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和亲,母亲河长江黄河,这些历史故事真真假假,想探讨他们对错在哪?
以前在课本上经常看到这些,比如说文成公主去了吐蕃之后,后来大唐就和吐蕃不打了。初中老师基本上是一笔带过,高中讲到“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时候,我们基本上的基调是开始同情王昭君。而我第一次听的时候是在小学,完完全全就是一种:我去了,结果你们就和好了。这样的超级牛逼的故事。很多时候都是拿去演小品用的,基本上演“王昭君”的同学,就感觉自己是个英雄一样。总之就是很乱那种。甚至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根本不知道文成公主和王昭君不是同一个人……
还有很多人说什么,长江黄河都是母亲河。然后说了很多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在想知道,这些东西都错在哪?或者说,有些是真实的?
西藏人真的有跟中国人关系这么好过吗?为什么现在中国一定要叫“新疆”,是因为这是1884年的New Region。美其名曰尊重历史,实际上根本就是大清自己搞的一个“New Folder”罢了。主要是这个词大家都在用,所以可能也没什么了。但是我真觉得奇怪,“New Folder”居然可以说是尊重历史???西藏又是什么说法,是说“西边的藏族”?还是什么?我看到很多文献里,好像都没有“西”的说法?
还有很多人说什么,长江黄河都是母亲河。然后说了很多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在想知道,这些东西都错在哪?或者说,有些是真实的?
西藏人真的有跟中国人关系这么好过吗?为什么现在中国一定要叫“新疆”,是因为这是1884年的New Region。美其名曰尊重历史,实际上根本就是大清自己搞的一个“New Folder”罢了。主要是这个词大家都在用,所以可能也没什么了。但是我真觉得奇怪,“New Folder”居然可以说是尊重历史???西藏又是什么说法,是说“西边的藏族”?还是什么?我看到很多文献里,好像都没有“西”的说法?
王昭君和亲可能就是厌恶编户齐民+皇宫嫔妃内卷,趁此机会移民匈奴而已。
汉武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偷渡到朝鲜,李陵李广利都投降了匈奴,苏武在匈奴活的好好的,可见当时朝鲜匈奴这些地方自由度远高于汉朝编户齐民。
汉武帝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偷渡到朝鲜,李陵李广利都投降了匈奴,苏武在匈奴活的好好的,可见当时朝鲜匈奴这些地方自由度远高于汉朝编户齐民。
文成公主进藏 金城公主进藏 开始时候看到这个历史故事后,真的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就此结合了。后来一想,怎么不对劲?为什么不是西藏的公主嫁入唐国?原来是唐国打不过吐蕃,送钱送女人过去求和。这不就是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的吗?
文成公主进藏时,松赞干布还有一个尼泊尔公主,地位也比文成公主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并没有子嗣,没有唐国的血统进入吐蕃的皇室,可以说和亲没有达成目的。
文成公主进藏时,松赞干布还有一个尼泊尔公主,地位也比文成公主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并没有子嗣,没有唐国的血统进入吐蕃的皇室,可以说和亲没有达成目的。
不是大唐和吐蕃不打了,是9世纪末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把两个帝国全整垮了。吐蕃兴盛的时候青藏高原异常温暖,那是6世纪末到8世纪的气候温暖期,西藏常年均温20度能种小麦,人口暴涨,国力强盛。
到了9世纪中期晚期,温度回复正常,吐蕃自己就崩了。青藏高原这么长的历史也只出了吐蕃能拳打脚踢周围一圈就是因为气候。
当然,同时期帝国又不止崩了这一个,阿拉伯帝国彻底式微,唐帝国灭亡,法兰克帝国四分五裂。印度的那个图....啥啥的王朝也崩塌了。
只有罗马的马其顿王朝重建盛世,精罗狂喜。
到了9世纪中期晚期,温度回复正常,吐蕃自己就崩了。青藏高原这么长的历史也只出了吐蕃能拳打脚踢周围一圈就是因为气候。
当然,同时期帝国又不止崩了这一个,阿拉伯帝国彻底式微,唐帝国灭亡,法兰克帝国四分五裂。印度的那个图....啥啥的王朝也崩塌了。
只有罗马的马其顿王朝重建盛世,精罗狂喜。
我记得唐代吐蕃和唐打得鸡飞狗跳的时候都是文成公主入藏之后吧?唐代宗的时候吐蕃还直接把长安给占了。而且文成公主和那个尼泊尔的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一些?有了解的同学讲一下么?
我只知道藏族妇女围在腰间的邦典(条纹围裙)的纹样明明是从尼泊尔那边来的,汉族史家竟然不要脸的说是文成公主看到天边的彩虹受到启发发明了这种纹样并且教给了藏族妇女 。他们还把这写成正史而非传说。
打不过别人,就把自己老婆送给别人睡了。这就是文成公主或王昭君背后的的真正本质,也是香港的真正本质。这根本就没有设么值得吹嘘的。从现代基本人权的角度来说,除非他/她本人主动或愿意,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把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作为某种利益的交换或安排。哪怕亲生父母都不能对子女做如此安排,这是违反人权的做法。很简单问一句,如果中国打不过美国,能不能把习近平交给美国佬做交换?如果他自己不愿意,谁有权做这个决定?权力从何而来?

黄河是苗族、羌族的母亲河,轮不到“华夏儿女”在这嚷嚷。
王昭君之流没什么了不起的,就一个稳定边疆用的工具,北方游牧民族或者高原民族这样没有汉化的很难在中原立足,定居下来的中原政权也没办法长时间控制广袤无边的沙海草野或者高山地区,两者在这种交界地带长期博弈的最后结果(像是汉武帝北伐的尝试,唐初北方游牧政权试图向中原扩张)就是和亲,不过这种微妙的平衡一但被打破,这种政策就会荡然无存,比如唐初强盛时,中原政权势力远达中亚亦或是西晋灭亡,北方半汉化民族控制中原时,这些时期就没有和亲传统。
地理因素和文明性质决定了中原政权很难把手伸向那些不适合农耕的区域,所以实际上中原政权和这些游牧民族这样的外围的关系(比起会有强烈的夷狄之分思想的汉地、朝鲜半岛、日本这些和中原政权明显关系更密切的区域,无论是疆人还是藏人的文化中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思想)虽然没有如这里不少人所说的势不两立,但也绝没有到中国历史教科书上说的可以互相称兄道弟的程度,现在我们会看到一个巨大的中国实际上是因为清帝国的强制整合,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后,非汉族主要居住区的藏、疆、蒙等地独立运动就开始产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效忠于汉人的中原政权,而是满清皇室,汉人只不过是侍奉同一个皇帝的同僚,绝不是同胞。所以其实如果西方没有进入,满清是和历史上所有儒家体系下的王朝一样陷入历史循环一样丧失中原统治权的话,清皇室完全可以像蒙古人一样放弃中原回到北方重新当大汗(努尔哈赤家族是蒙古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至于长江是起源地什么的,那完全是自夸,虽然长江中下游确实有相当多的原始遗迹,但应该没有一个发展成为和中原文明相当的文明,而且史记有云“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可见在古代,江南地区完完全全对中原文明来说是蛮夷之地,否则也不会有楚王问鼎的事情发生,南方大规模开垦完完全全是在西晋以后北方被大量外来民族入侵后出现的,讽刺的是也因为如此相比于北方,反倒是南方成为汉文化正统(粤语等南方语系相对于现在的普通话才是更为接近古代汉语的一方,所以中共搞推广普通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掘自家祖坟),不然何来衣冠南渡一说。
地理因素和文明性质决定了中原政权很难把手伸向那些不适合农耕的区域,所以实际上中原政权和这些游牧民族这样的外围的关系(比起会有强烈的夷狄之分思想的汉地、朝鲜半岛、日本这些和中原政权明显关系更密切的区域,无论是疆人还是藏人的文化中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思想)虽然没有如这里不少人所说的势不两立,但也绝没有到中国历史教科书上说的可以互相称兄道弟的程度,现在我们会看到一个巨大的中国实际上是因为清帝国的强制整合,这也是为什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后,非汉族主要居住区的藏、疆、蒙等地独立运动就开始产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效忠于汉人的中原政权,而是满清皇室,汉人只不过是侍奉同一个皇帝的同僚,绝不是同胞。所以其实如果西方没有进入,满清是和历史上所有儒家体系下的王朝一样陷入历史循环一样丧失中原统治权的话,清皇室完全可以像蒙古人一样放弃中原回到北方重新当大汗(努尔哈赤家族是蒙古帝国法理上的正统继承人)。
至于长江是起源地什么的,那完全是自夸,虽然长江中下游确实有相当多的原始遗迹,但应该没有一个发展成为和中原文明相当的文明,而且史记有云“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可见在古代,江南地区完完全全对中原文明来说是蛮夷之地,否则也不会有楚王问鼎的事情发生,南方大规模开垦完完全全是在西晋以后北方被大量外来民族入侵后出现的,讽刺的是也因为如此相比于北方,反倒是南方成为汉文化正统(粤语等南方语系相对于现在的普通话才是更为接近古代汉语的一方,所以中共搞推广普通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掘自家祖坟),不然何来衣冠南渡一说。
准确的说,黄河才是母亲河,你去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版图,大部分国家还是在黄河中下游,南方除了吴越,绝大部分国家也是在长江以北国土面积比较大。所谓长江也是母亲河,是因为近代依赖,长江和中下游和沿海城市都比较发达,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李嘉诚是你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表舅的话,他卖塑料花的时候你未必认,当了首富你肯定要攀附了,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昭君出塞,其实历史上和少数民族维持和平的重要手段就是和亲,和亲中的汉人女子基本上都是被牺牲了的,毕竟那时候中原地区要远比边缘蛮族文明的多,物质生活也好得多,王昭君有名只是因为历史学家编了个故事,让大家记住了。
西藏是否和中国“好”过,要看你怎么定义“好”,西藏其实从历史上来说,最好的也不过是对中央政府称蕃吧,算“好”吗?看你怎么定义。
至于昭君出塞,其实历史上和少数民族维持和平的重要手段就是和亲,和亲中的汉人女子基本上都是被牺牲了的,毕竟那时候中原地区要远比边缘蛮族文明的多,物质生活也好得多,王昭君有名只是因为历史学家编了个故事,让大家记住了。
西藏是否和中国“好”过,要看你怎么定义“好”,西藏其实从历史上来说,最好的也不过是对中央政府称蕃吧,算“好”吗?看你怎么定义。
文成公主作用被极大夸张了,明显被吹成民族团结工具人了,虽然她的确是个工具人,图博和中晚唐是死敌,不过高原民族在历史上也就勃起了那一次,在中原农耕民族眼里不像北方草原民族和东北渔猎民族那么有存在感
同情王昭君、黄河长江母亲河什么的没什么问题,分别代表汉族农耕社会里的小麦文化和稻作文化
长江流域在隋唐时就二分天下有其一了,南宋时正式彻底超越北方,成为经济和文化重心,也已经一千年了
新疆这个名词教科书里专门给出过回应,叫“故土新归”,虽然我觉得很勉强,我认为共产党将来会废掉这个名的,改称“西域”“安西”,顺便把新疆的维族地方音译名全部汉化
同情王昭君、黄河长江母亲河什么的没什么问题,分别代表汉族农耕社会里的小麦文化和稻作文化
长江流域在隋唐时就二分天下有其一了,南宋时正式彻底超越北方,成为经济和文化重心,也已经一千年了
新疆这个名词教科书里专门给出过回应,叫“故土新归”,虽然我觉得很勉强,我认为共产党将来会废掉这个名的,改称“西域”“安西”,顺便把新疆的维族地方音译名全部汉化
就文成公主和亲这件事,我认为当时大唐穷兵黩武四处扩张,而吐蕃武力值挺高,于是大唐想用这些和平的手段让吐蕃臣服,成为自己的附庸国,进而不断同化吞并,达到扩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