毛澤東早就紅旗插遍世界,中日早開打滅美屠日了,台灣早就在國際支持下獨立了。但這都沒發生
台灣國際地位被壓制正是因為中國仍開得出讓西方無法拒絕的條件,比如德國的車業高度依賴中國。蘋果產業鏈仍未完全擺脫中國。民主國家不可能為了意識形態跟台灣建交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包括這些議員首相自己可能也不一定那麼喜歡台灣。
所以台灣除了宣揚價值外沒法有太多策略,也沒法像東西德南北韓一樣有陣營對抗作靠山。比如說中國人跑去奈良踢鹿或是犯下再多仇日案件,依然可以用65%這個中國優勢去掩蓋海外中國人的爛事,這些國家也不會因為這些事搞到跟中國斷交或跟台灣建交。但台灣人只要跑去踢鹿,或是做許多不文明行為讓形象受損,那連35%都守不住,什麼國際地位就更遙遠了。而且台灣也不能像中共一樣開出西方無法拒絕的條件實現雙重承認或一邊一國。最終台灣只能等待中國倒退到無法滿足西方條件,台灣的國際加權足以抗衡時,那時才有轉機。比如說聯合國更動五常規則,或是新國際組織接納台灣等。
所以我一直對台獨制憲興趣不大。因為改掉中華民國憲法也改不了中共一票否決權(就算台灣改成香蕉還是破島,只要中共看到是台澎金馬來的一樣把你趕走),而中共一票否決權的問題只能等待國際秩序改變。而國際秩序改變就是中俄國力進一步下降,就像蘇聯解體骨牌效應讓波三重新加入聯合國,俄烏戰爭讓芬蘭瑞典加北約的程度。如果沒有這種變動,台島內憲法怎麼改都沒用。
另一種快速壓迫中共的做法是歐美100多國聯合起來跟中共當局談判,不承認台灣外資聯手撤資。讓中共無法各個擊破。現在歐美無法有效壓制中共就是因為無法做到團進團出。所以中共只要跟幾個企業或國家講好了,那這些團體回國後就會對議會施壓,然後一路壓到聯邦議會或是歐盟去,所以壓制中共效果不彰,只能一步步小院高牆給中共有喘息餘地。
---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蘇洵 六國論
不管是拳頭派跟價值派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國際問題上多數人是理智的。
以當年的東西德為例:當年兩邊之所以被承認為兩個國家,就是因為共產陣營會挺自己小老弟,就像西德邦交國多數也是歐美國等自由世界陣營。冷戰兩韓同道理。而當年中華民國除了被聯中制蘇這套策略賣了之外.也是因為資本對於廣大中國勞動/消費市場有很大期許。簡單說就是當年老蔣輸太多了以至於得不到兩德兩韓的雙重承認
利益vs價值比重升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滿分為100
冷戰時期 陣營對抗 利益vs價值 40:60
蘇聯解體 全球貿易 利益vs價值 90:10
中美蜜月 ~習近平 利益vs價值 85:15
貿易戰 供應鏈重組 利益vs價值 80:20
俄烏戰爭 中東戰爭 利益vs價值 65:35
現在中共國際影響下降除了中國經濟不行以外,也有意識形態的衝突。
國際互動始終遵循相對利益權衡。如果價值絕對重要那毛澤東早就紅旗插遍世界,中日早開打滅美屠日了,台灣早就在國際支持下獨立了。但這都沒發生
台灣國際地位被壓制正是因為中國仍開得出讓西方無法拒絕的條件,比如德國的車業高度依賴中國。蘋果產業鏈仍未完全擺脫中國。民主國家不可能為了意識形態跟台灣建交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包括這些議員首相自己可能也不一定那麼喜歡台灣。
所以台灣除了宣揚價值外沒法有太多策略,也沒法像東西德南北韓一樣有陣營對抗作靠山。比如說中國人跑去奈良踢鹿或是犯下再多仇日案件,依然可以用65%這個中國優勢去掩蓋海外中國人的爛事,這些國家也不會因為這些事搞到跟中國斷交或跟台灣建交。但台灣人只要跑去踢鹿,或是做許多不文明行為讓形象受損,那連35%都守不住,什麼國際地位就更遙遠了。而且台灣也不能像中共一樣開出西方無法拒絕的條件實現雙重承認或一邊一國。最終台灣只能等待中國倒退到無法滿足西方條件,台灣的國際加權足以抗衡時,那時才有轉機。比如說聯合國更動五常規則,或是新國際組織接納台灣等。
所以我一直對台獨制憲興趣不大。因為改掉中華民國憲法也改不了中共一票否決權(就算台灣改成香蕉還是破島,只要中共看到是台澎金馬來的一樣把你趕走),而中共一票否決權的問題只能等待國際秩序改變。而國際秩序改變就是中俄國力進一步下降,就像蘇聯解體骨牌效應讓波三重新加入聯合國,俄烏戰爭讓芬蘭瑞典加北約的程度。如果沒有這種變動,台島內憲法怎麼改都沒用。
另一種快速壓迫中共的做法是歐美100多國聯合起來跟中共當局談判,不承認台灣外資聯手撤資。讓中共無法各個擊破。現在歐美無法有效壓制中共就是因為無法做到團進團出。所以中共只要跟幾個企業或國家講好了,那這些團體回國後就會對議會施壓,然後一路壓到聯邦議會或是歐盟去,所以壓制中共效果不彰,只能一步步小院高牆給中共有喘息餘地。
---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蘇洵 六國論
4 个评论
「沒有用處」這個觀點是建立在國際局勢永久不變這個前提上的。
然而就像台海的美中台三方角力是動態平衡一樣,國際局勢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侷限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到中國經濟衰頹這幾十年間。
意識形態結成的陣營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冷戰後從共產vs資本,轉變成專制vs民主,價值本身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堪,只不過在中國崛起帶來的資本紅利中,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妥協罷了,這也包括台灣,畢竟台商大量利用中國的便宜勞工降低成本賺取更高的利益也很出名了。
現在就已經是中國給不起利益的時候。
這是兩回事,處理中華民國這個累贅並不是為了加入聯合國。
這才是原因,而不是加入一個根本無法保護臺灣的聯合國。
你拿六國論當結語實在是很糟糕的選擇。
傳統上,六國論是建立在「沒有外部干擾的中華帝國模式」,然而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不是宋帝國的十一世紀。
除非你是意在警告綏靖的風險,那你不如拿慕尼黑協定來說。
然而就像台海的美中台三方角力是動態平衡一樣,國際局勢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台灣除了宣揚價值外沒法有太多策略,也沒法像東西德南北韓一樣有陣營對抗作靠山。
這侷限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到中國經濟衰頹這幾十年間。
意識形態結成的陣營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冷戰後從共產vs資本,轉變成專制vs民主,價值本身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堪,只不過在中國崛起帶來的資本紅利中,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妥協罷了,這也包括台灣,畢竟台商大量利用中國的便宜勞工降低成本賺取更高的利益也很出名了。
現在就已經是中國給不起利益的時候。
所以我一直對台獨制憲興趣不大。因為改掉中華民國憲法也改不了中共一票否決權
這是兩回事,處理中華民國這個累贅並不是為了加入聯合國。
- 加入聯合國不等於安全,不然烏克蘭就不會被入侵、南韓也不會時不時受到騷擾,安全在對方不遵守談判的情況下,只能依靠軍事力量;
- 即便加入聯合國幾乎等同於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那也得看是誰的國,中華民國不是臺灣人的國家,和日本帝國一樣,是外來的侵略者,台灣國才是台灣人的國家;
- 承上,所以改制憲法是為了讓台灣人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而不是背著一個叫做中國的國家,去承擔不是台灣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去認同一群道德水準和文明談吐都無比低劣的「同胞」。
這才是原因,而不是加入一個根本無法保護臺灣的聯合國。
你拿六國論當結語實在是很糟糕的選擇。
傳統上,六國論是建立在「沒有外部干擾的中華帝國模式」,然而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不是宋帝國的十一世紀。
除非你是意在警告綏靖的風險,那你不如拿慕尼黑協定來說。
已隐藏
>>意識形態結成的陣營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冷戰後從共產vs資本,轉變成專制vs民主,價值本身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堪,只不過在中國崛起帶來的資本紅利中,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妥協罷了
現在台灣已經是繼蔣經國經濟起飛以來,經濟數據最好的時代。即便如此也只換到2758號的廢除,離稱為國家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改制憲法是為了讓台灣人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而不是背著一個叫做中國的國家
所以才說現在的台獨只是對自己台灣人交待,但對國外來說,不管是台灣或是中華民國,都已經被辯別出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了。
>>六國論是建立在「沒有外部干擾的中華帝國模式」
六國論的時代確實是國際體系的時代,那時中華帝國還沒有建立。而六國不團結被秦國各個擊破
梁振英
parody
連賴清德總統都高舉中華民國的旗幟,台灣是難以建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