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全民派錢)、全民醫療與人工智能
我認為,今天全世界人類生產力已經可以滿足人類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吃的,有瓦遮頭,死不去)。
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食物。
現代農業、冷藏技術、物流技術、基建設施,已經使得農業產出超過人類吃東西的需求。只不過因為分配不均、窮國沒錢買、運送銷售過程的浪費等原因,還是出現饑饉。
雖然經濟學經常講,人類的慾望是無休止的,總是想消費更多商品。但事實上每個人吃的東西有限,需求並不能無限增長。
而食物以外的各種產業,有的都可以算是為了供應食物而發展,比如物流、機械製造(為了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械和交通工具)……由此不斷衍生各種行業。
另一個需求是繁殖。
只有影視音樂遊戲娛樂業難以估計成效,並不與食物和繁殖有直接因果關係。
而最近十年開始,人工智能使得生產力指數式上升。未來只會更快,替代掉更多人。
基於這樣的現實推斷,我支持universal basic income。人類社會必將會到達一個境界,生產力超過了基本消費需求。
舊有的經濟模式、財政政策,屆時不能應對此新情況。因為機器人、電腦程序只需要極少人維護,卻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基於就業employment的財經與福利政策將失效,因為工廠真的不樂意請人回來無所事事。
所以我認為,應該乾脆UBI,剩餘的人並不需要幹活,用UBI保證活著就行了。
實行UBI後,現有的各種津貼可以廢掉,統合到UBI裡。這樣一來,政府又可以裁一批負責審批福利means testing的公務員。因為每個人都有資格領錢,不再需要資產審查。國民也少了一大隱瞞資產的動力,以洗錢、資產管理為業的金融業職員也可以省掉,都去幹點別的有助生產力的事。
未來社會就是一小夥人操控機器完成生產任務。其它人每個月領UBI,按著自己興趣幹別的工作,也可以不工作天天上網打遊戲看片或上街玩。
市鎮多開設一些食堂,或者連鎖快餐,希望多數人選擇在外用餐而不是自己煮,這樣也可以降低物流、零售成本提高效率。(一千塊牛扒供應餐廳,市民到餐廳吃飯 vs 一千塊牛扒運到超市每個人買回家自己煮)
醫療與食物不同,需求並不是有限的。人永遠都可以出更多毛病。病了以後永遠都有更昂貴的治療方法。這是個無底洞。
現今世界各國的做法,無非分四種:政府包攬(古巴、英國)、強制醫保(中國、法國、德國)、政府包攬混合醫保(澳洲?加拿大?)、私人醫保(美國)。‘
我認為從效率上來說,政府包攬,或政府包攬混合醫保,這兩者比較好。可以省掉一大批保險公司職員。
配合UBI,我認為應該設立醫療強積金制度。每個人有兩個賬戶,一個是自己的供款,另一個是政府津貼。
有就業的人,必須繳 幾% 的薪水。強積金利率要比一般存款利率高。政府按照自繳的數額,津貼幾%到強積金的政府特殊賬號。
醫院模仿英國NHS。這樣可以省掉很多醫院行政人員和保險公司調查騙保的人。
如果人去世了,他/她的強積金可以提出來,但政府送的賬號餘額不可以。
普通人看病流程會是
診所>醫院。治療費超過一定數額。政府報銷 幾十%。超過一個天文數字,那就必須先是患者自己的強積金支付。錢花光的話,再由政府兜底。
拿UBI不工作的人,又沒有強積金,更沒有政府贈送餘額。那他們只能接受基本醫療服務,並且自費,只有過高的醫療費才一樣是由政府包底。
根據網上資料,美國福利開支每年1.1萬億美元以上。如果改成UBI每個人發每月1000(也就是33/天),一年開支3萬億罷了。起碼那1萬億美元可以取消。如果每個人發每月600(20/天),那麼差額只剩幾千億美元而已。我相信別的地方比如裁員省下來的錢和提高的效率,能夠滿足這個差額。
不過真要實現這個,有幾點要注意。
避稅天堂不能出現。否則企業都躲在避稅天堂。企業、富人轉移了財富,這個國家無法收到他們的稅,UBI則難以實現。
此制度可能更適合高度密集的城市,而不適合美國這種攤大餅的住宅區。美國人大規模住house,生活必需消費比其它地方高得多,每個人都得開車到城裡/購物商場。這個消費需求UBI未必能承受。像高度密集公共交通發達的城市,一家快餐店/餐廳可以服務幾百米內數以萬計的人。人只需要走路或乘坐短途公共交通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所需。
移民潮可能會將UBI拖垮,除非世界多數地方都搞UBI。
人口不能大規模增長。國民需要有意識節育,否則人類生活消費所需還是會重新超越生產力。
其實有的國家已經很接近UBI了,想想看他們的老年人拿養老金,小孩拿助養金,中年人也有各種社會福利,低收入者有津貼。如果讓老人少拿一點養老金,全體拉平均,很接近了。
俺要是有UBI,俺還是會繼續工作,只不過「賺錢買花戴」。UBI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證每個人溫飽,從而使人無後顧之憂,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發揮潛能,不需要為了謀生而屈就、埋沒才華。當然有的懶漢乾脆不做了睡大覺。所以此事考慮歸根結底就是,到底是設計一個略為複雜的福利制度,讓每個人都就業,基於employment的經濟,低收入者才給予救濟,還是設計一個扁平的福利制度,即便有人free ride。前者需要各種各樣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官僚 vs 後者的free rider,哪個效率更好。
而如果一個社會長期實施UBI後,生產力會因為各施所長提高得更多呢,還是懶漢太多無法維持呢?難以預料。
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食物。
現代農業、冷藏技術、物流技術、基建設施,已經使得農業產出超過人類吃東西的需求。只不過因為分配不均、窮國沒錢買、運送銷售過程的浪費等原因,還是出現饑饉。
雖然經濟學經常講,人類的慾望是無休止的,總是想消費更多商品。但事實上每個人吃的東西有限,需求並不能無限增長。
而食物以外的各種產業,有的都可以算是為了供應食物而發展,比如物流、機械製造(為了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械和交通工具)……由此不斷衍生各種行業。
另一個需求是繁殖。
只有影視音樂遊戲娛樂業難以估計成效,並不與食物和繁殖有直接因果關係。
而最近十年開始,人工智能使得生產力指數式上升。未來只會更快,替代掉更多人。
基於這樣的現實推斷,我支持universal basic income。人類社會必將會到達一個境界,生產力超過了基本消費需求。
舊有的經濟模式、財政政策,屆時不能應對此新情況。因為機器人、電腦程序只需要極少人維護,卻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基於就業employment的財經與福利政策將失效,因為工廠真的不樂意請人回來無所事事。
所以我認為,應該乾脆UBI,剩餘的人並不需要幹活,用UBI保證活著就行了。
實行UBI後,現有的各種津貼可以廢掉,統合到UBI裡。這樣一來,政府又可以裁一批負責審批福利means testing的公務員。因為每個人都有資格領錢,不再需要資產審查。國民也少了一大隱瞞資產的動力,以洗錢、資產管理為業的金融業職員也可以省掉,都去幹點別的有助生產力的事。
未來社會就是一小夥人操控機器完成生產任務。其它人每個月領UBI,按著自己興趣幹別的工作,也可以不工作天天上網打遊戲看片或上街玩。
市鎮多開設一些食堂,或者連鎖快餐,希望多數人選擇在外用餐而不是自己煮,這樣也可以降低物流、零售成本提高效率。(一千塊牛扒供應餐廳,市民到餐廳吃飯 vs 一千塊牛扒運到超市每個人買回家自己煮)
醫療與食物不同,需求並不是有限的。人永遠都可以出更多毛病。病了以後永遠都有更昂貴的治療方法。這是個無底洞。
現今世界各國的做法,無非分四種:政府包攬(古巴、英國)、強制醫保(中國、法國、德國)、政府包攬混合醫保(澳洲?加拿大?)、私人醫保(美國)。‘
我認為從效率上來說,政府包攬,或政府包攬混合醫保,這兩者比較好。可以省掉一大批保險公司職員。
配合UBI,我認為應該設立醫療強積金制度。每個人有兩個賬戶,一個是自己的供款,另一個是政府津貼。
有就業的人,必須繳 幾% 的薪水。強積金利率要比一般存款利率高。政府按照自繳的數額,津貼幾%到強積金的政府特殊賬號。
醫院模仿英國NHS。這樣可以省掉很多醫院行政人員和保險公司調查騙保的人。
如果人去世了,他/她的強積金可以提出來,但政府送的賬號餘額不可以。
普通人看病流程會是
診所>醫院。治療費超過一定數額。政府報銷 幾十%。超過一個天文數字,那就必須先是患者自己的強積金支付。錢花光的話,再由政府兜底。
拿UBI不工作的人,又沒有強積金,更沒有政府贈送餘額。那他們只能接受基本醫療服務,並且自費,只有過高的醫療費才一樣是由政府包底。
根據網上資料,美國福利開支每年1.1萬億美元以上。如果改成UBI每個人發每月1000(也就是33/天),一年開支3萬億罷了。起碼那1萬億美元可以取消。如果每個人發每月600(20/天),那麼差額只剩幾千億美元而已。我相信別的地方比如裁員省下來的錢和提高的效率,能夠滿足這個差額。
不過真要實現這個,有幾點要注意。
避稅天堂不能出現。否則企業都躲在避稅天堂。企業、富人轉移了財富,這個國家無法收到他們的稅,UBI則難以實現。
此制度可能更適合高度密集的城市,而不適合美國這種攤大餅的住宅區。美國人大規模住house,生活必需消費比其它地方高得多,每個人都得開車到城裡/購物商場。這個消費需求UBI未必能承受。像高度密集公共交通發達的城市,一家快餐店/餐廳可以服務幾百米內數以萬計的人。人只需要走路或乘坐短途公共交通就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所需。
移民潮可能會將UBI拖垮,除非世界多數地方都搞UBI。
人口不能大規模增長。國民需要有意識節育,否則人類生活消費所需還是會重新超越生產力。
其實有的國家已經很接近UBI了,想想看他們的老年人拿養老金,小孩拿助養金,中年人也有各種社會福利,低收入者有津貼。如果讓老人少拿一點養老金,全體拉平均,很接近了。
俺要是有UBI,俺還是會繼續工作,只不過「賺錢買花戴」。UBI的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證每個人溫飽,從而使人無後顧之憂,可以做自己最擅長的事,發揮潛能,不需要為了謀生而屈就、埋沒才華。當然有的懶漢乾脆不做了睡大覺。所以此事考慮歸根結底就是,到底是設計一個略為複雜的福利制度,讓每個人都就業,基於employment的經濟,低收入者才給予救濟,還是設計一個扁平的福利制度,即便有人free ride。前者需要各種各樣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官僚 vs 後者的free rider,哪個效率更好。
而如果一個社會長期實施UBI後,生產力會因為各施所長提高得更多呢,還是懶漢太多無法維持呢?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