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osphere」澳大利亚教你了解中国:浸透鲜血的土地

暂时跳出已经彻底浑浊的美国政治,看点儿清新、清晰的东西。

要看英文原版文章的这里请:https://www.abc.net.au/news/2020-12-20/china-power-so-much-we-dont-know-read-these-books/12998446

澳洲官媒ABC刊载,国际事务分析师Stan Grant写的文章:(个人评价:满分10的话,标题可得11分
中国是浸透鲜血的土地,我们从何了解她?

如果问你,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内战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你可能马上想到的是美国内战,但与人类最血腥的内战相比,美国内战真算得上“小巫见大巫”了。

在1861年至1865年间,多达75万的美国人死于南北各州之间的战争。

然而,就在美国发生南北战争的10年前,中国的一场内战导致了2000万至3000万人丧生。这场战争就是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它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极为血腥的一场战争。

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为什么想得到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rt E Lee)或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 Grant),而想不到洪秀全呢?

洪秀全的故事非常传奇,他是一位中国农民,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的亲兄弟,身佩两把“斩妖剑”:“妖”指的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清人。

洪秀全起兵反清,发动了为期14年的战争,这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冲突。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发生在哪里?

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三次最血腥的战争冲突都发生在中国。1937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又称“中国抗日战争”或“日本侵华战争”)导致2500万平民丧生,另有400万中国和日本士兵丧生。

17世纪的清朝统一中国战争,前后长达60年,造成2500万人死亡。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只能算是人类历史上第四血腥的冲突,但其程度也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多数人会说起点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但这里忽略了一个日期,那就是1937年。在这一年,中国和日本军队在北京城外发生冲突,这就是所谓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这场战争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结束。在中国,历史学家甚至将这场战争的起点追溯到1931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奉天(今天的沈阳),以武力侵占“满洲”(今天的东北),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

我们对中国知之甚少。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全球力量的中心。如今,中国正在重塑21世纪的格局。

中国是一块浸透了鲜血的土地,有着沉重的历史。中国人有“吃苦”这样一个表达,这来源于她所经历的漫长而黑暗的冬天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醒中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被外国列强统治和剥削的一百年。

那么,我们该从哪里开始了解中国呢?我花了几十年时间阅读、写作和思考有关中国的话题。作为一名记者,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报道这个令人着迷、令人生畏、令人恐惧,但又令人振奋的国家。

如果今年圣诞新年期间,打算送书给亲朋的话,关于中国的书有哪些好的选择呢?

《剑桥中国史》
如果非要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这部共15卷的英文著作最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历史。

我也知道,这么大的阅读量会让人望而生畏,而且价格不菲:每卷售价超过150澳元。但如果戒酒,戒赌或戒咖啡的话,把省下来的钱投资这套书(或者去图书馆看)还是很值得的。一年中专心只读这套书,你的世界观一定会发生改变。

如果感觉15卷太多,读不完,那我建议只读清朝卷。不了解清朝的覆灭,就不可能了解现代中国。

从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段时间对中国来说是心灵的黑夜。

中国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革命、饥荒,最后又以大国的身份回归。

《毛泽东:真实的故事》—— Alexander Pantsov和Steven I Levine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在我报道中国新闻的这些年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在现代中国,没有人比革命领袖毛泽东更深入人心。

他是革命家、哲学家和诗人,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家境相对富裕),领导了中国。

毛泽东相信要不停地斗争。他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他一手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但他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备受尊敬。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他的画像,他的巨幅画像今天仍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有关毛泽东的书有很多,但我推荐历史学家亚历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梁思文(Steven I. Levine)的《毛泽东:真实的故事》(Mao: The Real Story)。

这两位作者记述了从毛泽东出生到掌权的各个阶段,书中并没否认毛泽东带给中国人民的恐惧,但承认了他“将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转变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国家”。

《毛主义:一部全球史》——Julia Lovell
蓝诗玲(Julia Lovell)是一位历史学家,她还撰写过有关毛泽东以及毛泽东主义如何使中国成为全球革命中心的文章。

蓝诗玲的这本《毛主义:一部全球史》(Maoism: A Global History)涵盖了长城的修建和鸦片战争,研究充分,文笔顺畅易懂。

《中国的新红卫兵》 —— Jude D Blanchette
裘德·布兰切特(Jude D Blanchette)在他的《中国的新红卫兵》(China's New Red Guards)一书中描绘了新毛派的崛起。

理解毛泽东对中国的掌控以及是什么塑造了现任领导人习近平至关重要。

《习近平的内心世界》——Francoise Bougon
就这一点而言,弗朗索瓦丝·布贡(Francoise Bougon)的《习近平的内心世界》(Inside the Mind of Xi Jinping)一书对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领导人进行了精彩的哲学剖析。

《党:中共统治者的神秘世界》——Richard McGregor
对习近平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他的中国梦是建设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共产党控制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这个主题,没有比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的这本《党:中共统治者的神秘世界》(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更好的书了。

麦格雷戈不仅仅研究中国,而且花了很多年报道中国,我们在北京工作时有过交集。

《中国》——Kerry Brown
克里·布朗(Kerry Brown)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观察家,他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书籍,每本书都很简洁、易读、富有洞察力。

《红星照耀中国》——Edgar Snow
我很幸运从事了一份报道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大事的职业。我不能抱有职业嫉妒心,但如果可以成为某位记者的话,我希望我是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埃德加·斯诺这位美国记者是第一位报道共产主义革命的西方记者,能够有无与伦比的机会接触到毛泽东。

在新闻独家报道的历史上,这种机会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他的书《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受到了褒奖,也遭到了批评。他的确帮助创造了毛泽东的个人神话。他的书深受诟病,但却必不可少,毕竟有哪个记者不想体会一下他的经历呢。

另外还有易明(Elizabeth Economy)、谢淑丽(Susan Shirk)、白洁明(Geremie Barme)、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裴士锋(Stephen Platt)、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和沈迈克(Michael Schoenhals)的书都值得找来看一看

当然还有中国作家的书

当然,单纯通过外国人的视角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来作家汪晖的书《20世纪的中国》和《中国从帝国到民族国家》来读,以及葛兆光的书《什么是中国:领土、民族、文化和历史》

要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没有比杨继绳的《墓碑》更令人心酸的书了,书里记述了大饥荒的故事。杨继绳曾是一名官媒记者,花了15年的时间在各种文件中搜寻材料,揭示一段共产党希望被历史遗忘的恐怖历史。

一个国家的历史生命是由文字记述的。所有国家的历史都是由一则则故事构成的。现在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小说家。如果今年夏天能选一本阅读的话,我会选李翊云的书。

李翊云在北京长大,后来移民到美国从事免疫学工作。她的书既令人回味又让人心酸。她的小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和创伤的延续。

她用英语写作,但她的记忆和故事都是关于中国的。李翊云问了一个让她祖国的挥之不去的问题:记忆的代价是什么?

李翊云用英语写作是一种试图抛弃记忆的行为:她试图抹去对她来说意味着承载无法忍受痛苦的语言

正如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以如同自杀一般的决心,彻底抛弃了中文。”


这位国际事务分析师Mr. Grant读过的关于中国的书,肯定比我多。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想夸奖他。

但是,阅读中国,毕竟和生在、长在、活在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不会说,他能比我更了解中国,更了解为什么西方左派媒体、文化界、科技界都甘当共产党中国的猎物。

若是只限于媒体记者,那么这答案非常简单,就在他对Edgar Snow的感想之中:「我不能抱有职业嫉妒心,但如果可以成为某位记者的话,我希望我是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斯诺对「成功的Career」充满渴望,让他成为能够轻易被利用,被欺骗,被招募的对象。斯诺想要借毛泽东换来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功。而背后有着苏联全方位指点的毛泽东,则想要「给西方留下好印象」。正如每个骗子接近猎物的第一步。

结果是,斯诺与毛泽东都成功了,尽管后者的收获远超过前者穷尽一生所能够想象的极限。无数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教育界精英、左派政客,都将毛泽东看成了 philosopher king,一个值得他们顶礼膜拜,走在人间的半神,而且正在为他们指出通往辉煌与不朽的金光大道。

其进一步的结果,就是蓝诗铃的那本《毛主义》能够获得成功的根源:早在毛泽东成功地掌握中国之权以前,他就将革命输送到了全世界。来自毛泽东的革命种子,西方的左派精英们,心甘情愿地将之深埋自己心中,静待发芽、成长。到了今天,看它长成了何等参天大树!

如果基督教的地狱真的存在,那么斯诺肯定要在其中占一个VIP包房。而这位「国际事务分析师Stan Grant」,如果真的能和斯诺换个位置,那么他很有希望让那地狱包房换个姓氏。

换成任何一个西方社会出身的「野心勃勃的记者」,大概没谁能逃得掉这一命运陷阱。

这种「世界观的盲点」是他(们)对某些东西视而不见,比如他自己推荐的那本《毛泽东:真实的故事》,已经写得很明白:事实上就是苏联间谍组织外围的中国共产党,因苏联的安排而诞生,毛泽东因斯大林的选择而成功,终其一生,从来不曾,也不敢不服从斯大林,仅仅在斯大林死后,毛泽东才敢觊觎「带头大哥」的位置。

---------------------------------------
最后我想说说那位「在北京长大,后来移民到美国从事免疫学工作」的李翊云。

她用英语写作,但她的记忆和故事都是关于中国的。

李翊云用英语写作是一种试图抛弃记忆的行为:她试图抹去对她来说意味着承载无法忍受痛苦的语言。李翊云问了一个让她祖国的挥之不去的问题:记忆的代价是什么?

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以如同自杀一般的决心,彻底抛弃了中文。”

最值得说的,莫过于上面那三句话。

这三句话反映出来的,只能说是一种「无可救药的自我矛盾」。

用了「非中国的语言」,却要写「中国的事」。

写作是「试图抛弃记忆」,「抹去承载无法忍受之痛苦的语言」,却要问「记忆的代价」。

以自杀一般的决心,「抛弃了中文」,却要写「中国」。

……

这其中的自我矛盾,明显得不能再明显。

若要把我自己和这位李翊云做一下比较,那只能说「我和她塞不进同一个类别」。

中文,我倒是也随时可以抛弃。只是,用也好,不用也好,我都对反复围着一个已经长满草的坟头打转不感兴趣。

有心人不难从李翊云身上看出来:脱支有多么困难。对某些(已经肉翻的)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他们有勇气自杀,他们也没勇气「抛弃中国」,那比死还可怕,至少对他们是如此。即便他们中的部分满口叫嚣「核平中国」以明志,然而正是这种行为,却表明他们和它多么紧紧相连,分都分不开,因为连想都不要想也做不到。
8
分享 2020-12-24

6 个评论

这些假反共,真引导人往反西方民族主义,拥抱熊猫方向的“中国历史真相书”真是应了毛泽东那句:”思想路线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要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I follow Truth

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12-27
  • 浏览: 2877