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大众都是愚昧的、容易被煽动吗,作为普通人又应该相信些什么信息?

最近在看一些关于政治的剧集,包括香港的《选战》
这一类剧集好多都是从上帝视角,讲掌权者、竞争者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挖黑料攻击对方
而选民就显得像是相对被动的角色、群体,被他们释放的信息引导着

现实中,即使是民主社会,我相信政治体制的运作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黑箱
更何况我是处于中国这个环境

所以,特别是作为普通人,我感到有些迷茫,到底应该相信些什么?
民主社会下竞选者之间互相挖料攻击,各位身处民主社会的大众又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的信息?
XXX被挖出了性丑闻就不选他?
明日香 白いロケット2週3週
简单说,市民需要从内面强化自己的政治学社会学素养,增强信息筛选能力。
并且对民主的本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就从一个角度来做个简单的说明例(只是一个思维路径,还有其他路径此处割爱

■约翰斯图亚特米尔,最早提出了积极的自由这个概念,他认为政治的责任不单单是保护消极自由,
应当引导人们学习认识真正的自由是什么。因为身在地狱的人是不会感知身在地狱的痛苦的。
■近代,汉娜阿伦特等人更是提出了政治的剧场效应,市民通过政治家之间的博弈,
来理清社会对立和利益冲突,从而帮助市民从各个角度审视接下来的政治决断会产生什么效果。
最终孕育出拥有宽广视界的市民,与高度自律的社会主体。用我母校的校训来说,就是培育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这种启发民智的效果,和威权体制与大众主义(愚民政治,白痴民主)的愚民效果是完全对立的。
也可以说民主主义的真正核心,和而不同,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在社会层面通力合作。

因此任何与这个理念背道而驰,煽动社会对立(这里说的是让群众斗群众,使政府可以得到市民庇护者的优势地位,历史上的纳粹便是如此)的政治宣传都要警惕。
当一个政治家跑出来说,我说谎是为了一个更崇高目的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拉黑他。
仲长若谷 生于专制是我们的不幸,结束专制是我们的责任
在任何社会都至少应该努力做到:
 
关注怎么做 不要相信怎么说
关注身边事 不要相信宏大叙事
关注事件运作的机制 不要仅仅关注结果

你会发现 或许你得出的结论会全然不同
如果你对政治有兴趣,你就长期关注政治,其他方面也同样,只要长期持续的关注之后,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心里就清楚了。一个人或一个电台,如果天天撒谎,傻子也能察觉。
当外界消息被屏蔽,不要相信当权者任何一句话。

在信息自由的环境,不要轻易相信,靠尝试,靠多方消息比对,再做判断
要相信真与伪、善与恶的区别真实存在。你可以批评中国,也可以批评美国,但如果你快进到“天下乌鸦一般黑”,那你就成了共产党希望你成为的样子。独裁政权最理想的顺民并不是听信他们那套宣传说辞的人,而是对邪恶习以为常的人。
fb_china_today https://pincong.rocks/topic/反中国梦系列
开放的社会有假消息不足为奇

真是有害的是信息屏蔽(媒体姓党那种一种消息渠道)

你同事看环球时报和BBC就会得出比较接近现实的结(“
读经济学人自然 新注册用户 (待解除) 恒道不知|Economist「经济学人」文章探讨
是操盘的视角

自己的:利益、权利,这两条从信息的角度(不是行动的角度)应该做到的可能性很大

不基于现实去思考和获取信息,就无法区分。不过哪里的民众都一样。看看那些英文知识精英的YouTube播放量就知道了,一般也就小几百,多一点的小几千。

中文圈的问题是,连知识精英说话的空间基本都没有。

What、How,这两个都要有,才能基于现实进行信息筛选,随便一个道德或合法性热点,就可以让人们视二者不见了。How本身也需要一些基本的思考。这就要求有很多时间投入。

所以,大多数时候,年轻人才具备提升的潜力,他们有时间可以投入。只是潜力而已,不进行投入,这个潜力最后的结果还是0。

另一种方式,是有比较具象的愿景,以建设愿景为目标,更容易以此对一些东西进行识别。这种方式的不足是,愿景不一定是把完美的尺子,但总比没有工具强一些。而放眼望去,我看时下的绝大多数华人没有愿景和想要建设的愿景。他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可观测值。他们的思潮更是如此。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7-03
  • 浏览: 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