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批踢踢)有多久没有更新过网页样式了?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6/Pttlogin.png
这是07年7月的PTT页面截图(图源自维基百科),界面风格和今天相差无几(应该说一模一样?)。

我的疑问是:
1.为什么PTT这么久(具体是多久?)都没有重新设计网页界面?
2.为什么PTT界面如此简朴,功能亦很单调,却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3.PTT的用户人群构成是什么?我主要好奇年龄分布。

我觉得它只把底页改成白色都能很好改善浏览体验,看过好几篇黑底蓝字的文,眼睛都要瞎了。同样是台湾老牌网络社区,伊莉讨论区和巴哈姆特的浏览体验要比PTT高出不少。
PTT讓人感覺跟其他網頁格格不入,主要原因就是他本來是用telnet協定去連線的,跟現在網頁用http協定不同,雖然現在用http網頁一樣可以連上PTT,早期(20年前)幾乎是用telnet去連,除了PTT這種類型的BBS,當年台灣還有一部份人(大多為資工資訊學生吧)使用telnet玩mud。

早在20年前或更早,PTT這類BBS主要服務的是學生,學校有的活動或公告都會在BBS公布,比方社團招生或系上會議開會日期等,除了學校有自己的BBS,有的系所還會額外再架自己系上專用的,像我資訊類當年習慣流連四個BBS,系站、校站、台大的PTT,還有台大當時也很有名的不良牛。其實也未必只是看些枯襙的公告內容,其實也兼併促進同學間或學長姐學弟妹的友誼交流,也可以看些自己有興趣的專版,大部分學生只要上一個校站就可以做很多事。

隨著這群學生畢業出社會,他們還是像學生一樣習慣待在BBS內討論時下流行話題,只是很多人離開校站而轉往留在人口眾多的PTT。為什麼會是PTT而不是不良牛或是其他BBS?依稀只記得PTT偶爾會有上新聞的事件,哪些事件我忘了(人老加上多年沒上PTT了),於是PTT就吸引越來越多人,記者抄文、廠商業配、社會上各種阿哩阿渣的人,10年前站上大約20-35歲左右為主流吧,因為這年齡層的選票,是以前只能透過電視或街頭拉票所拉不到的票源,於是近10年來各種網軍也入駐了,人口太雜了根本不知道年齡層在哪,連是不是台灣人都未必能確定了...

至於PTT為啥不改成現在的WWW網頁設計,我猜大概維護站台的學校其實只是開站讓他走完剩下的生命而已,畢竟那不是商業網站,雖然現在龍蛇混雜,但回歸初衷那只是供台大學生交流的一個BBS(其實這點我不能確認,以前還有上PTT時是學校管的,如果沒有賣給私人企業的話)

而巴哈最早的主流也不是現在的網頁,有興趣可以copy貼上bbs.gamer.com.tw試試,早期巴哈老人是用這個,後來台灣有個基地遊戲的網頁,巴哈也出了網頁版,最後誰輸誰贏你知道的,巴哈活了下來
telnet连接的bbs都是这样的。ptt只是台湾几百个bbs中的一个。大陆这边,虽然经过教育部打击,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仍有不少遗存。水木还是可以用telnet连接的,未名也可以。还有其他不少,不过基本跟未名一样,只对校内开放,处于植物人状态。

甚至,更多的bbs应该从来就没有过web界面吧?比如清华的紫霞,北大的大话西游等等。

怀念04年以前那个无比自由的网络空间。怀念90年代那个更加自由,我并未亲历的网络空间。21世纪初,我曾在网络的各个角落里搜寻90年代的文章。我惊讶地发现,99年的各种国内论坛上,人们居然长篇累牍地回忆十年前的事情。然而江河日下,我们堕入一层又一层更深的地狱中。

在网络空间上,台湾人是可以保有自己的记忆的。而“我们”不能。99年不复存在;04年不复存在;甚至连09年也不复存在;14年也不复存在;2020年的记忆也几乎消失。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我们”。

只能和自己的过去告别,让自己成为一个新的人,拥有一个新的身份,新的认同吧。
1.为什么PTT这么久(具体是多久?)都没有重新设计网页界面?

PTT雖然剛上手時會覺得很難用,但用久了就會發現很順手
即使不用滑鼠也能很順暢的操作,但為什麼不重新設計...我自己猜啦
一開始可能是技術問題,只能這樣,到了後來或許用戶習慣了,也就變成一種特色
自然就不需要改了


2.为什么PTT界面如此简朴,功能亦很单调,却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雖然看起來介面很簡樸,但你能想到的功能裡面都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專版非常多
再冷門的專版都會有,很多封閉的資訊在裏頭都能找到解答,例如役男當兵時抽到某籤
不知道該單位好不好,就能到軍旅版去問,或者汪踢版(wanted)任何奇怪的需求都可以
在上面找,例如某電影上映了,不想一個人去看,就可以上汪踢找找看有沒有陌生人願意陪同
等等等等~太多了

而且申請帳號門檻高,加上很多人都是大學時開始使用,
所以裡面會有各行各業的大神,當初90年代的大學生,現在很多都是社會上的菁英了
我記得每天出現在電視上防疫記者會的羅一鈞跟莊人祥也都是資深鄉民

當初武肺似乎也是羅一鈞半夜睡不著在PTT上爬文發現華南海鮮市場的異狀,才往上通報而後政府
開始有警覺

很多你在電視上看到的專家,政治家都是鄉民(通常ptt的使用者會被稱作鄉民)

也因此很多事件的第一手消息都是從ptt裡流出來的,最著名的無非是八卦版
雖然現在的八卦版已經變調了,但在幾年前還是很有每天上去瀏覽的價值,因為比起巴哈姆特的場外區
和Dcard而言,PTT對於文章的要求會比較嚴格,像巴哈場外就會有很多廢文,很多人甚至把場外當成自己
臉書的專版在使用了,我隨便給條剛剛第一頁的某文連結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76&snA=7264538&tnum=1

以前的八卦板會有很多各類的"夢境文"開頭通常都是說今天自己做了一個夢...
點進去裡面都是一些會讓人驚訝到掉下巴的"夢境"隨便給個例子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393904899.A.502.html (已經是網頁版了,無須登入PTT帳號)

3.PTT的用户人群构成是什么?我主要好奇年龄分布。

就我所知,目前的PTT要申請新帳號的門檻相對以前又更高
因為之前網軍事件,PTT禁止申辦新帳號很長一段時間,目前似乎有比較寬鬆
但具體規範我不清楚

用戶人群構成大宗應該是目前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不一定是菁英,但應該都是中年以上,2015年時有個新聞
某位鄉民因和其他鄉民有爭執,於是一次告了12個人,開庭後發現,12個人中有6個是律師,還有一個是法官
雖然樣本數過小,不太能證明什麼,但大概可以讓你想像到目前還在用ptt的都是哪些人
我自己的觀察是應該大部分用戶年齡都落在30~40之間,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大學生多數都是使用Dcard
而巴哈姆特的場外...跟b站的人口組成應該很接近吧,至少一半以上是還沒有投票權的小朋友

補充,忘記不能用短網址,已編輯修正
PTT是BBS  不是網頁
BBS這東西30年前就長這樣了

優點是耗用資源非常少  
缺點是跟不上時代

PTT本來是台灣大學的校內論壇之一
所以用戶都是大學生,再不濟也是名牌高中生
後來做大之後,用戶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PTT現在還是由台大在維護,是花台大的錢,
所以也不用指望它會升級成什麼時髦的網站
大概就這樣一直下去,直到它消亡。

網路時代以後,PTT其實就有網軍出沒,
從陳水扁第一次選總統的時候就有,
只是當時不叫網軍,叫黨工,都是國民黨的,畢竟當時國民黨還很有錢,
支持民進黨的當時都是自來水,類似中國說的自幹五這樣

因為有網軍的國民黨選輸了,
所以PTT也還沒受到特別重視,
真正受到政黨重視是柯文哲第一次選台北市長的時候
靠著網路力量把他從一個政治素人抬到成政治明星,
從此國民黨、民進黨甚至連共產黨都很重視PTT了。

然後中國的網軍,台灣政黨的公關公司開始收購PTT的帳號
一個有點年份的帳號,大概都可以賣到台幣3千塊以上,
最大版的八卦版也是這樣開始爛掉了,
因為充斥著各路網軍水軍。
unicorn 愈感覺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愈平靜,大約就是如此吧。
1.为什么PTT这么久(具体是多久?)都没有重新设计网页界面?
因為沒必要啊~
在台灣各家BBS大都關站的現在,即使FB、D卡興起,PTT還是活得好好的,在線討論還是很活躍;就是它的使用介面不造使用者的困擾。
曾經我也覺得這樣的介面可以篩選一些使用者,就結果來看其實是好的。
2.为什么PTT界面如此简朴,功能亦很单调,却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因為最初的使用者是台大學生及2000年左右的大專生。
以文字為主的討論(當年大多數的板還禁止注音文跟發文要超過一定字數或三行)
以當年的BBS而言,PTT最大差異化應該是可以推文(一句話的回覆),推文數越高越吸引人去觀看文章(現在網軍也很愛如此操作)

當年的紙媒也開始報導PTT上的重大事件,PTT也開始成為新聞產地。
越多人知道就越多人上去看。

3.PTT的用户人群构成是什么?我主要好奇年龄分布。
當年是大學生,現在的話應該是30-50中年人吧
看看PTT站方有沒有放出統計資料。
如你所見,PTT在使用上有門檻,因此可以擋掉低年齡孩童或一些學習能力低落的傻子。

此外早年網速不快的時代,由於圖片不會自動開啟,因此使用上相當輕便,閱讀快速,也因為發圖較麻煩,可以擋掉無意義表情包或無聊爛梗圖

分布年齡可能有機構調查,但現在各家網軍,綠軍紅軍白軍藍軍在上面群魔亂舞,調查可能失準?


伊莉沒有常駐過,
巴哈年齡層太低了,受不了。
weibao 离开一段时间
顶楼说的协议影响之外,还想补充一点。

浏览器方面,有text based(比如w3m)和一般所说的firefox,google chrome这些重型带开发工具浏览器的区别。就和电脑程序有command line和带界面GUI的区别一样。

PTT明显就是text based的站点。
我的疑问是:

1.为什么PTT这么久(具体是多久?)都没有重新设计网页界面?
因为论坛本来就不需要网页界面。大家都是用telnet登录,如果对界面不满意可以自己DIY自己的telnet客户端,不是更方便么
像这种telnet访问的BBS,在建立的时候还没有现代浏览器,也没有Web2.0相关技术,所以BBS后台是telnet的。

2.为什么PTT界面如此简朴,功能亦很单调,却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
因为时间长,操作流畅无广告;配置需要投入时间,用户粘性强



3.PTT的用户人群构成是什么?我主要好奇年龄分布。
高校学生和中年人居多。
其實⋯⋯世界上所有論壇介面都是落後,沒有美工的吧

4chan,2ch介面也是2000年初的樣子
高登(連登前身)也是
这是台湾互联网普及较早的缘故。

东亚社会普遍有瓦房店特性,技术一旦引进就容易长期固化在引进的版本,缺乏技术自发更新的能力。
我記得我是2002第一次上PTT的

那時介面就長這樣了

確切的說

以前PTT只是台灣各大學BBS論壇的其中一個
而每個BBS介面都一樣

我第一次上這類BBS論壇是1997吧?
那時就長這樣了
我倒覺得純文字方式閱覽非常效率,沒有雜七雜八圖案擾亂視線,雖然不易上手,習慣後找文找作者什麼的都飛快,非營利性質學術網站多半如此,好多年過去還是那樣
PTT 很多第三方網頁版、APP版 
調色、字體、間距各種選擇都可以達成
沒必要什麼事都自己來
这不挺好的,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干嘛

2ch,4chan,国内山寨的A岛也都是这样,但是里面的内容一点不比花里胡哨的论坛和sns差
小土豆 加拿大第23任总理,自由新民主社会主义联合党党魁,黑脸怪,数学代课老师,滑雪教练,独裁习近平崇拜者,女拳主义,极度自恋者,绯闻缠身,花花公子,绣花枕头,我爸是老土豆不是卡斯特罗 。
就和现在大部分人用Word, 用Google Doc写东西,但还有一批死忠用Vim 编辑文件一样。Word的界面一年一变,以前学会的技能换了界面之后又得重新学一遍,每次更新,工作效率重置,变成傻瓜。Vim 30年前学的技能现在还能用,而且效率越来越高,30年后成为大神。
nide2035 ninini
日本也有挺多这种论坛,便宜又方便。不过类似论坛已经开始渐渐消亡了,有商业契机的都会转型成网页论坛
路人丙 路人丙
還有傳說中的老虎2號BBS,Google上已經幾乎找不到了。
補足字數。
奔跑的蜗牛1 🤬不友善用户
我觉得这跟中国很多银行、图书馆用的还是XP+IE6一样,他会说我就查下资料或者其它操作,完全够用了啊,有什么必要升级。
搞的好像很有情怀似的,其实就是不思进取
ptt那個界面看個二十分鐘再切換到谷歌的淺色首頁,會感覺眼前一片黑。所以谷歌搜索能不看ptt的帖子就不看。
習包 🤬不友善用户
之前看PTT的时候我都感觉穿越了,跟10多年前的网页的样式风格一样,而且还使用高对比度的色调,看着就觉得阴间
feijishi 庆丰王
台湾和香港的论坛都挺复古的,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
观云先生 我们,终将在有光亮的地方重逢。
可以参阅以下链接寻找你的答案

https://motherfuckingwebsite.com/

https://thebestmotherfucking.website/ (个人喜欢这个level)

https://thebestmotherfuckingwebsite.co/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4-24
  • 浏览: 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